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格遜賣史譚是錯嗎?

Fergie Time 於 03/06/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費格遜在《Leading》一書中承認,2001年出售史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時他認為史譚已經29歲,經過阿基里斯筋腱 (Achilles Heel) 的手術後表現有所下滑。最初,曼聯先收到羅馬的1200萬英鎊的報價,但費格遜不以為然。後來拉素提出1650萬英鎊的報價,加上有機會免費簽下心儀已久的法國後衛白蘭斯 (Laurent Blanc),費格遜就覺得不能拒絕了。為加速轉會的進行,費格遜開車在油站告訴史譚這個決定。

結果離開曼聯之後,史譚多踢了6年;在拉素效力了三年,在AC米蘭效力了兩年,並帶領球隊打入2005年歐聯決賽,只可惜在經典的伊斯坦堡之夜12碼輸給利物浦。最後在阿積士踢了一季後退休。這6年裡史譚共踢了170場比賽,並有5個入球。而曼聯在史譚離開後的一季失落了英超冠軍,要等到李奧費迪南之後一季加盟之後方可重奪英超。

究竟為甚麼閱球員無數的費格遜會犯下這次錯誤呢?最近讀了《The Number Game》一書,可以為費格遜提供答案。

前鋒的工作是入球,後衛的工作則是防止入球。理論上兩者的重要性是相等的。但作者 Chris Anderson 和 David Sally 卻指出,人類會對有發生過的事情的重要性凌駕無發生的事情,並引用心理學家 Eliott Hearst 的解釋:人類對運用無發生過的事情的資訊是有困難,因為一般來說,無發生的事是不顯著,難以令人留下記憶的。因此,預防問題發生的努力和工作都會被忽略,而解決問題的工作都會得到讚賞。雖然俗語有話「預防勝於治療」,但人類的認知系統卻有相反的反應。

作者引用AC米蘭的馬甸尼為例子,馬甸尼擔任後衛20年,無論踢左後衛或中堅都一直維持高水平的表現,數據顯示,他每兩場比賽才作出一次攔截。馬甸尼更多的是用經驗和閱讀比賽能力去讓自己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在適合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馬甸尼厲害,但要數出他在防守上的經典畫面可能不多。能讓球迷留下印象的後衛,特別是英超球迷,都是那些鐵血型並勇於攔截的,例如泰利和維迪等。他們都是主動出擊去化解危機。

另一個例子,就要數中場卡域克。卡域克一直被低估,大家更多記得的是他的傳球,特別是長傳,但他更厲害的是卡位,每當對手準備打反擊的時候,他都會出現在對手傳球路線的中間,因而減慢對手傳球和打反擊的速度。但亦因為這種預防性踢法不起眼,結果卡域克在英格蘭國家隊只能活在善於入球的林伯特和謝拉特之下。

的而且確,史譚在曼聯後期的攔截數目有所下降,但這是否代表他的防守能力下降呢?可能隨著經驗的累積,史譚更多用企位的方法去減低對手的威脅。只是我們會很容易忽略這方面的貢獻。

可能費格遜也認識到這個錯誤,所以在一年後簽下踢法優雅的李奧費迪南,隨即在2003年重奪英超冠軍。而李奧效力曼聯12季中出賽442場,只領過1張紅牌和35張黃牌,即是一季只有3張黃牌。後來維迪的加盟,和李奧組成一剛一柔的組合,為曼聯贏得5次英超,1次歐聯,3次聯賽盃冠軍和1次世界冠軍球會盃。

延伸閱讀:
1. 《The Numbers Game》Chris Anderson & David Sally
2. 《Leading》Alex Ferguson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