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第八週德甲的賽事,史浩克04主場迎戰哈化柏林,哈化柏林的正選陣容上有一特別之處,就是全隊除了門將卡夫特外只得21歲左閘尼高舒候斯(Nico Schulz)是能代表德國隊的本土球員,另一前德國青年軍球員賓哈迪拉(Ben-Hatira)早在2012年2月已經決定選擇為突尼西亞效力。
剛過去的週末是第十四週賽事,現時在德甲第二位的禾夫斯堡的正選陣容上,也只有中堅諾桌 (Robin Knoche)和很久無正選的右閘祖恩(Sebastian Jung)兩名德國藉球員出現在首發名單。
類似情況,在德國國家隊的最黑暗,最青黃不接的時期也出現過。2001年4月6日,當時還在德甲的科特布斯(Energie Cottbus)在對禾夫斯堡的比賽中,曾排出全外援的十一人正選名單。這是德甲史上的首次出現全外援正選陣容
以往重用本土新人的利華古遜,今季不常起用兩位備受軍注的德國超新星: 翼鋒祖利安.布蘭治(Julian Brandt)和名宿"金頭"施拉的外孫,中場的奧斯頓拿里(Oztunali)。這也難怪利華古遜需要成績,用新人便少了。但布蘭治和奧斯頓拿里的處境便尷尬了,因為利華古遜在今季取消了他們的預備組,兩人除了練習外便無比賽機會。
當初加盟利華古遜時興致勃勃,但現在因球會連預備組也解散,所以現在踢正式比賽的機會廖寥可數
在德乙野心勃勃的"暴發互"萊比錫紅牛雖然在過去數年買下了不少本土年輕球員,但是傳媒預測,他們為了希望在德甲威脅拜仁等勁旅和爭歐聯席位,如果可以升班到德甲,亦會大肆買人,到時這些年青球員上一隊的機會也會大減。如今季由波琴加盟萊比錫紅牛的年青右閘告士達文(Lukas Klostermann),原本是德乙一顆超新星,但加盟了萊比錫紅牛後便長期坐冷板。如果告士達文當日留在波琴的話,他還是和上季一樣常任正選,持續進步。
是否德甲又會回復2000年初那外援泛濫的局面? 有點跡象。這跟德甲越來越具競爭性有關,成績行先,年輕球員除了球隊有傷病否則都無機會。青訓系統是一件事,但亦有人提出是否有限制外援的餘地? 英超/意甲/西甲,都對限制非歐盟外援和保障本土年青球員都有不同方法,就是德甲沒一個正規系統去實施。 人們常常說亞洲(日本和南韓)和非洲球員總愛加盟德國球會,其實這只是事實的一半。原因是德甲到現時也無限制非歐盟外援的政策,加上德甲球會除拜仁,禾夫斯堡和多蒙特外普遍財力都一般,增援時常考慮便宜的亞洲和非洲球員,這也影響德國本土球員上陣的機會。
我們現在看一看四大聯賽限制非歐盟外援的不同政策:
英超的“工作證”和"17+8"政策 -
非歐盟球員在英格蘭正式比賽中上場需要取得“工作證”,並且英超每支球隊只能注冊25名球員,其中必須有8名本國青訓球員。
*具體到來英超踢球的非歐盟球員來說,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過去兩年為國家隊出戰他有資格參加的至少75%的國際A級賽事;
2.他所在的國家隊過去兩年的FIFA排名平均位列世界前70位。
如果無法滿足上述條件,申請工作証被拒絕之後可以提起上訴,由政府部門裁定該球員是否適用於“特殊天才條款”:如果該球員屬於特殊天才(special talent),並且可以為英國足球頂級聯賽的發展作出顯著貢獻,則也可以獲得工作證。以特殊天才條款來到英超綠茵場的例子有車路士的韋利安。當時韋利安僅僅代表巴西國家隊有過兩次參加A級賽事的經歷,遠遠達不到近兩年代表巴西參賽75%的要求。但車路士在韋利安的工作證申請被拒后提出上訴,稱巴西國家隊實力強大且人才濟濟,如果韋利安不是代表巴西效力肯定能成為國家隊主力。勞工部認可了以上表述,並且認為韋利安符合能為英超發展作出貢獻這一條件,從而才向韋利安發放了工作證。
而英超報名的25人名單中,必須包括8名本國青訓球員。本國青訓球員按照英國相關規定為:在15歲到21歲期間,效力於英足總或威爾斯足總所屬球會達到3個賽季或者36個月,是否為本國國籍則完全沒有關系。由於不少外國籍球員也能被列入"本土青訓球員",所以國家隊從前一直沒有受惠
21歲以下的球員不需要報名也能直接參加英超比賽,但是如果8名本國青訓名額不足則必須削減報名人數。例如2011-2012賽季的阿仙奴,由於只有迪左奴、傑比斯、桑治、門將文路尼和禾確特特這5名超過21歲的本土青訓球員,所以在英超報名中只注冊了22人。
非歐盟外援要幾經辛苦,拿得工作證才可以加盟。洛荷和韋利安便是例子
西甲的“3名非歐盟外援限制"
西甲每支球隊只能注冊25名球員,其中最多只能有3名非歐盟球員。(ACP集團*除古巴外的78個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土耳其兩國球員不佔非歐盟名額)
*在2000年,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簡稱ACP)簽訂了《科托努協議》,給予該集團成員國的公民在歐盟境內與歐盟公民同等的就業條件。2006年,西班牙議會通過了這一協定。次年,西班牙足協宣布從2007-2008賽季開始ACP成員國球員不再佔用非歐盟名額。
ACP集團目前包括79個成員國(非洲國家中不包括利比亞與埃及),但古巴未參與簽訂《科托努協議》。此外,由於互惠政策,土耳其與俄羅斯球員在西甲也不佔用非歐盟名額。
大家都想限制外援,但意大利足總主席泰維基奧的"6+5"夢想很可能要落空
意甲的“1+1引援限制”
意甲聯賽球隊每年只能從本國以外引進2名非歐盟球員。
從2002到2008年的6年時間裡,意甲的球隊每年只能從本國以外引進1名非歐盟球員。
在2006年世界杯奪冠、2008年歐錦賽八強十二碼敗給後來奪冠的西班牙之後,意大利足協於2008-2009賽季修改了非歐引援限制,意甲球隊可以每年從國外引進2名非歐盟球員。
這2個非歐球員引援名額中,其中一個沒有任何限制,另一個必須本隊中有1名非歐球員合同到期離隊或者轉會到意大利之外才能被激活。
2010年意大利國家隊兵敗南非之後,意足協將非歐引援名額又降回了1名。短短一個賽季之後,由於各意甲球會在歐戰的集體潰敗和多簡球會的聯名請願,意足協再次將限額改回了前幾年的2名。
而足協對國外非歐引援的限制,旨在保護本國球員的成長,但也對意甲球隊提升競爭力帶來了巨大的阻礙。面對這樣的政策,希望引進更多優秀非歐球員的意甲球隊往往會採取一些非正規的方法。
現在意大利足總主席泰維基奧也表示想效法英超採用"工作證"政策限制外援,甚至提出"6+5"政策(所有意甲球會的正選名單要有最少6名本土球員),但該政策和歐盟條例有抵觸(因為歐盟國的人民應該可以在各個歐盟國有同樣的工作機會,不能因國籍而被剝脫工作機會,足球工業亦如是),所以泰維基奧的"6+5"夢想很可能要落空
而德甲呢?
德甲沒有報名人數限制和注冊要求,但必須保証有8名本土青訓球員,其中至少有4名為本隊青訓球員。聽落好像和英超差不多,但由於德甲球隊在注冊人數上沒有上限,球隊甚至能注冊50多人,要有8名本土青年球員在50多人的大軍名單根本不是問題,但卻保障不了他們的上陣機會,這8名本土青訓球員在陣的政策其實漏洞重重,名存實亡。
正是因為德甲對非歐球員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大部分難以前往其他歐洲聯賽效力的亞洲球員,往往將德甲選擇其為登錄四大聯賽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德國足協對德甲、德乙球隊的青訓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德甲俱樂部的青年隊必須至少配備3塊專業的訓練場地,至少擁有3名青訓隊教練和1名門將教練,必須有專門的隊醫和醫療室。如果達不到以上要求,將直接被取消德甲參賽資格。
德甲因沒有任何對非歐盟球員的限制,成為亞洲球員的天堂,日本和南韓球員也直接受惠,但也間接影響了年青球員的機會
德甲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即使不計拜仁,也會有傳統勁旅如禾夫斯堡,利華古遜,史浩克04, 慕遜加柏甚至多蒙特等競逐歐聯資格,他們用新人時較小心役役能理解(傷病潮時能上陣又是另一因素)。以往德甲的模式是中下游球會作培育本土新人,他們成熟後高價賣掉;但現在連小規模的球會,為了"即食",也用低價錢買廉價的非歐盟外援了。例子是今季冒起,現在排第3的奧格斯堡,緬恩斯和哈化柏林等,都不太願意用本土的年輕球員在正選名單,更傾向使用外援,又如何培育呢?
德國國家隊在個別位置缺人已久,是否和德甲球會放棄大量使用新人有關? 今年看,青年球員上陣機會並不樂觀,德甲是否有改革需要?
Nicholas
剛過去的週末是第十四週賽事,現時在德甲第二位的禾夫斯堡的正選陣容上,也只有中堅諾桌 (Robin Knoche)和很久無正選的右閘祖恩(Sebastian Jung)兩名德國藉球員出現在首發名單。
類似情況,在德國國家隊的最黑暗,最青黃不接的時期也出現過。2001年4月6日,當時還在德甲的科特布斯(Energie Cottbus)在對禾夫斯堡的比賽中,曾排出全外援的十一人正選名單。這是德甲史上的首次出現全外援正選陣容
以往重用本土新人的利華古遜,今季不常起用兩位備受軍注的德國超新星: 翼鋒祖利安.布蘭治(Julian Brandt)和名宿"金頭"施拉的外孫,中場的奧斯頓拿里(Oztunali)。這也難怪利華古遜需要成績,用新人便少了。但布蘭治和奧斯頓拿里的處境便尷尬了,因為利華古遜在今季取消了他們的預備組,兩人除了練習外便無比賽機會。
當初加盟利華古遜時興致勃勃,但現在因球會連預備組也解散,所以現在踢正式比賽的機會廖寥可數
在德乙野心勃勃的"暴發互"萊比錫紅牛雖然在過去數年買下了不少本土年輕球員,但是傳媒預測,他們為了希望在德甲威脅拜仁等勁旅和爭歐聯席位,如果可以升班到德甲,亦會大肆買人,到時這些年青球員上一隊的機會也會大減。如今季由波琴加盟萊比錫紅牛的年青右閘告士達文(Lukas Klostermann),原本是德乙一顆超新星,但加盟了萊比錫紅牛後便長期坐冷板。如果告士達文當日留在波琴的話,他還是和上季一樣常任正選,持續進步。
是否德甲又會回復2000年初那外援泛濫的局面? 有點跡象。這跟德甲越來越具競爭性有關,成績行先,年輕球員除了球隊有傷病否則都無機會。青訓系統是一件事,但亦有人提出是否有限制外援的餘地? 英超/意甲/西甲,都對限制非歐盟外援和保障本土年青球員都有不同方法,就是德甲沒一個正規系統去實施。 人們常常說亞洲(日本和南韓)和非洲球員總愛加盟德國球會,其實這只是事實的一半。原因是德甲到現時也無限制非歐盟外援的政策,加上德甲球會除拜仁,禾夫斯堡和多蒙特外普遍財力都一般,增援時常考慮便宜的亞洲和非洲球員,這也影響德國本土球員上陣的機會。
我們現在看一看四大聯賽限制非歐盟外援的不同政策:
英超的“工作證”和"17+8"政策 -
非歐盟球員在英格蘭正式比賽中上場需要取得“工作證”,並且英超每支球隊只能注冊25名球員,其中必須有8名本國青訓球員。
*具體到來英超踢球的非歐盟球員來說,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過去兩年為國家隊出戰他有資格參加的至少75%的國際A級賽事;
2.他所在的國家隊過去兩年的FIFA排名平均位列世界前70位。
如果無法滿足上述條件,申請工作証被拒絕之後可以提起上訴,由政府部門裁定該球員是否適用於“特殊天才條款”:如果該球員屬於特殊天才(special talent),並且可以為英國足球頂級聯賽的發展作出顯著貢獻,則也可以獲得工作證。以特殊天才條款來到英超綠茵場的例子有車路士的韋利安。當時韋利安僅僅代表巴西國家隊有過兩次參加A級賽事的經歷,遠遠達不到近兩年代表巴西參賽75%的要求。但車路士在韋利安的工作證申請被拒后提出上訴,稱巴西國家隊實力強大且人才濟濟,如果韋利安不是代表巴西效力肯定能成為國家隊主力。勞工部認可了以上表述,並且認為韋利安符合能為英超發展作出貢獻這一條件,從而才向韋利安發放了工作證。
而英超報名的25人名單中,必須包括8名本國青訓球員。本國青訓球員按照英國相關規定為:在15歲到21歲期間,效力於英足總或威爾斯足總所屬球會達到3個賽季或者36個月,是否為本國國籍則完全沒有關系。由於不少外國籍球員也能被列入"本土青訓球員",所以國家隊從前一直沒有受惠
21歲以下的球員不需要報名也能直接參加英超比賽,但是如果8名本國青訓名額不足則必須削減報名人數。例如2011-2012賽季的阿仙奴,由於只有迪左奴、傑比斯、桑治、門將文路尼和禾確特特這5名超過21歲的本土青訓球員,所以在英超報名中只注冊了22人。
非歐盟外援要幾經辛苦,拿得工作證才可以加盟。洛荷和韋利安便是例子
西甲的“3名非歐盟外援限制"
西甲每支球隊只能注冊25名球員,其中最多只能有3名非歐盟球員。(ACP集團*除古巴外的78個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土耳其兩國球員不佔非歐盟名額)
*在2000年,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簡稱ACP)簽訂了《科托努協議》,給予該集團成員國的公民在歐盟境內與歐盟公民同等的就業條件。2006年,西班牙議會通過了這一協定。次年,西班牙足協宣布從2007-2008賽季開始ACP成員國球員不再佔用非歐盟名額。
ACP集團目前包括79個成員國(非洲國家中不包括利比亞與埃及),但古巴未參與簽訂《科托努協議》。此外,由於互惠政策,土耳其與俄羅斯球員在西甲也不佔用非歐盟名額。
大家都想限制外援,但意大利足總主席泰維基奧的"6+5"夢想很可能要落空
意甲的“1+1引援限制”
意甲聯賽球隊每年只能從本國以外引進2名非歐盟球員。
從2002到2008年的6年時間裡,意甲的球隊每年只能從本國以外引進1名非歐盟球員。
在2006年世界杯奪冠、2008年歐錦賽八強十二碼敗給後來奪冠的西班牙之後,意大利足協於2008-2009賽季修改了非歐引援限制,意甲球隊可以每年從國外引進2名非歐盟球員。
這2個非歐球員引援名額中,其中一個沒有任何限制,另一個必須本隊中有1名非歐球員合同到期離隊或者轉會到意大利之外才能被激活。
2010年意大利國家隊兵敗南非之後,意足協將非歐引援名額又降回了1名。短短一個賽季之後,由於各意甲球會在歐戰的集體潰敗和多簡球會的聯名請願,意足協再次將限額改回了前幾年的2名。
而足協對國外非歐引援的限制,旨在保護本國球員的成長,但也對意甲球隊提升競爭力帶來了巨大的阻礙。面對這樣的政策,希望引進更多優秀非歐球員的意甲球隊往往會採取一些非正規的方法。
現在意大利足總主席泰維基奧也表示想效法英超採用"工作證"政策限制外援,甚至提出"6+5"政策(所有意甲球會的正選名單要有最少6名本土球員),但該政策和歐盟條例有抵觸(因為歐盟國的人民應該可以在各個歐盟國有同樣的工作機會,不能因國籍而被剝脫工作機會,足球工業亦如是),所以泰維基奧的"6+5"夢想很可能要落空
而德甲呢?
德甲沒有報名人數限制和注冊要求,但必須保証有8名本土青訓球員,其中至少有4名為本隊青訓球員。聽落好像和英超差不多,但由於德甲球隊在注冊人數上沒有上限,球隊甚至能注冊50多人,要有8名本土青年球員在50多人的大軍名單根本不是問題,但卻保障不了他們的上陣機會,這8名本土青訓球員在陣的政策其實漏洞重重,名存實亡。
正是因為德甲對非歐球員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大部分難以前往其他歐洲聯賽效力的亞洲球員,往往將德甲選擇其為登錄四大聯賽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德國足協對德甲、德乙球隊的青訓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德甲俱樂部的青年隊必須至少配備3塊專業的訓練場地,至少擁有3名青訓隊教練和1名門將教練,必須有專門的隊醫和醫療室。如果達不到以上要求,將直接被取消德甲參賽資格。
德甲因沒有任何對非歐盟球員的限制,成為亞洲球員的天堂,日本和南韓球員也直接受惠,但也間接影響了年青球員的機會
德甲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即使不計拜仁,也會有傳統勁旅如禾夫斯堡,利華古遜,史浩克04, 慕遜加柏甚至多蒙特等競逐歐聯資格,他們用新人時較小心役役能理解(傷病潮時能上陣又是另一因素)。以往德甲的模式是中下游球會作培育本土新人,他們成熟後高價賣掉;但現在連小規模的球會,為了"即食",也用低價錢買廉價的非歐盟外援了。例子是今季冒起,現在排第3的奧格斯堡,緬恩斯和哈化柏林等,都不太願意用本土的年輕球員在正選名單,更傾向使用外援,又如何培育呢?
德國國家隊在個別位置缺人已久,是否和德甲球會放棄大量使用新人有關? 今年看,青年球員上陣機會並不樂觀,德甲是否有改革需要?
Nichola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