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賽表現非常出色,但到了正式比賽的分組賽階段便踢不出水準而出局,這不只是英格蘭國家隊的寫照,就連他們的u-21隊伍也一樣…. 除了老掉牙的金錢和青訓問題外,究竟領隊修夫基及其教練團需否負上責任呢?
在今屆u-21歐國杯外圍賽中,英格蘭u-21踢出31得球2失球的優異成績,晉身分組賽,而這麼輝煌的成績,令人對他們在這屆比賽的成績有一定期望。首戰僅負葡萄牙後,第二場擊敗瑞典,最後一場在另一邊賽和的情況下,對意大利只要拿到一分便能晉級,可惜最後卻以1-3落敗,未能晉級。很自然,大家又開始檢視問題的根源,於是「金錢足球」、「海外球員」、「青年培訓」這些名詞相信會最先在各方分析中出現。
在這些老生常談以外,其實領隊和教練團也要負上一定責任。必需利申的是,筆者明白u-21的比賽,贏冠軍不一定是最終極,最重要的目標,始終讓這些將來較有可能成為大國腳的年青球員多汲取國際杯賽比賽經驗也很重要,所以考慮足總和領隊的角色和責任,就不是單從最後成績方面,而要同時考慮球員的起用和上陣時間的安排等。
這次u-21賽事,合資格而沒被徵召參賽的球員有好幾位,包括史達寧、菲爾鍾斯、梳爾、舒爾菲、巴克利、張伯倫、韋舒亞。以上幾位當中,史達寧和菲爾鍾斯可說是已奠定大國腳的席位,加上在剛過去的球季也上陣不少比賽,如果說免除他們「紓尊降貴」踢u-21的比賽,尚且可以理解,就如德國沒有徵召世杯冠軍得主葛斯,意大利沒徵召華拉提和迪斯基利奧一樣。再退一步,就當想好好保護剛傷癒不久的張伯倫好了,但其餘的幾位又如何呢?去季發展停滯不前的巴克利,在無關痛癢且大家都無心戀戰的友誼賽中後備上陣一段時間,得著真的會比參與U-21歐國杯多嗎?舒爾菲還未是常規大國腳,參與u-21比賽定是利多於弊。至於梳爾和韋舒亞,去季上陣時間不多,多幾場比賽又會令這些年青小將有多累?看看哈利簡尼,聯賽、聯賽杯、歐霸杯、季後又隨隊飛越半個地球到澳洲和馬來西亞,再回到歐洲捷克參加這次歐國杯,這就看到球員心態的分野。
因為部份球員免役下,這次英格蘭u-21的球員中,大部份都沒有在國內頂級聯賽上陣的經驗。以尾場對意大利為例,左閘Garbutt被外借到英冠和英甲,中場四人去季合共更只有90分鐘英超經驗,門將畢蘭近三季只曾於英超上陣6次。相反意大利的11位球員,有10位去季都是球會常規一隊球員,有在意甲比賽經驗,對比之下可謂高下立見。最後四支出線的隊伍,正是擁有最多大國腳在陣的四隊 (瑞典 - 11、丹麥 – 10、葡萄牙 – 8、德國 – 6),再次印證認真對待這次比賽的重要性。再者,過去三屆世界杯得主 (德國、西班步、意大利) 的u-21隊伍,在過去11年裡都曾勝出這項洲際比賽,是不是真的只是純屬巧合呢?抑或建立勝利的習慣和心態確是有其重要性?
2013冠軍西班牙,有isc, koke, moreno, thiago等在陣
英格蘭u-21外圍賽的成功,主要建基於貝拉軒奴和哈利簡尼的入球,而貝拉軒奴因傷錯過了這幾場分組賽,問題立即湧現,哈利簡尼再突出也未能擔上更多重擔,結果球隊破門乏力,與此同時,今季英超入球達雙位數字的丹尼英斯首兩仗卻只能屈居後備,這樣的安排令人費解。領隊修夫基令人莫名奇妙的排陣還有不少:中場禾特包斯去季在修咸頓有一定上陣時間,是球隊處理死球的首選,更被現任英格蘭領隊視為未來希望,踢足首仗後未有再上陣,最後一仗修夫基反而起用了外借史雲斯後甚少上陣的湯卡路爾和英冠的Forster-Caskey作中場中的首選。起用Forster-Caskey這個決定真的令人摸不着頭腦,特別是第二場比賽後備上陣的車路士中場Loftus-Cheek成功扭轉比賽形勢。結果?無甚貢獻的Forster-Caskey在60分鐘便被換走。至於後防方面,史東斯受傷也許打亂了修夫基的部署,但帶上了曾是大國腳的張伯斯卻沒有給予任何上陣機會,反而起用英冠中堅 (Gibson)及李斯特城的後備中堅 (Moore) 作正選也是十 分奇怪。跟中場的情況一樣,這不是成績的問題,而是為何張伯斯會是隊中第四中堅?如果他是第四中堅,選他入隊的意義何在?
當然,筆者沒有親自看到球員操練,所掌握的資訊也遠不及教練團多,但連串令人莫名奇妙的調兵遣將難免令人提出一個個疑問。難道修夫基認為Gibson及Moore前途比張伯斯光明?難道他看不到Loftus-Cheek的質素,並相信湯卡路爾會是英格蘭未來中場希望?英斯超過10個的英超入球,還不足以為他帶來多一點的上陣時間 (如頂替同是前鋒的貝拉軒奴)?大家都明白有傷兵和球員得到「免役」的事情,也知道英格蘭u-21實力不是真的那麼強橫,而且參賽的目的不只是純粹要奪標,但以上的混亂又怎樣解釋呢?足總和教練團想達到甚麼效果呢?
賽前部份傳媒更提到,u-21比賽除了讓年青球員準備接棒外,領隊也可同樣受惠,但看過這次比賽後,相信修夫基要擔任大國腳領隊之路途還很遠。其實u-21和其他少年隊的領隊任命也值得商榷,修夫基上任前,只曾執教3季,並以29%的得勝率帶領米杜士堡降班 (當然,受制於財困是部份原因),為何他會是帶領和引導年青球員發展的好人選?早前未能出線參與世界杯的u-20和未入圍下月舉行的u-19隊伍意味着這個年齡層的球員又少了一個磨練的機會,反而主要以去年贏得u-17歐國杯的成員為骨幹的u-18表現還不錯,而十月將出戰世界杯的u-17也給人一點希望。這批年青球員的發展應該由甚麼人去操控調教呢?或許是研究如何提升大國腳成績的一個重要課題。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延伸閱讀一: england-u21-championship-group-stage-failure
延伸閱讀二: Gareth-Southgate-England-U21-Knocked-Out-Euro-2015-Group-Stage-Italy
延伸閱讀三: england-u21-analysis
在今屆u-21歐國杯外圍賽中,英格蘭u-21踢出31得球2失球的優異成績,晉身分組賽,而這麼輝煌的成績,令人對他們在這屆比賽的成績有一定期望。首戰僅負葡萄牙後,第二場擊敗瑞典,最後一場在另一邊賽和的情況下,對意大利只要拿到一分便能晉級,可惜最後卻以1-3落敗,未能晉級。很自然,大家又開始檢視問題的根源,於是「金錢足球」、「海外球員」、「青年培訓」這些名詞相信會最先在各方分析中出現。
在這些老生常談以外,其實領隊和教練團也要負上一定責任。必需利申的是,筆者明白u-21的比賽,贏冠軍不一定是最終極,最重要的目標,始終讓這些將來較有可能成為大國腳的年青球員多汲取國際杯賽比賽經驗也很重要,所以考慮足總和領隊的角色和責任,就不是單從最後成績方面,而要同時考慮球員的起用和上陣時間的安排等。
這次u-21賽事,合資格而沒被徵召參賽的球員有好幾位,包括史達寧、菲爾鍾斯、梳爾、舒爾菲、巴克利、張伯倫、韋舒亞。以上幾位當中,史達寧和菲爾鍾斯可說是已奠定大國腳的席位,加上在剛過去的球季也上陣不少比賽,如果說免除他們「紓尊降貴」踢u-21的比賽,尚且可以理解,就如德國沒有徵召世杯冠軍得主葛斯,意大利沒徵召華拉提和迪斯基利奧一樣。再退一步,就當想好好保護剛傷癒不久的張伯倫好了,但其餘的幾位又如何呢?去季發展停滯不前的巴克利,在無關痛癢且大家都無心戀戰的友誼賽中後備上陣一段時間,得著真的會比參與U-21歐國杯多嗎?舒爾菲還未是常規大國腳,參與u-21比賽定是利多於弊。至於梳爾和韋舒亞,去季上陣時間不多,多幾場比賽又會令這些年青小將有多累?看看哈利簡尼,聯賽、聯賽杯、歐霸杯、季後又隨隊飛越半個地球到澳洲和馬來西亞,再回到歐洲捷克參加這次歐國杯,這就看到球員心態的分野。
因為部份球員免役下,這次英格蘭u-21的球員中,大部份都沒有在國內頂級聯賽上陣的經驗。以尾場對意大利為例,左閘Garbutt被外借到英冠和英甲,中場四人去季合共更只有90分鐘英超經驗,門將畢蘭近三季只曾於英超上陣6次。相反意大利的11位球員,有10位去季都是球會常規一隊球員,有在意甲比賽經驗,對比之下可謂高下立見。最後四支出線的隊伍,正是擁有最多大國腳在陣的四隊 (瑞典 - 11、丹麥 – 10、葡萄牙 – 8、德國 – 6),再次印證認真對待這次比賽的重要性。再者,過去三屆世界杯得主 (德國、西班步、意大利) 的u-21隊伍,在過去11年裡都曾勝出這項洲際比賽,是不是真的只是純屬巧合呢?抑或建立勝利的習慣和心態確是有其重要性?
2013冠軍西班牙,有isc, koke, moreno, thiago等在陣
英格蘭u-21外圍賽的成功,主要建基於貝拉軒奴和哈利簡尼的入球,而貝拉軒奴因傷錯過了這幾場分組賽,問題立即湧現,哈利簡尼再突出也未能擔上更多重擔,結果球隊破門乏力,與此同時,今季英超入球達雙位數字的丹尼英斯首兩仗卻只能屈居後備,這樣的安排令人費解。領隊修夫基令人莫名奇妙的排陣還有不少:中場禾特包斯去季在修咸頓有一定上陣時間,是球隊處理死球的首選,更被現任英格蘭領隊視為未來希望,踢足首仗後未有再上陣,最後一仗修夫基反而起用了外借史雲斯後甚少上陣的湯卡路爾和英冠的Forster-Caskey作中場中的首選。起用Forster-Caskey這個決定真的令人摸不着頭腦,特別是第二場比賽後備上陣的車路士中場Loftus-Cheek成功扭轉比賽形勢。結果?無甚貢獻的Forster-Caskey在60分鐘便被換走。至於後防方面,史東斯受傷也許打亂了修夫基的部署,但帶上了曾是大國腳的張伯斯卻沒有給予任何上陣機會,反而起用英冠中堅 (Gibson)及李斯特城的後備中堅 (Moore) 作正選也是十 分奇怪。跟中場的情況一樣,這不是成績的問題,而是為何張伯斯會是隊中第四中堅?如果他是第四中堅,選他入隊的意義何在?
當然,筆者沒有親自看到球員操練,所掌握的資訊也遠不及教練團多,但連串令人莫名奇妙的調兵遣將難免令人提出一個個疑問。難道修夫基認為Gibson及Moore前途比張伯斯光明?難道他看不到Loftus-Cheek的質素,並相信湯卡路爾會是英格蘭未來中場希望?英斯超過10個的英超入球,還不足以為他帶來多一點的上陣時間 (如頂替同是前鋒的貝拉軒奴)?大家都明白有傷兵和球員得到「免役」的事情,也知道英格蘭u-21實力不是真的那麼強橫,而且參賽的目的不只是純粹要奪標,但以上的混亂又怎樣解釋呢?足總和教練團想達到甚麼效果呢?
賽前部份傳媒更提到,u-21比賽除了讓年青球員準備接棒外,領隊也可同樣受惠,但看過這次比賽後,相信修夫基要擔任大國腳領隊之路途還很遠。其實u-21和其他少年隊的領隊任命也值得商榷,修夫基上任前,只曾執教3季,並以29%的得勝率帶領米杜士堡降班 (當然,受制於財困是部份原因),為何他會是帶領和引導年青球員發展的好人選?早前未能出線參與世界杯的u-20和未入圍下月舉行的u-19隊伍意味着這個年齡層的球員又少了一個磨練的機會,反而主要以去年贏得u-17歐國杯的成員為骨幹的u-18表現還不錯,而十月將出戰世界杯的u-17也給人一點希望。這批年青球員的發展應該由甚麼人去操控調教呢?或許是研究如何提升大國腳成績的一個重要課題。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延伸閱讀一: england-u21-championship-group-stage-failure
延伸閱讀二: Gareth-Southgate-England-U21-Knocked-Out-Euro-2015-Group-Stage-Italy
延伸閱讀三: england-u21-analysi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