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蘭迪利在三場的比賽排出三個不同的陣型,今場排出352陣式取代先前的4321,縱然在戰術上理念都是希望以控球穩住節奏,以慢打快,但球隊需要變動時後備席卻沒有太多的選擇帶起球隊改變打法,埋下出局的伏線。泰巴尼斯在正選人腳上與對戰英格蘭沒有分別,但陣型從4312改成為532,干沙利斯由防守中場改踢右閘,在關乎榮辱的生死戰上,兩軍教頭以穩陣行先,實屬合理之舉。
烏拉圭排出532的陣式,在中場上人數明顯不及意大利。上文提及對陣英格蘭時,烏拉圭的優勝之處在於攻擊3人組:蘇亞雷斯、卡雲尼及盧迪路,他們之間的互動帶來的效率是相當高,可是這場面對意大利的3個中堅及密集的中場,他們在快速防守填補空間亦比英格蘭強,前場3人的互動空間相對減少,一人有球在腳時其餘兩人無法作出相應的跟進,往往只見蘇亞雷斯完成無球的牽引及壓迫,卻帶不起整體的進攻。既然前場的空間太少,烏拉圭一眾球員只可以靠中後場插上以人數彌補空間的不足,因此上半場的進攻點全落在左路的洛迪古斯及艾華路佩雷拉身上。由於右路由防守中場干沙利斯客串,助攻力不強,覆蓋範圍不大,左路便成為了烏拉圭上半場進攻的唯一泉源。通過洛迪古斯與艾華路佩雷拉、蘇亞雷斯及盧迪路之間的合作,在意大利右路給予了一定的壓力,而意大利偏向右路的中堅巴沙利在速度上亦多次被壓,只勉強靠企位彌補其不足。
烏拉圭上半場傳球路線圖
意大利上半場至58分鐘(馬治斯奧紅牌前)傳球路線圖
洛迪古斯活動路線圖
烏拉圭在上半場傳球次數154次,遠遠不及意大利的250次,兩隊的進攻點都在左路,源於偏左路的洛迪古斯左翼才是他最佳位置,自然助攻力強,艾華路佩雷拉是出擊型後衛,慣常助攻;意大利基於對方右路的干沙利斯不是右閘出身,亦作重點攻擊,比較之下烏拉圭較突出。
全場的傳球組合
在兩隊首18名球員傳球的組合之內,烏拉圭首5名都有出場78分鐘的洛迪古斯,顯示他成為了球隊最積極地與隊友互動的球員。
意大利在上半場的發揮與對戰哥斯達黎加時候相若,同樣希望以慢打快保住球隊節奏。派路自然是烏拉圭的焦點人物所在,往往受到卡雲尼及盧迪路的壓迫,只可看準時機放長波給前場的巴洛迪利及恩莫比利作衝刺,這也是意大利兩場的唯一板斧。不過巴洛迪利及恩莫比利兩人在雙箭頭的配搭上不足,毫無默契可言,兩人之間不是距離太遠就是同一個位置,在45分鐘的比賽,不計算開波的1次,兩人之間的互傳只有2次。
在兩隻翼衛的發揮上,達美安受制於烏拉圭左路的攻擊,往往不敢輕出,加上沒有簡達華的配合,只好默默做好防守工作,沒有太太的貢獻。迪施利奧在左路有多次邊線控球及傳中機會,但此子的助攻質素欠威脅,在紅牌發生前6次的助攻都沒有成果,導致意大利在邊路完全得不到甜頭,攻勢也變得單調。
兩軍的第一個調動同樣在上半場,巴洛迪利的退下基於心理因素,柏蘭迪利避免巴洛迪利因情緒失控而及時止血,換入柏奧路希望加強中場的聯繫,此時的華拉迪就移上攻擊中場的位置支援恩莫比利。烏拉圭換入麥斯彭利拿,很大程度上是鑑於上半場的攻擊側重左路,右路需要人手作配合支援卡雲尼,於是寧願換走中路受制於對方的盧迪路。
下半場45分鐘至58分鐘(馬治斯奧紅牌前)烏拉圭傳球路線圖
烏拉圭開始在左右兩路進攻,並不如上半場般側重左路。
基於馬治斯奧的紅牌後,改變了球賽的局勢,烏拉圭順理成章地換人將陣式改成442加強攻擊力,先由史杜安尼入替艾華路彭利拿,及後再換上拉美利斯代替洛迪古斯,透過右路及中路多番的衝擊,失球只是時間問題。
下半場68分鐘至81分鐘(第2個調動至入球前)烏拉圭傳球路線圖
以眾凌寡之下,在第一個調動63分鐘至入球的81分鐘短短18分鐘內,烏拉圭的傳球次數達95次(全場總傳球258次),佔了3分之1有多,而且分佈比上半場平均,右路稍稍比左路更多和更深入。
意大利第2個調動在紅牌後約13分鐘,當恩莫比利浪費了一次華拉迪的直線而越位時,柏蘭迪利見意大利帶不來反擊的效果時,寧願換入卡斯辛奴,希望通過前場的控球死守完場,此舉旗差一著,當換人不過10分鐘,就因失球而落後,此時人少打人多,前場沒有一個具威脅的前鋒作突破,空有控球不能改變戰局。
意大利沒有快攻的條件,加上沒有可作改變戰局的球員,後備中前場不是沒有經驗如恩施尼、施斯,就是力不從心的老將,所以在落後的劣勢下很難製造機會追平;烏拉圭的踢法較為務實和直接,只用簡單反擊便收奇效,而且高甸再次發揮關鍵先生,在西甲最後一輪、歐聯決賽和這場生死戰作出關鍵破門,在防守上同時成功限制了意大利的前場發揮,對於烏拉圭的作用相當大。
高甸整體圖
高甸傳球率達100%,在禁區及外圍對防線的保護及前鋒的限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烏拉圭排出532的陣式,在中場上人數明顯不及意大利。上文提及對陣英格蘭時,烏拉圭的優勝之處在於攻擊3人組:蘇亞雷斯、卡雲尼及盧迪路,他們之間的互動帶來的效率是相當高,可是這場面對意大利的3個中堅及密集的中場,他們在快速防守填補空間亦比英格蘭強,前場3人的互動空間相對減少,一人有球在腳時其餘兩人無法作出相應的跟進,往往只見蘇亞雷斯完成無球的牽引及壓迫,卻帶不起整體的進攻。既然前場的空間太少,烏拉圭一眾球員只可以靠中後場插上以人數彌補空間的不足,因此上半場的進攻點全落在左路的洛迪古斯及艾華路佩雷拉身上。由於右路由防守中場干沙利斯客串,助攻力不強,覆蓋範圍不大,左路便成為了烏拉圭上半場進攻的唯一泉源。通過洛迪古斯與艾華路佩雷拉、蘇亞雷斯及盧迪路之間的合作,在意大利右路給予了一定的壓力,而意大利偏向右路的中堅巴沙利在速度上亦多次被壓,只勉強靠企位彌補其不足。
烏拉圭上半場傳球路線圖
意大利上半場至58分鐘(馬治斯奧紅牌前)傳球路線圖
洛迪古斯活動路線圖
烏拉圭在上半場傳球次數154次,遠遠不及意大利的250次,兩隊的進攻點都在左路,源於偏左路的洛迪古斯左翼才是他最佳位置,自然助攻力強,艾華路佩雷拉是出擊型後衛,慣常助攻;意大利基於對方右路的干沙利斯不是右閘出身,亦作重點攻擊,比較之下烏拉圭較突出。
全場的傳球組合
在兩隊首18名球員傳球的組合之內,烏拉圭首5名都有出場78分鐘的洛迪古斯,顯示他成為了球隊最積極地與隊友互動的球員。
意大利在上半場的發揮與對戰哥斯達黎加時候相若,同樣希望以慢打快保住球隊節奏。派路自然是烏拉圭的焦點人物所在,往往受到卡雲尼及盧迪路的壓迫,只可看準時機放長波給前場的巴洛迪利及恩莫比利作衝刺,這也是意大利兩場的唯一板斧。不過巴洛迪利及恩莫比利兩人在雙箭頭的配搭上不足,毫無默契可言,兩人之間不是距離太遠就是同一個位置,在45分鐘的比賽,不計算開波的1次,兩人之間的互傳只有2次。
在兩隻翼衛的發揮上,達美安受制於烏拉圭左路的攻擊,往往不敢輕出,加上沒有簡達華的配合,只好默默做好防守工作,沒有太太的貢獻。迪施利奧在左路有多次邊線控球及傳中機會,但此子的助攻質素欠威脅,在紅牌發生前6次的助攻都沒有成果,導致意大利在邊路完全得不到甜頭,攻勢也變得單調。
兩軍的第一個調動同樣在上半場,巴洛迪利的退下基於心理因素,柏蘭迪利避免巴洛迪利因情緒失控而及時止血,換入柏奧路希望加強中場的聯繫,此時的華拉迪就移上攻擊中場的位置支援恩莫比利。烏拉圭換入麥斯彭利拿,很大程度上是鑑於上半場的攻擊側重左路,右路需要人手作配合支援卡雲尼,於是寧願換走中路受制於對方的盧迪路。
下半場45分鐘至58分鐘(馬治斯奧紅牌前)烏拉圭傳球路線圖
烏拉圭開始在左右兩路進攻,並不如上半場般側重左路。
基於馬治斯奧的紅牌後,改變了球賽的局勢,烏拉圭順理成章地換人將陣式改成442加強攻擊力,先由史杜安尼入替艾華路彭利拿,及後再換上拉美利斯代替洛迪古斯,透過右路及中路多番的衝擊,失球只是時間問題。
下半場68分鐘至81分鐘(第2個調動至入球前)烏拉圭傳球路線圖
以眾凌寡之下,在第一個調動63分鐘至入球的81分鐘短短18分鐘內,烏拉圭的傳球次數達95次(全場總傳球258次),佔了3分之1有多,而且分佈比上半場平均,右路稍稍比左路更多和更深入。
意大利第2個調動在紅牌後約13分鐘,當恩莫比利浪費了一次華拉迪的直線而越位時,柏蘭迪利見意大利帶不來反擊的效果時,寧願換入卡斯辛奴,希望通過前場的控球死守完場,此舉旗差一著,當換人不過10分鐘,就因失球而落後,此時人少打人多,前場沒有一個具威脅的前鋒作突破,空有控球不能改變戰局。
意大利沒有快攻的條件,加上沒有可作改變戰局的球員,後備中前場不是沒有經驗如恩施尼、施斯,就是力不從心的老將,所以在落後的劣勢下很難製造機會追平;烏拉圭的踢法較為務實和直接,只用簡單反擊便收奇效,而且高甸再次發揮關鍵先生,在西甲最後一輪、歐聯決賽和這場生死戰作出關鍵破門,在防守上同時成功限制了意大利的前場發揮,對於烏拉圭的作用相當大。
高甸整體圖
高甸傳球率達100%,在禁區及外圍對防線的保護及前鋒的限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