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攻不銳守不穩,利物浦輕鬆兩球取勝 賽後三點簡評

比賽概況
曼城今場無論進攻定防守都未能達到利物浦的水平,整場比賽反映出利物浦在戰術準備、對抗強度上更勝一籌。

曼城(4-2-3-1)
守門員:艾達臣(Ederson)
後防線(由右至左):利維士(Rico Lewis)、胡薩諾夫(Khusanov)、艾基(Ake)與 基華迪奧(Gvardiol)
雙中場:歷高·干沙利斯(Nico González)、迪布尼(De Bruyne)
進攻中場:科頓(Phil Foden)
翼鋒: 沙維奧(Savinho), 杜古(Doku)
前鋒:馬莫殊(Marmoush)
夏蘭特(Haaland)受傷不在大軍名單之內

1. 利物浦的定位球戰術完勝曼城的防守計劃

首個角球的戰術設計
利物浦在角球戰術上展現出高度的準備與策略,特別針對曼城防守上的漏洞。
雲迪克(Van Dijk)與干拿特(Konaté) 站位於後柱區域,而曼城派出 杜古(Doku)與利維士(Rico Lewis) 負責盯防,這明顯是一個錯配,因為利物浦的兩位中堅在身體對抗和制空能力上佔據絕對優勢。

雲迪克的頭槌能力極強,係利物浦最具威脅嘅定位球球員,但曼城卻未能安排一個合適的防守球員應對。
雲迪克利用身體優勢 推動利維士(Rico Lewis) 進入中路,令無法干擾攻勢。

干拿特(Konaté)負責封阻曼城其他防守球員,避免他們干擾利物浦的攻勢。

沙拿(Salah)在十二碼點附近完全無人盯防,因為曼城的兩名中堅(胡薩諾夫 & 艾基)被限制在禁區中央,未能有效封鎖利物浦的進攻走位。

利物浦利用這種戰術設計成功製造 沙拿(Salah)在點球點附近獲得射門空間,最終輕鬆破門,攻入全場第一球。

反映出利物浦戰術準備的優勢
利物浦明顯對曼城的防守方式做足準備,知道曼城的中堅會站位較深,而邊路球員並不擅長高空爭頂,因此特意將重心放在後柱區域。
結果,利物浦在開場初段就透過定位球打開紀錄,完全暴露曼城在防守上的漏洞與戰術準備不足。


2. 曼城進攻啞火,無法威脅利物浦防線

進攻模式只能依賴邊路
今場比賽曼城的進攻大部分來自 杜古(Doku)與沙維奧(Savinho) 兩側,他們嘗試透過個人突破來撕破利物浦防線。

杜古完成了15次成功過人,顯示出他在一對一突破上的強勢,但這種突破並未轉化為真正的進攻威脅。
兩翼進攻未能轉化為有效傳中與射門機會:

杜古(Doku)與沙維奧(Savinho)合計傳中9次,成功率為0%
科頓(Foden)同樣有傳中,但同樣無一次成功
這意味著雖然曼城在邊路有突破,但最終並無法送出有威脅的傳中,結果是無效進攻。

曼城今場的五大進攻球員:
杜古(Doku)、沙維奧(Savinho)、科頓(Foden)、馬姆殊(Marmoush)、迪布尼(De Bruyne)
全部未能送出關鍵傳球或創造高質射門機會。
即使迪布尼(De Bruyne)擅長組織,但他在今場比賽未能發揮作用,沒有有效地送出決定性的直線傳球
馬姆殊(Marmoush)雖然被安排在中鋒位置,但未能在利物浦中堅身上用身體對抗獲得甜頭,而且沒有成功搶點或製造空間,而創造有效的射門機會。

曼城的進攻問題有個人突破,但缺乏有效的最後一傳與射門
曼城雖然透過邊路球員製造壓力,但最終的處理並不理想,無法真正威脅利物浦防線。
杜古與沙維奧即使能夠突破一人,但不能單憑個人能力突破所有人,導致進攻無效。
曼城今場比賽的進攻顯得零散,球員之間的連結不足,未能有效創造出一套穩定的進攻模式。
利物浦本賽季防守表現極為穩定,球隊的陣型保持緊密,並透過中場的高位壓迫來限制曼城的組織能力
即使杜古與沙維奧有突破,利物浦後防球員仍能夠快速補位,將曼城的進攻化解。

3. 曼城在對抗性與速度上完全不及利物浦
曼城身體對抗、速度與強度全面落後
曼城今場比賽在身體對抗、速度、以及逼搶強度上都比利物浦遜色一個層級,這點在利物浦的第二個入球表現得尤為明顯。
利物浦整體比曼城更快、更強壯,而且在轉換進攻時更加果斷。
防守時,曼城的中場回防速度過慢,令利物浦能夠輕鬆形成數量優勢。

第二球展現利物浦強大壓迫與轉換能力

曼城左路防守被利物浦輕鬆撕破
利物浦在進攻時透過 Salah(沙拿)和 Szoboszlai(蘇保斯禮)快速推進,形成2對1的局面。
曼城的左路防守人數不足,無法完全阻擋利物浦進攻。
沙拿帶波壓入禁區時,曼城的防守球員仍然未能完全回防,結果讓蘇保斯禮在禁區內獲得黃金射門機會。

利物浦進攻球員的投入 vs 曼城中場的慢反應
在沙拿傳球出禁區時,利物浦已經形成「4 vs 4」的局面,四名進攻球員已經衝入禁區準備接應傳球。
但同一時間,曼城的中場球員仍未完全回防,令防線人數不能阻止利物浦的攻擊球員,結果令蘇保斯禮輕鬆射入。

這種情況反映出:
利物浦的轉換速度更快,他們在進攻時能夠迅速推進,確保有足夠人數在禁區內完成攻勢。
曼城的中場回防不夠迅速,導致防守球員人數不足,被對手輕鬆利用空間。

利物浦的身體對抗優勢
在防守端,雲迪克(Van Dijk)與干拿特(Konaté)在身體對抗上全面壓制曼城的進攻球員
科頓(Foden)與馬姆殊(Marmoush)在正面對抗中完全無法獲得優勢


曼城在0-2不敵利物浦的比賽中全面處於下風,無論是進攻、對抗強度、比賽節奏還是戰術執行力,都顯示出與對手的明顯差距。哥迪奧拿坦言球隊目標應該是爭取前四,而非爭冠,反映出他對球隊現狀的擔憂。球員整場比賽表現迷失,缺乏拼搏精神,即使落後亦未展現強烈反撲決心,與以往的曼城大相逕庭。
近期有報導指曼城計劃今夏進行大規模重建,可能出售多達8名主力,包括迪布尼、根度簡和史東斯,目的是引入更年輕、有活力的球員,以解決戰術體系老化、哈蘭特缺陣時進攻失效、中場控制力下降等問題。
曼城當前的關鍵挑戰在於如何平衡陣容重建與球隊競爭力,同時需要提升球員的精神層面,恢復過去的爭勝意志。
整體而言,曼城正處於關鍵轉型期,未來的決策將決定球隊能否重新回到爭冠行列,而不是在前四競爭中苦苦掙扎。


--------- 我開咗個Facebook page ---------
鍾意我嘅內容?記得Like & Follow 曼城藍調 - City Blues!
你嘅睇法同樣重要,歡迎留言一齊討論,一齊進步!
如果想更多人睇到,歡迎分享比你身邊嘅人!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