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特別打算要寫三後衛陣式的戰術專題,但賽後眼見類似的言論比比皆是,而性質雷同的質疑其實自開季以來一直連綿不斷。如果單是想就球隊後場build-up structure進行討論還好,但問得出這種問題的人很多都有著「三個中堅太過保守」「三後衛不利進攻」之類的潛台詞。無論是因為沒帶眼睛看今季的比賽,還是被某種莫名其妙的誤解和謬論荼毒心智,看多了頭都會很痛。趁對森林的比賽重複了很多對韋斯咸的比賽已經出現過的系統性問題,筆者也懶得炒韋斯咸的冷飯就當是新的賽評,索性討論一下「三後衛」的原理何在。
另外建議沒看過 對韋斯咸的賽評 的讀者先去看完再過來。相隔僅兩場聯賽,大致上相同的戰術系統和人員配置,會衍生的短處自然大同小異。為免過度炒冷飯,那篇說過的內容就不再贅述,接下來也會假設讀者在已經對開季至今的戰術缺陷有所了解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1️⃣ 「三後衛不利進攻」的失實
正如呀叻覺得籃球的「後衛」以防守為己任,觀賽經驗較淺的球迷可能會覺得多了一個後衛就少了一個球員參與進攻。但假如隊伍的人員配置得宜,適合以三後衛戰術出戰的球隊往往可以把兩個翼衛推上前線,實際參與到進攻的人數比傳統的四人防線還「多」了一人。當然實際操作視乎球隊的人腳,最重要的通常是隊內是否具備適任邊中堅和翼衛的人選。
Conte執教車路士以3-4-3大殺四方後的那幾年,英超曾經掀起一段仿效三後衛的風潮,但缺乏相應人選的球隊往往落得東施效顰的下場。印象中硬橋硬馬的Wes Morgan曾經被要求複製「歐式」中堅的靈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風潮消退後,球隊回歸了「睇餸食飯」地判斷隊伍適合使用哪種戰術的理性。而三後衛和四後衛終究是為了最大化球員發揮的工具,不存在先天的優劣。
2️⃣ 車路士這幾場踢的是標準的4-2-3-1
Colwill左閘,Chilwell左翼,這是在Google或各賽果app中找不出來的結果,但無庸置疑是開季至今車路士沿用的人員配置。無論是看畢整場比賽的第一身觀察,抑或是賽後翻查各球員的heat map,得出的都是同一個結論。如果說開季第一場對利物浦的Chilwell還算是有些在左翼衛和左翼之間游走,之後的Chilwell明顯看得出直接被當成左翼鋒來用,從起始位置到參與進攻的方式都是。沒發現的就……T. Silva提醒你,睇波記得帶番對眼。
3️⃣ 「四後」切換至「三後」的常態化
近年歐洲主流戰術環境無視過去位置和陣型法則的情況愈見明顯。Bielsa那種接近拋棄位置概念的狂人是其中一種極端,區區凡人球迷如筆者不奢求完全看得懂。但起碼球隊在進攻和防守中會呈現不同的形狀,以及將某些位置傳統分工打散重塑,在近四、五年的英超已經是常態。近幾年最出名的,是Guardiola和Arteta兩師徒都有在進攻組織階段將「四後」切換至「三後」的習慣。一字平排的四後衛在防守階段依舊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但從後組織的時候,左右後衛其中一位會收入中路形成「三中堅」,另一位則推前在邊線靠前的地段伺機後上,或是underlap到中場中的區域客串「防中」,作為身後三中堅傳球的第一接應點。
(註:Arteta和Guardiola教出來的具體分工和走位跟上述的籠統說法大有不同,但本文重點不是討論曼城和阿仙奴,大致上get到概念就好。)
這種做法通常會大致上呈現3-2-5的形狀開始組織,防線的三人分居左、中、右的出球路線,稍前居中的兩人作為現位幫波和向前場隊友分配球員的中轉站。用三個人去覆蓋傳統上需要四個人才能覆蓋的後場組織區域,「省」出來的那個人可以更貼身地參與到進攻中,思路和傳統的三後衛一致。這種思路的興起,很大程度得益於現代足球對中後場球員的用球能力要求變高,以及球員對戰術的理解能力比以前高,才能造就「四後」和「三後」頻繁切換的彈性。
4️⃣ 所以這些關車路士甚麼事?
Colwill左閘,T. Silva和Disasi分居中堅,Gusto右閘,組成的是4-2-3-1的底層。組織階段的時候,「四後」會切換至「三後」的build-up structure,Gusto會推上中前場,Colwill、T. Silva和Disasi並列三中堅。前面的一大段文字,除了為了解釋三後衛的相關理念,也是為了解釋車路士目前三/四後衛情況的鋪陳。正如T. Silva所說,球隊踢的是四後不假,但如同文首所言,同樣有空間進行關於以三後進行後場組織的討論。
🌬️欠缺chance creator的引擎死火
解釋完球隊目前的組織架構,是時候討論球隊以現存人腳運行上述架構出現的問題。即使面臨Nkunku的缺陣和Caicedo的未曾來投,Pochettino依然在開季第一場就選擇了在實戰中運行理想中的Plan A,為的是靠實戰加快球隊對戰術系統的熟悉。此後數場比賽即使經歷James和Chukuemeka的傷出,外加Caicedo不合時宜的的適應期,球隊依然義無反顧地先練好Plan A再說。長遠來說這樣的方向沒有大錯,但損兵折將之下,用替補球員實施Plan A還是會無可避免地出現問題。
最明顯的是進攻面對low block時效率低下的問題,而最大的癥結在於前場欠缺chance creator。討論Palmer的轉會時曾經提及過,陣中撇除Nkunku和Chukwemeka之外,並沒有其他擅長主動靠用波製造機會的球員。隊內的一眾翼鋒盤扭推進和吸引犯規的能力不低,但以此創造出來的只有間接的攻勢,真正能帶來威脅的始終是「傳」和「射」。所以問題不在於誰誰誰踢得好與不好,而是需要的球員類型沒有就是沒有。上一個符合上述要求的人選要數到Eden Hazard,此後以Mount的前場反搶和兩翼的衝擊代替創造者都只屬權宜之計。
當然這方面的squad building問題也是行之有年,這幾年陣中以傳球為己任的只有Jorginho和Enzo,而兩者的傳球類型都偏向調度多於直接提供最後一傳,Jorginho的活動範圍甚至比Enzo還要遠離對方禁區。而Enzo再怎麼全才行,還是適合擔任組織核心為主,接應來自Enzo的調度後創造空間或傳出最後一傳者理應另有其人。正如前面提過「將傳統分工打散」的新主流,這個「另有其人」是不是站在攻中位置的傳統10號並不重要,有這個人存在就好。
賽後 陳祉俊 師兄曾留言詢問,Pochettino是否尚未熟悉球員特性。筆者反而覺得相反,Pochettino經過韋斯咸一役後很清楚陣中不能缺少可以在final third活動的chance creator,所以才有其後一連串求購進攻球員的動靜,最終敲定的人選則是Palmer。如果運用得宜的話,Palmer理應是在Nkunku復出之前,面對韋斯咸和森林這種局面時的最佳解答。材料有了,煮不煮得成就看教練組的執教功力。
🚂兩翼的引擎空轉
如果說以Palmer代替缺陣的Nkunku是確保戰術引擎可以點火,那麼如何解決以Chilwell為左翼和Sterling/Gusto為右路搭檔衍生的效率問題,則是引擎能運行得多順的關鍵。
Chilwell/Sterling/Gusto三個順足球員作為兩翼推進器的問題何在建議大家參考 Blu波pen 的分析,長話短說就是,Chilwell的走位方式適合作為左閘的偷襲手段,而不適合做為左翼的主要進攻路數;另一端的Sterling和Gusto則因為同為右腳將,同走右路一定炒車,Sterling也不能長期收入中路「等波到」。前線塞滿了一堆順足將,也代表無法靠內切的橫向拉扯暴露對手防線的空位,Enzo想往final third放直線也無從放起。
而兩翼推進問題的根源,其實要追溯到車路士三後的組織結構,而且可以總結為James缺陣的連鎖效應。如果按照Pochettino理想中的最佳十一人作為藍圖,則車路士後場build-up時的3-2結構,應該是Colwill/Disasi/James居後,身前則是Enzo/Caicedo,James和Caicedo可以按照情況互換。第一場Caicedo尚未來投,Gallagher不能單純地當成Caicedo來用,為確保組織流暢度和鞏固中後場加插了T. Silva來包底,變成了Colwill/T. Silva/Disasi的三後,Enzo和James輪番為Gallagher護航。Caicedo來投後輪到James傷出,Gusto不具備underlap到中路的能力,無法作為3-2 build-up的其中一員,只能把他推前到進攻群去。
假設James復出,中後場能形成Colwill/Disasi/James加Enzo/Caicedo的3-2的話,則場上需要派出的中堅數量可以減少一人。Colwill得以收進去出任雙中堅,Chilwell也可以拉回來復任左閘。Chilwell會因此得以發揮後上突襲的長處外,空出來的名額也可以讓逆足的Mudryk出任左翼,左路得以回歸pre-seaon時所見的活躍。有能力underlap的James也可以解決右路塞車的問題,經過候場組織階段後,James可以按照情況推前行程box midfield加強對中場空間的控制,順便把整條右路讓出來給Sterling馳騁。而換成是Sterling游走到中路的時候,或是安排逆足球員出任右翼的場次,James跑外線也照樣衝得起來。
無論是引擎啟不啟動得了,還是引擎在兩翼運行功率高低,理論上都是些「最已陣」的問題,理應都可以靠時間解決。從比賽時目測和賽後pass map所見,撇除70分鐘後雞翼大雜燴的「BBQ時段」,球隊的form and structure其實很清晰,這起碼比上季的一片混亂要好得多。如果球隊大半年還是踢成這個樣子或許令人擔憂,但說到底現在也才只是「真.重建」的第四場聯賽,要在英超站得住腳需要有深耕細作的耐性就不用筆者重複了吧……
另外建議沒看過 對韋斯咸的賽評 的讀者先去看完再過來。相隔僅兩場聯賽,大致上相同的戰術系統和人員配置,會衍生的短處自然大同小異。為免過度炒冷飯,那篇說過的內容就不再贅述,接下來也會假設讀者在已經對開季至今的戰術缺陷有所了解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1️⃣ 「三後衛不利進攻」的失實
正如呀叻覺得籃球的「後衛」以防守為己任,觀賽經驗較淺的球迷可能會覺得多了一個後衛就少了一個球員參與進攻。但假如隊伍的人員配置得宜,適合以三後衛戰術出戰的球隊往往可以把兩個翼衛推上前線,實際參與到進攻的人數比傳統的四人防線還「多」了一人。當然實際操作視乎球隊的人腳,最重要的通常是隊內是否具備適任邊中堅和翼衛的人選。
Conte執教車路士以3-4-3大殺四方後的那幾年,英超曾經掀起一段仿效三後衛的風潮,但缺乏相應人選的球隊往往落得東施效顰的下場。印象中硬橋硬馬的Wes Morgan曾經被要求複製「歐式」中堅的靈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風潮消退後,球隊回歸了「睇餸食飯」地判斷隊伍適合使用哪種戰術的理性。而三後衛和四後衛終究是為了最大化球員發揮的工具,不存在先天的優劣。
2️⃣ 車路士這幾場踢的是標準的4-2-3-1
Colwill左閘,Chilwell左翼,這是在Google或各賽果app中找不出來的結果,但無庸置疑是開季至今車路士沿用的人員配置。無論是看畢整場比賽的第一身觀察,抑或是賽後翻查各球員的heat map,得出的都是同一個結論。如果說開季第一場對利物浦的Chilwell還算是有些在左翼衛和左翼之間游走,之後的Chilwell明顯看得出直接被當成左翼鋒來用,從起始位置到參與進攻的方式都是。沒發現的就……T. Silva提醒你,睇波記得帶番對眼。
3️⃣ 「四後」切換至「三後」的常態化
近年歐洲主流戰術環境無視過去位置和陣型法則的情況愈見明顯。Bielsa那種接近拋棄位置概念的狂人是其中一種極端,區區凡人球迷如筆者不奢求完全看得懂。但起碼球隊在進攻和防守中會呈現不同的形狀,以及將某些位置傳統分工打散重塑,在近四、五年的英超已經是常態。近幾年最出名的,是Guardiola和Arteta兩師徒都有在進攻組織階段將「四後」切換至「三後」的習慣。一字平排的四後衛在防守階段依舊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但從後組織的時候,左右後衛其中一位會收入中路形成「三中堅」,另一位則推前在邊線靠前的地段伺機後上,或是underlap到中場中的區域客串「防中」,作為身後三中堅傳球的第一接應點。
(註:Arteta和Guardiola教出來的具體分工和走位跟上述的籠統說法大有不同,但本文重點不是討論曼城和阿仙奴,大致上get到概念就好。)
這種做法通常會大致上呈現3-2-5的形狀開始組織,防線的三人分居左、中、右的出球路線,稍前居中的兩人作為現位幫波和向前場隊友分配球員的中轉站。用三個人去覆蓋傳統上需要四個人才能覆蓋的後場組織區域,「省」出來的那個人可以更貼身地參與到進攻中,思路和傳統的三後衛一致。這種思路的興起,很大程度得益於現代足球對中後場球員的用球能力要求變高,以及球員對戰術的理解能力比以前高,才能造就「四後」和「三後」頻繁切換的彈性。
4️⃣ 所以這些關車路士甚麼事?
Colwill左閘,T. Silva和Disasi分居中堅,Gusto右閘,組成的是4-2-3-1的底層。組織階段的時候,「四後」會切換至「三後」的build-up structure,Gusto會推上中前場,Colwill、T. Silva和Disasi並列三中堅。前面的一大段文字,除了為了解釋三後衛的相關理念,也是為了解釋車路士目前三/四後衛情況的鋪陳。正如T. Silva所說,球隊踢的是四後不假,但如同文首所言,同樣有空間進行關於以三後進行後場組織的討論。
🌬️欠缺chance creator的引擎死火
解釋完球隊目前的組織架構,是時候討論球隊以現存人腳運行上述架構出現的問題。即使面臨Nkunku的缺陣和Caicedo的未曾來投,Pochettino依然在開季第一場就選擇了在實戰中運行理想中的Plan A,為的是靠實戰加快球隊對戰術系統的熟悉。此後數場比賽即使經歷James和Chukuemeka的傷出,外加Caicedo不合時宜的的適應期,球隊依然義無反顧地先練好Plan A再說。長遠來說這樣的方向沒有大錯,但損兵折將之下,用替補球員實施Plan A還是會無可避免地出現問題。
最明顯的是進攻面對low block時效率低下的問題,而最大的癥結在於前場欠缺chance creator。討論Palmer的轉會時曾經提及過,陣中撇除Nkunku和Chukwemeka之外,並沒有其他擅長主動靠用波製造機會的球員。隊內的一眾翼鋒盤扭推進和吸引犯規的能力不低,但以此創造出來的只有間接的攻勢,真正能帶來威脅的始終是「傳」和「射」。所以問題不在於誰誰誰踢得好與不好,而是需要的球員類型沒有就是沒有。上一個符合上述要求的人選要數到Eden Hazard,此後以Mount的前場反搶和兩翼的衝擊代替創造者都只屬權宜之計。
當然這方面的squad building問題也是行之有年,這幾年陣中以傳球為己任的只有Jorginho和Enzo,而兩者的傳球類型都偏向調度多於直接提供最後一傳,Jorginho的活動範圍甚至比Enzo還要遠離對方禁區。而Enzo再怎麼全才行,還是適合擔任組織核心為主,接應來自Enzo的調度後創造空間或傳出最後一傳者理應另有其人。正如前面提過「將傳統分工打散」的新主流,這個「另有其人」是不是站在攻中位置的傳統10號並不重要,有這個人存在就好。
賽後 陳祉俊 師兄曾留言詢問,Pochettino是否尚未熟悉球員特性。筆者反而覺得相反,Pochettino經過韋斯咸一役後很清楚陣中不能缺少可以在final third活動的chance creator,所以才有其後一連串求購進攻球員的動靜,最終敲定的人選則是Palmer。如果運用得宜的話,Palmer理應是在Nkunku復出之前,面對韋斯咸和森林這種局面時的最佳解答。材料有了,煮不煮得成就看教練組的執教功力。
🚂兩翼的引擎空轉
如果說以Palmer代替缺陣的Nkunku是確保戰術引擎可以點火,那麼如何解決以Chilwell為左翼和Sterling/Gusto為右路搭檔衍生的效率問題,則是引擎能運行得多順的關鍵。
Chilwell/Sterling/Gusto三個順足球員作為兩翼推進器的問題何在建議大家參考 Blu波pen 的分析,長話短說就是,Chilwell的走位方式適合作為左閘的偷襲手段,而不適合做為左翼的主要進攻路數;另一端的Sterling和Gusto則因為同為右腳將,同走右路一定炒車,Sterling也不能長期收入中路「等波到」。前線塞滿了一堆順足將,也代表無法靠內切的橫向拉扯暴露對手防線的空位,Enzo想往final third放直線也無從放起。
而兩翼推進問題的根源,其實要追溯到車路士三後的組織結構,而且可以總結為James缺陣的連鎖效應。如果按照Pochettino理想中的最佳十一人作為藍圖,則車路士後場build-up時的3-2結構,應該是Colwill/Disasi/James居後,身前則是Enzo/Caicedo,James和Caicedo可以按照情況互換。第一場Caicedo尚未來投,Gallagher不能單純地當成Caicedo來用,為確保組織流暢度和鞏固中後場加插了T. Silva來包底,變成了Colwill/T. Silva/Disasi的三後,Enzo和James輪番為Gallagher護航。Caicedo來投後輪到James傷出,Gusto不具備underlap到中路的能力,無法作為3-2 build-up的其中一員,只能把他推前到進攻群去。
假設James復出,中後場能形成Colwill/Disasi/James加Enzo/Caicedo的3-2的話,則場上需要派出的中堅數量可以減少一人。Colwill得以收進去出任雙中堅,Chilwell也可以拉回來復任左閘。Chilwell會因此得以發揮後上突襲的長處外,空出來的名額也可以讓逆足的Mudryk出任左翼,左路得以回歸pre-seaon時所見的活躍。有能力underlap的James也可以解決右路塞車的問題,經過候場組織階段後,James可以按照情況推前行程box midfield加強對中場空間的控制,順便把整條右路讓出來給Sterling馳騁。而換成是Sterling游走到中路的時候,或是安排逆足球員出任右翼的場次,James跑外線也照樣衝得起來。
無論是引擎啟不啟動得了,還是引擎在兩翼運行功率高低,理論上都是些「最已陣」的問題,理應都可以靠時間解決。從比賽時目測和賽後pass map所見,撇除70分鐘後雞翼大雜燴的「BBQ時段」,球隊的form and structure其實很清晰,這起碼比上季的一片混亂要好得多。如果球隊大半年還是踢成這個樣子或許令人擔憂,但說到底現在也才只是「真.重建」的第四場聯賽,要在英超站得住腳需要有深耕細作的耐性就不用筆者重複了吧……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