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賣未來、利益至上,美國的“魔球”正在破壞歐洲足球?

球迷狂想曲FR 於 22/07/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足球世界的高度商業化,不可避免會引來美資的關注。以英超為例,22-23賽季20支參賽球隊中,僅有5支歸屬英國本土老闆,其餘均被外資控制。

在15家外資球隊中,美資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主旋律。曼聯、阿仙奴、利物浦、車路士、般尼茅夫、水晶宮、富咸等隊均被收入美資麾下,曼城、阿士東維拉、列斯聯也有美資股份。毫不誇張地説,在美資的強力“入侵”下,英超隱隱有成為“美超”的趨勢。

意大利的情況也是如此,目前意甲是五大聯賽中僅次於英超,擁有最多美資球會的聯賽。如今,意甲已有6家北美資本控制的球會。此外,意乙還有3家美資球會。

美資的大舉來襲可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如車路士、阿仙奴等球隊獲得了大規模資金支援,在轉會市場上屢屢能夠掀起風浪;但更多時候,美資所崇尚的“魔球”(Moneyball)理念則讓眾多豪門所不適,球迷們不滿“大投入才有高回報”原則的逝去,對於美資“低買高賣”、“賺錢至上”甚至“冷酷無情”的原則嗤之以鼻。

但從客觀角度來説,雄厚的實力讓美資有充足的慾望走出本土,進軍全球化。美資的“侵襲”無處不在,魔球模式雖遭質疑,但更大範圍的推行似乎不可避免。

【“魔球”是什麼?】
與傳統印象不同,魔球並非起源於NBA,而來自同屬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的MLB,具體代表是MLB中的奧克蘭競技。為了更全面分析球員表現,以便在引援市場上降低風險,也為了更好地編排戰術打法、分析球員技術特點,奧克蘭運動家經理Billy Beane大膽拓展思路,採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分析數據,找到了理論上最適合球隊的戰術,並依託於這一戰術為每個球員量身打造技戰術任務,最終創下了20連勝的神奇紀錄。

此後,利用數據分析球員特點的這一理念不斷擴大升級,甚至拓展到了引援層面。針對球隊資金不足、主力屢屢被高價挖走的問題,在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Peter的幫助下,Billy Beane巧用數學模型,為球隊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他們在引援時不追求高價球星(甚至完全否定引入高價球星),而集中注意考察那些名不見經傳,但極具潛力的年輕球員,以便先人一步將其簽下。為了培養年輕球員,甚至可以捨棄部分戰績,待到培養成型,也可以接受以相對高昂的價格出售。

總而言之,魔球理論的核心就是依託大數據追求效率或者利益的極致。如今,這一來自北美的運營理念早已飛入五湖四海,近到北美四大聯賽,遠至歐洲足壇,魔球理念可謂無處不在。
五大聯賽的中下游球隊並無一擲千金的實力,往往通過培養年輕球員、高價賣出賺取轉會費的方式生存,這其實與魔球理念的核心大同小異。即便某些非主流聯賽的豪門球隊,也依靠着魔球理念,在維持競爭力的情況下收穫了大量轉會資金,比如葡超的賓菲加、波圖以及荷甲的阿積士等等。

從運營角度來説,魔球迎合了資本“利益至上”的理念,依託於數學模型、數據分析建立起一支預算不高、但競爭力極強的優秀球隊。無論是球員收購、球員發展和場上戰略,甚至是球票出售、場地維護等瑣事,都能憑藉着魔球理念得到利益效率最大化。

這一理念早已被歐洲足壇所容納,中下游球隊倚仗於“低買高賣”的運營思路,而傳統豪門也更加註重對於數據的處理運用,結合運動醫學和可穿戴裝備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為教練、球探團隊提供了更加多維全面的考察角度。

魔球理念在美國取得了巨大成功,2011年,由Bennett Miller執導,Brad Pitt主演的《點石成金》上映,向世界講述了Billy Beane如何率領一支小球隊以小搏大、力抗其它薪資總額比他們多上數倍的大球隊。

【魔球:小球隊的福音,豪門的噩夢?】
對於中下游球隊、非主流球隊來説,魔球為他們帶來了最大化利益,也發掘出了一條追求極致效率的道路。但對於眾多豪門擁躉來説,更想要看到球星如雲的閃耀、問鼎桂冠的喜悦,以及功勛傳承、年輕一代的崛起,遺憾的是,在充斥着“利益至上”的魔球理念中,“低買高賣”已是常態,球隊傳承與温情似乎也可以蕩然捨棄,這無疑是廣大球迷無法忍受的。

北京時間9月1日,AC米蘭官方宣佈:紅鳥資本正式以12億歐元完成了球隊收購,米蘭就此進入“紅鳥時代”。美國老闆Cardinale明確表示,將會為米蘭引進美式風格的體育文化,在營銷、基礎設施以及技術、體育、醫療加大投資,從而徹底改變AC米蘭。卡迪納爾計劃引入多名美國專家,充分利用數據分析。

起初,不少球迷還對未來的日子躍躍欲試,不禁暢想一番強勢崛起的美好情景。然而,接下來的現實卻無法讓人滿意,紅鳥集團並不會追求“高投入出成績”,其運營理念以財務可持續為基礎,轉會窗的各項操作不會過分冒險,以追求穩定為主。

魔球在意大利足壇的直接體現,就是傳統豪門投資的謹慎以及甩賣的“決絕”。有媒體認為,由於商業化不及英超,而本身又存在場地設備老化等問題,致使球隊的利潤轉換水平有限。因經濟危機和疫情等問題衝擊,意甲的轉播權售賣情況並不樂觀,相比之前3年的價格還下降了13%,

這也意味着投資意大利球隊無法在短期通過分紅、轉播出售等方式獲得高額利潤,一向堅持利益至上的美資不願束手就擒,他們進一步擴大魔球理念的使用範圍,甩賣球星不再是小球隊的專屬,如今,AC米蘭都可以為了“賺錢”出售正值當打之年的球隊未來。

投資公司777 Partners總經理Arciniegas直言:“我們在這裏看到了更高的利潤增加機會。”

美資來到意大利的目標遠比前往英超純粹—就是為了賺錢及效率最大化。這在紅鳥集團對於AC米蘭的運營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球隊傳奇Maldini近日突遭解僱,據悉就是因為與老闆Cardinale在運營方面存在嚴重分歧。

Maldini認為現有投資不足以支撐球隊戰績更上一層樓,希望球會高層能夠在資金上給予更大支持,這與紅鳥集團的理念完全不同,高層希望將球隊支出侷限於財務範圍內,不願意進行更多資金輸入。於是乎,3500萬的Frattesi,3000萬的Chukwueze都無法成交,一批潛在引援對象只能紛紛流失。

僵持之下,Maldini只能無奈離開,米蘭體育總監Massaro也將被解僱。有媒體分析,Maldini與高層關係急劇惡化,另一原因則是高層對於Maldini上賽季引援表現不滿。紅鳥集團上賽季在轉會市場上花費了超過5000萬歐元,這已經超出了高層認為的“可控範圍”,他們更希望轉會窗量入為出進行一些低風險運作,並且設定薪資上限,但Maldini的高投資卻未能換來高層理想中的好成績(聯賽第4、歐聯未能進入決賽)。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紅鳥集團不僅拒絕加大引援投入,居然把球隊未來、對米蘭忠誠十足的Tonali出售。據悉,Tonali一心想成為Maldini這樣的米蘭旗幟,當他得知被出售給紐卡素後,不免痛哭流涕。

意大利副總理Salvini非常遺憾地説道:“Maldini走了,Ibrahimović走了,Tonali走了,我覺得Berlusconi一定不會開心。”

是的,即便當年米蘭出售Shevchenko、Kaka等巨星時頗受詬病,但依舊保持着未來的火種。米蘭不是不會出售球星,但對於年輕人一直格外呵護,Tonali完全具備成長為隊魂的氣質,但紅鳥集團不顧球迷反對,就將球隊未來輕易出售,其實就是魔球理論的核心體現—追求效益最大化,視人情於無物。美式現代主義和意式浪漫主義的衝突下,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

不僅在意甲,即便在高度商業化的英超,美資的操作也屢屢受人詬病。

利物浦是英超中極具代表性的美資球隊,在芬威治下,紅軍在曼城壟斷中搶下1座英超冠軍,還3度進入歐冠決賽,奪取1次冠軍。

即便如此,人們往往還是對芬威持否定態度,原因就是他們利用紅軍的影響力獲取大量利潤,而在轉會市場的投入卻束手束腳。數據統計,自Guardiola入主曼城,利物浦的轉會投入在英超中只排第10,紅軍更像是芬威的賺錢工具,之所以能拿到那麼多冠軍,更多要歸功於Klopp的悉心調教。

站在芬威的角度來看,利物浦這台“賺錢機器”的表現無疑完美。過去的5年中,芬威是英超球會中收入最穩定和財政最健康的球隊,他們每年的EBITDA(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都超過7500萬英鎊(除去疫情年份)。芬威幾乎完美復刻了美資心心念唸的魔球理論,將低投入高回報演繹到極致--過去五年,紅軍的淨所有者資金(芬威投入球會的資金,減去以股息形式取出的資金)是英超中第二低,為-3700萬英鎊。

説來也巧,英超第一低也屬於美資,那就是曼聯的Glazer家族。

根據曼聯發佈的22-23財年Q3財報,依託於龐大的全球影響力,曼聯營收再創新高,達到了6.3億至6.4億英鎊。在曼聯賺錢能力位居全球頂尖的背景下,Glazer家族的實際投資卻非常有限(曼聯的轉會費用更多是從自身利潤中支出),曼聯過去五年的淨所有者資金(Glazer家族投入球會的資金,減去以股息形式取出的資金)排名英超倒數第一,為-1.55億鎊。

【魔球是否在破壞歐洲足球?】
美資的強勢加入,無疑會打破歐洲足壇的原有格局。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國聯賽,到名震四方的五大聯賽,美資的身影愈發濃厚,一場有關運營理念的文化碰撞已無法避免。
曼聯、利物浦、AC米蘭等老牌豪門均已收入美資麾下,它們的美國老闆一方面宣稱“保證加大投入”、“引入更高級的運營理念”,但在經營中仍然將魔球理論奉為圭臬,利潤成為衡量球會表現的唯一尺度,傳承、人情被最大程度無視,這點在最近的米蘭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營收、效率固然是足球商業化道路上無法避免的話題,但歐洲的足球文化早已自成系統,志得意滿的美資想要在短時間內徹底顛覆也絕非易事。如今,魔球理論在豪門身上的實施遭到了強烈抵抗,球迷們奔走疾呼:魔球正在毀掉歐洲足球文化,甚至毀掉歐洲足球!

固然,魔球顛覆了人們對於豪門運營的一概印象。這一套理論很少被豪門球隊付諸於轉會操作,大部分歐陸豪門依舊遵循着“大投入才有高回報”原則。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中下游球隊、非主流聯賽球隊來説,資金儲備並不足以供給他們在轉會市場上掀起風浪,更有甚者還需要為了生存苦苦掙扎。

也正是基於此,追求極致效益的魔球理論就廣受歡迎。從某種意義來説,歐洲足壇的中下游球隊、非主流聯賽球隊早就將魔球理論付諸實施,葡超的賓菲加、波圖;荷甲的阿積士等隊,都將魔球理論融匯貫通,賓菲加22-23賽季兩個轉會窗收入就高達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此外,Félix、Núñez、Rúben Dias等人都已極為低廉的方式引進,但卻賣出了數千萬乃至破億歐元的高價。

以賓菲加、波圖、阿積士、摩納哥等隊為代表,“歐洲黑店”聲名鵲起,這何嘗不是魔球理論的另一番體現呢?依託於巨大的利益誘惑,這些球隊逐漸將挖掘潛力新星、紮根青訓視為安生立命的法寶,在此基礎上,來自南美、非洲等廣大落後地區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曝光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足球世界中也能真實上演。我們必須要承認,這種運營理念讓更多的年輕人有了登台亮相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球探乃至青訓系統的發展。

對於另外一些球隊來説,理性運營、甩賣球星更多是為了維持生存。舉例來説,西甲球隊皇家貝迪斯因疫情期間收入驟減,2021-2022賽季虧損3820萬歐,淨負債一度達到約7000萬歐,面臨破產風險。在此背景下,球會只能將隊內一些球星擺上貨架,希望藉助轉會費收入平衡財政。

綜合來看,魔球之名雖來自美國,但類似的運營理念早在歐洲有跡可循。只不過如今美資試圖讓魔球走進豪門,甚至一意孤行無視球隊傳統、變賣球隊未來,這是絕大多數球迷無法接受的,一場衝突在所難免。就像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紅鳥解僱馬爾蒂尼、出售託納利事件,無疑是魔球理念與豪門傳統的激烈碰撞,球迷們無法忍受功勛如此被掃地出門,亦不能接受未來就被輕易甩賣。

魔球是一把雙刃劍,為球隊帶來了更合理的運營,也引發了不必要的矛盾,説它正在破壞甚至毀滅歐洲足球,倒也言過其實。更恰當地來説,全新理念與豪門的確有着諸多不兼容,即便富有經驗的美資,也不能盲目在豪門中推行魔球,否則不僅會遭來一片罵聲,也未必就能讓球隊更上一層樓。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