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自 1937 年 10 月以來延續接近 88 年的曼聯傳統紀錄,終於在今日告終。在昨晚對阿仙奴的英超首輪戰中,球迷最後的希望 Kobbie Mainoo 雖然入選後備名單,卻最終沒有被換上場,令紅魔鬼結束了 4,321 場比賽中每場比賽至少派出一名青訓球員的歷史性紀錄。
88 年傳統的終結
這項令人讚嘆的紀錄始於 1937 年 10 月,當時正值二戰前夕。從那時起,無論是經歷了二戰、畢士比時代、費格遜王朝,還是後費格遜時代的動盪歲月,曼聯的青訓傳送帶從未停止運轉。在這 4,321 場比賽中,曼聯贏得了 44 項主要錦標,包括 18 個聯賽冠軍和 3 個歐聯冠軍。
這項世界足壇頂級聯賽的獨有紀錄,見證了無數傳奇球星的誕生:從 50 年代的「畢士比男孩」,到 90 年代的「92 黃金一代」——包括碧咸、傑斯、史高斯和加利尼維利,再到近年的拉舒福特、加拿祖和 Mainoo 等新星。
最後的稻草
在與阿仙奴的關鍵戰役中,20 歲的 Kobbie Mainoo 雖然獲列入後備名單,卻最終沒有登場。作為曼聯現役陣容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訓產品之一,Mainoo 自 2023 年 1 月首次為一隊上陣以來,曾經成為過球隊中場的重要一員。但今仗未能「落場湊數」,令連續紀錄劃下句號。
除了 Mainoo,曼聯陣中其他青訓球員選擇日漸稀少。拉舒福特已經離隊,加拿祖亦傳出接近加盟車路士的消息,而第三門將 Tom Heaton 雖然同樣是青訓出身,但在艾摩廉麾下從未獲得上陣機會。
青訓傳統的衰落
數據顯示,曼聯一隊陣容中青訓球員的平均人數已從上季的 6.65 人下降至本季的 4.51 人,創下 30 年來新低。這一趨勢反映了球會在新老闆拉傑夫上場後政策的轉變——陣中不再有所謂的「非賣品」,就連 Mainoo 和加拿祖這樣的青訓明珠也被列入可出售名單。
在英超利潤和可持續發展規則的限制下,曼聯有更大誘因出售「親生仔」球員,以符合財務公平條例的要求。這種政策轉變亦推進着曼聯傳統青訓文化的重大改變。
新希望在何方?
雖然失去了這項歷史性紀錄,但曼聯的青訓系統仍有不少希望。Tyler Fredricson 這名 20 歲的中堅已獲艾摩廉的信任,於今年 4 月首次為一隊上陣,更獲頒 2024/25 賽季最佳預備隊球員獎。此外,17 歲翼鋒文達杜 (Bendito Mankato) 近期與球會簽下至 2029 年的長約,被譽為「新沙卡」,有望成為下一位完成一隊首秀的青訓產品。
艾摩廉上任後,曼聯已成為英超給予青少年球員上陣時間第二多的球會。這位葡萄牙教頭延續了曼聯重視青訓的傳統,在士砵亭執教期間曾給予 27 名年輕球員一隊地標機會。
紀錄的意義
這項 4,321 場比賽的紀錄不僅是一個數字,更代表著曼聯的身份認同和足球哲學。從二戰前的動盪歲月到現代足球的商業化時代,曼聯始終堅持培養本土人才的傳統,這正是這家偉大球會有別於其他豪門的獨特之處。
雖然這項令人敬佩的紀錄已成歷史,但曼聯青訓的精神傳承仍將延續。正如球會格言所說:「Youth, Courage, Greatness」——青春、勇氣與偉大,這些品質將繼續在卡靈頓訓練基地中薪火相傳,等待着下一個傳奇的誕生。
在奧脫福球場的看台上,或許再也不會有連續 88 年的青訓紀錄,但曼聯培育年輕才俊的使命永不止息。這項紀錄的終結,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也預示着新時代的開始。
88 年傳統的終結
這項令人讚嘆的紀錄始於 1937 年 10 月,當時正值二戰前夕。從那時起,無論是經歷了二戰、畢士比時代、費格遜王朝,還是後費格遜時代的動盪歲月,曼聯的青訓傳送帶從未停止運轉。在這 4,321 場比賽中,曼聯贏得了 44 項主要錦標,包括 18 個聯賽冠軍和 3 個歐聯冠軍。
這項世界足壇頂級聯賽的獨有紀錄,見證了無數傳奇球星的誕生:從 50 年代的「畢士比男孩」,到 90 年代的「92 黃金一代」——包括碧咸、傑斯、史高斯和加利尼維利,再到近年的拉舒福特、加拿祖和 Mainoo 等新星。
最後的稻草
在與阿仙奴的關鍵戰役中,20 歲的 Kobbie Mainoo 雖然獲列入後備名單,卻最終沒有登場。作為曼聯現役陣容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訓產品之一,Mainoo 自 2023 年 1 月首次為一隊上陣以來,曾經成為過球隊中場的重要一員。但今仗未能「落場湊數」,令連續紀錄劃下句號。
除了 Mainoo,曼聯陣中其他青訓球員選擇日漸稀少。拉舒福特已經離隊,加拿祖亦傳出接近加盟車路士的消息,而第三門將 Tom Heaton 雖然同樣是青訓出身,但在艾摩廉麾下從未獲得上陣機會。
青訓傳統的衰落
數據顯示,曼聯一隊陣容中青訓球員的平均人數已從上季的 6.65 人下降至本季的 4.51 人,創下 30 年來新低。這一趨勢反映了球會在新老闆拉傑夫上場後政策的轉變——陣中不再有所謂的「非賣品」,就連 Mainoo 和加拿祖這樣的青訓明珠也被列入可出售名單。
在英超利潤和可持續發展規則的限制下,曼聯有更大誘因出售「親生仔」球員,以符合財務公平條例的要求。這種政策轉變亦推進着曼聯傳統青訓文化的重大改變。
新希望在何方?
雖然失去了這項歷史性紀錄,但曼聯的青訓系統仍有不少希望。Tyler Fredricson 這名 20 歲的中堅已獲艾摩廉的信任,於今年 4 月首次為一隊上陣,更獲頒 2024/25 賽季最佳預備隊球員獎。此外,17 歲翼鋒文達杜 (Bendito Mankato) 近期與球會簽下至 2029 年的長約,被譽為「新沙卡」,有望成為下一位完成一隊首秀的青訓產品。
艾摩廉上任後,曼聯已成為英超給予青少年球員上陣時間第二多的球會。這位葡萄牙教頭延續了曼聯重視青訓的傳統,在士砵亭執教期間曾給予 27 名年輕球員一隊地標機會。
紀錄的意義
這項 4,321 場比賽的紀錄不僅是一個數字,更代表著曼聯的身份認同和足球哲學。從二戰前的動盪歲月到現代足球的商業化時代,曼聯始終堅持培養本土人才的傳統,這正是這家偉大球會有別於其他豪門的獨特之處。
雖然這項令人敬佩的紀錄已成歷史,但曼聯青訓的精神傳承仍將延續。正如球會格言所說:「Youth, Courage, Greatness」——青春、勇氣與偉大,這些品質將繼續在卡靈頓訓練基地中薪火相傳,等待着下一個傳奇的誕生。
在奧脫福球場的看台上,或許再也不會有連續 88 年的青訓紀錄,但曼聯培育年輕才俊的使命永不止息。這項紀錄的終結,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也預示着新時代的開始。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