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競技而背叛
紐西蘭早在1891年就成立自己的足總,但大洋洲足協要去到1966年才成立。在此期間,紐西蘭就曾在1964年短暫加入亞洲足協一年,然而國家隊由62年6月到67年11月,經歷過長達五年的空窗期,期間沒有踢過任何一場正式比賽,換言之紐西蘭當時從未用過亞洲國家身份,參與過任何球賽。
另一邊的澳洲,雖然同樣貴為大洋洲龍頭大哥,但要去到1960年代才成立足總,但一直以來都「心愛」著亞洲足協,六、七十年代兩度「示愛」都被拒,結果只好被迫情歸於大洋洲足協。澳洲認為實力已在頂峰,一直留在大洋洲,無敵已令他們極度寂寞,難以進一步提升足球水平。而且大洋洲在世界盃決賽周,只得半席,即使成為洲際贏家,到最後又要和其他洲份的敗者爭最後一席,要亮相決賽周堪稱難度極高。直至到2006年,亞洲足協才接納澳洲的申請,令袋鼠國由大洋洲強隊變成亞洲強隊,甚至曾在2015年贏過亞洲盃。
澳洲僅用過大洋洲身分亮相1974年、2006年兩屆決賽周﹐但披上亞洲國家的外衣後,就由2010年起連續三屆參與決賽周。(大洋洲從此變成紐西蘭獨大,但亦由他們承擔跨洲附加賽的高難度任務,球隊在2014,18兩屆都止步在這關中⋯⋯)哈薩克
起初哈薩克獨立後亦直接加入到亞洲足協,但他們漸漸發現到亞洲足球體系過於向西亞靠攏,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下難有出頭天,自己亦想爭取國際的話語權以抗衡俄羅斯,所以當2000年哈薩克足總改組後,就尋求加入歐洲足協的可能性,儘管大部分國土都與歐洲扯不上關係,但UEFA迅速在兩年內接納哈薩克申請。從此哈薩克成歐洲球隊的惡夢,因為無人想千里迢迢去橫跨整個歐洲去當地比賽,極短時間內來回歐亞兩洲,足以令球員根疲力盡,又隨時影響到往後的比賽。 然而哈薩克整個的體育制度,只有足球這一環屬於歐洲,其餘項目仍是參加亞洲區的比賽,所以我們在亞運繼續看到哈薩克的身影。(當哈薩克足球一下子脫亞入歐時,結果造成部分哈薩克球會,曾有幸先後參與亞冠、歐聯/歐霸的奇特現象。)
因「背叛」而得福
雖然哈薩克、以色列「背叛」後,一下子由亞洲中遊,變成歐洲實力差不多是最低層的國家,特別是哈薩克,加入歐洲足協的決定,內部亦有眾多反對聲音,但贏到多次與歐洲頂尖列強交手的機會,有助提升自身水平,甚至只要在他們手中搶得一分半分,對爭取較佳世界排名都有莫大幫助。而且歐洲足協旗下比賽獎金豐厚,只有國家隊殺入決賽周,或者球會擠身歐聯歐霸的分組賽,「脫亞入歐」就有莫大錢途。 單計今季,哈薩克的艾斯坦拿殺入歐霸分組賽,淨是入圍基本獎金都已經有二千萬港元,但另一邊的亞洲,就最少要去到亞冠盃決賽,才有千萬級數的獎金。而且哈薩克、以色列戰到歐國盃外圍賽第六輪,至今仍有機會出線,萬一成功出線就更有近億港元的獎金,而亞洲盃冠軍則僅得接近千萬的獎金。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