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足球週刊》)
歷屆金球獎得主個個都是響當當的名字,當中退役後擔任教練的也不少,例如奇雲基瑾,古烈治,雲巴士頓,但要數踢而優則教的,則可能只告魯夫,碧根鮑華和施丹。不過有一位金球獎得主,退役後擔任一個小國的教練。雖然未有贏得任何錦標,但卻為該國足球打好職業基礎。
1977年的金球獎,由一位丹麥前鋒西蒙遜(Allan Simonsen)奪得。這位身材矮小,身高只有165厘米的前鋒,憑著在德甲球隊慕遜加柏出色的表現,除了贏得西德聯賽冠軍,還帶領球隊打入歐冠決賽。雖然自己在決賽有入球,但球隊最終以1:3不敵利物浦只能屈居亞軍。結果到年終時,西蒙遜以些微票數壓過奇雲基瑾和柏天尼,爆冷贏得當屆金球獎,成為首位贏得金球獎的丹麥球員。
西蒙遜帶著金球獎的光環,漸漸在世界足壇得到更多的注視,注定要前往一個更大的舞台。結果在1979年轉會西班牙班霸巴塞隆拿,不過西蒙遜在巴塞隆拿3年,成績卻平平無奇,只贏過一次歐洲足協盃(歐霸盃前身)。對於巴塞隆拿來說,三年未贏過聯賽冠軍當然是一個不能接受的成績。所以球隊羅致當時的超新星 - 馬勒當拿。由於條例所限,每支球隊只能出兩位外援,西蒙遜在與馬勒當拿和蘇斯達的競逐中漸落下風,因此他開始考慮自己的下一站。
當時對西蒙遜有興趣的球隊包括皇家馬德里和熱刺。不過他卻選擇轉戰英乙(當時英格蘭足球的第二組別),加盟查爾頓。當時30歲的西蒙遜仍然當打,但卻他選擇查爾頓,世界球壇對於這個消息都大為震驚。推動這一轉會的,是剛剛收購查爾頓的班主侯里亞(Mark Hulyer)。
當年查爾頓成績不濟,自然影響到入場人數。在能夠容納75,000人的山谷球場只錄得平均6,000的入座率。要知道當時的球壇,門票收入就是球隊的主要收入,所以侯里亞就想到引入足球明星去提高入場人數。結果他以雙倍的工資,說服西蒙信加盟查爾頓。
但侯里亞的如意算盤未能打響。西蒙遜加盟查爾頓大半季雖然表現不俗,但在得不到隊友的配合下,球隊的成績不進反退,未能取得升班的資格,入場人數更未因此而增加。最終西蒙遜在季尾離隊返回丹麥,此後未再踏足過歐洲主流聯賽。
退役之後,西蒙遜也走上執教之路。不過他執教的都是小球隊,包括1994年至2001年擔任法羅群島國家隊教練。要知道法羅群島全國人口只有54000多人,國家隊在1988才加入國際足協,直到1990年才出席歐洲國家盃外圍賽,首次參與正式的國際賽事,但11名正選球員全都是業餘球員。
在西蒙遜上任之前,法羅群島只錄得兩場勝仗。面對如斯稀少的足球資源,西蒙遜仍在各方面著手改善球隊,目標讓球隊變得更加專業。首先,他建議法羅群島足總延長國內聯賽的賽期,從而增加球員的比賽場次。另外,西蒙遜以3-5-2陣式建立球隊,訓練球員保持控球並鼓勵他們踢進攻足球;又要求各梯隊都採用同樣的陣式,讓年青球員從少就可以同一的比賽方式來訓練。
最後法羅群島在西蒙遜帶領下,取得8場勝仗,雖然勝率只是15%,但更重要的,是讓法羅群島足球打下由業餘走上專業的基礎。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