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傳奇 - 今不如昔 (一)

瘦哨波經 於 25/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從球員走向傳奇
每名青年球員透過完成球會的青訓系統後,便與球會簽下職業球員合同,正式踏上職業足球員之路。
球員初出茅廬數載後,便會慢慢開始為自己在球隊的位置定位,是常規正選?後備殺手?輪換球員?發展好的,固然可以留在原有球會繼續比賽,再加上天份、實力,際遇,成為球隊的核心,甚至隊長。至於哪些不被重視的就會選擇離隊他投,為的就是找到一間適合自己踢法的球會,繼續球員生涯,又或被球會視為製成品轉賣至其他球會賺取利潤。
如果所屬球隊具備一定實力及財力,更可透過媒體及廣告商的大肆宣傳把球員打造成為球星。當到達職業生涯顛峰時期,足球天份特別高的球員會表現得揮灑自如,與別不同。如果具備領導才能的,更會被視為一名領袖級球員。而當帶領球隊獲得一些獎項後,更可獲提名角逐成為足球先生,爭取個人獎項。至於成就最高的球員,他們會在踢法或位置上有所突破,這類球員被稱之為劃時代球員,但為數不多,可能30至40年才會出現一至兩位。遠有70年代「全能足球」代表人物告魯夫,「自由人」碧根鮑華,近代則有「清道夫門將」紐亞。

而當三十而立,體能及競技水平出現滑落時,球員就開始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份合約爭取最佳利益,當中涉及球會本身對該名球員的重視程度,以及球員會否慢慢接受比賽時間將會逐漸下降,繼而逐步淡出主力位置,讓年青一代接班。哪些接受不到的,便會選擇他投繼續證明自己,又或體驗其他聯賽風格(例如謝拉特);至於留下來的,球會亦會因為該名球員多年來的付出(例如為球會上陣超過數百場、又或成為球會歷來入球紀錄保持者等),而視為球會的傳奇人物,球迷亦會視該名球員為球會的名宿,例如拿鐵斯、馬甸尼,辛尼迪。

每名球員的職業生涯大概如此 (青年球員>職業球員>球星>傳奇人物>劃時代球員),有別的,可能涉及娛樂新聞方面比較多,例如碧咸,相信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位把足球與娛樂結合的足球員,成就前無古人,無論來者如何追趕,當中的震撼及受歡迎程度都略有不及。

不論每名足球員的出身如何,經過接近15-20年的職業生涯後,媒體和球迷都可以根據他們的成就,對球會的忠誠度,球品,把他們定義為一名普通球員?球星?球會傳奇人物?甚至最高成就的劃時代球員。

獎項是對球員成就的一種肯定

以往,基於電視轉播未普及,加上資訊科技不能同日而語,球迷只能透過新聞片段,精華節目或一年只觀看數場賽事來認識外國足球,別說了解球隊踢法,就連認知某幾位球員的實力也非常困難。因此,當球迷要分辨出哪些球員的表現比較突出時,球員的個人獎項就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應工作關係可以接觸和採訪球員,以及拍攝其操練和比賽動態的體育記者或體育機構,由他們所舉辦的頒獎禮,在昔日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也可令一名普通球員搖身一變成為球會的當家球星。

金球獎歷史

由法國雜誌《法國足球》於1956年設立的金球獎,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足球獎項。當然,每個獎項都會設立入圍門檻來提高認受性,金球獎也不例外。由開辦至1994年期間,只可擁有歐洲國籍的職業足球員才能入選。此慣例直至1995年才被放寬至任何球員只要效力歐洲足協成員國內所屬的球會便合乎入圍資格。而當時效力AC米蘭的利比里亞籍前鋒韋亞,便成為改制後的第一位以非歐盟球員身份獲獎的球員。雖然金球獎的入選資格令一眾美洲球員未能在1956年至1994年間入圍,(60年代:比利、加連查;70年代:拖士圖、李維連奴、查仙奴、阿爾拔圖、甘巴斯、巴薩里拉;80年代:馬勒當拿、薜高、蘇古迪斯、曉高山齊士、法蘭斯哥利) 但只要回顧歷屆得獎名單,便發現獲獎的都是每個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歐洲球員,其認受性及歷史價值不容置疑,以下是歷屆得獎名單,只列部分
(50年代:馬菲士、迪史堤芬奴、高帕
60年代:施禾利、耶辛、丹尼士羅、尤西比奧、卜比查爾頓、佐治貝斯、利維拉
70年代:梅拿、告魯夫、碧根鮑華、布洛堅、奇雲基謹
80年代:路明尼加、羅斯、柏天尼、古列治、雲巴士頓
90年代:馬圖斯、柏賓、巴治奧、史岱哲哥夫、韋亞、森馬、朗拿度、施丹、李華度
千禧年代:費高、奧雲、尼維特、舒夫真高、朗拿甸奴、簡拿華路、卡卡、C朗拿度,美斯)

直到1991年,國際足協成立另一個頒獎禮,名為國際足協世界足球先生,自此以後,每年球壇就有兩個具代表性的頒獎禮。而當比較一下兩個頒獎禮的結果(1991-2009,共19屆),發現當中有12屆得主於當年連奪兩獎,雙喜臨門(佔63%),反映出兩大頒獎禮的評審眼光不會有太大分別。

而到2010年,國際足協與《法國足球》把國際足協世界足球先生與金球獎合拼,並名為國際足協金球獎,希望統一頒獎禮來提高認受性。

只可惜,球迷,以至球員,皆對於合拼後的金球獎充滿無限爭議。2010年史尼達沒有入圍最後3強,而身為當屆世界盃盟主兼球隊核心的沙維又未能奪獎,已經足以讓球迷質疑合拼後的第一屆金球獎。然後輪到2012年的恩尼斯達、2013年的列貝利,以及2014年的紐亞,統統不能當選,這已經有別於昔日金球獎的審核標準。還有,在去年揭發「白禮達x柏天尼」的貪污醜聞後,相信很多球迷對國際足協所舉辦的足球選舉,或所揀選的盃賽主辦單位(例如2022年世界盃主辦國卡塔爾),都會產生無限質疑,甚至一笑置之,而國際足協的公信力也變得蕩然無存。這亦造成多位國家隊隊長開始不屑獎項的認受性,以及對大會私下改變其投票結果提出抗議。更甚的是,獲提名角逐2015年最佳領隊的安歷基和哥迪奧拿,更事先張揚缺席是次頒獎典禮,以示對國際足協近年來的歪風作無聲控訴。

待續...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