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超於2月份宣佈了他們超巨額的電視轉播權後,德甲亦一直討論金錢的問題。正確來說,應該是如何找到更多金錢的問題。事實上,緬恩斯的業務經理赫頓(Christian Heidel)重新啟動了一個過去10年不斷討論的建議 - 把德甲的隊伍數目增加至20隊。
赫頓
第一個提出這個建議的球會代表是法蘭克褔的主席 - 波哈根(Heribert Bruchhagen)。2005年1月,他發了一封信給他的同事,內容為把德甲擴展至20隊的8大論據。波哈根認為更多的比賽,代表著球會會有更多的轉播費,而且,06年世界杯新建的球場大多是以公帑興建的,納稅人有權見到這些球場更常被使用。最後,他指出在當時歐洲足協聯賽排名高的國家中(西班牙、英格蘭、意大利),他們最高級別的兩個聯賽的隊伍數目均是20隊。
之後,該年6月,法蘭克褔於一次國家職業球會會議中提出了這個動議。德國足球聯賽總會遂即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研究擴展聯賽至20隊的可行性。在投票前,該總會主席西法特(Christian Seifert)公佈了研究結果。
委員會發現,把最高級別的兩個聯賽增加兩隊隊伍,會增加成本約五百四十萬歐元(其中包括旅費、工資以及獎金等),且增加的收入並不能覆蓋增加的成本。西法特亦指出委員會向全國球迷作了一次民意調查,顯示73%的球迷更喜歡18隊的聯賽。
結果,經過投票後,波哈根的方案被否決。其中十間球會投贊成票、十九間球會投反對票、2間球會投棄權票(四支剛從德丙升往德乙的球會未獲投票權)。當時波哈根說:「我尊重投票結果。但我不能理解為何有那麼多德乙的球會反對方案。」
這方面其實相當令人驚訝。簡單地說,大球會從一開始便反對方案,而小球會一直均頗喜歡這個建議。05年1月,當時拜仁的主席路明尼加(Karl-Heinz Rummenigge)便曾接受「踢球者(Kicker-Sportmagazin)」訪問時說:「我們需要更少的比賽,不是更多。而且,增加兩隊球隊代表多兩隊球隊需要挣扎求存。另外,當時衛冕冠軍,雲達不來梅的體育總監阿洛夫斯( Klaus Allofs)亦和應比賽太多的說法,他說:「球員們已接近他們的臨界點了。」然而,沒有參加歐戰的球會相當而言便對方案較為樂觀。比勒費爾德的行政總裁當時說:「除了擴展外沒有更好的出路了。」羅斯托克的業務經理亦指擴展的德甲很值得期待。(數月後,羅斯托克排在聯在的第17位,因而降班,亦令他們更希望通過20隊聯賽的方案。)
然而,在6月份的會議時,有些小球會卻在匿名投票時投了反對票。那麼多年來,波哈根並沒有改變他的想法,時不時便會重新提出議案。2009年的時候,他贏得緬恩斯主席史扗斯(Harald Strutz)的支持,史杜斯當時公開說:「東西德合併後,德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千七百萬,但過去20年,德國足球卻因一些大球會原地踏步而停滯不前。」
事實上,從適應市場環境以及其他因素如經濟因素的理據下,擴展聯賽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西班牙甲組聯賽,他們1928年成立時只有十支球隊,但多年來不斷擴展,1934年變成12支,之後14支(1941年),16支(1950年),18支(1971年),最後自1987年至今的20支隊伍。
不過,相反地,有人卻反駁,較少球隊的聯賽競爭相對較為激烈,因為擴展聯賽其實是從低一級的聯賽中抽取球隊。在80年代的時候,甚至有討論指應該把德甲數目減至16隊。
1984年,當時拜仁慕尼黑的業務經理漢尼斯(Uli Hoeness)對雜誌「明鏡周刊(Der Spiegel)」說:「德甲必須盡快由18隊減至16隊。」那時候,足球不再那麼受歡迎,入座率亦不斷下降,縮減聯賽隊伍被視為其中一條出路。
事實上,德甲在1963年時只有16隊。1965年把數目增至18隊的原因,是因為哈化柏林因牽涉賄賂需要降班,而當時的領導因某些政治原因認為柏林市需要一隊球隊代替。另外兩支原須降級的球隊卡爾斯魯厄及史浩克04自然不同意。為了滿足所有人(當然除了哈化柏林),聯賽因此擴展至18隊。
有趣的是,史杜斯之後提出要擴展聯賽的最大論據是東西德合併,這卻與當年那些主張把數目減至16隊的論據一樣。
1990年,德國足總曾經有過很多討論,研究如何安置合併後身處東德的球會。暫時擴展聯賽隊伍以加入東德球隊的做法是無可避免的。大球會卻趁機向小球會提出一個新方案,使他們會支持16隊聯賽的建議。他們提出在歇冬期間舉辦一個新的杯賽 - 聯賽杯,這樣便能確保每間球會能夠有一定的電視轉播分成。
該年10月,兩個職業聯賽合共38隊球隊作出投票,在27票贊成、9票反對下,方案獲得通過。一個月後,德國足球聯賽總會發佈新一季的賽程,91-92年球季,德甲將會有20隊競逐,其中四支來自東德。根據當時的計劃,隊伍數目將於翌季回復至18隊,再於下一季,即93-94年進一步減至漢尼斯提出的數目 - 16隊。
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 足球突然變得流行起來。91-92年的平均入座率上升至二萬四千人(六年前只有一萬八千人)。然後,當「踢球者」以民調週查16隊聯賽的支持率時,只有2.2%的受訪者支持方案。(50%的人希望維持20隊,47.8%更喜歡傳統上的18隊)。
有見及此,凱沙羅頓提出動議希望推翻德國足球聯賽總會原有計劃。91年11月,44位球會主席聚集於法蘭克褔。結果,42位投票支持傳統的方案 - 18支球隊,繼續歇冬,沒有聯賽杯,方案就連拜仁慕尼黑亦投了贊成票。(只有多蒙特以及哈化柏林選擇不參與)
然後,18隊就維持至現在了。假如大球會可以作主,他們寧願有更少的本地比賽,然後有專注於更重要的歐戰比賽。假如小球會可以作主,他們會希望藉擴展聯賽增加收入,同時減少降班的機會。最後,18隊成為雙方的共識。
然而,20隊的德甲是不可能出現嗎?未必是。自波哈根的建議被反對後,德國足球有些發展是連大球會亦不會高興的,就是那些小球會,因有錢班主入主後的興起。當赫頓於今年7月再次提起波哈根的建議時,他沒有提及球場、歐洲聯賽排名以至電視轉播費。他說:「德甲只有18個位置,但球會的數目卻不斷增加。像賀芬咸、利比錫紅牛這些球會是以往不存在的。」
赫頓其實是在和應一個悲慘的事實:德國正面臨不再受歡迎的危機,而他的原因卻與球場內的事無關。2013年4月,據一間市場調查公司Media Control的調查所得,一場由禾夫斯堡對利華古遜的比賽的電視收看觀眾只有5000人,亦即0點的收視率。但是,這兩隊球隊在普羅大眾中卻是比賀芬咸等球會更受歡迎。
「這類型球會的數字不斷上升,但我們的聯賽需要保持活力,需要一些不同的球會以及激情。」赫頓說。
這些「不同」的球會自然是指傳統的那些球會,包括凱沙羅頓、紐倫堡、1860慕尼黑,甚至是像聖保利、比勒費爾特、杜爾斯堡特球會,而這些球會現在全都在德乙打滾。
然而,有一個問題赫頓卻需要回答。假如德甲真的擴展至20隊,但增加的那兩隊,卻不是他所指的「不同」球會,而是新興的那些球會,那怎麼辦?
譯自:How the Bundesliga ended up with 18 teams and why it won't change soon
赫頓
第一個提出這個建議的球會代表是法蘭克褔的主席 - 波哈根(Heribert Bruchhagen)。2005年1月,他發了一封信給他的同事,內容為把德甲擴展至20隊的8大論據。波哈根認為更多的比賽,代表著球會會有更多的轉播費,而且,06年世界杯新建的球場大多是以公帑興建的,納稅人有權見到這些球場更常被使用。最後,他指出在當時歐洲足協聯賽排名高的國家中(西班牙、英格蘭、意大利),他們最高級別的兩個聯賽的隊伍數目均是20隊。
之後,該年6月,法蘭克褔於一次國家職業球會會議中提出了這個動議。德國足球聯賽總會遂即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研究擴展聯賽至20隊的可行性。在投票前,該總會主席西法特(Christian Seifert)公佈了研究結果。
委員會發現,把最高級別的兩個聯賽增加兩隊隊伍,會增加成本約五百四十萬歐元(其中包括旅費、工資以及獎金等),且增加的收入並不能覆蓋增加的成本。西法特亦指出委員會向全國球迷作了一次民意調查,顯示73%的球迷更喜歡18隊的聯賽。
結果,經過投票後,波哈根的方案被否決。其中十間球會投贊成票、十九間球會投反對票、2間球會投棄權票(四支剛從德丙升往德乙的球會未獲投票權)。當時波哈根說:「我尊重投票結果。但我不能理解為何有那麼多德乙的球會反對方案。」
這方面其實相當令人驚訝。簡單地說,大球會從一開始便反對方案,而小球會一直均頗喜歡這個建議。05年1月,當時拜仁的主席路明尼加(Karl-Heinz Rummenigge)便曾接受「踢球者(Kicker-Sportmagazin)」訪問時說:「我們需要更少的比賽,不是更多。而且,增加兩隊球隊代表多兩隊球隊需要挣扎求存。另外,當時衛冕冠軍,雲達不來梅的體育總監阿洛夫斯( Klaus Allofs)亦和應比賽太多的說法,他說:「球員們已接近他們的臨界點了。」然而,沒有參加歐戰的球會相當而言便對方案較為樂觀。比勒費爾德的行政總裁當時說:「除了擴展外沒有更好的出路了。」羅斯托克的業務經理亦指擴展的德甲很值得期待。(數月後,羅斯托克排在聯在的第17位,因而降班,亦令他們更希望通過20隊聯賽的方案。)
然而,在6月份的會議時,有些小球會卻在匿名投票時投了反對票。那麼多年來,波哈根並沒有改變他的想法,時不時便會重新提出議案。2009年的時候,他贏得緬恩斯主席史扗斯(Harald Strutz)的支持,史杜斯當時公開說:「東西德合併後,德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千七百萬,但過去20年,德國足球卻因一些大球會原地踏步而停滯不前。」
事實上,從適應市場環境以及其他因素如經濟因素的理據下,擴展聯賽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西班牙甲組聯賽,他們1928年成立時只有十支球隊,但多年來不斷擴展,1934年變成12支,之後14支(1941年),16支(1950年),18支(1971年),最後自1987年至今的20支隊伍。
不過,相反地,有人卻反駁,較少球隊的聯賽競爭相對較為激烈,因為擴展聯賽其實是從低一級的聯賽中抽取球隊。在80年代的時候,甚至有討論指應該把德甲數目減至16隊。
1984年,當時拜仁慕尼黑的業務經理漢尼斯(Uli Hoeness)對雜誌「明鏡周刊(Der Spiegel)」說:「德甲必須盡快由18隊減至16隊。」那時候,足球不再那麼受歡迎,入座率亦不斷下降,縮減聯賽隊伍被視為其中一條出路。
事實上,德甲在1963年時只有16隊。1965年把數目增至18隊的原因,是因為哈化柏林因牽涉賄賂需要降班,而當時的領導因某些政治原因認為柏林市需要一隊球隊代替。另外兩支原須降級的球隊卡爾斯魯厄及史浩克04自然不同意。為了滿足所有人(當然除了哈化柏林),聯賽因此擴展至18隊。
有趣的是,史杜斯之後提出要擴展聯賽的最大論據是東西德合併,這卻與當年那些主張把數目減至16隊的論據一樣。
1990年,德國足總曾經有過很多討論,研究如何安置合併後身處東德的球會。暫時擴展聯賽隊伍以加入東德球隊的做法是無可避免的。大球會卻趁機向小球會提出一個新方案,使他們會支持16隊聯賽的建議。他們提出在歇冬期間舉辦一個新的杯賽 - 聯賽杯,這樣便能確保每間球會能夠有一定的電視轉播分成。
該年10月,兩個職業聯賽合共38隊球隊作出投票,在27票贊成、9票反對下,方案獲得通過。一個月後,德國足球聯賽總會發佈新一季的賽程,91-92年球季,德甲將會有20隊競逐,其中四支來自東德。根據當時的計劃,隊伍數目將於翌季回復至18隊,再於下一季,即93-94年進一步減至漢尼斯提出的數目 - 16隊。
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 足球突然變得流行起來。91-92年的平均入座率上升至二萬四千人(六年前只有一萬八千人)。然後,當「踢球者」以民調週查16隊聯賽的支持率時,只有2.2%的受訪者支持方案。(50%的人希望維持20隊,47.8%更喜歡傳統上的18隊)。
有見及此,凱沙羅頓提出動議希望推翻德國足球聯賽總會原有計劃。91年11月,44位球會主席聚集於法蘭克褔。結果,42位投票支持傳統的方案 - 18支球隊,繼續歇冬,沒有聯賽杯,方案就連拜仁慕尼黑亦投了贊成票。(只有多蒙特以及哈化柏林選擇不參與)
然後,18隊就維持至現在了。假如大球會可以作主,他們寧願有更少的本地比賽,然後有專注於更重要的歐戰比賽。假如小球會可以作主,他們會希望藉擴展聯賽增加收入,同時減少降班的機會。最後,18隊成為雙方的共識。
然而,20隊的德甲是不可能出現嗎?未必是。自波哈根的建議被反對後,德國足球有些發展是連大球會亦不會高興的,就是那些小球會,因有錢班主入主後的興起。當赫頓於今年7月再次提起波哈根的建議時,他沒有提及球場、歐洲聯賽排名以至電視轉播費。他說:「德甲只有18個位置,但球會的數目卻不斷增加。像賀芬咸、利比錫紅牛這些球會是以往不存在的。」
赫頓其實是在和應一個悲慘的事實:德國正面臨不再受歡迎的危機,而他的原因卻與球場內的事無關。2013年4月,據一間市場調查公司Media Control的調查所得,一場由禾夫斯堡對利華古遜的比賽的電視收看觀眾只有5000人,亦即0點的收視率。但是,這兩隊球隊在普羅大眾中卻是比賀芬咸等球會更受歡迎。
「這類型球會的數字不斷上升,但我們的聯賽需要保持活力,需要一些不同的球會以及激情。」赫頓說。
這些「不同」的球會自然是指傳統的那些球會,包括凱沙羅頓、紐倫堡、1860慕尼黑,甚至是像聖保利、比勒費爾特、杜爾斯堡特球會,而這些球會現在全都在德乙打滾。
然而,有一個問題赫頓卻需要回答。假如德甲真的擴展至20隊,但增加的那兩隊,卻不是他所指的「不同」球會,而是新興的那些球會,那怎麼辦?
譯自:How the Bundesliga ended up with 18 teams and why it won't change soon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