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選十一人對比賽勝負固然有莫大影響,但在僵持不下,甚至處於劣勢逆境之時,後備球員就是解困的靈丹妙藥,而領隊如何用藥也是關鍵。近年歐國杯,後備球員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早前看到著名戰術分析網站Zonal Marking創辦人,本身也是著名球評兼分析員Michael Cox,分享了一項有趣的數據…. 原來對上12個歐國杯決賽入球中,有一半是由後備球員射入,當中包括1996年比亞荷夫的致勝球和2000年韋托特追和及查斯古特奠定勝局的關鍵兩球。這個比率實在高得驚人,也意味着在近年的歐國杯,領隊換人和作出調整的能力更形重要,令後備球員往往有着左右大局的能力。
這個情況在本屆賽事似乎有所延續。至今先後已有多達12位球員後備上陣取得入球,其中不乏重要入球,例如威爾斯首場勝仗就是簡奴後備入替建功﹔英格蘭反勝威爾斯則倚靠華迪和史杜歷治各建一功﹔捷克賽和克羅地亞也是靠兩位後備球員史高達及尼斯特的入球﹔波蘭的kuba則是擊敗烏克蘭的英雄﹔更少不了這兩天在社交網絡瘋傳,冰島擊敗奧地利一仗,奧地利一度追平的一球,以及為冰島寫下歐國杯史上首勝的一球等。在本屆暫時入球數字偏低的情況下,12位不同球員後備上陣建功是一個相當高的比率。
球迷想必都明白,一支球隊防守要做得好,防線的穩定性、球員間的默契、合作、企位都是關鍵,因此領隊在同一屆賽事裡多傾向起用同一批防守球員,除了傷停因素外,甚少會在防線作出輪換或新嘗試,所以後備防守球員如非必要也很少用上。
進攻球員的情況剛好相反。領隊揀選23人陣容時,雖然大致上也會選擇適合自己戰術風格的球員,但明智的領隊,總會帶上一些風格不同的進攻球員,為球隊注入不同元素,讓球隊在人選上有更多選擇,可以針對敵軍特點而作特定部署,進行弱點攻擊。
以上道理,說來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好的領隊,即使球隊處於劣勢,也能透過臨場的戰術和球員調動以改變戰局,扭轉乾坤。這當然很講求領隊功力,包括對己隊球員的熟識程度和對戰術的認知 – 不只是己隊的戰術,還有對手的戰術部署和時下球壇的戰術趨勢等。本屆有多場由後備球員改變戰局的賽事,當中領隊扮演着重要角色,這裡就簡單說說。
威爾斯首仗對斯洛伐克,下半場初段被對方追和後,頂住了對方的一陣猛攻。企穩陣腳後,高文作出了較進取的換人,換上本是翼鋒,但在國家隊擔任前鋒的簡奴。結果比賽末段一次突擊,就由簡奴射入致勝一球,雖然入球略帶幸運成份,但結果就是成功為球隊帶來寶貴3分。同組英格蘭對俄羅斯,鶴臣的調動失誤,令球隊痛失兩分,本專欄早前已作詳細分析,這裡就不再重覆了。
到了第二輪賽事,英格蘭大戰威爾斯,鶴臣汲取教訓,半場勢色不對便果斷換人變陣,排出當今較不常見的雙前鋒陣式,結果成功令威爾斯亂了陣腳,慣於應付單箭頭的防線不知所措,越縮越後,最後被英格蘭於補時階段反敗為勝。這場鶴臣的果斷調動,又正好與高文的遲緩反應來個對比。威爾斯下半場失勢後,一心求和,但卻不換入極擅長打低位防守的韋斯咸中堅哥連斯,一直讓慘被獲加玩弄的尼爾泰萊留在陣中﹔而前場極缺乏停球和護球能力,令後防一直受壓,但高文卻未能有效解決問題,結果全失三分。
捷克對克羅地亞一仗,是另一個精彩的例子。落後兩球的捷克,領隊華巴眼看大勢己去,形勢又被擁有極華麗中場的克羅地亞徹底控制,於是以高大中鋒史高達入替較擅鑽營及走位的前鋒拿法達,希望以非現代足球主流的高空攻勢,為對方偶而會失魂的一對中堅帶來麻煩。結果路斯基一記右路傳中,史高達以一記美妙頭槌不負所託,追回一球。華巴意識到策略成功,在末段再換入多一位高大中鋒尼斯特,結果又憑另一記吊入禁區的高空球,令對方中堅維達情急之際突然發瘟,犯下最愚蠢的手球,終由尼斯特操刀射入12碼搶得一分。
類似的例子眾多,這裡不可能逐個解說。筆者想說明的是,領隊的自身能力,對於能否作出有效的臨場調動以扭轉乾坤極為重要。而近年的歐國杯,包括本屆賽事在內,有一個趨勢,就是上文所提到,後備球員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如果一支球隊要爭標,其後備力量和領隊臨場應變的能力是不容忽視的關鍵要素。這刻距離決賽仍然甚遠,但接下來的淘汰賽,哪些球隊有條件,有能力發揮後備的力量,相信將會是闖入決賽,甚至贏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早前看到著名戰術分析網站Zonal Marking創辦人,本身也是著名球評兼分析員Michael Cox,分享了一項有趣的數據…. 原來對上12個歐國杯決賽入球中,有一半是由後備球員射入,當中包括1996年比亞荷夫的致勝球和2000年韋托特追和及查斯古特奠定勝局的關鍵兩球。這個比率實在高得驚人,也意味着在近年的歐國杯,領隊換人和作出調整的能力更形重要,令後備球員往往有着左右大局的能力。
這個情況在本屆賽事似乎有所延續。至今先後已有多達12位球員後備上陣取得入球,其中不乏重要入球,例如威爾斯首場勝仗就是簡奴後備入替建功﹔英格蘭反勝威爾斯則倚靠華迪和史杜歷治各建一功﹔捷克賽和克羅地亞也是靠兩位後備球員史高達及尼斯特的入球﹔波蘭的kuba則是擊敗烏克蘭的英雄﹔更少不了這兩天在社交網絡瘋傳,冰島擊敗奧地利一仗,奧地利一度追平的一球,以及為冰島寫下歐國杯史上首勝的一球等。在本屆暫時入球數字偏低的情況下,12位不同球員後備上陣建功是一個相當高的比率。
球迷想必都明白,一支球隊防守要做得好,防線的穩定性、球員間的默契、合作、企位都是關鍵,因此領隊在同一屆賽事裡多傾向起用同一批防守球員,除了傷停因素外,甚少會在防線作出輪換或新嘗試,所以後備防守球員如非必要也很少用上。
進攻球員的情況剛好相反。領隊揀選23人陣容時,雖然大致上也會選擇適合自己戰術風格的球員,但明智的領隊,總會帶上一些風格不同的進攻球員,為球隊注入不同元素,讓球隊在人選上有更多選擇,可以針對敵軍特點而作特定部署,進行弱點攻擊。
以上道理,說來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好的領隊,即使球隊處於劣勢,也能透過臨場的戰術和球員調動以改變戰局,扭轉乾坤。這當然很講求領隊功力,包括對己隊球員的熟識程度和對戰術的認知 – 不只是己隊的戰術,還有對手的戰術部署和時下球壇的戰術趨勢等。本屆有多場由後備球員改變戰局的賽事,當中領隊扮演着重要角色,這裡就簡單說說。
威爾斯首仗對斯洛伐克,下半場初段被對方追和後,頂住了對方的一陣猛攻。企穩陣腳後,高文作出了較進取的換人,換上本是翼鋒,但在國家隊擔任前鋒的簡奴。結果比賽末段一次突擊,就由簡奴射入致勝一球,雖然入球略帶幸運成份,但結果就是成功為球隊帶來寶貴3分。同組英格蘭對俄羅斯,鶴臣的調動失誤,令球隊痛失兩分,本專欄早前已作詳細分析,這裡就不再重覆了。
到了第二輪賽事,英格蘭大戰威爾斯,鶴臣汲取教訓,半場勢色不對便果斷換人變陣,排出當今較不常見的雙前鋒陣式,結果成功令威爾斯亂了陣腳,慣於應付單箭頭的防線不知所措,越縮越後,最後被英格蘭於補時階段反敗為勝。這場鶴臣的果斷調動,又正好與高文的遲緩反應來個對比。威爾斯下半場失勢後,一心求和,但卻不換入極擅長打低位防守的韋斯咸中堅哥連斯,一直讓慘被獲加玩弄的尼爾泰萊留在陣中﹔而前場極缺乏停球和護球能力,令後防一直受壓,但高文卻未能有效解決問題,結果全失三分。
捷克對克羅地亞一仗,是另一個精彩的例子。落後兩球的捷克,領隊華巴眼看大勢己去,形勢又被擁有極華麗中場的克羅地亞徹底控制,於是以高大中鋒史高達入替較擅鑽營及走位的前鋒拿法達,希望以非現代足球主流的高空攻勢,為對方偶而會失魂的一對中堅帶來麻煩。結果路斯基一記右路傳中,史高達以一記美妙頭槌不負所託,追回一球。華巴意識到策略成功,在末段再換入多一位高大中鋒尼斯特,結果又憑另一記吊入禁區的高空球,令對方中堅維達情急之際突然發瘟,犯下最愚蠢的手球,終由尼斯特操刀射入12碼搶得一分。
類似的例子眾多,這裡不可能逐個解說。筆者想說明的是,領隊的自身能力,對於能否作出有效的臨場調動以扭轉乾坤極為重要。而近年的歐國杯,包括本屆賽事在內,有一個趨勢,就是上文所提到,後備球員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如果一支球隊要爭標,其後備力量和領隊臨場應變的能力是不容忽視的關鍵要素。這刻距離決賽仍然甚遠,但接下來的淘汰賽,哪些球隊有條件,有能力發揮後備的力量,相信將會是闖入決賽,甚至贏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