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友邦也是宿敵——比利時會否超越荷蘭?

.精選專題. 於 08/07/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比利時殺入世界盃四強,追平了在1986年所創的最佳成績,當年的歐洲紅魔得到殿軍,為歷屆世界盃最高名次。如果他們能夠再進一步,殺入決賽,就能與鄰國荷蘭的往績看齊,甚至有機會比橙軍更先拿到冠軍。

比利時黃金一代令人充滿期待,近年成績已完全凌駕荷蘭,但歷史上卻總是棋差一着:比利時在世界盃入過準決賽,荷蘭入過決賽三次,比利時在歐國盃最佳戰績是亞軍,荷蘭是冠軍。安德列治贏過歐洲盃賽冠軍盃和歐洲足協盃,阿積士一樣,而且還有四屆歐冠盃/歐聯錦標。

雙方在國際賽對碰的總成績,比利時以56勝41負30和佔優,年代久遠的參考價值不太高,若以近十年計算,雙方對戰八次,比利時共勝兩仗,荷蘭勝一仗,但以打和佔最多,共有五次,反映雙方實力十分接近。
比利時在1986年世界盃殺入四強,今屆球衣上的菱形圖案,正是向當年這支球隊致敬之作

兩隊既同為歐洲強隊,緣何在大賽對碰的紀錄不多,主要因為過去數十年,雙方的高峰與低潮,呈現「此起彼落」的形勢。荷蘭足球在七十年代達到巔峰,連續在1974和78年世界盃殺入決賽,阿積士連奪三屆歐冠盃,Total Football「十上十落」更成為球壇驚世戰術。同期的比利時全交白卷,於世界盃和歐國盃都未能取得入場券。

荷蘭足球在1978世界盃後進入冬眠,比利時則開始崛起,此後的兩屆世界盃都有出席,輪到鄰國的橙衣人不見影蹤。這一代的比利時,在1980年歐國盃力挫西班牙,賽和意大利和英格蘭,至決賽戰至比賽最後兩分鐘才輸給西德,屈居亞軍。在1986年世界盃,更一路殺入四強,遇上可摧毀一切的馬勒當拿,才未能再進一步。到了1988年,荷、比交換「做莊」。荷蘭三劍俠帶領橙軍重上高峰,一舉捧走1988年歐國盃,三人所在的AC米蘭也建立了稱霸歐洲的偉業。與此同時,比利時足球進入漫長寒冬,這一次轉勢,維持了二十年。2010年,荷蘭再度在世界盃決賽鎩羽而歸,自此逐漸由盛而衰。差不多同一時期,比利時黃金一代冒起,代替荷蘭人成為英超列強的寵兒,也取代了他們在歐國盃和世界盃的席位,甚至攀上世界排名第二位。

基於上述「此起彼落」的周期,荷、比並非長期的競爭對手,所以關係並不如一些實力相當的近鄰那麼敵對,如日本與南韓、巴西與阿根廷等。據民意調查所得,荷蘭球迷在國家隊出線世界盃失敗後,最支持的球隊就是比利時。荷、比兄弟邦相對友好,當然與歷史文化有關。兩國在歐陸皆屬中小國,以往長期受法、德、西班牙等大國覬覦,有點唇齒相依的關係。語言方面荷語是比利時官方語言之一,有一半人口與荷蘭人同種同文,經濟上兩國早於歐盟成立以前,已與盧森堡組成「比荷盧聯盟」(BENELUX),關係長久而緊密。歐盟和北約都將總部設於比利時,就是因為她是一個結盟之國。

球場上,比甲和荷甲的球員和教練都很熟悉對方,互相跨境搵食早已有之。荷甲有阿積士、燕豪芬、飛燕諾三強,比甲也有安德列治、布魯日和標準列治,毫不失禮。兩地足球風格也十分相近,如仔細觀察,比利時相對較著重攻守平衡和紀律性,荷蘭比較主攻和著重技術,但分野並不十分明顯。

基於社會因素差異,兩國足球也各有特色。兩支國家隊近年都成為了多元種族球隊,荷蘭陣中大量非歐裔球員,多為南美前殖民地蘇里南人的後裔,而比利時則多了非洲扎伊爾(現稱剛果民主共和國)人後代加入。在殖民地時代,比利時的地盤不多,最主要的就是扎伊爾。比利時當家射手盧卡古的父親,正是前扎伊爾國腳,其他名將如甘賓尼、巴舒亞伊、賓迪基等,都有扎伊爾血裔。
以往荷蘭陣中曾多次發生內鬨,主要是蘇里南裔與荷裔之間形成派別之爭。其實比利時國內亦潛藏對立壓力,籠統地說可稱作南北之爭,北部荷語區(Flanders)有海岸線,經濟較發達,南部法語區(Wallonia)位處內陸,實力稍處下風。語言、經濟和政治角力,形成兩大勢力之間的矛盾,兩區都有爭取自主甚至獨立的聲音,但由於比利時政府能夠本著平等、公平的原則施政(例如不同地區學校的教學語言),經常改善法例及政策,成功維繫了國家的團結性。

球會勢力分佈方面,在比甲三大球會中,布魯日位處荷語區,標準列治位處法語區,安德列治位處首都布魯塞爾,荷、法雙語同樣普及。

說到這裡,讀者或許有興趣知道一眾比利時當紅國腳來自哪一語區吧!看來是以荷語區人腳較多,包括甘賓尼、迪布尼、艾達韋列特、維頓漢、古圖斯、丹比利、梅頓斯、華美倫、盧卡古等,其中艾達韋列特、維頓漢、丹比利、華美倫和梅頓斯,都在荷甲成名。來自法語區的有夏薩特兄弟、韋素、查迪利、梅尼亞、賓迪基、米拉拿斯等,而夏薩特和米拉拿斯出道的法甲球會里爾,正是位處比、法邊境的法國城市。

【 Totaalvoetbal】
標籤: Totaalvoetbal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