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index.com】談談愛華頓1:0車路士的比賽,摩連奴作戰計劃全面解構
足球比賽有時候就是這樣,勝利屬於某些球員的靈光一閃或者出現計劃外的“X時刻”的球隊,而不是那些花費整週的時間來操練整體戰術的球隊。從數據上看(讓我們不看比數牌),車路士應該從葛迪遜公園球場帶走一場勝利。車路士比愛華頓創造出了更多明顯的機會,在禁區內的射門次數是對方的兩倍(16比8),而且在禁區裡有高達31次的觸球,遠遠高於愛華頓的11次,同時馬天尼斯的球隊這季第一次控球時間不及對手。摩連奴認為,他覺得愛華頓並沒有創造太多機會,但卻誤打誤撞取得了入球。馬天尼斯在對車路士時的排兵布陣,與2013/14球季英超開季以來所有比賽中大開大合的風格並無二致。本季對諾域治那場就打得非常開放,賽後也有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對愛華頓攻防兩端排兵布陣的分析由此可見一斑。為了搞清楚為什麼摩連奴對愛華頓時一開始擺出防守的架勢,你得首先搞明白愛華頓在攻防轉換時的陣型變化。當愛華頓由守轉攻時,陣型從4-3-2-1(或者說大幅後撤的4-5-1)變成2-4-1-3。這意味著愛華頓在失掉球權由攻轉守的時候,想要重新組織防守陣型必須經過一段非常關鍵的防守過渡期。另外愛華頓因為前插的人數不少,尤其是拜恩斯和史密斯後插上變成邊鋒而不是傳統的翼衛時,拖在後面的後防線會非常脆弱。有鑑於此,摩連奴發現了將愛華頓的優勢(翼衛)變成他們最大的弱點的機會。為了剖析摩連奴是怎麼貫徹他的比賽計劃的,我們必須首先弄明白為什麼車路士的後防線後撤得如此之深,這又是如何有助於車路士緊隨而至的反擊。
下圖為愛華頓在己方半場控球時車路士的陣型:
當愛華頓在己方半場控球的時候,車路士的後防線會後撤到禁區線前,而不是往前提。這是引誘愛華頓帶球深入的策略,同時也減低了愛華頓被球証吹罰越位的機率。如果進攻一方(愛華頓)被吹越位,愛華頓就有足夠的時間回防重組防守陣型,讓反擊的一方(車路士)沒有機會挑戰他們的後防線。所以,如果把後防線後撤得很深的話,一方面可以誘敵深入,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攻防轉換(防守反擊)的時機。簡而言之:如果你能在你的對手重組防守陣型之前更快地打出反擊,你就增加了入球的機會!隨著比賽的進行,你會逐漸明白為什麼車路士有信心拿下這場戰役。這個戰術是基於無限放大愛華頓轉換陣型時的弱點的(尤其是死盯他們後衛的位置),還有,更明顯的一點是,當愛華頓持球的時候,馬達和伊度奧選擇弧線跑位,總是放對手走邊路——進一步誘使埃弗頓的後衛前插。當切爾西進一步後撤時,他們明白埃弗頓的後衛肯定會插上進攻。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當愛華頓持球時,車路士後撤陣型退到己方半場這種打法的原理。
當愛華頓持球進入車路士半場時,車路士的“防護罩”
此時,夏薩特和舒賀爾尼的站位會更靠前,加上伊度奧有3個攻擊點。伊度奧會伺機插入兩名中堅之間,而兩名邊鋒則試圖衝擊愛華頓的邊後衛插上後留下的空當。另一方面,如果這3個攻擊點在贏得球權後都沒有很好的反擊機會的話,車路士會在後場耐心地倒腳尋找機會。發現(尤其是在上半場),車路士的後衛總是送出對角線長傳,試圖把愛華頓的邊後衛誘離防守位置。車路士的攻守轉換始於衝擊邊路的空當,然後依靠中場(和策應的球員)後插上到中路關鍵的位置。當我們觀察車路士的攻擊陣型時,我們發現總共2種不同的進攻套路。如果不是上述的情況,而是攻擊三人組(註:伊度奧、舒賀爾尼、夏薩特)中的一人在反擊時有好機會,車路士會組成另一種陣型,在中路關鍵位置尋找機會。
車路士的攻擊陣型和“控球型進攻套路”
車路士緊湊的中場攻擊三叉戟的站位絕對不是死的,當舒賀爾尼和馬達交叉換位的時候,伊度奧身後的3人可以任意互換位置。在“控球進攻”模式啟動的時候,邊路的進攻就交給了前插的艾殊利·高爾和伊雲奴域。
結論:
摩連奴對愛華頓的作戰計劃是典型的“摩式戰術”:理性而機智地把對手的優勢化作劣勢,對愛華頓的後衛誘敵深入的戰術可謂是深思熟慮和層層算計,不走運的是車路士沒能敲開對手的城門,但是離“摩式戰術”開花結果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當車路士的球員一次又一次地浪費機會,沒有把“摩式計劃”變成現實的時候,攝像機對準“特殊的一個”,他的身體語言似乎在說:“我還能做啥呢?” “摩式計劃”,說白了就是守則一:一切為了反擊;守則二:如守則一失效,控好球。
摩連奴的“愛華頓作戰計劃”總結:
1、防線後撤深,強調比賽流暢性,防線成型前打對手的反擊
2、前方2人防守時把對手往邊路趕,鼓勵對方後衛前插
3、充分利用前場三叉戟反擊
4、中路球員適時後插上
5、整週訓練模式化跑位,適時跑位突破愛華頓的高位防守,
6、如果反擊機會不佳,組織陣型尋找機會,前場三叉戟在前鋒身後頻繁活動
7、陣型變換:持球進攻時2-4-3-1,防守首選4-4-2,次選4-3-2-1,4-5-1備選。
原文
足球比賽有時候就是這樣,勝利屬於某些球員的靈光一閃或者出現計劃外的“X時刻”的球隊,而不是那些花費整週的時間來操練整體戰術的球隊。從數據上看(讓我們不看比數牌),車路士應該從葛迪遜公園球場帶走一場勝利。車路士比愛華頓創造出了更多明顯的機會,在禁區內的射門次數是對方的兩倍(16比8),而且在禁區裡有高達31次的觸球,遠遠高於愛華頓的11次,同時馬天尼斯的球隊這季第一次控球時間不及對手。摩連奴認為,他覺得愛華頓並沒有創造太多機會,但卻誤打誤撞取得了入球。馬天尼斯在對車路士時的排兵布陣,與2013/14球季英超開季以來所有比賽中大開大合的風格並無二致。本季對諾域治那場就打得非常開放,賽後也有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對愛華頓攻防兩端排兵布陣的分析由此可見一斑。為了搞清楚為什麼摩連奴對愛華頓時一開始擺出防守的架勢,你得首先搞明白愛華頓在攻防轉換時的陣型變化。當愛華頓由守轉攻時,陣型從4-3-2-1(或者說大幅後撤的4-5-1)變成2-4-1-3。這意味著愛華頓在失掉球權由攻轉守的時候,想要重新組織防守陣型必須經過一段非常關鍵的防守過渡期。另外愛華頓因為前插的人數不少,尤其是拜恩斯和史密斯後插上變成邊鋒而不是傳統的翼衛時,拖在後面的後防線會非常脆弱。有鑑於此,摩連奴發現了將愛華頓的優勢(翼衛)變成他們最大的弱點的機會。為了剖析摩連奴是怎麼貫徹他的比賽計劃的,我們必須首先弄明白為什麼車路士的後防線後撤得如此之深,這又是如何有助於車路士緊隨而至的反擊。
下圖為愛華頓在己方半場控球時車路士的陣型:
當愛華頓在己方半場控球的時候,車路士的後防線會後撤到禁區線前,而不是往前提。這是引誘愛華頓帶球深入的策略,同時也減低了愛華頓被球証吹罰越位的機率。如果進攻一方(愛華頓)被吹越位,愛華頓就有足夠的時間回防重組防守陣型,讓反擊的一方(車路士)沒有機會挑戰他們的後防線。所以,如果把後防線後撤得很深的話,一方面可以誘敵深入,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攻防轉換(防守反擊)的時機。簡而言之:如果你能在你的對手重組防守陣型之前更快地打出反擊,你就增加了入球的機會!隨著比賽的進行,你會逐漸明白為什麼車路士有信心拿下這場戰役。這個戰術是基於無限放大愛華頓轉換陣型時的弱點的(尤其是死盯他們後衛的位置),還有,更明顯的一點是,當愛華頓持球的時候,馬達和伊度奧選擇弧線跑位,總是放對手走邊路——進一步誘使埃弗頓的後衛前插。當切爾西進一步後撤時,他們明白埃弗頓的後衛肯定會插上進攻。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當愛華頓持球時,車路士後撤陣型退到己方半場這種打法的原理。
當愛華頓持球進入車路士半場時,車路士的“防護罩”
此時,夏薩特和舒賀爾尼的站位會更靠前,加上伊度奧有3個攻擊點。伊度奧會伺機插入兩名中堅之間,而兩名邊鋒則試圖衝擊愛華頓的邊後衛插上後留下的空當。另一方面,如果這3個攻擊點在贏得球權後都沒有很好的反擊機會的話,車路士會在後場耐心地倒腳尋找機會。發現(尤其是在上半場),車路士的後衛總是送出對角線長傳,試圖把愛華頓的邊後衛誘離防守位置。車路士的攻守轉換始於衝擊邊路的空當,然後依靠中場(和策應的球員)後插上到中路關鍵的位置。當我們觀察車路士的攻擊陣型時,我們發現總共2種不同的進攻套路。如果不是上述的情況,而是攻擊三人組(註:伊度奧、舒賀爾尼、夏薩特)中的一人在反擊時有好機會,車路士會組成另一種陣型,在中路關鍵位置尋找機會。
車路士的攻擊陣型和“控球型進攻套路”
車路士緊湊的中場攻擊三叉戟的站位絕對不是死的,當舒賀爾尼和馬達交叉換位的時候,伊度奧身後的3人可以任意互換位置。在“控球進攻”模式啟動的時候,邊路的進攻就交給了前插的艾殊利·高爾和伊雲奴域。
結論:
摩連奴對愛華頓的作戰計劃是典型的“摩式戰術”:理性而機智地把對手的優勢化作劣勢,對愛華頓的後衛誘敵深入的戰術可謂是深思熟慮和層層算計,不走運的是車路士沒能敲開對手的城門,但是離“摩式戰術”開花結果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當車路士的球員一次又一次地浪費機會,沒有把“摩式計劃”變成現實的時候,攝像機對準“特殊的一個”,他的身體語言似乎在說:“我還能做啥呢?” “摩式計劃”,說白了就是守則一:一切為了反擊;守則二:如守則一失效,控好球。
摩連奴的“愛華頓作戰計劃”總結:
1、防線後撤深,強調比賽流暢性,防線成型前打對手的反擊
2、前方2人防守時把對手往邊路趕,鼓勵對方後衛前插
3、充分利用前場三叉戟反擊
4、中路球員適時後插上
5、整週訓練模式化跑位,適時跑位突破愛華頓的高位防守,
6、如果反擊機會不佳,組織陣型尋找機會,前場三叉戟在前鋒身後頻繁活動
7、陣型變換:持球進攻時2-4-3-1,防守首選4-4-2,次選4-3-2-1,4-5-1備選。
原文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