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知道學界D1游泳及田徑的比賽都十分受歡迎,初賽日都幾基本坐滿,去到決賽更加人山海。場上的運動健兒每一個都鬥志旺盛,或許他們為觀眾感到興奮,或許他們為了挑戰自己,或許他們背負著團體榮耀。觀眾席上的打氣聲未曾間斷,好一些學校都有自己的打氣口號(cheer chants),場內外都「鬥生鬥死」。
上星期的學界D1游泳比賽更加由ViuTV 直播並獲得中國銀行贊助,而Nike亦贊助了去年的學界籃球精英賽,Panasonic亦冠名贊助2017學界籃球邀請賽。在看直播的同時,我在想兩個關於香港學界足球的問題。1)香港學界足球能得到平穩的注視嗎?或者只少決賽得到同其它運動項目類似的關注(例如:人場人數,賽事贊助,網絡或電視直播) 2)學界足球能成為香港足球界的搖籃,更多的少年球員能在學界得到打響名堂的機會
其實2012年學界決賽曾史無前例在旺角大球場並獲NowTV 直播,但之後無以為繼。上一界學界足球精英賽決賽由加拿大國際對陣董之英,從在場照片中可見,觀眾席仍有少量空位,粗略估計約有八百至九百人(球場上限為一千人),但入場人數往往同決賽的學校對足球的關注程度有關,所以每年出入可以好大。足球比賽要係香港學界推行到其它學界比賽這樣受注視有好幾個難題。
1)決賽隊數數目
不像田徑與游水般有多間學校角逐,多間學校一起比賽,自然多同學及家長入場支持。 但跟籃球接近都是兩隊進行決賽。
2)比賽節奏慢
11 人足球比賽不似田徑與游水的項目能於幾分鐘內完成,100 米的比賽甚至能於十數秒內完成。籃球的打法亦是你攻我守,快上快落,但相反11 人足球除非一直長傳,一般組織一個攻門或入球都要一定時間,觀眾較難投入打氣 3)比賽時間較長
學界A Grade足球全場70 分鐘,籃球是40分鐘。
4) 沒有學界宿敵
由於11人的比賽可變性太多,再加上很少有球隊能有必勝對手的能力,所以比較難造成決賽宿敵,而宿敵對戰往往能增加話題同關注度
很多時都是學界叱咤運雲的選手都會成為港隊的代表,籃球員有羅意庭 、周健宏等,游泳運動員有歐鎧淳、何詩蓓等,田徑項的選手有陳銘泰、楊文蔚等,但相反只有少數在精英賽拿個人獎項的球員將來能留在職業聯賽,更不要講在港隊發熱發亮,近十年只有曾文輝、梁冠聰。
筆者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學界增設5人或7 人硬地足球的區內賽或精英賽(個別學界分會設有男子丙組7人硬地賽),而背後的原因有好幾個 1)與足總的五年計劃中推動5人足球的計劃不謀而合,學界有5人足球亦有助推動本地5人足球的發展
2)有助推動女子足球的發展
據了解現時中學學界並沒有女子足球,我估大致原因在於大部份學校都難以在甲、乙、丙組內各自找到11人比賽,如果想要有後備球員以作調動,最少每組每隊都要有13,14人,但相反5人足球只要找到在5人就可成事,既較容易吸引從未參與足球的女同學,亦能令平時有踢波的女同學有球會代表學校,她自己亦有更多實戰經驗。
3)更容易找到訓練場地,競技水平自然會有所提升
一般學校的操場,甚至街場都可作為訓練場地,同學得到更多的訓練機會,自然水平亦會有所上升
4)5人或7 人更講求個人技術,球感的訓練,隊友的快速配合,有助提升11 人比賽對波的使用及速度,更能為本地球壇提供更多進攻新力量,成為真正的搖籃 相信有些本地球都欣賞過原口元気係五人場的表演,而佢而家亦衝出日本,係德甲踢波,去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RI_eBYGRU
5)5 人或有7 人 比11 人比賽更能帶動觀眾節奏,5人或有7人賽,一般分上下半場,20分鐘各半場,學界賽時時間亦可作調整。5人或有7 人比賽,快上快落,節奏較快,多入球的比賽,觀眾更能投入打氣,
相信氣氛會更11人比賽高昂。
6)將各組的決賽在同一日同一場館進行
假設學界比賽會15 鐘半場,中場休息10分鐘,一場只需約40分鐘,正正因為比賽時間較短,學界男女子各組的決賽或精英賽準決賽、決賽自然可以在同一日同一場館進行,試想想男女各組的決賽共有12 隊,如果每隊家長或同學或老師或校友合共來了100人,決賽日就好自然會有1200 人,甚至更多。
7)學界5人足球決賽日會成為盛事
當學界能夠穩定地只少有1200 人出席,自然會吸引贊助同電視台直播,同學亦有機會贊助更好的裝備
其實我講咁多都係希望能有助香港足球發展同進步,當然執行起來行政上或有一定難度,但希望這想法最少可以為學界足球提供少少新想法(input),如果你buy我的建議,歡迎你share,甚至share 比你老師
最後,我亦為自己的HKSOCCER facebook page 賣廣告,歡迎subscribe,會有更多有趣的想法或本地足球的文章
上星期的學界D1游泳比賽更加由ViuTV 直播並獲得中國銀行贊助,而Nike亦贊助了去年的學界籃球精英賽,Panasonic亦冠名贊助2017學界籃球邀請賽。在看直播的同時,我在想兩個關於香港學界足球的問題。1)香港學界足球能得到平穩的注視嗎?或者只少決賽得到同其它運動項目類似的關注(例如:人場人數,賽事贊助,網絡或電視直播) 2)學界足球能成為香港足球界的搖籃,更多的少年球員能在學界得到打響名堂的機會
其實2012年學界決賽曾史無前例在旺角大球場並獲NowTV 直播,但之後無以為繼。上一界學界足球精英賽決賽由加拿大國際對陣董之英,從在場照片中可見,觀眾席仍有少量空位,粗略估計約有八百至九百人(球場上限為一千人),但入場人數往往同決賽的學校對足球的關注程度有關,所以每年出入可以好大。足球比賽要係香港學界推行到其它學界比賽這樣受注視有好幾個難題。
1)決賽隊數數目
不像田徑與游水般有多間學校角逐,多間學校一起比賽,自然多同學及家長入場支持。 但跟籃球接近都是兩隊進行決賽。
2)比賽節奏慢
11 人足球比賽不似田徑與游水的項目能於幾分鐘內完成,100 米的比賽甚至能於十數秒內完成。籃球的打法亦是你攻我守,快上快落,但相反11 人足球除非一直長傳,一般組織一個攻門或入球都要一定時間,觀眾較難投入打氣 3)比賽時間較長
學界A Grade足球全場70 分鐘,籃球是40分鐘。
4) 沒有學界宿敵
由於11人的比賽可變性太多,再加上很少有球隊能有必勝對手的能力,所以比較難造成決賽宿敵,而宿敵對戰往往能增加話題同關注度
很多時都是學界叱咤運雲的選手都會成為港隊的代表,籃球員有羅意庭 、周健宏等,游泳運動員有歐鎧淳、何詩蓓等,田徑項的選手有陳銘泰、楊文蔚等,但相反只有少數在精英賽拿個人獎項的球員將來能留在職業聯賽,更不要講在港隊發熱發亮,近十年只有曾文輝、梁冠聰。
筆者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學界增設5人或7 人硬地足球的區內賽或精英賽(個別學界分會設有男子丙組7人硬地賽),而背後的原因有好幾個 1)與足總的五年計劃中推動5人足球的計劃不謀而合,學界有5人足球亦有助推動本地5人足球的發展
2)有助推動女子足球的發展
據了解現時中學學界並沒有女子足球,我估大致原因在於大部份學校都難以在甲、乙、丙組內各自找到11人比賽,如果想要有後備球員以作調動,最少每組每隊都要有13,14人,但相反5人足球只要找到在5人就可成事,既較容易吸引從未參與足球的女同學,亦能令平時有踢波的女同學有球會代表學校,她自己亦有更多實戰經驗。
3)更容易找到訓練場地,競技水平自然會有所提升
一般學校的操場,甚至街場都可作為訓練場地,同學得到更多的訓練機會,自然水平亦會有所上升
4)5人或7 人更講求個人技術,球感的訓練,隊友的快速配合,有助提升11 人比賽對波的使用及速度,更能為本地球壇提供更多進攻新力量,成為真正的搖籃 相信有些本地球都欣賞過原口元気係五人場的表演,而佢而家亦衝出日本,係德甲踢波,去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RI_eBYGRU
5)5 人或有7 人 比11 人比賽更能帶動觀眾節奏,5人或有7人賽,一般分上下半場,20分鐘各半場,學界賽時時間亦可作調整。5人或有7 人比賽,快上快落,節奏較快,多入球的比賽,觀眾更能投入打氣,
相信氣氛會更11人比賽高昂。
6)將各組的決賽在同一日同一場館進行
假設學界比賽會15 鐘半場,中場休息10分鐘,一場只需約40分鐘,正正因為比賽時間較短,學界男女子各組的決賽或精英賽準決賽、決賽自然可以在同一日同一場館進行,試想想男女各組的決賽共有12 隊,如果每隊家長或同學或老師或校友合共來了100人,決賽日就好自然會有1200 人,甚至更多。
7)學界5人足球決賽日會成為盛事
當學界能夠穩定地只少有1200 人出席,自然會吸引贊助同電視台直播,同學亦有機會贊助更好的裝備
其實我講咁多都係希望能有助香港足球發展同進步,當然執行起來行政上或有一定難度,但希望這想法最少可以為學界足球提供少少新想法(input),如果你buy我的建議,歡迎你share,甚至share 比你老師
最後,我亦為自己的HKSOCCER facebook page 賣廣告,歡迎subscribe,會有更多有趣的想法或本地足球的文章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