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成為國際熱話,繼而引發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連足球場上也受獨立氣氛所包圍,日前的巴塞對拉斯彭馬斯的聯賽需閉門作賽;出生加泰地區的碧基公開表示願意退出國家隊,以示對出生地的支持;坊間亦紛紛討論若加泰成功獨立,西班牙聯賽系統的加泰球隊該何去何從。有人說過,足球和政治是獨立,不應混為一談,足球不應該受政治所影響,否則就失去它原有的意義,甚至輪為政治工具,但近代足球場上的大小事,無時無刻都提醒著我們---兩者是密不可分。
國家間的政治角力,足球亦會牽涉其中。英國宣佈脫歐,各層面都受其影響,港人所熱愛的英超亦無可避免,因為英超間的歐盟球員規例隨時失效,意味所有外援,不論國籍,將來都要申請工作證,而且工作證申請門檻高昂,球員要在過去兩年要上陣一定比例的國際賽(因為要保障本土球員),因此球會未來想簽入國腳級球星,必定要付出更高的轉會費。在球會角度來說,這場政治遊戲,是吃力不討好。
烏克蘭與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地區問題,雙方關係交惡,結果禍延至歐聯、歐霸抽籤。球迷若有留意直播,UEFA總會在抽籤前明確指出,基於政治因素,俄羅斯和烏克蘭球隊不能同組。這無疑減少了更多抽籤的可能性,更易抽出「死亡之組」,但鑑於兩國現今局勢仍然緊張,此舉乃無奈之舉。
局勢緊張之初,烏克蘭班霸薩克達亦深受其害,主場頓巴斯球場受戰火蹂躪,基地被迫遷至基輔,球隊頓時失去「家園」,全部職球員要入住酒店,與住客共用一個健身室,記者亦只能到酒店大堂訪問球隊。若參加歐聯賽事,球隊更要轉到烏克蘭利沃夫的利沃夫球場作為主場,利沃夫為烏克蘭的最西邊,其實與作客所差無幾。(上季起情況有所改善,因為薩克達選址基輔的金工球場作新主場,無需再受舟車勞頓之苦)
種族自古而來的恩怨情仇,很多時候都被帶到球場上,令比賽蒙上一片政治陰影。2014年10月14日,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的歐國盃外圍賽中,有人用遙控飛機懸掛「大阿爾巴尼亞主義」的旗幟飛入場中,塞爾維亞球迷因此衝入球場襲擊阿爾巴尼亞球員,變成毆鬥事件,導致賽事被腰斬。起初塞爾維亞被國際足協判此場比賽以 3-0 勝出,同時扣積分三分、罰款十萬歐元、未來兩場主場賽事需閉門作賽,但雙方都不服判決,結果案件移交至國際體育法庭。但法庭接納阿國證據,推翻足協判決,並認為塞爾維亞需為事件付出最大責任,結果判處塞國以3-0落敗,同時阿國取得該三分,成為出線歐國盃的關鍵。
兩國一直就科索沃問題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有大量阿爾巴尼亞裔人居住的科索沃為自治區,民族主義者認為阿爾巴尼亞人應共同建立一個國家,於是渴望從塞爾維亞獨立,當然塞國反對這股分離主義,所以科索沃在2008年獨立後,兩國芥蒂更深。加上科索沃獨立得到阿爾巴尼亞及眾多西方國家支持,而塞國背後得到與西方為敵的俄羅斯作靠山,因此阿爾巴尼亞在這場官司就得到了優勢。
為什麼眾多國家即使明知未必賺大錢,仍願意斥巨資,籌辦世界盃、奧運等國際頂級體育賽事?(以世界盃為例,賺大錢未必是東道主本身,而是國際足協) 那些大賽其實已被視為向外界展視自身軟實力的渠道,展視自己國家的真正實力,有能力舉辦國際級的賽事。早在1936年柏林奧運就已經看到此點,當時德國正受希特拉納粹統治,所以該屆奧運有著重大的政治任務,就是希望德國健兒贏盡比賽,從而突顯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而偉大的「習總」所提倡的足球夢,要舉國大力提升足球水平,就是要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在體育層面成為大國,足球淪為他手中的政治玩具。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大賽又有另一種的政治目的:盛傳南非世界盃帳面虧損達30億美元,但南非政府仍認為30億蝕得物有所值,因為南非借世界盃提升國家形象,來吸引外資到南非營商,看重更長遠的經濟利益。
上述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足球世界上還有很多事受政治所影響。足球和政治的關鍵一直都是糾纏不清,要完全分開,又談可容易?甚至是痴人說夢⋯⋯
專頁:足球回憶錄
圖片來源:the18.com, appledaily, india.com
國家間的政治角力,足球亦會牽涉其中。英國宣佈脫歐,各層面都受其影響,港人所熱愛的英超亦無可避免,因為英超間的歐盟球員規例隨時失效,意味所有外援,不論國籍,將來都要申請工作證,而且工作證申請門檻高昂,球員要在過去兩年要上陣一定比例的國際賽(因為要保障本土球員),因此球會未來想簽入國腳級球星,必定要付出更高的轉會費。在球會角度來說,這場政治遊戲,是吃力不討好。
烏克蘭與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地區問題,雙方關係交惡,結果禍延至歐聯、歐霸抽籤。球迷若有留意直播,UEFA總會在抽籤前明確指出,基於政治因素,俄羅斯和烏克蘭球隊不能同組。這無疑減少了更多抽籤的可能性,更易抽出「死亡之組」,但鑑於兩國現今局勢仍然緊張,此舉乃無奈之舉。
局勢緊張之初,烏克蘭班霸薩克達亦深受其害,主場頓巴斯球場受戰火蹂躪,基地被迫遷至基輔,球隊頓時失去「家園」,全部職球員要入住酒店,與住客共用一個健身室,記者亦只能到酒店大堂訪問球隊。若參加歐聯賽事,球隊更要轉到烏克蘭利沃夫的利沃夫球場作為主場,利沃夫為烏克蘭的最西邊,其實與作客所差無幾。(上季起情況有所改善,因為薩克達選址基輔的金工球場作新主場,無需再受舟車勞頓之苦)
種族自古而來的恩怨情仇,很多時候都被帶到球場上,令比賽蒙上一片政治陰影。2014年10月14日,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的歐國盃外圍賽中,有人用遙控飛機懸掛「大阿爾巴尼亞主義」的旗幟飛入場中,塞爾維亞球迷因此衝入球場襲擊阿爾巴尼亞球員,變成毆鬥事件,導致賽事被腰斬。起初塞爾維亞被國際足協判此場比賽以 3-0 勝出,同時扣積分三分、罰款十萬歐元、未來兩場主場賽事需閉門作賽,但雙方都不服判決,結果案件移交至國際體育法庭。但法庭接納阿國證據,推翻足協判決,並認為塞爾維亞需為事件付出最大責任,結果判處塞國以3-0落敗,同時阿國取得該三分,成為出線歐國盃的關鍵。
兩國一直就科索沃問題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有大量阿爾巴尼亞裔人居住的科索沃為自治區,民族主義者認為阿爾巴尼亞人應共同建立一個國家,於是渴望從塞爾維亞獨立,當然塞國反對這股分離主義,所以科索沃在2008年獨立後,兩國芥蒂更深。加上科索沃獨立得到阿爾巴尼亞及眾多西方國家支持,而塞國背後得到與西方為敵的俄羅斯作靠山,因此阿爾巴尼亞在這場官司就得到了優勢。
為什麼眾多國家即使明知未必賺大錢,仍願意斥巨資,籌辦世界盃、奧運等國際頂級體育賽事?(以世界盃為例,賺大錢未必是東道主本身,而是國際足協) 那些大賽其實已被視為向外界展視自身軟實力的渠道,展視自己國家的真正實力,有能力舉辦國際級的賽事。早在1936年柏林奧運就已經看到此點,當時德國正受希特拉納粹統治,所以該屆奧運有著重大的政治任務,就是希望德國健兒贏盡比賽,從而突顯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而偉大的「習總」所提倡的足球夢,要舉國大力提升足球水平,就是要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在體育層面成為大國,足球淪為他手中的政治玩具。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大賽又有另一種的政治目的:盛傳南非世界盃帳面虧損達30億美元,但南非政府仍認為30億蝕得物有所值,因為南非借世界盃提升國家形象,來吸引外資到南非營商,看重更長遠的經濟利益。
上述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足球世界上還有很多事受政治所影響。足球和政治的關鍵一直都是糾纏不清,要完全分開,又談可容易?甚至是痴人說夢⋯⋯
專頁:足球回憶錄
圖片來源:the18.com, appledaily, india.com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