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魔國際賽表現簡評(2) - 英蘇大戰

曼聯陪你每一天 於 14/11/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英格蘭 3:0 蘇格蘭 (外圍賽)

英蘇之戰本來就具有深層的歷史意義,加上是次比賽日與國殤紀念日撞個正著,賽前已經出現兩軍足總與國際足協對於在比賽中是否允許佩戴罌粟花胸針的爭議,而結果兩軍球員皆在比賽中佩戴罌粟花胸針,並沒有理會國際足協的反對,並有可能在賽後受到處罰。在這種未開賽便成為國際焦點的情況下,陣中經驗最豐富的隊長朗尼自然對一眾年輕球員有所幫助。

朗尼今場憑藉角球交出一記助攻,起腳1次,傳球41次,當中包括5次傳中(3次成功),6次長傳(全部成功),盤扭成功1次,以上數據反映出朗尼今場的發揮機會其實不多,但總算在有限度的情況下協助球隊鎖定勝局。3:0,一場沒有懸念的賽事,背後卻隱藏著朗尼在國家隊地位逐漸下降的危機。

多角度分析朗尼發揮空間減少的原因

今場是修夫基接替前任「100%勝率」領隊艾拿戴斯後的第3場賽事,亦是朗尼在目前4場外圍賽中第3次擔任正選。(註:第3場外圍賽作客斯洛文尼亞,朗尼只後備上陣18分鐘)

鑑於英格蘭至今仍缺乏組織能力較強的進攻中場:迪里阿里強於後上入楔;韋舒亞受傷患困擾,加上場外花邊新聞不斷,導致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跡象;巴克里在過去的歐洲國家盃中並沒有獲得一分鐘的出場時間,今季在朗奴高文手下表現又未如理想。因此,無論是艾拿戴斯或修夫基,都傾向採取較為簡單直接的兩翼傳中踢法。

1. 兩翼傳中

在這4場外圍賽中,英格蘭的進攻套路基本上如出一轍(第2場面對弱旅馬爾他除外),場均111次觸球的佐敦軒達臣是球隊由守轉攻的樞鈕,一對中堅加利卡希爾和史東斯以該名利物浦隊長或迪亞作為傳球目標,當後者控球後,便會盡快分球給左右兩邊,透過兩翼和兩閘的側擊來拉散對方防線,史達寧和基爾獲加在右路發難,拉蘭拿和丹尼路斯則在左邊進襲(當然,史達寧和拉蘭拿也會不斷互換位置尋找進攻空間),而史杜列治和朗尼就負責在禁區等待機會攻門。

以今場為例,由於蘇格蘭球員填重兵於中路,令英格蘭的進攻區域主要來自左右邊線(左邊40%,右邊39%),中路進攻只得21%,間接導致長期留在中路的朗尼威脅力大減。
再者,這種進攻模式間接令朗尼的角色變得模糊。朗尼近年的競技水平連年下滑是不爭事實,加上國家隊的攻擊線又不缺後起之秀,現階段的朗尼既非中場串連組織的第一點,也非接應傳中攻門的第一人,卻反而成為禁區內的第二攻擊點。但平心而論,要成功捕捉第二次射門機會除了考驗球員的本能反應和門前觸覺外,運氣也相當重要。

2. 活動範圍越來越少

以下是朗尼在這3場外圍賽中的活動範圍,由早期活躍於進攻中場區域,到今場徘徊於中場線。

首場作客斯洛伐克,觸球次數92次

次輪主場對馬爾他,觸球次數177次

今場對蘇格蘭,觸球次數53次

朗尼在今場的活動範圍和觸球次數特別少,發揮空間也自然少,當中原因除了球隊依賴兩翼側擊,導致皮球很少落在朗尼腳下之外,球員本身的功能性不夠突出也是另一關鍵。

3. 功能性不夠突出

控球後來個大轉向長傳給隊友,是朗尼在中場線的招牌動作。這一招,有什麼特別?是否足以加快進攻節奏?是不是致命一傳?能夠從中體現出閱讀球賽能力與眾不同?以上什麼都不是,答案是,這一招其實普通不過。有見及此,既然隊友也有能力做到,而且準繩度也很高,何須再強行傳一腳給朗尼,然後才分邊再傳中。

如是者,無論在組織攻勢,又或接應傳中攻門都非球隊首選的情況下,朗尼只好在有限的機會表現自己。幸好,到目前為止,朗尼的4場外圍賽表現也不算差,只是發揮空間減少,但至少其經驗也幫助到陣中一班年輕球員。

較早前宣佈在2018世界盃決賽週後便退出國家隊的朗尼,距離成為代表國家隊第一人尚餘7場,相信很大機會成真(朗尼目前119次代表國家隊上陣,而國家隊紀錄保持者是125次上陣的施路頓),只要在餘下日子接受偶然後備上陣的安排,到時候連同國家隊歷來入球紀錄保持者的名銜一同退役,豈不是最理想不過?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