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西路球場上演的歐聯經典對決中,國際米蘭(Inter Milan)與巴塞隆拿(Barcelona)合演7球激戰,但比賽第70分鐘一次爭議判罰成為全場轉捩點。當時年僅16歲的巴塞新星耶馬(Lamine Yamal)在右路突破時被米希達利恩(Henrikh Mkhitaryan)攔截,主球證馬辛尼亞克(Szymon Marciniak)最初判罰十二碼,但經VAR覆核後改判禁區外自由球。
ESPN規則專家莊遜對此解釋道:
「正如我在本週VAR回顧中所寫,關鍵區別在於:對於攔截動作,犯規判罰取決於首次接觸點。即使後續接觸延續至禁區內,也不會構成十二碼。」
他補充說明:
「但如果是拉扯動作,只要犯規開始於禁區外並持續至禁區內,就應該判罰十二碼。」
這場比賽高潮迭起,國際米蘭憑藉馬天尼斯(Lautaro Martinez)和卡漢路古(Hakan Calhanoglu)的入球半場領先2-0。下半場巴塞由艾歷加西亞(Eric Garcia)和丹尼奧姆(Dani Olmo)6分鐘內連追兩球。雖然拉芬拿(Raphinha)第88分鐘為巴塞反超,但後備入替的法拉堤(Davide Frattesi)在補時階段絕殺,助國際米蘭以總比分4-3晉級決賽。
關鍵數據:拉芬拿本季歐聯已貢獻21個入球及助攻(13球8助),追平C朗(Cristiano Ronaldo)在2013/14賽季創下的賽事紀錄。
ESPN規則專家莊遜對此解釋道:
「正如我在本週VAR回顧中所寫,關鍵區別在於:對於攔截動作,犯規判罰取決於首次接觸點。即使後續接觸延續至禁區內,也不會構成十二碼。」
他補充說明:
「但如果是拉扯動作,只要犯規開始於禁區外並持續至禁區內,就應該判罰十二碼。」
這場比賽高潮迭起,國際米蘭憑藉馬天尼斯(Lautaro Martinez)和卡漢路古(Hakan Calhanoglu)的入球半場領先2-0。下半場巴塞由艾歷加西亞(Eric Garcia)和丹尼奧姆(Dani Olmo)6分鐘內連追兩球。雖然拉芬拿(Raphinha)第88分鐘為巴塞反超,但後備入替的法拉堤(Davide Frattesi)在補時階段絕殺,助國際米蘭以總比分4-3晉級決賽。
關鍵數據:拉芬拿本季歐聯已貢獻21個入球及助攻(13球8助),追平C朗(Cristiano Ronaldo)在2013/14賽季創下的賽事紀錄。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