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香港球員、內援政策與外流問題

場邊筆記 於 27/01/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自從中國足協在去年底公佈了《有關調整港澳台球員轉會政策的通知》,今年開始簽約的香港、澳門與中華台北球員亦不能再以內援身份註冊,以往香港球員的外流捷徑亦似乎難再踏上。香港球員要再外闖該何去何從,北上的香港球員應該如何自處亦成為大家討論的其中一個話題。筆者在此亦提供一些資訊和個人看法,當是釐清一些事實也好,當是討論的一個註腳也罷,希望能夠讓大家多些思考這個問題:

北上港腳:出路不必(那麼快)考慮
在宣佈調整內援轉會政策之後,中甲和中超的球會都紛紛在限期之前斟介香港球員,特別是在世界盃外圍賽表現優異的港隊成員和歸化球員,讓北上效力中國球會的香港球員一時間升至十個。由於轉會政策的調整提出,以往的內援規定適用於2016年1月1日前簽下的合約,直到該合約屆滿為止,故此中國球會紛紛向香港球員開出了兩年或以上的合約。比較當打的歐陽耀冲和積施利,更分別獲得了三年和五年的長約,對他們而言出路不必那麼快考慮,專注打好比賽,取得正選的位置,甚至是獲得外地球會的青睞,才是他們眼前的目標。

至於合約年期只有兩年或更短的球員,包括基藍馬、法圖斯、李志豪、保連奴 (兩年)、伊達和吳偉超 (一年),他們全部都年過三十,約滿之時大多都已經踏入職業生涯的遲暮之年。到時他們是否繼續外流生涯也是一個問題,或者他們會像科夫一樣,選擇落葉歸根,在香港渡過職業生涯的最後歲月。出路真的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嗎?

中國球隊會看上香港球員的甚麼?
在內援的窗關上之後,我們要思考的,就是香港球員有甚麼的條件再到中國闖天下。中國的球會不是開善堂,願意招攬香港球員必定是有其優勢。其實一般的香港球員,往往都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真正想招攬的是香港的歸化球員。除了因為地理位置較鄰近,可以長期南下觀察球員的實力之外,以往在內援的轉會政策下,中國球會就希望招攬這些入籍兵,希望能夠取得「打多一個外援」的優勢。即使他們的技術不及中國球員,身體質素也是他們力壓中國球員,馳騁中國賽場的一點過人之處。

如今沒有了內援名額的優勢,中國球會對斟介香港球員的思考又會重回亞援或外援的角度。那麼香港的(歸化)球員還有優勢嗎?質素較高的,固然可以像東帝汶的歸化前鋒Thiago Cunha一樣,憑著亞洲國籍的身份而生存;但水平較低、或是在中甲打滾者,也許降低薪金要求才可以獲得他人的青睞。

葡萄牙真是旅歐的好地方?
或者有人會受歐陽耀冲的外流經驗所鼓舞,鼓勵有本事和膽識的球員到歐洲國家落班;甚至直言重溫「歐冲」的舊夢,到葡萄牙試腳,因為當地有最多中國球員落腳,可算是成功的例子。然而,當中不少的中國球員,都是以三種方式外流:一是足協計劃外流,二是球會的合作培訓,三是加盟中國資本的球隊。即使是成功落班的歐陽耀冲,他所效力的葡甲球隊葡萄牙體育會和葡乙球隊洛里什都是由中國集團主導的球隊。到底「歐冲」的機會是中國球員闖出來,還是受惠於整個中國資本的網絡,相信不言而喻。

除非依賴中國的網絡,香港的球員要隻身旅歐,缺乏球員和球探介紹的網絡之下,要當開荒牛恐怕亦舉步維艱。(難道各位看官會期望基士文會找數,協助葉鴻輝外流歐洲嗎?) 但如果要參考中國的集團式留洋的例子,我們首先需要的開荒牛也許又不是球員,而是願意投資的老闆。要是有這樣的資本入主外國球會,相信不只「歐冲」,CAllStar的On仔也可以外闖歐洲球壇。(如果大家記得,其實他也曾是香港08的球員。)

至於青年軍外流培訓... 有家長願意讓孩子放棄本地升學才再說吧。

探索東南亞,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香港球員的外流,與本地的經濟一樣,總不能只是依賴來自中國的優勢。面向世界,把握不同的機會,才是香港起飛的重要因素。即使是放眼亞洲,目前東南亞的地區也是香港球員可以一試的地方:以往李健和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曾經外流新加坡;林學曦在效力流浪的時候,也曾經有馬來西亞球隊斟介,2013年的暑假,他也曾經以短期外借的方式外流印尼。在中國路不通,日韓、西亞以至歐洲也尚未具能力挑戰之時,東南亞應該會是香港球員外闖的最好選擇。

(圖片來源: goal.com)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