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年前今天的東亞運金牌 看鳳凰計劃為香港足球帶來甚麼

9年前的今天(12/12),是香港足球近年最光輝的一天,因為香港於2009年東亞運男子足球決賽中,憑互射12碼擊敗日本,取得香港足球於大型綜合運動會史上的首面金牌,令香港足球頓時引起全港大部分市民所關注。不過,9年過去,香港足球又有甚麼景象呢?
當年奪得東亞運男子足球金牌後,被忽視多年的香港足球,彷彿忽然間再次出現於大眾的眼裡。由於並非精英項目,足球已從體育學院被踢出多年,經歷了千禧年初的冰河時期,至南華被商人羅傑承先生入主注資,曾掀起了一陣小熱潮,於東亞運前2個月的亞協4強次回合對科威特競技的賽事,吸引了近40000名球迷前往大球場觀戰,多年後再次因非外隊賽事而「逼爆」大球場;而東亞運金牌,更把當時的香港足球推至一個高位,成為全城熱話,更有不少媒體開始真正報導及關注香港球圈的實況,加上一向見風駛艃的政府官員及議員們的推波助瀾,令香港足球給予不少人一種重生的憧憬。結果,於足總及政府的合作下,「鳳凰計劃」誕生了,目的是要透過政府每年預留最多2000萬予足總,去振興香港足球,令香港足球更制度化,同時令各職業球員更有保障,以及吸引更多球迷入場觀賞本地賽事。起初,這計劃只是為期3年,之後經檢討後,延長至2019年。如今2018年只剩下不足3星期的日子,到底這個當初打著「萬眾一心,振興香港足球」旗幟的計劃做過了甚麼呢?
首先,計劃內容提及到要提升香港男、女子足球隊的世界排名,其中男子隊更預算於2019年前要提升至國際足協排名100名內,以及亞洲排名前10名,甚至要晉身亞洲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但稍對香港足球有了解的人都知這是不切實際,單是從足總對於香港備戰國際賽事可見有多「熱心」,近年只於重要賽事前才約戰1-2場國際友誼賽,對比其他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每年有接近10場國際賽事,而那些一向比香港排名低的國家如菲律賓都因此而令成績大有進步,連排名都已超越了香港。
另外,場地一直是香港足球面對的巨大難題,足總於計劃中提及香港賽馬會於將軍澳興建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由足總負責營運。場內有6個標準足球場(3個真草、3個人造草),足總聲稱能為港隊甚至港超球隊提供訓練場地,但同時又稱開放予公眾使用,便出現問題了,到底會否分配好職業球會與公眾間的使用時間呢?若不,則只是一個普通的場地而已,談不上是為香港足球而設的。
最後一樣,就是香港超級足球聯賽的成立,2011年4月,足總召開特別會員大會,一致通過修改憲章,正式落實2012年成立香港超級足球聯賽,並要求所有參加港超聯的球隊必須經營 13 至 18 歲的青年軍,同時可能以新成立的青年聯賽取代現時的預備組聯賽。及後,港超聯延至2014/15年度球季才開始,並因為原先的港甲球會南區、公民、晨曦不滿當中的制度而不參與首季賽事,令原先預期的12支參賽球隊變成9隊。而當初於計劃推行港超聯時,目標要於5年內把平均每場賽事的入場人數提升至3500人,但卻只是又一不切實際的說法,因為不少球場連容納3500人的座位也沒有,又何來場均人數達這數字呢?去季港超聯的場均入場人數只得956人,與3500人的目標有著頗大的距離。
這9年間,儘管香港於3年前的世界盃外圍賽踢出拚勁,兩和鄰近國家中國,僅敗於西亞強隊卡塔爾,為香港足球帶來一陣小陽春;上月香港於東亞盃第二圈賽事力壓勁敵朝鮮,成功自2010年後再次晉身來年於韓國舉行的東亞盃決賽週,亦曾令不少球迷充滿憧憬;可是,這9年裡帶給球迷大多卻是失望的新聞,假波事件、球隊散班、老牌球隊南華管理不善而選擇自降甲組、足總主席公開表示「香港足球沒有出路」、球員為了生計及前途而於當打之年退役投身其他職業、及至最近的港隊主帥招聘過程醜聞及主帥加利·韋特秒速「跳船」事件等,無一不讓球迷感到心淡。9年過去,當年那隊東亞運隊中已有接近半隊成員於當打之年退役,投身了其他對生活更有保障的職業,而香港政府及足總除了不斷的消費、抽水之外,還對香港足球作出過甚麼貢獻呢?
標籤: 東亞運  香港足球  鳳凰計劃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