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年代戰術史系列之十一 - 2014世界盃(西班牙皇朝沒落,三後衛,清道夫門將)

瘦哨波經 於 23/04/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在過去十年的三屆世界盃賽事中(2010,2014,2018),2014世界盃可算是最標誌性的一屆。其一是長達五年(2008-20-12)的西班牙皇朝終於結束,令各隊重新審視傳控足球是否可行;其二是多支踢三後衛的球隊都取得成功,為過去數年流行的4-2-3-1陣式帶來衝擊。至後最後一方面,則是「清道夫」門將的出現,增強球隊把防線推前的信心。

1)西班牙皇朝沒落的主因

眾所週知,西班牙國家隊的踢法跟巴塞隆拿是一脈相承,如是者,當後者表現出現回落時,國家隊亦必受牽連。

其實早於12/13球季,在拜仁以七球狂數巴塞的歐聯四強過程中,已經看得出傳控足球由盛轉衰的端倪;再到世界盃前的13/14球季,馬體會以務實足球力壓巴塞奪冠,可說是為各隊提供了如何克制傳控足球的教材。

來到西班牙國家隊,在當屆賽事的失利除了中鋒迪亞高哥斯達飽受傷患困擾影響表現,令球隊空有控球,卻欠缺一劍封喉的能力之外,兩支分組賽對手荷蘭和智利的針對性部署亦是關鍵。兩隊都採用三後衛陣式,有利左右中堅在half space區域截斷恩尼斯達和大衛施華的傳送,配上兩名具備衝刺力和個人突破能力的攻擊球員作反擊棋子(雲佩斯x洛賓,阿歷西斯山齊士x華加斯),向回追能力下滑的碧基,以及上搶成功率下跌的沙治奧拉莫斯埋手,成功在攻守轉換間取得入球。

2)三後衛的成功之道

在當屆世界盃的16強中,共有四支球隊採用三後衛陣式,分別是智利,哥斯達尼加,荷蘭和墨西哥,而這四支球隊在整屆賽事合共踢了20埸比賽,只失13球。

下圖是該四支球隊的陣容
墨西哥

荷蘭,哥斯達尼加

智利

戰術特點
A)清道夫指揮若定

三後衛陣式能否發揮成功,跟清道夫對於臨場局勢的掌控至為關鍵。經驗老到的(墨西哥)馬古斯雖然不復當年勇,但若論臨場指揮隊友上搶/補位,仍然揮灑自如。

(荷蘭)華亞並沒有因為球隊在決賽週前才轉踢三後衛而受到影響,無論上搶,包抄,都發揮穩定,更是當屆賽事其中一名表現最佳的中堅。

至於踢法進取,防線經常壓前的智利,由於在攻轉守時人數不足,唯有依賴踢法靈活的加里美度包抄補位,解除即時威脅。

單防能力不算強的(哥斯達尼加)G.干沙利斯負責組織防守網,球員配合得宜,在5場賽事中只失2球。

B)側擊傳中

無論是(墨西哥)拉恩,艾古拿,(智利)伊斯拿,美拿,抑或(荷蘭)古治,白蘭特,他們在進攻時都主要在邊線加速落底引開對方兩閘而已,並不是球隊的傳中第一點。反之,他們會把皮球交給一眾中前場球員負責傳中。這跟一般三後衛陣式釋放兩邊翼衛的做法有別,主因是戰術安排使然。

哥斯達尼加以守為先,五人防線墜得很後,基本上每場比賽的進攻機會不多,很自然把「僅有」的機會交給隊中傳送能力最強的球員身上,當中兩位靠邊的playmaker 拜仁雷斯和保拿奴斯,就成為球隊的傳送泉源。

墨西哥表現跟歷屆分別不大,進攻節奏不會過急,很多時候都會經過一輪搓傳配合等待隊友走到適當位置才傳中。於是乎,負責控制節奏的赫陀靴里拉,古亞達度,便擁有最多機會傳中。

智利反擊速度快,球員走動配合默契十足,一對翼衛伊斯拿和美拿每當有反擊機會便加速落底牽制對方兩閘,華加斯在禁區等待傳中,維度則後上殺入禁區頂,至於傳中一腳就交由喜歡走兩邊邊線的阿歷西斯山齊士負責。

荷蘭的側擊戰術主要以白蘭特拉邊,為隊友提供轉向路線,一有機會便大腳長傳給雲佩斯,落底傳中次數不多。史尼達經常走到兩邊half space區域等待莊拿芬迪根斯文或韋拿杜姆傳送然後傳中。至於洛賓則受制於對方的針對性部署,早早封鎖禁區頂位置,減少起腳機會,於是乎洛賓很多時候唯有在右邊禁區角傳中。

C)進攻自由人

無獨有偶,四支球隊的攻擊手除了(墨西哥)柏拉達和(智利)華加斯之外,其餘球員例如杜斯山度士、洛賓、雲佩斯、祖爾甘保,阿歷西斯山齊士,都能夠盤傳帶射,邊中皆能。當中洛賓和阿歷西斯山齊士,更在當屆賽事把進攻自由人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在人少打人少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擺脫對手再起腳,遺憾是洛賓在決賽中單刀失機。

D)四隊風格各具特色

墨西哥維持控球在腳,三線層層遞進踢法;哥斯達尼加穩守為主,配合中路硬朗攔截;智利適時加快比賽速率,透過球員大範圍走動,搶回比賽主導權。

荷蘭則比較著重針對性部署,特別是雲高爾的臨場調動顯得運籌帷幄,當中最經典的調動分別是16強對墨西哥(在一場比賽中透過臨場球員調動,居然排出三款陣式)和8強對哥斯達尼加在加時下半場臨時更換門將撲救12碼。

3)清道夫門將

在廣大球迷心目中,當屆賽事的最佳球員應該是德國隊門將紐亞,而非美斯,奈何足球比賽往往把焦點集中在攻擊球員身上。
紐亞之所以在當屆賽事備受關注,很大程度跟球隊踢法有關。路維由分組賽到16強階段都使用四中堅陣式(梅斯達菲/侯姆斯,梅迪薩卡,謝路美保定,賀維迪斯),加上隊長拿姆擔任防中,理論上防線有足夠人手墜得很深,紐亞亦無須出迎。只不過,德國隊在當屆世界盃卻以傳控為基礎,防線壓得很前,令一眾中堅身後留下大遍空間,而紐亞就按照比賽形勢適時出迎封殺對手,當中最經典一幕發生於16強對阿爾及利亞。

下圖是16強德國對阿爾及利亞比賽中,紐亞的活動範圍圖和觸球位置圖:


紐亞全場共有69次觸球,當中多達20次出現在禁區外,另有4次出迎解圍,基本上跟一名清道夫無異。

註:紐亞於當屆賽事共有10次出迎解圍,屬所有門將之冠。

除了出迎解圍外,紐亞亦是當屆賽事傳球次數最多的門將,合共231次傳送。

近30年,世上有很多出色的出擊型門將,例如希基達,芝拉華達,甘波斯,羅渣里奧,雲達沙(早期),域陀華迪斯...... 近年則有達史迪根,艾達臣,艾利臣。但回到2014年,當時出擊型門將的風氣並未普及化,而紐亞在世界盃抑或在球會的表現都可說是把門將功能重新定義:需具備腳下功夫,長短傳能力,覆蓋範圍廣泛,以及敢於出迎解圍。

上述三點都為足球往後發展帶來影響,因此,2014世界盃絕對是近年最標誌性的一屆賽事。

各位球迷亦可到Youtube搜尋 - 戰術TSA,觀看今集戰術影片分析。
又或瀏覽以下Facebook 專頁 - 戰術TSA
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Coach/戰術TSA-389071711722604/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