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式戰術對球員的影響 (13) - 進攻戰術總結

瘦哨波經 於 15/06/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前鋒的重要性被淡化
50年代是前鋒最受重視,最被依賴的年代,於前場放置數名前鋒球員,實行「人多好辦事」;60年代開始流行翼衛後上助攻,更經常取得入球;70年代的全能足球,球員不再受位置局限,中後場球員在比賽過程中也能夠以「前鋒」身分出現;80年代出產了一眾天才橫溢的進攻中場,他們甚至是球隊的入球泉源,其中柏天尼於1984年歐洲國家盃以9球成為神射手,成為一時佳話;90年代的雙箭頭陣式令前鋒重新成為大眾焦點,千禧年代流行單箭頭陣式,增加了入球分佈點。

回顧球壇歷史,由其他位置球員爭取入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重點是現代足球對於入球球員分佈的重視程度比以往高,前鋒不再是首選,因而形成進攻戰術與以往有所不同。

現代足球流行的進攻戰術

1)傳中球
隨著現今防守戰術多樣化,球員的防守企位和紀律性亦比以往嚴謹,令透過兩翼傳中入禁區爭頂的成功率降低,高大中鋒的發揮空間也越來越少。有見及此,翼鋒的傳中球亦改為「中腰波」或「地波」居多,有利隊友後上撞射,德國國家隊近年來便經常以此戰術作為入球方程式:例如2010年世界盃,奧斯爾負責組織攻勢,無球走動了得的梅拿於右路傳中,高路斯或普度斯基負責接應。


只不過,這亦造成現今很多名義上是翼鋒的球員,卻沒有翼鋒應有的傳中質素,例如史達寧,禾確特。

2)逆足翼鋒
由於禁區內被對方守衛填得密密麻麻,進攻空間被壓縮,能夠盤球推入大位起腳射門的逆足翼鋒便成為另一進攻殺着,時勢造英雄,遠有洛賓,今季則有杜格拉斯哥斯達和馬列斯。



只不過,這做法反而令到防守球員有更多時間應付傳中球:當球員需要將皮球推向大位然後傳中,對方後衛便可趁機佈下越位陷阱,解除威脅;同時間,對方中堅也有足夠時間看準傳中的落點,然後利用身高優勢解圍,或透過身軀頂住進攻球員的背部,令接應者不能衝頂,減低搶點的成功率。此外,當翼鋒引球推向大位時,還需面對對方的中路防守球員,增加被攔截的機會。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