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二,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暨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的第二圈賽事上演了最後一輪的比賽。賽前出線機會甚為渺茫的中國隊在主場以2-0擊敗卡塔爾之後,由於約旦作客大敗於澳洲,加上北韓在最後階段兩度失守,以2-3不敵菲律賓,令他們最終能夠以成績較佳的小組次名,取得世界盃外圍賽第三圈和亞洲盃決賽周的資格。如此意外的賽果出現,陰謀論的論調亦在賽後紛紛於網上冒起,老實說,筆者覺得這些觀點對於在場上比賽的球員確實不公,也是一種侮辱。如果各位看官是抱著這些論調的話,小弟今次講兩句就只好得罪一下大家了:
中國隊能夠取得最佳次名,其中一場關鍵的比賽就是北韓作客不敵菲律賓的「大冷門」。賽後有人直指北韓放水,這論調實在對於雙方的球員都非常不公平:首先是菲律賓,其實近年他們大量招募有菲律賓血統的球員,為他們取得菲律賓的國籍,以代表國家隊,實力上的提升已經不是他們目前的世界排名所能夠反映。在今場比賽中,曾經征戰澳職的Iain Ramsay與及曾效力恩高斯達特二隊的Manuel Ott兩名菲裔球員就包辦了反勝北韓的兩球;而先開紀錄的一球,也是原籍西班牙的菲裔射手Javier Patiño的突破所引致的。
大量海外球員加入之下,菲律賓與北韓的差距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大,在第一循環的時候,北韓在主場已經被菲律賓逼和0-0,今場比賽有暗湧也是意料中事吧?再者,北韓也需要爭取最佳次名的資格,若果說他們故意放水的話,也未免對球員的付出太不尊重。
至於大有資格踢風流波的卡塔爾,對他們抱有期望其實也未免太天真。如果大家早年有留意港隊賽事的話,還記得2007年亞洲盃的外圍賽嗎?當年的港隊在沈國強作客梅開二度,加上范俊業主場力挽狂瀾之下,兩度打和烏茲別克。兩隊在剩下兩場分組賽的時候仍然同分,而且同組的卡塔爾亦已經提前首名出線。同樣是港隊首先作客多哈,即使有高尼路趕及入籍坐鎮後防,港隊仍然以0-2不敵卡塔爾,要出線亞洲盃,就要在最後一輪大勝孟加拉,同時寄望卡塔爾作客擊敗烏茲別克。最後雖然港隊在主場戰勝了孟加拉,但烏茲別克同樣輕取卡塔爾之下,只能屈居小組第三。
卡塔爾素來在主場表現高一班,加上踢風流波時欺善怕惡的本性,香港早就領教過了。當大家看到對中國的正選陣容,收起了大部份的常規主力的時候,相信對他們也沒有甚麼希望吧?
以下這段,相信會刺激到更多的球迷了:中國隊在第二圈一切困局與危機,其實只是自己的發揮問題。從現在回顧,中國隊身為小組的第一種子,其實不論不丹、馬爾代夫、香港甚至是卡塔爾,中國隊也有取勝的能力 (至少能夠對卡塔爾打成均勢)。然而,何解他們最終在香港和卡塔爾身上合共失了七分,只能取得小組的次名呢?
防守絕對不是中國隊的問題:不丹、馬爾代夫和香港的進攻火力其實對中國隊的防線考驗不大,而卡塔爾的把握能力亦不算理想,而實際上中國隊在這組的失球也是最少的一隊,在八場賽事中僅僅於作客卡塔爾的時候失守一次。失分的關鍵,在於他們進攻的發揮:中國隊的進攻戰術,無非也是中場分邊兩翼傳中,但是進攻的時候球員往往缺乏走動配合,無力製造變化以撕破對手的防線。主場對戰香港的時候,他們一度打出較有變化和走動的進攻模式,並為港隊的防線帶來極大的麻煩。不過埋門一腳欠缺運氣下久久未能打開紀錄,令他們陣腳大亂,重返舊有的進攻套路,正中港隊防線的下懷。
至於迎戰卡塔爾的關鍵一戰,中國隊的進攻有甚麼改善嗎?他們上半場的進攻依舊如出一徹,即使擁有控球權也只是能夠橫傳或分邊,對卡塔爾的防線威脅甚少,如果中國隊一直以這種戰術搶攻的話,即使卡塔爾派出副選應戰,他們仍然大有機會失分。然而,武磊一人在下半場先後把握著對手未能解圍和一次反擊的機會,兩次入楔就為他們帶來了兩個入球。如果中國隊的進攻發揮上早就有在最後45分鐘的覺悟,他們在整個第二圈還要面對著未能晉身十二強賽的危機嗎?
最後,可能各位看官會覺得這件事比較咬文嚼字,不過筆者還是要說明一下,為甚麼單單說香港隊「出局」並不是正確的說法:其實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首兩圈賽事,是與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共同舉辦的。直到第二圈的分組賽完結之後,取得亞洲盃決賽周資格的十二隊球隊才進行世界盃外圍賽的第三圈賽事,而第二圈剩餘的28支球隊則進入亞洲盃外圍賽的第三圈 (其中小組第五名與成績較差的四支小組第四將會先進行附加賽,爭奪四個第三圈名額),爭奪決賽周的最後12個席位。
沒錯,港隊確實從世界盃外圍賽中出局,但在這聯合進行的外圍賽中,港隊仍然晉身亞洲盃外圍賽第三圈的賽事,當中並沒有任何降格的成分。故此單純地說「港隊出局」,或以歐聯、歐霸來類比,又或是「尚未出局,四年後再會」的論調,絕對是一種粗疏的解讀,漠視首兩圈比賽為聯合外圍賽的說法。技術上而言,真正已經出局的球隊,是澳門、斯里蘭卡等在第一圈已經被淘汰,於2018年世界盃外圍賽和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不再有比賽的球隊。這並不是甚麼自我感覺良好,而只是事實的釐清。
(圖片來源: 香港01、InterAksyon.com及SCMP)
中國隊能夠取得最佳次名,其中一場關鍵的比賽就是北韓作客不敵菲律賓的「大冷門」。賽後有人直指北韓放水,這論調實在對於雙方的球員都非常不公平:首先是菲律賓,其實近年他們大量招募有菲律賓血統的球員,為他們取得菲律賓的國籍,以代表國家隊,實力上的提升已經不是他們目前的世界排名所能夠反映。在今場比賽中,曾經征戰澳職的Iain Ramsay與及曾效力恩高斯達特二隊的Manuel Ott兩名菲裔球員就包辦了反勝北韓的兩球;而先開紀錄的一球,也是原籍西班牙的菲裔射手Javier Patiño的突破所引致的。
大量海外球員加入之下,菲律賓與北韓的差距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大,在第一循環的時候,北韓在主場已經被菲律賓逼和0-0,今場比賽有暗湧也是意料中事吧?再者,北韓也需要爭取最佳次名的資格,若果說他們故意放水的話,也未免對球員的付出太不尊重。
至於大有資格踢風流波的卡塔爾,對他們抱有期望其實也未免太天真。如果大家早年有留意港隊賽事的話,還記得2007年亞洲盃的外圍賽嗎?當年的港隊在沈國強作客梅開二度,加上范俊業主場力挽狂瀾之下,兩度打和烏茲別克。兩隊在剩下兩場分組賽的時候仍然同分,而且同組的卡塔爾亦已經提前首名出線。同樣是港隊首先作客多哈,即使有高尼路趕及入籍坐鎮後防,港隊仍然以0-2不敵卡塔爾,要出線亞洲盃,就要在最後一輪大勝孟加拉,同時寄望卡塔爾作客擊敗烏茲別克。最後雖然港隊在主場戰勝了孟加拉,但烏茲別克同樣輕取卡塔爾之下,只能屈居小組第三。
卡塔爾素來在主場表現高一班,加上踢風流波時欺善怕惡的本性,香港早就領教過了。當大家看到對中國的正選陣容,收起了大部份的常規主力的時候,相信對他們也沒有甚麼希望吧?
以下這段,相信會刺激到更多的球迷了:中國隊在第二圈一切困局與危機,其實只是自己的發揮問題。從現在回顧,中國隊身為小組的第一種子,其實不論不丹、馬爾代夫、香港甚至是卡塔爾,中國隊也有取勝的能力 (至少能夠對卡塔爾打成均勢)。然而,何解他們最終在香港和卡塔爾身上合共失了七分,只能取得小組的次名呢?
防守絕對不是中國隊的問題:不丹、馬爾代夫和香港的進攻火力其實對中國隊的防線考驗不大,而卡塔爾的把握能力亦不算理想,而實際上中國隊在這組的失球也是最少的一隊,在八場賽事中僅僅於作客卡塔爾的時候失守一次。失分的關鍵,在於他們進攻的發揮:中國隊的進攻戰術,無非也是中場分邊兩翼傳中,但是進攻的時候球員往往缺乏走動配合,無力製造變化以撕破對手的防線。主場對戰香港的時候,他們一度打出較有變化和走動的進攻模式,並為港隊的防線帶來極大的麻煩。不過埋門一腳欠缺運氣下久久未能打開紀錄,令他們陣腳大亂,重返舊有的進攻套路,正中港隊防線的下懷。
至於迎戰卡塔爾的關鍵一戰,中國隊的進攻有甚麼改善嗎?他們上半場的進攻依舊如出一徹,即使擁有控球權也只是能夠橫傳或分邊,對卡塔爾的防線威脅甚少,如果中國隊一直以這種戰術搶攻的話,即使卡塔爾派出副選應戰,他們仍然大有機會失分。然而,武磊一人在下半場先後把握著對手未能解圍和一次反擊的機會,兩次入楔就為他們帶來了兩個入球。如果中國隊的進攻發揮上早就有在最後45分鐘的覺悟,他們在整個第二圈還要面對著未能晉身十二強賽的危機嗎?
最後,可能各位看官會覺得這件事比較咬文嚼字,不過筆者還是要說明一下,為甚麼單單說香港隊「出局」並不是正確的說法:其實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首兩圈賽事,是與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共同舉辦的。直到第二圈的分組賽完結之後,取得亞洲盃決賽周資格的十二隊球隊才進行世界盃外圍賽的第三圈賽事,而第二圈剩餘的28支球隊則進入亞洲盃外圍賽的第三圈 (其中小組第五名與成績較差的四支小組第四將會先進行附加賽,爭奪四個第三圈名額),爭奪決賽周的最後12個席位。
沒錯,港隊確實從世界盃外圍賽中出局,但在這聯合進行的外圍賽中,港隊仍然晉身亞洲盃外圍賽第三圈的賽事,當中並沒有任何降格的成分。故此單純地說「港隊出局」,或以歐聯、歐霸來類比,又或是「尚未出局,四年後再會」的論調,絕對是一種粗疏的解讀,漠視首兩圈比賽為聯合外圍賽的說法。技術上而言,真正已經出局的球隊,是澳門、斯里蘭卡等在第一圈已經被淘汰,於2018年世界盃外圍賽和2019年亞洲盃外圍賽不再有比賽的球隊。這並不是甚麼自我感覺良好,而只是事實的釐清。
(圖片來源: 香港01、InterAksyon.com及SCMP)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