自2018年離開阿仙奴後,雲加一直保持低調,直至近日,他撰寫的自傳《My Life in Red and White》正式面世,近日他接受各方媒體的視像專訪,分享童年時在法國阿爾薩斯(Alsace)的生活,目前與阿仙奴看似是疏遠的距離,以及如何花上大半生,費盡心力於足球與管理上。The Financial Times 的Simon Kuper與大家一起回望雲加22年一路走來,鞠躬盡瘁的教練生涯。
問及雲加對自己於擔任球隊教練與其日常生活之間能否取得平衡,他回應指兩者不但非處於平衡,同時亦笑指自己過份沉醉於工作而犧牲了所有,這一種工作生活模式並不應成為任何人的借鏡,乃完完全全與Work Life Balance背道而馳。
雲加的故鄉Duttlenheim對其影響極深。Duttlenheim乃位於法國的東北部,鄰近德國的邊界,是阿爾薩斯轄下的一個行政區。於1940年,阿爾薩斯多次受希特拉的軍隊搶奪,而Duttlenheim的壯丁亦被徵召加入德軍,雲加的父親成為其中之一,並曾披甲對抗俄軍,其母親憶述當年父親戰後回家,體重只得42公斤,奮力與死神交戰,最終要在醫院休養多月。問及戰後對雲加的影響,身為家中三名孩子的最年幼者,他坦言家中鮮有談及有關戰爭的話題,戰爭像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而他乃出生於戰亂之後,因此戰爭對其成長未有太大的影響。
雲加的父母於鎮上經營一間名為「La Croix d’Or」的餐廳,而他的工作狂父親同時亦兼顧營運汽車配件,自其14歲起,他們一直日以繼夜地工作,他們雖稱之為一家人,卻不懂定義何謂「家」。雲加指其一家人從未曾同枱食飯,同時亦甚少交談。
雲加與La Croix d’Or餐廳一起成長,陪隨有本地農民的爭論聲、嘻笑聲、謊話聲,偶然亦會出現醉酒客鬧事的情境。當時Duttlenheimers仍普及沿用德語方言阿爾薩斯語(Alsatian dialect),而雲加乃在學校學習法文。足球是當時餐廳客人主要的話題,尤其是每逢星期三,當地的球會在餐廳召開挑選球員正選名單的會議。不過,那並非唯一引導其選擇足球為終生事業的源由,他指出,當時年少的他只會默默仔細地聽著球員間的討論,然後回去再三思考。
Duttlenheimers亦把雲加與德國連結起來,他對德國不但無任何憎惡之情,反之對鄰國充滿好奇興趣,思考僅相隔一條邊界的德國人與法國人的相異之處,尤以足球層面而言,何以當時的德國球隊會較法國球隊優勝。
後來,雲加加入阿爾薩斯的最大的球會斯特拉斯堡(Racing Strasbourg),不過卻長坐在後備席侯命。 他並無接受專業的指導訓練,只在附近凹凸不平的空地自我練習,故此技術算不上精湛,球員仕途亦未見風順。
於1974年,他畢業於斯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 University),主修經濟學。不過,他一直希望成為足球教練,他會駕駛到德國觀看球賽,自球員上場開始熱身已見他在席上,有時回家已近凌晨5點。
於偏僻的鄉鎮長大,歐洲足球強國德國成為雲加終生學習的模板。於2008年,Simon Kupery於瑞士主持一場研討會,他回想當時雲加碰上時任拜仁教練的希斯菲特(Ottmar Hitzfeld),雲加於每段休息時間會以流利的德語與希斯菲特交流一番,當中問及的包括,拜仁的中場球員的場均跑動距離,列貝利(Franck Ribery)的體能有多強健(希斯菲特回答指他曾惡作劇地把一名體重達100公斤的隊醫移至洗手間的鋅盤上。)
於每一次例行的賽後記者會上,雲加通常展示的是繃緊、不拘言笑的形象,但私下與志趣相投者交談,他便會化身為一位幽默健談,樂於分享足球故事的人。
雲加坦言,德國足球對其事業影響深遠。德國隊經常展示出強大的求勝心,球隊並不會只利用對手的弱點而出讓主動權,反而會利用主動權展示球隊上下一心。此亦成為雲加的個人理念—「以華麗足球取勝」。他指出,留名青史的球隊均以華麗足球見稱,故此須把足球轉化為藝術。取得勝利是基本,但亦需輔以比求勝更強烈的野心。
如眾多的阿爾薩斯人一樣,雲加亦視自己為歐洲人,渴望走出Duttlenheim而探索世界各地,於1974年他前往匈牙利逗留了一個月,以暸解共產政權是如何運作,他回想當時結束旅程時,便確信共產政權將會面臨崩潰的一天。
4年後,29歲的雲加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文,當時他認為,於日後執上教鞭時英文將可大派用場,他以勤奮刻苦來形容那三週的學習旅程。不單是學習英文,作為教練的他亦以勤奮見稱。
於執教南鍚時,他的球隊於聖誕前夕的一場賽事落敗,其後他僅於平安夜返家與父母親共度,而餘下的三週假期則繼續獨自埋首工作中,天道酬勤,他用了7年時間於摩納哥建立了自己名聲。
執教摩納哥期間的一個新年假期,結束觀看土耳其的一場球賽後,他心血來潮下前往倫敦觀看另一場球賽,而那場比賽正是阿仙奴對諾域治。在看台上吸煙借火而輾轉認識了當時阿仙奴副主席甸恩(David Dein),當時借火的女士剛巧是甸恩太太的朋友,當晚他更獲邀至甸恩府上作客,席上各人投入猜字謎遊戲,他裝模作樣表達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讓人猜字,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亦與甸恩成為好友,二人的話題亦離不開足球。
其後,雲加轉至日本接掌名古屋八鯨。至1996年的某日,阿仙奴派出代表遠赴日本與雲加洽談,邀請他成為英格蘭頂級聯賽史上第4位的外藉教練,而雲加亦踏上其事業的新一章。
下篇連結:雲加—鞠躬盡瘁的教練生涯(下)
Source: The Financial Times -
https://www.ft.com/content/78f21f12-afee-4a4d-bff9-ce232fa4976e?list=intlhomepage
問及雲加對自己於擔任球隊教練與其日常生活之間能否取得平衡,他回應指兩者不但非處於平衡,同時亦笑指自己過份沉醉於工作而犧牲了所有,這一種工作生活模式並不應成為任何人的借鏡,乃完完全全與Work Life Balance背道而馳。
雲加的故鄉Duttlenheim對其影響極深。Duttlenheim乃位於法國的東北部,鄰近德國的邊界,是阿爾薩斯轄下的一個行政區。於1940年,阿爾薩斯多次受希特拉的軍隊搶奪,而Duttlenheim的壯丁亦被徵召加入德軍,雲加的父親成為其中之一,並曾披甲對抗俄軍,其母親憶述當年父親戰後回家,體重只得42公斤,奮力與死神交戰,最終要在醫院休養多月。問及戰後對雲加的影響,身為家中三名孩子的最年幼者,他坦言家中鮮有談及有關戰爭的話題,戰爭像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而他乃出生於戰亂之後,因此戰爭對其成長未有太大的影響。
雲加的父母於鎮上經營一間名為「La Croix d’Or」的餐廳,而他的工作狂父親同時亦兼顧營運汽車配件,自其14歲起,他們一直日以繼夜地工作,他們雖稱之為一家人,卻不懂定義何謂「家」。雲加指其一家人從未曾同枱食飯,同時亦甚少交談。
雲加與La Croix d’Or餐廳一起成長,陪隨有本地農民的爭論聲、嘻笑聲、謊話聲,偶然亦會出現醉酒客鬧事的情境。當時Duttlenheimers仍普及沿用德語方言阿爾薩斯語(Alsatian dialect),而雲加乃在學校學習法文。足球是當時餐廳客人主要的話題,尤其是每逢星期三,當地的球會在餐廳召開挑選球員正選名單的會議。不過,那並非唯一引導其選擇足球為終生事業的源由,他指出,當時年少的他只會默默仔細地聽著球員間的討論,然後回去再三思考。
Duttlenheimers亦把雲加與德國連結起來,他對德國不但無任何憎惡之情,反之對鄰國充滿好奇興趣,思考僅相隔一條邊界的德國人與法國人的相異之處,尤以足球層面而言,何以當時的德國球隊會較法國球隊優勝。
後來,雲加加入阿爾薩斯的最大的球會斯特拉斯堡(Racing Strasbourg),不過卻長坐在後備席侯命。 他並無接受專業的指導訓練,只在附近凹凸不平的空地自我練習,故此技術算不上精湛,球員仕途亦未見風順。
於1974年,他畢業於斯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 University),主修經濟學。不過,他一直希望成為足球教練,他會駕駛到德國觀看球賽,自球員上場開始熱身已見他在席上,有時回家已近凌晨5點。
於偏僻的鄉鎮長大,歐洲足球強國德國成為雲加終生學習的模板。於2008年,Simon Kupery於瑞士主持一場研討會,他回想當時雲加碰上時任拜仁教練的希斯菲特(Ottmar Hitzfeld),雲加於每段休息時間會以流利的德語與希斯菲特交流一番,當中問及的包括,拜仁的中場球員的場均跑動距離,列貝利(Franck Ribery)的體能有多強健(希斯菲特回答指他曾惡作劇地把一名體重達100公斤的隊醫移至洗手間的鋅盤上。)
於每一次例行的賽後記者會上,雲加通常展示的是繃緊、不拘言笑的形象,但私下與志趣相投者交談,他便會化身為一位幽默健談,樂於分享足球故事的人。
雲加坦言,德國足球對其事業影響深遠。德國隊經常展示出強大的求勝心,球隊並不會只利用對手的弱點而出讓主動權,反而會利用主動權展示球隊上下一心。此亦成為雲加的個人理念—「以華麗足球取勝」。他指出,留名青史的球隊均以華麗足球見稱,故此須把足球轉化為藝術。取得勝利是基本,但亦需輔以比求勝更強烈的野心。
如眾多的阿爾薩斯人一樣,雲加亦視自己為歐洲人,渴望走出Duttlenheim而探索世界各地,於1974年他前往匈牙利逗留了一個月,以暸解共產政權是如何運作,他回想當時結束旅程時,便確信共產政權將會面臨崩潰的一天。
4年後,29歲的雲加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文,當時他認為,於日後執上教鞭時英文將可大派用場,他以勤奮刻苦來形容那三週的學習旅程。不單是學習英文,作為教練的他亦以勤奮見稱。
於執教南鍚時,他的球隊於聖誕前夕的一場賽事落敗,其後他僅於平安夜返家與父母親共度,而餘下的三週假期則繼續獨自埋首工作中,天道酬勤,他用了7年時間於摩納哥建立了自己名聲。
執教摩納哥期間的一個新年假期,結束觀看土耳其的一場球賽後,他心血來潮下前往倫敦觀看另一場球賽,而那場比賽正是阿仙奴對諾域治。在看台上吸煙借火而輾轉認識了當時阿仙奴副主席甸恩(David Dein),當時借火的女士剛巧是甸恩太太的朋友,當晚他更獲邀至甸恩府上作客,席上各人投入猜字謎遊戲,他裝模作樣表達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讓人猜字,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亦與甸恩成為好友,二人的話題亦離不開足球。
其後,雲加轉至日本接掌名古屋八鯨。至1996年的某日,阿仙奴派出代表遠赴日本與雲加洽談,邀請他成為英格蘭頂級聯賽史上第4位的外藉教練,而雲加亦踏上其事業的新一章。
下篇連結:雲加—鞠躬盡瘁的教練生涯(下)
Source: The Financial Times -
https://www.ft.com/content/78f21f12-afee-4a4d-bff9-ce232fa4976e?list=intlhomepage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