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足球正取代舊有足球概念

曼功出細貨 於 01/02/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上星期五深夜的英超賽事,利物浦 (Liverpool) 開賽僅15秒便攻破赫德士菲 (Huddersfield Town) 的大門。不少人的即時反應是:英超比賽愈來愈強弱懸殊。有些人更考慮是否應去睡覺或去做其他更有趣的事。然而,這也是本季其中一個最引人入勝的入球,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研究這一球。

開賽的一刻,赫德士菲球員先把球回後給防中史坦高域 (Jon Gorenc Stankovic),而史坦高域再把皮球傳給中堅舒恩達拿 (Christopher Schindler)。這個時候史杜歷治 (Daniel Sturridge) 也開始步步進逼,與此同時,隊友文尼 (Sadio Mane) 亦已趕至赫軍右閘史密夫 (Tommy Smith) 附近。於是,舒恩達拿只好把皮球回傳給門將羅素 (Jonas Lössl),並跑到己方右邊的禁區角位,為門將提供一個傳球選擇。

不過,史杜歷治早料到對方有此一著,因此微微調整了逼搶的線路:在逼近羅素的同時,也令門將傳球給舒恩達拿變成風險很高的一個決定。留意文尼亦一直在那一帶活動,隨時可因應情況作出配合。赫軍另一位中堅干高路 (Terence Kongolo),則跑到了禁區另一邊的角位作支援,不過對面的沙拿 (Mohamed Salah) 也是亦步亦趨,令傳給干高路也變成一個高風險的選擇。縱觀形勢,傳給無人看管,身旁亦沒有敵軍球員的防中史坦高域,似乎成功率最高,而又最低風險。

只可惜,球場上的一切往往都可以是假象。當時利物浦中場球員基達 (Naby Keita) 距離史坦高域至少15碼,在赫軍另一中場鶴治 (Jonathan Hogg) 附近,處身較遠離皮球的那一邊。鶴治正在指揮身邊隊友的企位,沒有特別在意基達的存在,而基達看上去的確處於慢慢退守中的狀態。

但其實,虛情假意的基達正在設下陷阱,等待着一個時機。當皮球回傳至門將羅素腳下時,基達深知隊友們的跑動令對方門將只剩下兩個選擇:大腳踢走皮球或傳給中路的史坦高域。就在基達看到羅素選擇傳給史坦高域的一刻,基達立刻全速起跑,經過鶴治再直奔向史坦高域的盲眼位。可憐的史坦高域還懵然不知,迎球後想轉身把球傳出去,誰料基達已經趕到,把史坦高域的傳球擋往沙拿的方向,再轉往禁區跑去,結果成功接應沙拿的回傳,射遠柱破網為球隊先開紀錄。

這個入球引人入勝之處是,在十年前的英超賽場中,你絕對不會見到這樣的一個入球。這短短15秒,完美示範了現代球賽的一些轉變。

首先,是赫德士菲嘗試從後場進行build-up play,而非大腳把球踢上前場。你或會覺得,這個選擇對赫德士菲這類球隊來說,並不是最聰明的選擇 — — 大腳把球踢走,總比扮演平民版巴塞隆拿好吧?沒錯,如果門將當時大腳踢走皮球,很可能就成功避免失這一球,但如果宏觀一整個球季,這樣真的會為他們帶來成功嗎?卡迪夫城 (Cardiff City) 本季便一直奉行old-school踢法,又為他們帶來甚麼樣的成績了?



再者,如果對手換成其他球隊,赫德士菲很可能可以逃過此一劫 (就是剛才描述的那一個失球)。只是他們這次遇上了安排巧妙得近乎完美的利物浦逼搶 — — 基達衝搶的時機當然非常關鍵,但史杜歷治壓逼的路線成功遮線,還有文尼及沙拿的企位都很重要。這是一個由四位球員合力炮製的團隊入球,其中兩人甚至不曾觸碰皮球﹗

這入球就是現代最頂尖足球的示範 — — 快速行軍,互相配合,自然而然的團隊進攻。基本上觀眾們要翻看幾次才能完全理解當中發生過甚麼事。

事實上,現代足球是球壇有史以來最講求team play的階段,奈何球員們仍往往被人以獨立個體視之,並以此評價和批評他們的表現。以上星期英國Sky TV的曼市打吡為例,該場比賽的球評為20年前的最佳中場 — — 前曼聯中場堅尼 (Roy Keane),以及再早20年前的最佳中場 — — 前利物浦名將桑拿士 (Graeme Souness)。

分析討論中途,堅尼對於加利利維爾 (Gary Neville) 迴避批評個別球員如梳爾 (Luke Shaw) 和達米安 (Matteo Darmian) 的失球責任感到厭煩:「他們距離曼城球員不夠兩碼啊﹗至少也要跟貼一點… 如果對方想起腳射門,沒問題,那便盡全力封阻他,以命相拼般不就好了﹗加利,你一直說場上有其他跑動。我覺得大家太在意所謂的球員跑動了,我知道有不同球員在跑,但皮球… 那才是關鍵所在啊﹗這裡沒有人在跑,而皮球… 就只有一個﹗就封阻持球那個啊﹗別理會那邊,或那邊發生甚麼事,封阻皮球就好了﹗這是基本概念啊﹗」

當然,堅尼的連珠炮發有其觀賞性和娛樂性,而這段對話在youtube更錄得過百萬瀏覽量。你可能也會邊聽邊點頭 — — 梳爾怎麼不出腳,達米安又怎麼不緊貼桑尼 (Leroy Sane) 呢?為甚麼這些年輕人不願出腳攔截或以身相許,就像美好的舊時那般?

你可能也幾乎忘了這是曼城 (Manchester City) 本球季的第156和第157個入球 — — 也刷新了英格蘭單一賽季的入球紀錄。為甚麼他們的入球好像來得這麼容易?是不是因為他們的對手大半都在踢假波,沒有盡力比賽?又或者年少得志,被豐厚人工、頻繁的頭等機艙體驗、名牌headphones等磨蝕了鬥志,忘記了踢足球的基本概念,甚至不再在乎球員生涯和成就?

還是……這一切其實與曼城的恆常訓練有關?曼城的主要作戰策略,就是有系統地不斷為對方提供甚差或更差的選項。你要怎麼選?

試幻想你是梳爾。正面來挑戰你的是貝拿度施華 (Bernando Silva),人已來到禁局邊緣。你會冒被扭過或輸12碼的風險嘗試出腳攔截他,還是冒封不住他射門的風險,就此「航」着他?最後你決定封阻射遠柱的角度,讓他起腳,相信隊友迪基亞 (David de Gea) 定會守住餘下的近柱… 恭喜你,賽果變成0–1,而你已瞬即變成twitter紅人 (當然不是好的方面)。

又試幻想你是達米安。史達寧 (Raheem Sterling) 正持球進襲,而阿古路 (Sergio Agüero) 則在你和史摩寧之間來個斜線走位準備接應。究竟你會緊貼阿古路,讓後上的桑尼完全無人看管,還是緊守桑尼面前的大片空間,讓史達寧直線送交呈單刀之勢的阿古路?你決定緊貼阿古路,但此時史達寧傳了給桑尼,於是你又要急停回身… 恭喜你,賽果已是0–2,而你作為球員的實力及品格,將要在直播節目中,遭受可能是世上最具娛樂性而又最憤怒的球評的質疑和批評。

有些人總愛將問題簡化成「球員性格和對勝利的渴求」,將一切歸究於這兩點 — — 就是盡全力搶奪皮球、作出攔截或封阻射門。但這種論調卻完全忽略了球壇近年的轉變。沒錯,比賽中的皮球仍然只有一個,但皮球也遠比堅尼的年代難以觸碰和控制。
如果想理解球壇的進化,不妨將兩個年代加以比較。過去十年,英超賽季的總傳球次數增幅超過25%。在2007/08球季,每隊每場平均傳球358次﹔在2017/18球季,次數變成453次 — — 每隊每場平均傳球多了近一百次。

這個增幅在聯賽榜前列位置特別顯著。在2007/08球季,阿仙奴 (Arsenal) 是傳球次數最多的球隊,場均495次。去季的曼城卻是743次,比十年前最擅於傳球的那隊多了足足50%﹗

皮球運轉得這麼快,你要怎麼緊貼甚或搶奪皮球?你當然可以按照堅尼對曼聯球員的建議,「置那些跑動中的球員於不顧」,也「別理會那邊,或那邊發生甚麼事」,全神貫注於皮球上,搶奪皮球時「以命相拼」。不過如果只有你是這樣迫搶,你的隊友沒有這樣做,曼城絕對有能力陪你玩馬騮搶球,而且有辦法令你顯得相當愚蠢。而且這樣追逐了一個小時後,你已筋疲力竭,這時就是他們擴大比數的最佳時機。面對曼城,要不你就整支球隊去做迫搶,要不就完全不做 — — 面對一個這樣完善的系統,一個人的能力會顯得非常有限。

有系統的團隊足球的崛起,意味現時的英超賽事比以往少了很多進攻被打斷的情況,同時也多了很多控制着比賽節奏和局面的控球時間。在2007/08球季,英超隊伍的場均tackles近24次﹔但來到2017/18球季,次數下降了三分之一,跌至場均16次。赫德士菲是2017/18球季tackles次數最多的球隊,有744次。



至於在2007/08球季,tackles次數最少的球隊是雷丁 (Reading),有800次。沒錯,所以十年前tackles次數最少的球隊,他們的tackles數目比十年後tackles次數最多的球隊還要多﹗Interceptions同樣出現下降的趨勢,不過跌幅少得多, 只跌了六分之一。進攻少了被打斷,意味個別球員以個人之力改寫戰局成英雄的機會也少了。

另一大進化是關於傳中 — — 由誰負責傳中。如果你拿2007/08球季的數據與本季比較,你會留意到兩大轉變。第一,傳中的總次數下降。2007/08球季中,傳中次數最高的20位球員,平均場均傳中6.5次,比本季的4.5次高得多,十一年來跌了差不多三分之一。這表示現時的球隊,沒以前那麼喜歡利用容易丟失控球的傳中,來製造埋門機會。

第二,提供傳中的球員身份有別於以往。在2007/08球季中,傳中次數最高的排名榜上,全都是兩翼或中場球員,包括賓特利 (David Bentley)、唐寧 (Stewart Downing)、當年仍是翼鋒的楊格 (Ashley Young) 等,排名首二十位中,就只有一位閘位球員,他就是雷丁的左閘梳尼 (Nicky Shorey)。來到本季,排名榜的首二十位裡面,有八位都是閘位球員,其中以愛華頓的迪尼 (Lucas Digne) 為先,隨後的荷里巴斯 (Jose Holebas)、查比亞 (Kieran Trippier)、阿歷山大阿諾(Trent Alexander-Arnold) 及現在已成為閘位球員的楊格 (Ashley Young) 都位居top 10。

如果你想你的閘位球員有較多好的傳中機會,你就要更多的控球時間,好讓他們有時間上前,來到有利傳中的位置。這也是為何十多二十年前,兩閘絕少會過半場助攻,而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極少球員有足夠體能可以應付整場賽事90分鐘獨自在整條邊路瞻前顧後,而要維持一整季更是不可能。即使在2008年,防守型閘位球員還是常態,而丹尼爾艾維斯 (Dani Alves) — — 現今出擊型兩閘的模板 — — 在那個時候則彷似乘坐時光機穿越了時空。

如果想看看當今這種出擊型閘位球員的應用示範,利物浦是一個極佳例子。以舊時代兩翼的準則 — — 在兩邊邊路以傳中為隊友製造攻門機會 — — 來說,羅抜臣 (Andrew Robertson) 和阿歷山大阿諾是極具威脅的兩翼。本季羅抜臣暫已錄得11次助攻,打破了歷來防守球員的記錄,而阿歷山大阿諾暫有9次助攻,要平舊記錄的10次也不是甚麼天荒夜談。

本季的助攻次數算是與他們不相上下的傳統兩翼球員,就只有桑尼和費沙 (Ryan Fraser)。值得留意的是,羅抜臣和阿歷山大阿諾齊齊錄得破記錄,及近乎平記錄助攻次數的同時,也隸屬於本季英超失球最少的防線。雖然利物浦兩閘的使用就像傳統兩翼般,後防兩邊理應暴露大量空間,但原來利物浦本季在英超尚未被對手透過反擊取得入球。

要達至這樣的效果,可以想像戰術上的安排和布置,一定要做得極其精密。這也再次說明當代的足球比賽,球員與球員之間的較量的成份愈來愈少,反而更像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比拼。希望將來某一天,那些在電視上當球評的前職業球員能明白這一點,不再以不復存在的那種運動的那套標準,來評價球員表現。

心理戰是另一種大家懷念的,以往爭標形勢激烈時總會出現的東西。現今的頂尖領隊似乎太過互相尊重,令這些心理戰都不再出現。

因此,當上星期曼聯領隊蘇斯克查 (Ole Gunnar Solksjaer) 指出,曼城的戰術犯規在英超無出其右,很懂得每次丟失控球便立即踢跌對方的球隊,看曼城領隊哥迪奧拿 (Pep Guardiola) 如何回應那番略帶挑釁性的言論也很有趣。球迷們都知道,其實蘇斯克查說得沒錯,曼城的確是這樣一支球隊,君不見史達寧周末在般尼 (Burnley) 禁區頂被對方前鋒班恩斯 (Ashley Barnes) 搶去皮球後,立刻絆倒對方再借故跌在他身上,防止對方快開罰球,並成功避免領黃牌嗎?

哥迪奧拿當然不想太多人談論此事,以免增添球證對這類犯規給予更大懲罰的壓力。記者會上,哥迪奧拿對此面露不悅的神色,但沒有談論太多,然後在記者會後,所有記者都收到一份曼城PR團隊提供的數據,上面清楚列明曼聯本季的總犯規次數比曼城多。

大家可能會想,這是不是一個可加以利用的弱點呢?摩連奴 (Jose Mourinho) 在皇馬 (Real Madrid) 年代就曾經做過這樣的事,他深知哥迪奧拿的工作壓力極大,於是把壓力再推高,用盡各種方法,或譏諷、或試探、或挑釁,直至對方不得不離開這個壓力鍋。

摩連奴的策略最終成功了。皇馬在2012年贏得了聯賽冠軍,而哥迪奧拿則決定離開巴塞隆拿,小休一年。那麼高普 (Jurgen Klopp) 和普捷天奴 (Mauricio Pochettino) 何以沒有這樣做?

這可能與領隊自身的性格有關。簡單來說,高普與摩連奴完全是兩類人。上星期高普為Soccer AM (編按:英國當地一個關於球壇大小花絮的節目) 拍了一條題為「網上最多人搜尋有關高普的問題 — — 你問我答」的短片,當被問及他最喜歡哪一套電影時,他毫不猶豫地決斷回答:「《阿甘正傳》」。可以想像身處某地的摩連奴,臉上定必有一刻流露不屑的神色。

也許,其實是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之間的共通點,比他們當中的分歧大得多。哥迪奧拿毫無疑問是高普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難得地可以在某方面互相理解對方 — — 當今英格蘭球壇的領隊中,極少人能完全明白這兩人各自在嘗試做些甚麼 — — 他們或會因而產生一種識英雄重英雄的感覺。也許有一天,主流球壇文化都可以達至這個地步。

資料來源:
https://www.irishtimes.com/sport/soccer/english-soccer/ken-early-football-s-new-age-neutralises-philosophies-of-the-past-1.3874358?mode=amp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