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城能否再闖高峰?

足球財經 於 23/07/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李斯特城2015/16神奇奪冠的故事,大家必定非常熟識。李城登頂之後,翌季闖進歐聯八強,為球會帶來可觀收入,不過在英超卻無以為繼,往後幾季都只能在聯賽榜中游位置徘徊,連歐霸席位也未能爭奪。

來自泰國的維猜家族在 2010 年8月以 £39m 全面收購當時仍在英冠的李斯特城全部股權,並在四年間多次注資超過一億英鎊。本文將回顧李城 2013/14(李城在英冠奪冠的一季)至2017/18 共五個球季的財務表現,從財務角度看李城如登上奪冠之路,同時展望李城有否足夠財力再創奇蹟,挑戰 Big 6 地位再次打進歐洲賽。
收入
先談電視收入。李城在 2013/16 播映權合同最後一季奪冠,2016/17 以英超冠軍身分參與歐聯,從歐聯獲得超過£70m 收入,基於當屆獎金分配制度側重球會所屬國對歐聯整體電視轉映權收入的比重,因此李城即使在八強出局,所得獎金比當屆冠軍皇馬還要多(按此參考)。之後一季未有再參加歐洲賽,電視收入也隨之下降,但受惠於英超2016/19 播映權合同金額大幅上升,李城 2017/18 球季的電視收入仍比 2015/16 奪冠該季為高。

然而,英超奪冠似乎未有為李城另外兩項主要收入帶來明顯增長。2016/17 受惠參與歐聯而舉行了較多主場賽事,帶動比賽日收入上升,但 2017/18 球季,純粹因為球隊在兩項本土盃賽都打入八強而比2015/16 球季略高。畢竟李城主場容量只得約32,000 人,而入座率幾近100% 情況下,除非透過加價,否則只能靠提升主場比賽場次提升。李城在這方面,除了落後於 Big 6 外,亦比韋斯咸、紐卡素和愛華頓較低。近年李城一直有意擴建球場容量,卻未見有實制行動,看來短期內比賽日收入不會有太多增長空間。

商業收入方面,維猜家族的皇權集團以每年£4m作價包攬李城球衣心口和球場冠名權,局限了李城在這方面的發展。李城顯然未有好好利用英超奪冠的契機去大幅開拓贊助收入。

球員買賣
李城在2015/16球季奪冠前從來沒有以超過一千萬英鎊作價收購球員,回歸英超的首兩季合共也只花了約£66m成本增兵,以英超水平而言可謂相當於”蔗渣”的價錢。奪冠後,部分奪冠功臣如簡迪、真禾特和馬列斯相繼被列強高價收購,李城明顯為了鞏固球隊實力而開始在轉會市場變得更進取,近年多打破球會紀錄轉會費增兵,奪冠後兩季就花了近兩億英鎊作收購,最新紀錄是剛於今夏以約£40m購入上季借用的泰利文斯, 還有 £30m 收購紐卡素的阿約斯皮里斯。

李城同時亦在發掘具潛質的年青球員,如本欄較早前提及以曲折手法購入的前錫週三前鋒佐治靴斯。隨著今季哈利麥佳亞看來必然高價離隊,李城於這個夏季轉會窗,或許會有更多舉動 (如果想瞭解更多球員買賣對球會財政的影響,可參閱此文)。

薪酬開支
李城在13/14 球季以£36.3m薪酬開支換來英冠冠軍,當年薪酬對總收入比率高達 116%, 意味李城當年整體收入比薪金支出還要低,更遑論其他開支。升上英超後首季,薪金開支提升了近六成至 £57.4m, 但憑著可觀的電視收入,令薪酬比率大幅下調至 55.5% 較健康水平。當季李城曾長時間位處榜末,猶幸在季尾最後兩個月發力連兩贏多場,得以保住英超席位。之後奪冠的一季,薪酬比率升至 62.9%, 仍維持在歐洲足協建議的 70% 以下水平。到了 2016/17 參與歐聯該季,雖然開支已差不多比 2014/15 球季翻了一翻,但歐聯豐厚的收入令李城的薪酬比率下調至 48.3%. 然而,在沒有歐聯的收入下,李城到了 2017/18 球季的比率就升破70%, 至近75%水平,反映獲得歐洲賽資格的重要性。
比對其他英超對手,2017/18 球季李城以英超第八高的薪酬支出,最終在聯賽榜排第九,也可算大致符合預期。

融資情況
文首提及,維猜家族從2010年入主後到2014年四年間注資逾一億英鎊。2014年後,李城大致上並沒再依賴維猜注資,反而通過向銀行抵押曼城收購馬列斯的應收款(2019年7月和2020年7月各£18m)和英超電視收入固定部分換取短期貸款,變相提早預支該筆現金流。這種融資方式在現今球圈相當普遍,只要球會謹慎理財,量入為出,並不會構成太大的財務壓力。

總結
李城神奇奪冠的故事,固然會流芳百世,但不得不承認當季多得多隊勁旅同時脫腳才做就李城跑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偶然,而李城之後也回歸平凡,自能在聯賽榜中游位置上落。不過,李城城畢竟成就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奇跡,多少也會對球會的聲譽帶來正面的影響。而且李城財政也算健康,如果能在收購球員上作出適當的部署,未來要爭逐歐霸席位也非不可能的目標。

各位想追蹤更多足球界嘅財經新聞,可以like 足球財經嘅 Facebook pag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