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説誰是天才誰就是


達文西、莫札特、達爾文、居里夫人、愛迪生、愛因斯坦、喬布斯……馬斯克這些巨星,有何共通之處?根據耶魯大學音樂教授胡禮(Craig Wright)説,她們都是天才。胡還認為,天才與否,要看時代的敍述,我們每一個人,有份定義天才。

胡禮自小便苦學彈奏古典鋼琴,不過他自言天資所限,到不了演奏級,遂去哈佛唸了個音樂博士,後來在耶魯大學當起老師和研究員來。胡禮除了教音樂之外,自2006年起,他自行開發了一門跨越學科、名叫「追尋天才的本質」的班,讓他廣受矚目,成為學生追捧和傳媒熱訪的明星級老師。

構成天才的14個元素
與在下《超級巨星經濟學》只聚焦成就方程式中技藝和運氣兩個元素不一樣,胡禮在新書Hidden Habits of Genius(2020)裏,試圖從以上(和許多其他巨星)之中,找出天才的軌跡,並由此列了個清單:工作狂熱(第1章)、不屈不撓、原創性、想像力、好奇心……專注力(第14章)等,可謂一網打盡!

這14個元素,由於結構和成分會因人而異,且對如何成才的機理也難説,故不易評論。倒是胡禮對天才的定義這部分,與《超經》同聲和弦。

胡指打從公共前約700年前古希臘的年代起,人們就對天才的成因感到好奇。「天才」的英文詞,來自希臘的”daemon”(魔神或異靈)和”mania”(有創造力的小魔怪),經拉丁文”genius”(守護人的靈魂),到法語”génie”(精靈),才演化到今日英文以”genius”為天才。

當中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人物因為不同的成就而被稱為天才。相比中世紀在天主教廷下只有鳳毛麟角幾個天才,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卻突然湧現像達文西、米高安哲羅、莎士比亞等等的劃時代巨星,這些人之所以在差不多時期蜂擁而至,胡認為並非因為前面是「黑暗世紀」、上帝吝嗇沒有賜靈光給不太聖潔的教徒,而是中世紀的敘述權是在教廷手裏,而教廷是向來把一切的榮耀都歸到少數的主教身上。

天才是時代定義的產物
之後文藝復興把政教分離之後,忽然間像天仙下凡一樣,天才便散落到一個個的人頭上面。而到了近代(20世紀),天才又從頭髮上着了燈似的愛因斯坦,這種多少帶點卡通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身上,演變成在愛迪生的創意工厰裏一個個的小團隊始,至今諾貝爾許多個科學獎都是落在一隊隊小團隊的身上,天才由個人又轉移至團隊。

由此,胡禮指天才的定義實際上是隨大時代的話語和氛圍而演變的,誰是天才,是時代的産物,「我們」認為誰是誰就是。雖然有人或會指天才應該要具有永恆和絕對的元素,但胡禮就請你拿莫札特的名曲到尼日利亞大街上播放試試,看能否産生共鳴?而包括愛因斯坦對地心引力的解釋在內,自古希臘以來,僅只有4個科學發現是仍然未被推翻的。

所以,是我們的時代敘述,定義天才。要是用網絡語言來胡説的話,是大家的”likes”和”tags”,決定誰是天才。

部分關於Hidden一書的討論,乃作者從志奮領奬學金協會的研討會中獲得啟發,本文文責自負。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