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層次不再,曼城進攻退化?從組織到單打,曼城對阿爾希拉爾揭示進攻危機

重溫曼城對阿爾希拉爾(Al-Hilal)嘅比賽,再分析佢哋喺進攻時嘅站位同系統,我發現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今季嘅攻擊打法,其實同過往幾年—無論係三冠王(Treble)時期定係100分英超冠軍時—都出現咗明顯變化。

講返以前曼城嘅攻擊體系,佢哋唔係單靠某幾個球星,而係整個團隊多層次咁去打開對手防線。

第一層係控球加左右轉邊,拉扯對手陣形;
第二層係由兩名playmaker操控half space發動組織,過往係大衛施華(David Silva)同奇雲·迪布尼(Kevin De Bruyne);
第三層先至係靠球員個人突破、盤扭或遠射等技術。

呢種「由團隊建立優勢,再由個人完成終結」嘅模式,先至係曼城喺100分冠軍同三冠王時期最致命嘅地方。你唔係靠某個人carry,而係每一層進攻都有backup、有系統、有邏輯。 但係喺今屆世界冠軍球會盃對住阿爾希拉爾(Al-Hilal)嗰場波,我見到哥迪奧拿嘅攻擊模式發生咗明顯改變,甚至可以話係「退化」。

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今場排出以下正選陣容:
門將:艾達臣(Ederson)
四人防線:艾伊特·紐里(Aït-Nouri)、基華迪奧(Gvardiol)、魯賓·迪亞斯(Rúben Dias)、馬菲奧斯·紐尼斯(Matheus Nunes)
三中場:根度簡(Gündoğan)、雷恩達斯(Reijnders)、貝拿度·施華(Bernardo Silva)
前鋒三人組:科杜(Kodu)、沙維奧(Savinho)、夏蘭特(Haaland)
比賽中實際形態逐漸轉變為一種變種「WM陣形」。
所謂「WM」陣形,其實係一種進攻變化站位,由四後衛中兩個閘位大幅壓上,形成兩翼寬度;兩個中場壓入half-space,而前線保持三人進攻層次(類似 3-2-2-3 結構):

曼城今場進攻時變陣做「WM站位」,表面上係想增加中場人數、強化控球,但實際上呢個站型喺防守時出現咗明顯漏洞,尤其係喺兩側邊線嘅空檔。好容易就會喺曼城防線之間搵到空隙嚟入侵。
圖一:當邊路進攻球員無人看管,而且有大量空位時,對手可以形成一個4打3嘅進攻優勢。

圖二:當對手拉開寬度進攻時,曼城嘅防線球員之間出現大面積空位,而邊線球員更加處於無人看管狀態。

專注講曼城喺進攻上出現嘅問題

第一點:進攻太依賴邊路個人能力 今場比賽,球隊進攻明顯集中喺邊路,由杜古(Doku)同沙維奧(Savinho)單邊發動。但問題係,佢哋收到波之後,就要自己突破、自己搵機會。 呢種做法,基本上係用球員個人能力去衝擊對方,而唔係靠整隊戰術建立出嚟嘅進攻套路。 以前史達寧(Sterling)同辛尼(Sané)雖然都係拉邊踢,但佢哋嘅角色係幫中場拉闊對手陣形,之後再等中場送出直線波,由佢哋後上cut入禁區完成進攻。唔係單靠自己一路盤、一路搏今場杜古成功率得53%,沙維奧更加得37.5%,兩人加埋21次dribble,其實證明咗球隊係靠住佢哋搵機會,但咁樣太容易被針對。一旦對方用兩人甚至三人包夾,你無戰術支援,只係將責任推晒俾翼鋒去單打獨鬥。 相反,過往曼城進攻係會快轉邊、轉節奏,等對方嚟唔切夾人,先至俾翼鋒搵空位,咁樣既安全又有效。
圖三:曼城 2017/18, 曼城 2022/23 賽季陣容

圖四:當沙維奧(Savinho)控球時,對手已經形成兩人包夾防守去應對佢。

圖五:當曼城喺右路發動進攻時,對手可以集中收窄防守空間,而曼城未有及時將皮球轉邊到左路,杜古(Doku)喺左邊雖然有大量空位,卻無法參與攻勢。

第二點:playmaker老化 + 新人未被重用 再講中場創造力方面,哥帥今場依然用咗根度簡(Gündoğan)同貝拿度·施華(Bernardo Silva)兩位老臣子,雖然兩人依然有能力,但明顯見到根度簡嘅推進速度同體能都下降咗。 根度簡以前係打box-to-box位,衝入禁區完成攻勢無人能比,但依家叫佢再次打number 10做主力playmaker,效果就無咁理想。
相比之下,我更加想見到佢轉型做一個穩定嘅8號位,幫助球隊組織、連接前中後,而唔係再重擔創造角色。 至於有潛質嘅新星謝基(Rayan Cherki),今場只係喺91分鐘先換入,形同冇用。其實佢喺細位控球、創造空間方面絕對有潛力接班大衛施華/KDB,但Pep冇俾足夠機會佢表現。 同樣地,歷高·干沙利斯(Nico González)都幾乎冇上陣時間。曼城中場上季最大問題係「年紀大+跑動力唔夠」,但Pep喺呢場比賽仍然死用舊中場,唔肯試用新人,實在令人擔心。
2017年12月27日,英超2017/18賽季曼城作客以1比0擊敗紐卡素
當回看呢個進攻片段,可以見到當史達寧(Sterling)喺邊線接應皮球後,奇雲·迪布尼(De Bruyne)可以輕鬆一腳傳球切入禁區,配合史達寧精準嘅內切時機,成功完成入球,展現出迪布尼出色嘅視野同傳球能力,以及史達寧走位嘅節奏掌握。

不過,當曼城對住阿爾希拉爾(Al Hilal)時,翼鋒只係停留喺邊線,夏蘭特(Haaland)想要一腳直線波傳入禁區,但艾伊特·紐里(Aït-Nouri)卻放慢咗進攻節奏,錯過咗最佳傳球時機。

第三點:進攻終結者角色唔夠多樣化 以前曼城100分奪冠季,球隊最強嘅地方就係攻擊點非常多元化。唔係淨係阿古路(Aguero)入波,辛尼(Sané)、史達寧(Sterling)、迪布尼(KDB)、加比爾捷西斯(Gabriel Jesus)全部都有入球能力,唔同位置都可以射穿對方大門。 但係由上季開始到今屆世界冠軍球會盃,我發現曼城喺進攻終結方面愈來愈單一。翼鋒方面,尤其係沙維奧(Savinho),射門能力唔夠穩定,有時候連禁區內都未必敢射。杜古(Doku)速度快、突破力強,但佢亦唔係一個高效率射手。 相比之下,馬姆殊(Marmoush)係一個更值得重用嘅人選。佢喺上季對紐卡素(Newcastle)出場時,同夏蘭特(Haaland)一齊正選,效果相當唔錯。佢以往喺法蘭克福踢兩前鋒戰術,好適合做第二支點去支援夏蘭特。 如果係我排陣,我會試下夏蘭特、馬姆殊、杜古、謝基(Cherki)一齊正選出場,睇吓佢哋之間會唔會擦出新化學作用。現時球隊最大問題就係攻勢太單調,如果冇一個戰術上多層次嘅創造同結束者選擇,就算控球再多都難轉化成入波。


總結:Pep應該重拾戰術層次,而唔係單靠個人能力 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一直都係一位頂級戰術大師,曼城由佢接手之後戰術層次不斷進化。不過老實講,從上季後段到而家呢場世界冠軍球會盃,球隊進攻愈踢愈散,戰術清晰度下降,令人有啲擔心。 依家睇到嘅係:過度依賴球員個人能力,對中場人腳調配顯得保守,對新援(如謝基、歷高·干沙利斯)缺乏信心,完全唔符合以往「每位球員都參與戰術」嘅曼城風格。 如果哥帥唔打算用新人,點解又要簽咁多人返嚟?只係擺喺板凳上「食青春飯」,根本係浪費潛力。 8月10日對巴勒莫(Palermo)將會係季前最後一場比賽,呢場我希望曼城可以交出一場真正有系統、有層次嘅進攻波,搵返以前嗰種由戰術主導,而唔係由個人carry嘅打法。球迷期待唔止係贏波,而係睇到一隊有質素、有想法、有未來嘅曼城。

--------- 我開咗個Facebook page ---------
如果覺得好睇,歡迎入嚟比個like: [曼城藍調 - City Blues HK]
如果有意見,歡迎留言
如果想更多人睇到,歡迎分享比你身邊嘅人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