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阿仙奴要力爭第14次奪取英格蘭足總盃,更重要是可獲得下季歐霸參賽資格。比賽過程令兩隊球迷意想不到,先是阿仙奴在早早幾分鐘便落後一球,廿十五分鐘比比的入球被吹判越位在先,但一分鐘過後奧巴美揚就博得十二碼,及後車路士有隊友艾斯派古達及佩利錫傷出,最後阿仙奴把握到車路士一次後防失誤,並成功穩住戰局到完場,阿迪達用半季時間得到教練生涯首冠。
1. 雙方領隊使出同樣招數
圖一:
兩隊使用排出3-4-3陣式,戰術上都有很大共通點,防守上,縱使陣式上兩支北倫敦球隊看似保守,但球員整場比賽都大膽地在前場逼搶,而同樣雙方排出相似陣式,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看到某兩個球員對位,如比比和魯迪加的對壘、泰爾尼盯著曼治、賀定對上佩利錫。前場球員在壓逼對方後防時,幾名中堅都有著跟上進攻球員走到中後場接球的準備,避免對手進攻球員回撤接球後轉身,向前發動進攻,免得成為被破解前場壓迫的漏洞。 如圖一,即使比比在後場帶球到己方,魯迪加仍然緊貼住。
進攻組織上都強調後場穩住控球,冒上後場被對手成功截球的風險,目的都為吸引對手壓前,令進攻時有更多空間。細節上,車路士更希望用地面短傳,經由兩位中場中,傳球到前場三箭頭的腳下,而阿仙奴方面,不論是傳球落點是到球員腳下或是對方守衛身後,都不介意傳「過頭波」,反而有意外收獲,因車路士守衛偶對高空球或急勁彈地球有錯誤預判。
圖二︰ 圖三︰見圖二、三,為了增加中前場人手,避免進攻人數經常較對方防守球員少,雙方都有用上同樣的陣式轉換方法,於後場控球時,球員會慢慢地移位,最終由三中堅轉回四後防陣式企位。其中一名邊中堅以閘位球員的姿態壓上,翼衛則再向前走,出現在翼鋒/中場的位置,但阿迪達的用法更為巧妙,將在下文有更多描述。
2. 比賽分野(1):中場球員的發揮
雖然雙方策略相近,但阿迪達在細節上更為有心思,令部署更為奏效,加上個別球員戰術執行力,成為比賽分野。首先在前場防守上,車路士鋒線球員都以盯住持球狀態下的後防球員,不給予他們有太多思考時間,相反阿仙奴如過往對曼城一樣,是不盡量給予對手有短傳選擇為先,繼後再施加壓迫。
換句話說,阿仙奴鋒線球員較多遮擋住後衛傳球到中場中路或翼衛的路線,而車路士較缺乏這一點,特別是基奧特,令沙卡和施巴路斯有更多接球機會。當然雙方方法向有可取之處,但如對手中場是具有一定級數,必定是以壓制對手中場中球員為上策,減少他們持球後轉身的頻率、持球時作策應的威脅。換個講法,阿仙奴不願意看到佐真奴/高華錫,還是蘇馬/魯迪加持球作組織核心呢?
圖四:例子見圖四,沙卡和施巴路斯在車路士一對中場身後,比比擋住傳球予阿朗素及高華錫的路線,拿卡錫迪擋住傳球予佐真奴的路線,亦有機會能截到傳予蘇馬的傳球,而奧巴沒有緊貼蘇馬,縮小翼衛及翼鋒的接球空間,而萬一蘇馬接球,奧巴所站的位置讓他可以及時逼近蘇馬。而最後魯迪加亦沒有冒險,傳球予後方的基斯甸臣。
阿仙奴選擇限制一對中場的作用,其實車路士亦用相近的想法,但執行上有分別。除了鋒線三人的遮線,兩名中場中在對位上盯住對手的中場中,如果有細心留意,沙卡/施巴路斯比佐真奴/高華錫更能在壓迫時緊貼對手,特別是佐真奴在前場防守時的反應和起步是明顯地慢,成為其一防守漏洞。同時,雖然阿仙奴這個中場組合,都多次被利用Space between line的位置接球,包括開賽不久的失球,對手持球後直接推進令後防受壓, 但這正是陣式上的弱點,不能太怪責他們,而其他時間沙卡/施巴路斯更能保護到後防線,又要再次一讚施巴路斯防守預判出色、積極地作出攔截,二人的位置感和意識亦不錯,掌握到時機,能冷靜地退後收縮對手進攻空間,順暢地將採取壓迫轉移到陣地防守的模式。
車路士方面,佐真奴/高華錫的中場組合,傳控及盤球技術上或許更勝一籌,但Work Rate及全面性成為這一對中場的弱點,於這次較為體力化、節奏明快的比賽中更為明顯,或許轉回4-3-3,有巴克利/簡迪彌補他們的問題,是較理想,不過更易暴露防守問題又會令林柏特有所煩惱。
3. 比賽分野(2):進攻套路
阿仙奴能短時間內扳成平手,有賴多次後場的長傳得手,成功讓前鋒在前場接球,輕易地越過對手中場的佈防,令鋒線有三打三,甚至一打一的機會。尼爾斯、比比、奧巴三人都有在己方後防,被逼到無短傳選擇時,擺出向前起跑或已在向前慢跑,單單是泰爾尼在上半場已經交出四次具威脅的長傳,包括奧巴美揚博得十二碼的一球。阿仙奴今仗放棄在中場位置做太多串連及短傳,把握住車路士後防防線靠前,暴露更多後場空間,反而收到不錯效果,練習中收到效用及球員的執行力更為關鍵。
相反,車路士沒有利用長傳來攻擊敵方後場,翼鋒及翼衛沒有在無球下跑前插入的傾向,令車路士的轉守為攻或後場交出長傳都不及阿仙奴具威脅。而車路士亦有傳向後徹到中圈的基奧特作支點,傳球予身後的佩利錫後上進攻,事實上都頗為奏效,亦不見阿仙奴能完全阻擋到基奧特的方法,車路士應更多利用基奧特在中前場停球和分球。
4. 翼衛的使用
上半場車路士的翼衛都靠在邊路,而林柏特的盤算較似是進攻上用4-2-3-1,列斯占士有時的站位更像翼鋒,佩利錫或曼治移入中路,林柏特對翼衛的使用相對單一。
相反阿迪達在運用尼爾斯上有更多想法,作用更似一名全能型中場,於控球及進攻上有更多職責,除了如翼鋒般在攝入閘位球員身後,尼爾斯不時在Half-Space位置出現接球,如比比上半場的詐糊中,入球前是由尼爾斯於占士及AZP之間的位置接球,並作為前場接球點。司職中場出身的尼爾斯,今仗在邊路持球時淡定,而傳球選擇和質素比過往有改善,能在穩住控球、保持控球權方面有一定貢獻。防守上,這名英格蘭小將搭住狀態大勇的泰爾尼振守左路,令曼治和占士在左路沒有太多亮眼表現,曼治甚至在下半場轉攻另一邊路「搵食」。
林柏特在下半場亦模仿阿迪達的部署,列斯占士間中亦走到中路接球,但奈何占士其餘時間缺乏支援,因在AZP傷出後客串右閘的蘇馬,進攻時不會壓上,曼治不斷在前場遊走時,令占士相對於尼爾斯較為失色。
總結
為車路士感到可惜是AZP和佩利錫的接連受傷,前者傷出令車路士在轉換陣式欠流暢,以及右路進攻支援不足。後者的受傷不但導致半單刀射失,重要的是比比和佩利錫雙方持球威脅最大的球員,這名美國球員的傷出,亦令車路士不能好好利用阿仙奴在體力流失較快的弱點(因上半場落後時加大了壓迫強度),加上阿仙奴是先將對方後防犯錯轉化成入球的一方,造就了阿仙奴獲勝。
至於阿仙奴第二個入球,如果魯迪加選擇不出腳、拖延比爾連進攻,與正回防的柏度及高華錫對比爾連進行夾擊,防守人數絕對是充足有餘,更可惜是基斯甸臣成功攔截後,球竟落在比比的腳下,車路士更可說是連運氣也輸掉。
阿仙奴今仗依舊有防守問題,上下半場初段的不集中,身體質素和速度平平的賀定,防守表現未能給予球迷足夠信心,幸好沒有直接造成失球。阿迪達在使用三中堅上增添變化,理應作為翼衛的尼爾斯,功能上更為多變化,令尼爾斯開始在球隊內尋到自己的定位。防守策略得宜、中場發揮較佳,是阿仙奴即使控球率較低,但場面上絕對不是處下風的一隊。
最後一場能成功捧盃,算是在動盪的球季中,一個美好的結局,看似找到合適的阿迪達做領隊,迎接的是第一個夏季轉會窗,這刻相當期待阿迪達會想購入甚麼類型的球員,打造屬於他的球隊。
如喜歡這文章,歡迎讚好紙上談兵的專頁,並收看更多內容: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otball.insight.on.pape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DaZuZuHVlXfGBTvqXJTvg
1. 雙方領隊使出同樣招數
圖一:
兩隊使用排出3-4-3陣式,戰術上都有很大共通點,防守上,縱使陣式上兩支北倫敦球隊看似保守,但球員整場比賽都大膽地在前場逼搶,而同樣雙方排出相似陣式,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看到某兩個球員對位,如比比和魯迪加的對壘、泰爾尼盯著曼治、賀定對上佩利錫。前場球員在壓逼對方後防時,幾名中堅都有著跟上進攻球員走到中後場接球的準備,避免對手進攻球員回撤接球後轉身,向前發動進攻,免得成為被破解前場壓迫的漏洞。 如圖一,即使比比在後場帶球到己方,魯迪加仍然緊貼住。
進攻組織上都強調後場穩住控球,冒上後場被對手成功截球的風險,目的都為吸引對手壓前,令進攻時有更多空間。細節上,車路士更希望用地面短傳,經由兩位中場中,傳球到前場三箭頭的腳下,而阿仙奴方面,不論是傳球落點是到球員腳下或是對方守衛身後,都不介意傳「過頭波」,反而有意外收獲,因車路士守衛偶對高空球或急勁彈地球有錯誤預判。
圖二︰ 圖三︰見圖二、三,為了增加中前場人手,避免進攻人數經常較對方防守球員少,雙方都有用上同樣的陣式轉換方法,於後場控球時,球員會慢慢地移位,最終由三中堅轉回四後防陣式企位。其中一名邊中堅以閘位球員的姿態壓上,翼衛則再向前走,出現在翼鋒/中場的位置,但阿迪達的用法更為巧妙,將在下文有更多描述。
2. 比賽分野(1):中場球員的發揮
雖然雙方策略相近,但阿迪達在細節上更為有心思,令部署更為奏效,加上個別球員戰術執行力,成為比賽分野。首先在前場防守上,車路士鋒線球員都以盯住持球狀態下的後防球員,不給予他們有太多思考時間,相反阿仙奴如過往對曼城一樣,是不盡量給予對手有短傳選擇為先,繼後再施加壓迫。
換句話說,阿仙奴鋒線球員較多遮擋住後衛傳球到中場中路或翼衛的路線,而車路士較缺乏這一點,特別是基奧特,令沙卡和施巴路斯有更多接球機會。當然雙方方法向有可取之處,但如對手中場是具有一定級數,必定是以壓制對手中場中球員為上策,減少他們持球後轉身的頻率、持球時作策應的威脅。換個講法,阿仙奴不願意看到佐真奴/高華錫,還是蘇馬/魯迪加持球作組織核心呢?
圖四:例子見圖四,沙卡和施巴路斯在車路士一對中場身後,比比擋住傳球予阿朗素及高華錫的路線,拿卡錫迪擋住傳球予佐真奴的路線,亦有機會能截到傳予蘇馬的傳球,而奧巴沒有緊貼蘇馬,縮小翼衛及翼鋒的接球空間,而萬一蘇馬接球,奧巴所站的位置讓他可以及時逼近蘇馬。而最後魯迪加亦沒有冒險,傳球予後方的基斯甸臣。
阿仙奴選擇限制一對中場的作用,其實車路士亦用相近的想法,但執行上有分別。除了鋒線三人的遮線,兩名中場中在對位上盯住對手的中場中,如果有細心留意,沙卡/施巴路斯比佐真奴/高華錫更能在壓迫時緊貼對手,特別是佐真奴在前場防守時的反應和起步是明顯地慢,成為其一防守漏洞。同時,雖然阿仙奴這個中場組合,都多次被利用Space between line的位置接球,包括開賽不久的失球,對手持球後直接推進令後防受壓, 但這正是陣式上的弱點,不能太怪責他們,而其他時間沙卡/施巴路斯更能保護到後防線,又要再次一讚施巴路斯防守預判出色、積極地作出攔截,二人的位置感和意識亦不錯,掌握到時機,能冷靜地退後收縮對手進攻空間,順暢地將採取壓迫轉移到陣地防守的模式。
車路士方面,佐真奴/高華錫的中場組合,傳控及盤球技術上或許更勝一籌,但Work Rate及全面性成為這一對中場的弱點,於這次較為體力化、節奏明快的比賽中更為明顯,或許轉回4-3-3,有巴克利/簡迪彌補他們的問題,是較理想,不過更易暴露防守問題又會令林柏特有所煩惱。
3. 比賽分野(2):進攻套路
阿仙奴能短時間內扳成平手,有賴多次後場的長傳得手,成功讓前鋒在前場接球,輕易地越過對手中場的佈防,令鋒線有三打三,甚至一打一的機會。尼爾斯、比比、奧巴三人都有在己方後防,被逼到無短傳選擇時,擺出向前起跑或已在向前慢跑,單單是泰爾尼在上半場已經交出四次具威脅的長傳,包括奧巴美揚博得十二碼的一球。阿仙奴今仗放棄在中場位置做太多串連及短傳,把握住車路士後防防線靠前,暴露更多後場空間,反而收到不錯效果,練習中收到效用及球員的執行力更為關鍵。
相反,車路士沒有利用長傳來攻擊敵方後場,翼鋒及翼衛沒有在無球下跑前插入的傾向,令車路士的轉守為攻或後場交出長傳都不及阿仙奴具威脅。而車路士亦有傳向後徹到中圈的基奧特作支點,傳球予身後的佩利錫後上進攻,事實上都頗為奏效,亦不見阿仙奴能完全阻擋到基奧特的方法,車路士應更多利用基奧特在中前場停球和分球。
4. 翼衛的使用
上半場車路士的翼衛都靠在邊路,而林柏特的盤算較似是進攻上用4-2-3-1,列斯占士有時的站位更像翼鋒,佩利錫或曼治移入中路,林柏特對翼衛的使用相對單一。
相反阿迪達在運用尼爾斯上有更多想法,作用更似一名全能型中場,於控球及進攻上有更多職責,除了如翼鋒般在攝入閘位球員身後,尼爾斯不時在Half-Space位置出現接球,如比比上半場的詐糊中,入球前是由尼爾斯於占士及AZP之間的位置接球,並作為前場接球點。司職中場出身的尼爾斯,今仗在邊路持球時淡定,而傳球選擇和質素比過往有改善,能在穩住控球、保持控球權方面有一定貢獻。防守上,這名英格蘭小將搭住狀態大勇的泰爾尼振守左路,令曼治和占士在左路沒有太多亮眼表現,曼治甚至在下半場轉攻另一邊路「搵食」。
林柏特在下半場亦模仿阿迪達的部署,列斯占士間中亦走到中路接球,但奈何占士其餘時間缺乏支援,因在AZP傷出後客串右閘的蘇馬,進攻時不會壓上,曼治不斷在前場遊走時,令占士相對於尼爾斯較為失色。
總結
為車路士感到可惜是AZP和佩利錫的接連受傷,前者傷出令車路士在轉換陣式欠流暢,以及右路進攻支援不足。後者的受傷不但導致半單刀射失,重要的是比比和佩利錫雙方持球威脅最大的球員,這名美國球員的傷出,亦令車路士不能好好利用阿仙奴在體力流失較快的弱點(因上半場落後時加大了壓迫強度),加上阿仙奴是先將對方後防犯錯轉化成入球的一方,造就了阿仙奴獲勝。
至於阿仙奴第二個入球,如果魯迪加選擇不出腳、拖延比爾連進攻,與正回防的柏度及高華錫對比爾連進行夾擊,防守人數絕對是充足有餘,更可惜是基斯甸臣成功攔截後,球竟落在比比的腳下,車路士更可說是連運氣也輸掉。
阿仙奴今仗依舊有防守問題,上下半場初段的不集中,身體質素和速度平平的賀定,防守表現未能給予球迷足夠信心,幸好沒有直接造成失球。阿迪達在使用三中堅上增添變化,理應作為翼衛的尼爾斯,功能上更為多變化,令尼爾斯開始在球隊內尋到自己的定位。防守策略得宜、中場發揮較佳,是阿仙奴即使控球率較低,但場面上絕對不是處下風的一隊。
最後一場能成功捧盃,算是在動盪的球季中,一個美好的結局,看似找到合適的阿迪達做領隊,迎接的是第一個夏季轉會窗,這刻相當期待阿迪達會想購入甚麼類型的球員,打造屬於他的球隊。
如喜歡這文章,歡迎讚好紙上談兵的專頁,並收看更多內容: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otball.insight.on.pape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DaZuZuHVlXfGBTvqXJTvg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