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地標勝利(三) - 球迷篇

香港講波仔 於 8 小時前發表 收藏文章
上文提到足總為了紀錄港隊啟德地標戰,特意攝製了兩段Behind the Scene,其中對印度一戰的標題為A new era begins,中文意思為新時代的開始,除了是港隊在新時代主場的開始,筆者認為這還是香港足球球迷文化新時代的開始。
早在2000年代初,港隊已有球迷團體的先驅者 - 香港力量。當時香港足球尚未獲得外界重視,但他們已經身體力行把打氣文化帶入球場。猶記得當時筆者仍是中學生,手持學生特惠票進場看港隊,香港力量已經佔據著南看台或北看台,雖然只有大約數十人,但其全情投入打氣的表情仍令筆者歷歷在目。及至2015年世界盃外圍賽港中大戰,成功90後及00後一眾年青球迷,進而成立的波台黐線佬,兩個球迷組織各司其職互補長短,進一步擴大港隊的打氣區,由以往不足一百人的小小站立打氣區,發展至啟德地標戰當日龍門後為數四千多個座位的打氣區;由以往站立打氣會被人斥責阻礙視線,至現在球迷會體諒打氣而互相遷就;由以往球迷自資製作手繪橫幅,至啟德地標戰當日足總主導製作大型TIFO;由香港力量初成立時港隊只有千多人入場,至啟德地標戰當日有四萬多人入場⋯⋯從小見證本地足球的冰河時期,到了2025年看到港隊打氣是一種潮流,有「打卡」的價值,看到這種轉變作為資深球迷特別有更深的感受。

由於對印度是啟德地標戰,充滿著很多的未知數,例如安檢是否嚴格,交通和控制人流是否安全,而在網上更是掀起一輪Dress code的爭論,每個帳戶都在面紅耳熱地指罵港隊球迷霸道,不容不穿港隊球衣或紅衫的球迷進場打氣,但走到現實,現場已沒有「球衣塔利班」的存在,就算是趕忙收工後進場的西裝族,還是只能穿著外國球隊球衣的球迷,進場後都齊心合力為港隊打氣,完場後再針對Dress code的爭論也已變得沒有意思。網上世界的流量水軍與化為現實的動員力,還是現實的情況最具說服力。其實港隊打氣與日常興趣完全沒有分別,為了興趣你會非常著緊購買適合自己的裝備,確保自己能夠盡情投入。當然,如今港隊球衣需求上漲,商業價值提高,足總也應順應要求提高球衣供應,以應付球迷的需求。
隨著6月啟德地標戰的大成功,港隊球迷們已經可以自豪地自稱自己為「黐線佬」,以為港隊打氣為榮。而到了剛過去的東亞盃,各位黐線佬更是直接揚名海外,把港隊球迷的招牌推廣至海外,詳情筆者會在下一篇紀錄東亞盃經歷的文章時再詳細敍述。各位香港球迷,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以我們目前的動員能力,我們的規模絕對可以與世界各地的熱情球迷比擬,因為我們為了代表我們的球員去打氣,這都是值得的。日後我們要繼續保持這份熱情,吸引更多的球迷加入黐線佬的行列﹗
標籤: 港隊  香港力量  波台黐線佬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