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投稿)抑壓和頂域—車路士的防守反擊之道

足球戰術區 於 23/11/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版主的話:
筆者是個十分喜歡<反擊與防守反擊>的人,所以收到的投稿也主要跟反擊有關;而今次LYC帶來新一篇投稿,他會由戰術理念、車路士的主要問題、前場四人組合及反擊模式幾個方向著手(這幾個方向是由我後加),分析車路士防守反擊之道。如果各位對他文章有與趣可以再看他寫過的馬體會、拜仁、皇馬的文章。最後祝他的朋友Him Hui生日快樂!

內容:
前言
在去個球季,摩連奴正式宣告回歸英超,重新執掌車路士,防守反擊自然就成為其戰術的核心理念。時至今個賽季,車路士依舊以此作為主要的進攻手段。因此,筆者是次會分享一下「藍軍—車路士」的防守反擊體系。

戰術理念
要理解The Only One的防反理論,便先要得由足球戰術的核心談起。筆者十分認同哥迪奧拿對戰術的看法,他説:「在團體運動,取勝祕訣就是令到對方其中一面受超負荷,他們便會從另一邊抽調人手應付。」。因此,所謂的「戰術」,本質是在於利用並擴大球隊的優勢(可以是控球、突破、人數等因素),導致對方岀現超負荷,形成失衡的局面,從而制造入球機會。

自然,狂人的戰術法明顯是離不開上述目的,而防守則是當中的執行先決。為令防守端的人員上升,摩連奴所執教的球員往往要求著力防守,即使進攻球員也不能例外,目的是使球隊的防守密度得以加強,再利用壓縮空間和聯防壓迫,從而增加球隊的受荷力。接下來,便利用對方壓上進攻,回防不及的人數劣勢,在對方防守力度薄弱之際,即對方承荷量低時快速反擊。此舉是在於形成時間差,有效地把握上述的時機攻堅,增加進攻效率。而空間、對抗和速度三者,便是摩佬眼中形成時間差優勢的先決條件。

要解構車路士的防守模式,便不得不提去季時常岀現的「大巴陣」,而所謂的「擺大巴」其實是形容其防守方式。當車路士處於陣地戰的防守時,除卻四名後衛外,三名中場和二名翼鋒均會主動回防。換言之,一共九名球員在三十碼地帶形成一片防守力度和密度極高的區域,就好像泊了一架巴士在球門前,其目的在於把對方的傳球和射門空間絕對壓縮。當中,三名中場會呈現一種倒「V」字站位,三人會將對方在中路的持球者完全封堵包夾,迫使皮球無法在中路有效運轉和分邊,壓抑對方的進攻效率。而二名翼鋒會相對站得較前,但卻會與三名中場互相呼應,一旦成功迫使對方失誤,形成進攻機會,中場球員則會快速分球予二翼,然後迅速反擊。

可是,去季車路士的防線其實並不弱,甚至可以談得上足堪大用,即使The Only One 再如何著重防守,但根本未有必要到「擺大巴」的程度。可見,誘使到「巴士陣」岀現的原因根本不在於防線的問題上。然而,摩連奴要使用到9人的防守陣列當然是有他的原因。

要理解到摩連奴使用9人聯防的原因,便先要從防守反擊的理念説起。筆者在《淺談Tiki taka和防守反擊—相生相剋之道》
中曾經提到,防守反擊其實是全能足球的另一演繹。無可否認,大部份近代足球的主流戰術都是由全足理念為基礎,再配合其球員的質素和特性去策劃。故此,其實當代足壇講求的是「攻防一體化」,即「寓攻於守,寓守於攻」,追求快速置換球隊的攻守狀態,甚至同步的效果,從而增加球隊的整體效率,這一點在tiki-taka上尤其明顯(如果不清楚tiki-taka的讀者,可到筆者第一篇投稿去了解一下)。

同時,在這一體系下,進攻和防守不再劃分成二種獨立的個體,而是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舉一個簡單例子而言,就以今季曼聯為例,即使球隊現時坐擁全英超最岀色的一群進攻球員,可是後防問題和失誤不斷,在這個情況下,迫使進攻球員要分心兼顧防守,令到進攻的效率下降,難免會導致「守不穩,就攻不鋭」的問題,最終自然會敗北收場。當然,同樣有「以攻代守」的例子,就以皇家馬德里、拜仁和巴塞羅拿為例,這三者均是近年最出色的球隊,而且均有一條相對稱(穩?)定的後防線,令到前場球員可以安心發揮其進攻能力,進攻的威脅力從而大增。因此,三者便利用堪稱可怕的前場火力,壓制得對方的球員不敢於過度前壓,從而減輕防守端的壓力。

立即關注足球戰術區的Facebook,了解更多足球戰術 https://www.facebook.com/futboltactics
< 1 2 3 >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