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十大名宿系列---【亞洲球王】李蕙堂

香港足球天地 於 14/04/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李惠堂於一九O五年九月十八日出生於香港,祖籍為廣東省梅州五華縣的粵籍客家人.從十七歲開始足球生涯,一九二八年被亞洲足協評為“亞洲球王”,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三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比利.英國的士丹利.馬菲士、西班牙的迪.史提芬奴、匈牙利的普斯卡斯,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從17歲開始,即活躍於1920年代-1930年代的亞洲足球球壇,是公認之中國足球球王..他最矚目事蹟是帶領港滬兩地足球菁英,稱霸於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屆的遠東運動會..20世紀30年代中國流傳:「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一般來說,1930年代之前,中國足球水準之所以為全亞洲之冠,他可說居功厥偉..而至今中國興盛之足球風氣實起始他於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國國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轉任教練,繼續於香港和台灣兩地從事推廣足球活動,戰後定居於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讓足球成為香港最風行主流運動外,也經常客居台灣並帶動當地足球風氣..1954年與1958年兩屆亞洲運動會中,他亦以教練身分率領中華民國代表隊於決賽擊敗韓國,連奪兩屆足球金牌..除此,他晚年協助創建的台灣木蘭女子足球隊,亦於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初期稱霸於亞洲..


1922年南華體育會舉辦「夏令營杯」足球賽中,17歲的李惠堂參加大坑村童子會足球隊展現了高超足球技巧,帶領球隊獲得佳績..擔任前鋒的他因入球數字驚人,賽後即被吸納為香港南華足球隊隊員,加入南華乙組隊,因年輕經驗淺,被分配到實力最弱的乙組乙隊..經過勤學苦練,翌年晉升南華乙組甲隊,更獲派兩次在甲組比賽露面..

1923年李惠堂第一次入選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李惠堂初露鋒芒,並在決賽對日本的賽事中取得入球,而中國隊亦順利獲得冠軍..同年8月,李惠堂入選以南華為主的國家隊遠征澳洲,首戰澳洲冠軍新南威爾斯隊,開場僅10多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接着更大演帽子戲法,最後比賽以3-3戰平,轟動整個澳洲..國家隊在24場比賽中的成績為9負8勝7平,入球63個,半數由李惠堂射入

李惠堂球藝嫻熟刁鑽,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嶄露頭角

李惠堂為1905年出生於香港大坑村的粵籍客家人,其父是香港20世紀初建築巨商連生建材公司創辦人李浩如,有子女32人,李惠堂是第三子,母親為父親三妾陳瓊笙。1912年,6歲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家鄉梅縣錫坑鄉接受基礎教育,並在該地自學足球球技,閒來在其祖屋「聯慶樓」附近的禾坪赤足練球,更以門旁側的狗洞練習射門。1915年將10歲的李惠堂返回香港,由同村秀才李柳灣先生隨往香港任家庭教師。191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皇仁書院接受西式中學教育,不過仍繼續參與校內足球活動。只讀了兩年,於1919年就輟學在家協助父親處理業務。

1922年南華體育會舉辦「夏令營杯」足球賽中,17歲的李惠堂參加大坑村童子會足球隊展現了高超足球技巧,帶領球隊獲得佳績。擔任前鋒的他因入球數字驚人,賽後即被吸納為香港南華足球隊隊員,加入南華乙組隊,因年輕經驗淺,被分配到實力最弱的乙組乙隊。經過勤學苦練,翌年晉升南華乙組甲隊,更獲派兩次在甲組比賽露面。

1923年李惠堂第一次入選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李惠堂初露鋒芒,並在決賽對日本的賽事中取得入球,而中國隊亦順利獲得冠軍。同年8月,李惠堂入選以南華為主的國家隊遠征澳洲,首戰澳洲冠軍新南威爾斯隊,開場僅10多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接着更大演帽子戲法,最後比賽以3-3戰平,轟動整個澳洲。國家隊在24場比賽中的成績為9負8勝7平,入球63個,半數由李惠堂射入。

李惠堂球藝嫻熟刁鑽,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

中國球王

1925年李惠堂到上海加盟樂群隊,翌年樂群隊改組成樂華隊,李惠堂任隊長,其成員主要來自聖約翰.交通.滬江.復旦.暨南等幾所負有盛名的大學選手,參加「史考托杯」足球賽,扭轉上海球壇一向由外國人球隊雄霸的局面,以4-1的懸殊比分一舉擊敗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紀錄,第二年更囊括上海球界三個最高錦標:西聯會甲組冠軍、高級杯冠軍、中華足聯甲組冠軍

同年5月,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擁有包括李惠堂等多位名將的中華民國足球隊,一路挺進決賽,在與菲律賓對決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戲法,協助中華民國以5-1懸殊比數獲得該屆冠軍..事實上,以他為隊長的中華民國足球隊於稍後的第八、九、十屆,均獲足球賽事金牌..其中在1934年的遠東運動會的足球決賽中,29歲的李惠堂更踢進關鍵一球,使中華民國以4-3擊敗日本..也因為他的球技超卓,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語說「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別號不脛而走

除了代表中華民國於國際賽事屢創佳績外,他對於推廣足球風氣也極為熱心..1929年,他以兼任復旦大學體育教練與中國足球協會主要成員身分,提出「足球即國球」的概念。根源於此概念,他在許多場公開演講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進中國體育風氣,也認為中國人的體型絕對適合於發展足球的這項世界主流運動;而在率領復旦大學球隊期間,於南京比賽時也發掘了綽號「小黑炭」的知名中衞陳鎮和..1931年李惠堂重投南華,擔任隊長..

1936年柏林奧運會,李惠堂為隊長身分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以亞洲第一的身分進入會內賽,由於當時政府財困難(向國民政府申請的22萬元專用款,只有17萬到帳),足球隊提前兩個多月乘法國郵輪出國,一路打比賽籌措經費,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等6個亞洲國家打了27場,勝24場平3場,掙得20多萬港元,其中半數更被政府充作其他運動隊赴奧運會的經費..3月26日奧運代表團乘意大利郵輪從上海招商局碼頭啟航,經威尼斯到柏林..直到奧運會開幕前夕,球隊與奧運代表團(共計141人)才抵達柏林,不過在8月6日下午首戰單淘汰預賽中,上半場雖然打成零比零平手局面,最終下半場連失兩球,以0-2敗於英國,李惠堂的表現獲得英格蘭職業球會阿仙奴垂青,不過一旦成為職業球員便喪失參加奧運足球賽資格,故此遭李惠堂婉拒..

戰爭

1940年-1950年期間,接踵而至的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不但讓中國足球發展停滯不前,也讓李惠堂的足球球員生涯受到嚴重影響..1940年戰事影響,他從上海轉往香港,而1941年日軍佔據香港後,李惠堂再避難至廣東..不過於此期間,仍積極參與推廣足球活動,但先拒絕了為日本人踢球,後又再拒絕在汪偽政府任職,體現民族氣節,並在大後方開始「體育救國」的歷程,巡環重慶、成都、自貢、昆明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資金救濟戰孤,支援難民,為抗戰募捐出賽達138場,在重慶還擔任了青年軍體育委員會常委兼體育總教官,被授少將銜..1945年二戰結束,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壇,因中國時局仍頗為混亂,李惠堂只能帶領香港南華足球隊轉往東南亞比賽,也獲得十連勝的佳績..回港後李惠堂又參加了港華聯對西聯的督憲盃足球比賽,年已四十多歲的他接連攻入數球,結果華聯隊以4-2擊敗西聯隊,這場比賽也成了他的告別賽...

1948年,43歲的李惠堂宣告掛靴退休,並在港創立華人足球裁判委員會..此後定居香港的他轉任足球教練..並從事寫作及電台足球評判員、報刊等媒體工作...

國家隊教練

1948年倫敦奧運中國足球隊隊由李惠堂出任教練,為自籌經費,球隊又須提前三個月出國先後在菲律賓.泰國等地進行了35場比賽..到倫敦後,大會把中國隊分在丙組,8月2日首戰土耳其,以0-4的懸殊比數提前打道回國..

1950年,國共內戰失利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支持中華民國的李惠堂與中華民國政府體育界兩者之間有許多互動,對於台灣足球界也有相當多關注與指導..加上他與同為足球運動愛好者蔣緯國與鄭為元兩位中華民國政界名人的共同合作下,足球運動成為1970年代之前台灣的最興盛運動...

1954年,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於馬尼拉舉行,已定居香港的李惠堂特別允諾出任中華民國足球代表隊教練,並且帶來多名香港球員名腳如姚卓然、莫振華等助陣,組成了香港球員為主,台灣球員為輔的「港台聯隊」..中華民國代表隊,在預賽中以3-2勝越南、半準決賽4-0大勝菲律賓、準決賽4-2勝印尼,到了決賽,李惠堂更帶領球隊以5-2輕取韓國,獲得該屆亞運會上,中華民國唯一團體金牌,代表隊另一面金牌是楊傳廣在田徑場上摘下的男子十項全能...

四年後,1958年東京亞運會會場上,他繼續擔任中華民國足球代表隊總教練,帶領更多香港與台灣足球名將參與賽事..在接連幾天的賽事進行中,中華隊以連勝四場;共踢進八球僅失兩球的完美成績挺進決賽..到了最後總決賽,中華民國更在10人應戰的情況下,於加時賽憑黃志強一頭破網,以3-2打敗勁敵韓國,衞冕足球項目金牌...

晚年

1960年代之後,因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奧運會籍糾紛,中華民國隊無法參加各項國際足球賽事,加上1970年代之後,在台灣的棒球逐漸興盛,李惠堂於是漸漸減少對於在台灣的足球運動推廣的相關工作,不過即使如此,他仍於應台灣銘傳商專(今銘傳大學)校方之邀,擔任該女子學校之足球隊教練..由「銘傳女子足球隊」主力球員組成台灣木蘭女子足球隊在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的女子足球球壇上,取得頗為耀眼的成績

李惠堂同時於1965年(亦有一說是1966年)起擔任國際足球協會副主席一職,並成為首位擔任該會副主席之華人..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李惠堂病逝香港,終年75歲

傳說

傳說李惠堂的球速最快曾達到驚人的每小時98英里,約157.72公里,1941年南華隊到馬來西亞出戰檳城軍聯隊,以11-0大勝,李惠堂踢進7球,其中一球把網射穿了

1931年2月,李惠堂隨南華隊遠征安南,在西貢與越南國家足球隊比賽,隊友譚江柏與對方後衞大打出手,有當地觀眾衝落球場,其中一名觀眾企圖用木屐襲擊李惠堂,李惠堂轉身起腳踢中該觀眾下顎,此人留醫一個月後不治..李惠堂曾在1948年11月20日出版的《大公報》「球經釋疑」專欄談及此事,對此引為終身憾事..

貢獻與著作

因在將近20年的賽球經歷中,於各項公開賽事進球超過1,000球,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雜誌,曾將李惠堂評選為20世紀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與巴西比利、英國史丹利·馬菲士、西班牙迪史蒂芬奴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齊名..但因為他與中華民國政府關係相當密切,1950年代之後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相關文獻,並無太多李惠堂的相關賽事報道或歷史記載..不過總的來說,於1979年去世於香港的他,不但普遍認為是1930年代中國足球風氣的帶領者,也是開啟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甚至亞洲足球運動的主要功臣之一..而這些貢獻也可從他所著《球圃菜根集》、《雜果盤》、《足球裁判》等相關書籍如見一斑..他在60歲壽誕上描述自己與足球結緣一生的詩中所說:「憂樂常關天下情,媿無建樹以球鳴,一腔肝膽存人熱,半世風塵為國爭,拔幟豈曾功在漢,潔身遑計利和名,逢辰笑酌延齡酒,許共賢流致太平」

1941年中國 Vs 澳洲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WdjUu09fE
1954年馬尼拉亞運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OPMowoLlU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