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 人與機械人

打敗機械人系列四


自動化下的會計業

會計界在這波衝擊下似乎只有死守,用足球的戰術用語,叫做在門口「泊巴士」,一於死守。這個對香港而言十分吃重的界別,在自動化、電腦化、電子化、大數據、雲存取等技術下猶如是香港隊對巴西,「輸少當贏」。其實會計軟件之於會計業,一向是把雙刃劍,方便自己、方便客人之餘,隨時連自己也解決掉。以往耗時耗人手的會計流程,如存貨或固定資產盤點、應付應收往來的核對、票據支付或追蹤等等,現在都消失於彈指(鍵盤)之間。會計記錄清楚了,電腦化了,那審計員的工作自然少了。

當然,商業發展日新月異,以往沒有電腦的年代有其會計及審計的需求,今日有電腦,不代表沒有會計和審計的挑戰,譬如審計師可能會說其實審計的難度是提高了,現在一切都藏在數字背後,少了以往的直觀,多了許多的代碼,要做手腳還不容易?這也是對的,不然美國這等先進經濟體不應有假賬了。

不過,那也是極先進的公司/體系的事,對普羅大眾而言,中低層的會計及審計功能將毫無疑問被幹掉。

下半場一開波,人肉隊又失一球,比數暫時2:4。

大數據及軟件大狀

大狀是食腦的知識工作者,不過因為其知識的專業性,以及行業的壁壘性,許多人誤以為除了較基層的如秘書或助理會有殺身之禍之外,只要考到牌,問題應不大。不過,在機械人眼裏看到的,卻是另一種光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的是,各大律師行最肥美的業務之一:訴訟,其在過程中的 Discovery(披露、證據開示),乃最為花錢花時間的一環,律師行通常會用自己或者外包的初級律師(Paralegals 或 Junior Lawyers)海量的時間,但卻以近乎正規律師的標準來收取客戶費用,這半公開的做法其實是不少大所的利潤來源。而由於其複雜性,客戶也從來只有逆來順受。

但當美國法院在2012年起開始接受以電腦搜尋軟件(e-discovery 或稱 Predictive coding)作證供後,這等對運算能力要求很高的技術,便以十分之一的價錢、猛虎射球一樣的速度,為客戶接受,將來情況可能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搜尋案例及證據,只是律師工作中的一部分,且如何應用法律仍然是相當複雜的一項用腦的活動(Cognitive activity),故上表裏律師的飯碗似仍然非常牢固,甚至比法官都牢!

這回人肉隊扳回一球,總比數3:4。

機械臂對再世華陀

到目前為止,人肉醫生對付機械人及人工智能,暫時仍佔上鋒。文首已經列出頭十位裏大夫佔七位,這裏列表再壯聲勢。雖然如此,機械人仍然不斷挑釁,說目前已知的疾病有大概13,000種(世衛資料、引自《華盛頓郵報》)、6,000種藥物、4,000個醫療程序,加上病毒不斷演變或新的發現,現今所累積的醫學知識,已遠超任何個人腦袋的能力,任你是再世華陀,都無法成為能治百病的大夫。加上近年開發出來的機械手術臂(如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及各種機械眼(侵入式的素描系統),能看到肉眼看不見的許多東西,再配上大數據的後台,機械人的輔助性角色是肯定的。

但另一方面,各地發生的醫療事件,當然對機械醫生的普及是一大障礙,加上人命關天,以及對症狀的判斷顯然是個十分複雜、非常用腦的活,能醫百病的華陀雖然早不存在,但專治奇難異症的妙手仁心卻仍然十分搶手。上表可見,頂尖的聖手,仍然是炙手可熱的人才。

毫無疑問,人肉隊清脆地追回一球。總比數4:4。

沒脾氣的機械人服務生

對服務業而言,自動化的來臨是災難性的,可能是一字咁淺!這裏即管再給幾個近期的例子。首先,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從被人一笑置之,變成為萬眾期待的產品,而這等帶物聯網技術、GPS 及其他感應技術的導航模式,漸漸被認為比由真人駕駛更安全(職業司機昨晚給老婆掌摑而自怨自艾;上午剛給老闆扣工資而勞氣;因疲勞而打瞌睡,可能是每天每刻都在發生)。另外,以 Uber 及 Airbnb 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模式,又正在取代無資產(車或房子)在手、純粹打工的服務員(司機或接待員)。如你真的只得赤手空拳,似乎很難再混下去了。

還有,更複雜的接待工作,現在都似有辦法用機械人取代。在法蘭克福機場,乘客基本上從到達機場後一直至登機口登機前,都用不着找一個服務員,所有登機證的手續、行李的托運等,都機械化了。就連麥當奴都有自動銷售機,一切都是「盡在不言中」、DIY 搞掂。

資料來源:筆者提供

這裏機械人又輕易把比數帶出,總比數4:5。

機械人老師叫板「呂麗紅」

機械人年代的教育,正在展現一個新的面貌。一方面,隨着人們對教育,尤其是下一代培育的重視,這方面的需求是穏定的。但當中也有不少的逆向風:出生率低是全球的趨勢,這成為行業的一座壓頂大山。而另一邊廂是傳統的教學 PK 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普及下,網上教育(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遠程教育似乎得以實現。而且,隨着互聯網的串流技術的成熟,以微電影、短片包裝教育短片的方式正大行其道。以電腦為主、少數有表演天才為輔、個人化的教學方式是否將取締「山吹老師」呢?

不過,我們在表裏可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幼兒、小學等等「小兒科」的老師都能在排名榜中躋身高位,地位比法官、銀行家都要牢固,而愈高等的教育地位就愈不穩,值得玩味!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是所有小兒科老師都有此能耐,這裏所指的應只是非常少數的人,他們要麼是極具教學天才,深得童心,要麼就是像我們的呂麗紅校長般極有愛心,以身教為座右銘。這等教育界的超人,自然是極少數的。大部分的老師,如果只是抱着打份工,得過且過的態度,那勢將在這場球賽中,中途就被教練換出來,「冇得留低」!

入球梅花間竹,人肉隊力追一球,總比數5:5。

機械人記者與編輯

另一個有趣的細分行業是媒體、記者丶編輯業:

表中所見,除了一些技術要求頗低的職位之外,似乎這個板塊尚可。可是,這應該是個錯覺。尤其站在我們香港今天的時空之中,接連看見多份曾膾炙人口的報章雜誌紛紛結業收場,當中的反差着實不小。

當美國芝加哥公司 Narrative Science 在利用大數據、運算法及專人槍手(Meta Writers,真人)2010-2011年間,聯合報道全國大專學生的棒球比賽的結果時,並標榜其極快的速度及準確性(完場後的3秒鐘內上載文章),當時可能沒有人想像到,以同樣的技術(這原是大學球賽裏鬧着玩的技術),已經發展到把即事新聞、尤其是最賣錢的財經新聞和體育新聞,做得十分出色並開始賣錢。其出色精準的報道,已經成為一眾傳統媒體虎視眈眈的對象,《福布斯》更專門開闢專欄,把由這公司報道的即時上市公司業績報道單獨開窗,以饗讀者。據報,NS 自己認為,15年後,90%的新聞將由電腦出稿,而他們很有信心,五年內將有以此技術而出品的新聞,獲得普立茲奬(Pulitzer Prize,美國新聞業內的奧斯卡)。而愈來愈多媒體加入了這個自動發布新聞的行列,包括 Thomson/路透社、彭博等。
除此之外,今年6月份網上書店亞馬遜(Amazon,其實它早已不只是書店了)宣布它將引入以運算法為基礎的編輯系統,以優化其客戶評論的排列及可信性。可以預見,機械人編輯的出現指日可待。

機械人又攻刻一城,總比數5:6。

(待續)

【打敗機械人全系列】
原載: http://www.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5096
標籤: 機械人  英超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