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層次」 -解構香港隊4類背景的球員

C-Local Football 於 12/06/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香港隊今場勝仗絕對是各種「層次」球員的合作努力下取得,所謂3種「層次」,3種膚色的球員都能取得入球,而且成隊波合作無間,以行動還擊中國足協早前在官方海報上的「有層次」嘲諷。香港隊7:0大勝不丹後,暫時排小組第一,積分榜:http://www.hk-fa.com/2012/08/blog-post_6857.html

今次香港隊出戰世界盃外圍賽,23人當中徵召了史無前例總共11位歸化洋將和國援。其實香港隊向來都有使用歸化洋將和國援,不過人數就唔咁多,而且效果也未有效,例如幾年前曾經將國援李海強,歸化洋將卓卓等徵召入港隊,不過作用不明顯。不過今晚,香港隊似乎修成正果,各類球員間合作無間,終於迎來一場近年少見的大勝。

對香港足球沒有留意開的朋友,可能對港隊究竟有那類球員不太了解,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下港隊中的4種球員。

第一種:土生土長香港球員 (12位球員)

這類球員指的是大部分香港人,亦即是在本港出生的華人,此類球員一向是港隊中最基本和主要組成的部分,通常香港隊都有超過9成由他們組成。不過比例近年開始下跌,今次出戰外圍賽的23位球員,當中只有12位是屬於此類球員,包括今場的隊長,有「英雄輝」稱號的門將葉鴻輝、今場有入波的中場大腦林嘉緯、右後衛盧均宜等。

第二種:本地長大洋將 (2位球員)

這類球員為在本地出生或小時候成為職業足球員前已經長居香港的外國裔球員,此類球員有好多(港甲的港會有一大堆),不過要留港居住滿7年又願意放棄本身國籍再加上實力足以入選香港隊的,歷來並不多,近年常客有兩位,包括今場梅開二度的前鋒麥基,和後備的右後衛積施利。兩位都是英國裔的,其中麥基10歲時(1997年)隨父親由杜拜移民香港;而積施利的父親是一位曾經在香港球隊東方踢波的球員,積施利雖在英格蘭出生,但於5歲時(1992年)便隨父親回香港居住。

第三種:歸化洋將 (4位球員)

這類球員為來港踢波的外援,並連續在香港踢夠至少7年,願意放棄本身國籍而香港入境處又肯俾護照身份的外國球員(入境處經常再拖多1-2年)。這類球員近2-3年開始大幅增加,主因應該是2006年香港足球的「冰河時期」隨著羅傑承入主南華而逐步復甦,香港球圈比較穩定下,有一批在港踢夠7年的外援,它們主要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和巴西,由於巴西外援一般是年紀比較大才來香港,所以踢夠7年後通常高峰期已過,較少入選港隊。相反,部分非洲球員十幾二十歲就已經來港,7年後還處於當打年年齡,今次入選的4位非裔球員全部今場都有上陣,包括法圖斯(尼日利亞、加納裔)、基藍馬(喀麥隆裔)、安基斯(加納裔)和高梵(加納裔)。

第四種:住滿兩年的國援 (5位球員)

相比起前兩種球員,來自中國內地的球員只要在港踢夠兩年就可以代表香港隊,手續容易很多。今場有3位此類球員正選上陣,包括鞠盈智、徐德帥和白鶴,後備有黃洋和王振鵬。除了白鶴外,其餘4位球員依然在香港的球會效力。白鶴把自己的最重要的7年青春都貢獻給南華(2006-2013),雖然在2014年重返內地踢波,但每逢港隊徵召,他都義不容辭回港效力。而今場入波的鞠盈智、徐德帥和王振鵬都已經在港差不多十年;而黃洋就更加傳奇,年少時曾經在巴西學法2年的他回到家鄉上海後沒有繼續職業足球的道路,反而2008年來香港進修時輾轉加盟香港勁旅傑志,表現出色而重新當上職業球員,更在2013年取得香港足球先生。

其實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有不同種類的球員無可厚非,最緊要的是團結一致,無論大家對徵召更多歸化球員的策略取態如何,至少也應該專重不同背景的球員, 各種球員都是平等,而没有所謂「層次」 。今場比賽賽前奏中國國歌時,現場的噓聲是前所未見的響亮,或許正代表了大部分球迷的心聲。

Come Hong Kong Football 講足館:www.hk-fa.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Clocal.footbal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