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最後直路--車路士的遠慮與近憂

車迷Z 於 14 小時前發表 收藏文章

聯賽冠軍和降班隊伍均已塵埃落定後,英超最後直路唯一剩下的懸念只餘歐戰席位誰屬。按照慣例,前五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之際,該是要分析一下車路士的爭五前景。不過說穿了,這類主題的分析通常都是看賽程表說故事,而車路士的賽程最為地獄這點明眼人一看便知。往好處想是車仔手握對森林和紐卡素的兩場head to head,有機會親手將競爭對手拉下馬;往壞處想是車仔更有可能在這兩場比賽中親手斷送自己來季歐聯資格。所以與其嘗試預見未來,不如返看過去和現在,討論一下球會和球隊的現況。


先談進攻。這個說法未必很多人會買帳,但自從Jackson和Palmer雙雙復出後,車路士的進攻表現並不差。進攻表現看的不只是入球,還要看場上球員能否有效地運用球權去創造攻勢。以近兩場聯賽主場對葉士域治和愛華頓為例,兩場車路士佔據的場面優勢其實相若,葉士域治一役甚至顯得比對愛華頓時更in control。畢竟帶隊不是用手制玩Winning/FIFA,領隊沒有方法在比賽期間micro manage球員的傳球和射門動作,球隊是否能恆常地製造攻勢才是更適合量度attacking coaching成效的指標。只是這些repetition不會出現在精華片段中,睇live也要刻意觀察才留意得到。

進攻表現大體上沒有問題的話,看的就是臨場發揮。對葉士域治的走勢原本是在「再攻個15分鐘左右應該就能先開記錄」,只是先開紀錄前後防率先自爆,再運籌帷幄也是白搭。此外,雖然觀感不佳,但能夠連追兩球扳平也是展現球隊戰力和韌性的一種表現,只是對降班膽也如此狼狽球迷未必收貨就是。對愛華頓一役反之得益於對方球員被打荷包後Enzo得以長驅直入,再由Jackson冷靜得手,則此後比賽走勢大致上in control。


談起進攻很難不談一談Palmer。Palmer下半季表現的下滑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最夾慣夾熟的partners in crime如Jackson、Madueke等人都缺過陣,前者傷出更直接打亂進攻體系。二是Maresca的戰術本來就有意將Palmer的組織位置後移,今季平均位置其實比上季更遠離球門,只是上半季影響尚未那麼覺眼。三是Palmer貴為車路士當然核心,今季遭受到貼身招呼無疑比上季多,記者Liam Twomey的說法是Palmer今季被犯規的次數大約是上季的兩倍。當然被犯規不代表全是飛鏟,只是double up跟防的待遇一定少不了。Palmer的後移造就了Enzo的前插,整體攻力也沒有削弱,只是方向有所不同。


說起「先開紀錄前後防率先自爆」,就該來談談防守。雖然人員配置偶有異動,但車路士今季的防守體制基本上很固定,只是上半季到季中在兩閘內收的細節上摸索了一段時間。車仔後防的問題在於「穩定」,更準確地說是「經驗」。自由身來投的Tosin在更衣室中戲稱為grandpa,而年僅27歲的他還真的就是防守球員中最年長的一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不是要強求Tosin成為後防領袖,他的定位和能力本就是球隊的第四中堅,而他也確實是個稱職的第四中堅,所以責任不在他。防守球員(尤其中堅)要有一定年資才能成熟不是新聞,年輕防守球員必然會經過不斷犯錯階段也是定律,也就難怪age profile一直是小鬼當家的車仔防線斷斷續續地自爆。出道較早的James理應可以成為experienced head over young shoulder,但隊長的身體不合作,變相他也錯過了心智和技術上升格為後防領袖的黃金時期。
除了age profile以外,整體戰術結構也是原因之一。假如Lavia健康全勤,Maresca理想中的中場分工應該會長得很不一樣,這點從他最近在記者會上表示「有Lavia的車路士基本上是另一隊波」看得出來。可惜Lavia是病房VIP,保護後防的責任變得極其倚重Caicedo。今季中場順利運轉的前題基本上是「Caicedo要贏下所有對抗/搶斷」,想也知道實行上不可能做得到。一旦Caicedo無瑕分身(which is a lot),防線就要直面對手衝擊,也就更容易衍生個人失誤。


順便補充一些關於門將的細節。有不少波友問過「點解仲要用Sanchez」,而答案在於「用球區域」。審視門將用球能力除了看傳接球技巧外,還要看傳球的波路和comfortable接應皮球的區域。Maresca上季帶領李城贏英冠時,其中一個特點不在於門將傳球次數有多高,而在於門將傳球平均地點比其他球隊前了一截。當然未到全盛時期Onana/Neuer的程度,但也足以stand out於其他球隊。車仔另外幾個門將沒那麼「敢」在禁區以外接應皮球如無意外是Sanchez地位穩固的主要因素之一。平心而論,Sanchez的傳球本身個人覺得尚可,問題是其他後衛接應和應對門將傳球總是怪怪的,到下半季借走Disasi和Chalobah回巢後才稍有改善。

當然,Sanchez的撲救和decision making是另一回事,完全無意替他的神經刀辯解。只係在由0分到100分都有機會的神經刀同場場穩定39分之間,現階段還是選前者吧。Sanchez再神經刀都有幾場救主,Jorgensen是很純粹地未合格……


球隊現狀的「近憂」講完了,接下來就是「遠慮」。先很籠統地概括BlueCo對車路士的管理和運作。無論是賣青訓圖利還是買入並培養年輕球員,兩者在當今球壇均非新聞,甚至其實早從油王年代開始就屢見不鮮。10年代的車仔就曾經經營過外借大軍,骨子裡也還是「低買高賣」的那一套,養不成收外借費摸和也沒損失。一來製造額外收入填補球場容量不足的劣勢,二來也代表車仔青訓出品的質素不差,所以長賣長有。當然,上季和今季英超青訓互換的情況明顯增加,如無意外是大家見到英超和歐洲足協會從嚴執法PSR後集體「造數」。車仔和維拉去年夏天的「互買」擺明有鬼,只是不如祖記和巴塞猖狂,也沒有留下錄音證據,但本質上大致雷同。BlueCo廣收天下兵器的玩法其實和油王年代的外借大軍相去無幾,只係外借名額的變動和multi club ownership令到遊戲規則跟以前不同,但不外乎是買幼幼養成賣出的FM「加強版」。不過玩FM最多敢拿二千萬來玩,BlueCo則是每年玩二億。

只是在現實世界玩FM玩到這個程度有兩個很明顯的問題。首先是前期投資非常大。翻遍近年車路士相關的財經新聞,無論是老闆課金的注資量還是球會的赤字都「名列前茅」。從靠合約年期的財技,到賣酒店給自己,到賣女子隊給自己這種方法才勉強填得住帳面。一來始終不是正途,二來也難言持久。球迷更關心的應該是第二個問題,那就是這種買人的方式和要經營一支一線隊應有嘅squad building一定背道而馳。確保一線隊戰力的做法應該係老中青結合地build up球隊的core,而狂買幼幼之下先別說永遠練不成場上領袖的問題,球員疊位之下要確保人人有出場機會都難。在賽事重複程度較高和大規模較為容易的其他運動(例如棒球)中,每場比賽每個球員都有一定上陣機會,大數據行先的data analysis和大部隊一同練兵的模式比較可行。足球只能說不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車路士能保住歐聯席位嗎?天知道。前五/讓五的競爭前所未見地激烈,競逐歐洲賽席位的球隊也逐年增加。小弟不是橋底「盲公陳」,無力窺探天機。「前所未見」的除了車路士當下的經營手法,還有英超以至歐洲球壇生態的異動。未來何如難以預計,但或許我們都需要學習不再以既有的思維看待足球。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