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了幾個月#silvaout,馬高施華終在大敗予利物浦後被辭退。現時拖肥聯賽排名已屆倒數第三,正式踏入降班區,而之後的賽程還要面對多隊前列球隊,拖肥短期內的前景可謂堪虞。不過,拖肥會淪落到如斯境地,馬高施華要負大部分的責任。
拖肥崇禎帝馬高施華
明朝末年風雨飄搖,年方十八的祟禎帝胸懷大志,勵精圖治,以中興明帝國為己任;馬高施華在拖肥低潮時期上任,這位備受觸目的少帥被予以打出”attractive football”的重任。兩人雖生在不同時代及地域,但各被賦予中興之大任,經歷也驚人地相似。崇禎帝最後賠掉了自己的皇位;馬高施華最後也黯然下台。但在指出兩人的不是之前,有一點必需為兩人開脫:那便是兩人的運氣皆差得驚人。明朝末年天災連連,水災饑荒蝗禍瘟疫不在話下,連王恭廠大爆炸這類曠古爍今的災難也在明末發生,導致民變不斷,地方政府基本上不能正常運作;而今年拖肥開季至今不知是否撞邪,陣容深度最厚的中場中路位置竟遭遇嚴重傷病潮:兩位正選基柏文及安達高美斯先後重傷,最近另外兩位中場中德夫及巴寧基美(Beni Baningimi)也加入十字軍的行列,剩餘的舒尼達連也有小傷要先列席後備,即便是健康的舒尼達連也只是一名雪糕筒。故此,在近兩仗,拖肥健康的中場中只有湯戴維斯一人,球隊被逼把施格臣拉後和湯戴維斯合組雙中場中,這個中場組合,與宣告「中門大開」無異。中場上的失勢,是構成拖肥近期頹勢的原因。這些天災人禍,是崇禎帝和馬高施華皆不能預計的。
兩人開局難度是修羅級,自然要扭盡六壬以過關斬將。其實兩人也有過令人折服的時刻,祟禎帝逼死魏忠賢叫人看得痛快;馬高施華上季季尾屢殺強隊也令人拍案叫絕。奈何兩人的缺陷驚人地相似,致使面對這修羅級的局面時,兩人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兩人有遠景,有謀略,但在實踐上卻不似預期,皆因兩人都是過於心急求成之輩。祟禎帝在位十七年,首輔換了十九個,面對北方強敵,在主戰主和之間猶豫不決,造成盧象昇,孫承宗等大將冤死,更因聽信讒言誤斬袁崇煥及毛文龍兩名抗金大將,直接令到遼東無人牽制後金,使皇太極能無後顧之憂地侵略中原。明朝之軍事失利,根源乃在於祟禎帝;馬高施華則是在陣式上舉棋不定,常常因一兩場的失利或傷兵潮便大幅度地改變陣式及戰術,最近兩仗先把球隊陣容改成343,也將本屬進攻中場的施格臣拉後擔當中場中的角色,兩樣皆是失敗的改變。以三中堅為例,拖肥陣中健康的中堅只有三名,把三名中堅盡遣上陣本身已是一件極為冒險之事,而三隻中堅也明顯地不適應三中堅陣式,打高位防守但回追及轉身速度皆慢,也因缺乏正宗防守中場而沒有安全的屏障,面對利物浦之類節奏明快的球隊,後防會十分輕易地被打爆,不是說三中堅不能用,而是事前需協調分工,重訂防守戰術;不然,所謂的三中堅,只是三個紙板人罷了。防守首重戰術,佈陣只是虛招,般尼長期使用4後衛陣式,與錫菲聯長期使用三後衛陣式,皆能做到固若金湯的防守。問題是,馬帥的三中堅的防守戰術可謂完全失敗,陣式轉變,非但未有解決既有的防守毛病,更令球隊方寸大亂,馬帥對此需負全責。當然,馬帥佈置中場及進攻皆有問題,但筆者已在以前的文章詳述,故在此不贅。
崇禎帝及馬高施華需要面對如斯困局,其實是值得同情的,但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兩人在面對困局時以進退失據的行動證明了他們值得失敗的原因。幸而馬高施華並非生於晚明,否則失敗的代價恐怕是一死以謝天下。
拖肥崇禎帝馬高施華
明朝末年風雨飄搖,年方十八的祟禎帝胸懷大志,勵精圖治,以中興明帝國為己任;馬高施華在拖肥低潮時期上任,這位備受觸目的少帥被予以打出”attractive football”的重任。兩人雖生在不同時代及地域,但各被賦予中興之大任,經歷也驚人地相似。崇禎帝最後賠掉了自己的皇位;馬高施華最後也黯然下台。但在指出兩人的不是之前,有一點必需為兩人開脫:那便是兩人的運氣皆差得驚人。明朝末年天災連連,水災饑荒蝗禍瘟疫不在話下,連王恭廠大爆炸這類曠古爍今的災難也在明末發生,導致民變不斷,地方政府基本上不能正常運作;而今年拖肥開季至今不知是否撞邪,陣容深度最厚的中場中路位置竟遭遇嚴重傷病潮:兩位正選基柏文及安達高美斯先後重傷,最近另外兩位中場中德夫及巴寧基美(Beni Baningimi)也加入十字軍的行列,剩餘的舒尼達連也有小傷要先列席後備,即便是健康的舒尼達連也只是一名雪糕筒。故此,在近兩仗,拖肥健康的中場中只有湯戴維斯一人,球隊被逼把施格臣拉後和湯戴維斯合組雙中場中,這個中場組合,與宣告「中門大開」無異。中場上的失勢,是構成拖肥近期頹勢的原因。這些天災人禍,是崇禎帝和馬高施華皆不能預計的。
兩人開局難度是修羅級,自然要扭盡六壬以過關斬將。其實兩人也有過令人折服的時刻,祟禎帝逼死魏忠賢叫人看得痛快;馬高施華上季季尾屢殺強隊也令人拍案叫絕。奈何兩人的缺陷驚人地相似,致使面對這修羅級的局面時,兩人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兩人有遠景,有謀略,但在實踐上卻不似預期,皆因兩人都是過於心急求成之輩。祟禎帝在位十七年,首輔換了十九個,面對北方強敵,在主戰主和之間猶豫不決,造成盧象昇,孫承宗等大將冤死,更因聽信讒言誤斬袁崇煥及毛文龍兩名抗金大將,直接令到遼東無人牽制後金,使皇太極能無後顧之憂地侵略中原。明朝之軍事失利,根源乃在於祟禎帝;馬高施華則是在陣式上舉棋不定,常常因一兩場的失利或傷兵潮便大幅度地改變陣式及戰術,最近兩仗先把球隊陣容改成343,也將本屬進攻中場的施格臣拉後擔當中場中的角色,兩樣皆是失敗的改變。以三中堅為例,拖肥陣中健康的中堅只有三名,把三名中堅盡遣上陣本身已是一件極為冒險之事,而三隻中堅也明顯地不適應三中堅陣式,打高位防守但回追及轉身速度皆慢,也因缺乏正宗防守中場而沒有安全的屏障,面對利物浦之類節奏明快的球隊,後防會十分輕易地被打爆,不是說三中堅不能用,而是事前需協調分工,重訂防守戰術;不然,所謂的三中堅,只是三個紙板人罷了。防守首重戰術,佈陣只是虛招,般尼長期使用4後衛陣式,與錫菲聯長期使用三後衛陣式,皆能做到固若金湯的防守。問題是,馬帥的三中堅的防守戰術可謂完全失敗,陣式轉變,非但未有解決既有的防守毛病,更令球隊方寸大亂,馬帥對此需負全責。當然,馬帥佈置中場及進攻皆有問題,但筆者已在以前的文章詳述,故在此不贅。
崇禎帝及馬高施華需要面對如斯困局,其實是值得同情的,但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兩人在面對困局時以進退失據的行動證明了他們值得失敗的原因。幸而馬高施華並非生於晚明,否則失敗的代價恐怕是一死以謝天下。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