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風向室】數據反映出嘅現實 球員過勞真正元兇

近排球壇怨氣沖天,個個都話啲球員踢到殘、踢到傷,矛頭直指賽程太密、「足總FIFA掛住搵錢」。曼城個洛迪 (Rodri) 舊年九月先呻完比賽太多,話「唔係樣樣都係錢同市場推廣㗎嘛,都要講下質素」,點知跟手就膝頭受傷收咧,真係「開口中」咁滯,仲要佢十月先拎完金球獎咋!我哋車仔個馬蛇 (Enzo Maresca) 當時都幫口:「啲比賽多到咁,我覺得完全係錯嘅!」

一時間,球員教練個個都出嚟聲討,搞到好似球迷同球會都係「吸血鬼」,為咗睇多幾場波、賺多啲電視錢,就將班球員推去「祭旗」咁。但《金融時報》就出左篇文大膽挑機,話洛迪其實搞錯重點。球員根本冇踢多到啲乜,真正變嘅唔係比賽嘅「量」,而係比賽嘅「物理強度」!


場次多咗真係元兇?數據話你知!

話賽程密,其實唔係新鮮事。想當年球王比利17歲幫巴西捧完世界盃 (1958),佢老細山度士為咗搵銀,1959年要比利為球會踢足82場(包括環遊世界吸金之旅),再加國家隊21場,一年過百場,真係聽到都腳軟!英格蘭頂級聯賽都要踢42場,一路到1995年先減到38場。

所謂「工作量上升搞殘球員」嘅講法,其實一直都有人質疑。運動經濟學家 Stefan Szymanski 同 Guy Wilkinson 就研究過1992至2013年英超21個球季嘅數據,包括球員休息日數、作客距離等等,分析咗超過一萬場比賽,結論係:比賽數量同球會成績根本冇直接關係!佢哋話,球隊人腳夠,教練又識輪換,根本唔會因為攰而輸波。「賽程問題好多時都係領隊同傳媒誇大嘅!」如果贏波,啲領隊就唔會提球員攰!

《金融時報》首席數據記者 John Burn-Murdoch 更加分析咗2000至2025年英超球員嘅工作量,亦都只係話頂級球隊嘅比賽場數「輕微增加」。CIES足球觀察站研究咗40個聯賽,發現上季球員平均上陣24.4場,比起2012/13球季嘅22場係多咗啲。但重點嚟喇:無論係 CIES 定 Burn-Murdoch,都冇發現球員總上陣時間有明顯增加,呢個數字由2000年到而家都冇乜點變!講到尾,FIFA 個世冠盃,CIES 話只佔全球正式比賽嘅0.01%,真係少到可以不理。

Burn-Murdoch 仲發現,英超球會嘅受傷數字同比賽場次冇乜關係,傷兵數字每個球季都唔同,就算賽程差唔多都係咁。而且,每場跑動總距離亦都冇上升。


五個換人名額唔同玩法:換人多咗,真係踢少咗?
CIES 仲預測,未來四年,就算比賽場數可能增加1.4%,球員上陣時間都唔會多。點解?「因為有五個換人名額,同埋球隊陣容越嚟越大!」呢點好關鍵。自從疫情期間將換人名額由三個加到五個之後,足球比賽就好似籃球咁,由開波到完場,隊波個樣可以完全唔同。今時今日「正選陣容」呢個概念已經冇乜意義。人多咗,自然可以分攤上陣時間。

呢啲改變,連頂級球員都受到保護。The Athletic 計過,以曼城為例,如果佢地成功殺入所有比賽決賽,洛迪一季最多可能要踢75場,加埋國家隊,可以去到85場。不過CIES都話呢啲只係極端理論情況,實際上極少球員會踢到咁盡,實際上平均每個球季只得0.31%球員會踢超過61場,另外1.8%踢51至60場。簡單嚟講,絕大部分球員都遠遠低過球員工會 Fifpro 建議嘅55場上限。再加上,而家啲運動科學、球員物理治療都好咗、交通又舒服咗、飲食睡眠指引又嚴格咗,照計體能應該更好先係。


真正嘅魔鬼細節:唔係踢幾多,係「點樣踢」!

咁究竟問題出喺邊?文章話,係「比賽強度」變咗!Burn-Murdoch 數據顯示,英超每場傳球次數自2010年以嚟增加咗20%。而每場衝刺次數 (Sprints) 自2007年起亦都差唔多持續上升,單單過去十年就多咗30%!

數據供應商Opta就發現,英格蘭踢得最高強度嘅球隊,受傷風險似乎亦都最高。例如白禮頓同曼城鍾意喺前場final third壓迫,而諾定咸森林同阿士東維拉就多數縮後。控球最好嘅曼城同阿仙奴,就最唔需要衝刺,佢哋陣式緊密,大部分時間控住個波,所以好少消耗體力去追波或者來回跑動,球員可以「喺控球時休息」。

咁邊隊踢得最辛苦?般尼茅夫同熱刺!Opta話,熱刺尤其係全英超衝刺最多、前場壓迫最狼死嘅球隊。佢哋今季爆發傷兵潮,可能就唔係咁啱得咁橋。熱刺領隊普斯迪高路 (Ange Postecoglou) 賴好運,但有證據顯示係佢哋踢法出事。熱刺特別多球員拉傷大腿後肌 (Hamstring) —— Opta話呢種傷患「最大機會同過勞有關」。熱刺陷入惡性循環:高強度導致受傷,陣容縮水,焗住其他球員搏殺,影響表現之餘又增加受傷風險。

所以,文章嘅結論好清晰:如果要講球員負荷同表現嘅關係,關鍵唔係你隊波踢幾多場,而係「點樣踢」!


數據透視——英超傷情與「強度論」嘅虛實

睇完《金融時報》話「比賽強度」先係球員受傷元兇,我哋即刻搵嚟英國網站 PhysioRoom 公佈嘅2024/25球季英超傷兵統計,睇下數據係咪真係咁講。

首先,《金融時報》點名話踢法「超高強度」嘅熱刺,喺PhysioRoom數據入面有22單傷患(排第3),都幾吻合「高強度易傷」嘅講法。不過,另一隊被重點提及嘅「跑狗型」般尼茅夫,數據顯示只得9單傷兵(排尾二,即係傷兵極少),呢個就同《金融時報》話佢哋陷入「傷兵危機」有啲出入。睇嚟,「高強度」同傷兵數字之間嘅關係,未必係一條直線咁簡單。

至於《金融時報》話可以靠控球「抖住踢」嘅球隊,例如曼城(18單傷患,排第7)同阿仙奴(27單傷患,慘成榜首),佢哋嘅傷兵數字亦都唔係特別樂觀,尤其阿仙奴仲要做咗傷病榜冠軍。呢個現象不禁令人思考:係咪「控球型」踢法背後,其實都有啲我哋睇唔到嘅體力消耗?定係正如《金融時報》都輕輕帶過,傷兵數字真係每個球季都可以好唔同,有時「黑仔」起上嚟,咩踢法都死?

整體嚟講,PhysioRoom嘅數據顯示,今季英超最常見嘅傷患頭三位係大腿後肌拉傷(47單)、普通碰撞(45單)同其他肌肉受傷(38單)。Hamstring傷患高踞榜首,似乎都側面印證咗《金融時報》提出嘅「強度」同「過勞」問題,的確係現代足球一個普遍存在嘅隱憂。但個別球隊嘅數據差異,亦都提醒我哋唔可以一概而論,影響傷兵嘅因素肯定係多方面嘅。


車迷反思區——馬蛇嘅「養生控球」真係少啲傷?

好喇,講完大圍,焦點返番嚟我哋車路士。球迷普遍有個印象,就係上季肥普(Pochettino)嗰種chur到盡嘅「跑動式搶迫」踢法,雖然有時場面夠晒激情,但觀乎成個球季,我哋啲球員體力消耗極大,傷兵情況都相當慘烈。根據BBC Sport上季(23/24球季)嘅統計,我哋車仔足足有成27次傷兵,喺英超並列第五多,損失工作日數亦都破千,絕對係「重災區」之一。

今季(24/25球季)轉由馬蛇(Maresca)執教,大打「傳控足球」,強調透過控球去控制比賽節奏。咁風格大變之後,傷兵情況有無改善呢?根據英國網站PhysioRoom今季嘅數據,我哋車路士暫時有17單傷兵,喺英超排第8。 單從總受傷次數嚟睇,由上季嘅27次減到今季嘅17次,足足少咗10單!呢個跌幅都幾顯著,似乎初步印證咗轉踢法之後,整體受傷情況係有所紓緩。 球迷一直期望馬蛇嘅傳控可以「錫身啲」,而家數據睇落,呢個「養生」效果似乎真係有啲睇頭。

不過,我哋都唔可以開心得太早。雖然總數係少咗,但PhysioRoom數據同時顯示,今季車路士嘅17單傷患入面,竟然有5單係「大腿後肌拉傷」(Hamstring)!呢個比例同埋數字,對照返《金融時報》強調Hamstring傷患同「過勞」、「高強度」嘅密切關係,我哋就唔可以掉以輕心。係咪馬蛇套戰術體系,雖然整體跑動要求可能低咗,但喺某啲特定環節,例如突如其來嘅反搶、或者喺「Box Midfield」入面某啲位置嘅高強度爆發,依然容易令球員嘅Hamstring「受罪」?


總結:過勞元兇,可能就係你隊波嘅踢法!

《金融時報》個結論係「點樣踢」比「踢幾多」更重要。呢句話對車仔嚟講,啟示就更加深遠。由肥普嘅「全民皆兵瘋狂迫搶」到馬蛇嘅「慢控在腳細膩組織」,踢法上嘅轉變的確可能帶嚟咗整體傷兵數字上嘅改善。但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我哋嘅「傳控」未能完全避免某啲類型嘅高強度爆發,或者個別球員嘅身體未能完全適應新踢法嘅特定需求,咁Hamstring呢類「強度指標性」傷患,依然會係我哋嘅隱憂。

希望球會管理層同教練團,能夠仔細分析呢兩季傷兵數據嘅差異,唔單止睇總數,仲要深入研究傷患類型嘅變化,從而去優化訓練方法、戰術細節同醫療康復流程。目標應該係喺保持競爭力嘅同時,將傷病風險(尤其係可以預防嘅肌肉勞損)減到最低。始終,俾你揸GTR都好,人無事先可以做世界冠軍架嘛!

========================================
Facebook 同 Threads 已經開咗啦!如果鍾意我的文章可以入黎按個讚!
⭕️ 車迷狗up天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6593983419
https://www.threads.com/@hkgchedog
標籤: 車路士  足球  受傷  英超  Chelsea  ChelseaFC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