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2日,英國曼徹斯特。
當年筆者正在曼徹斯特大學唸 Final Year, 課堂好像已經上完,正等待期末大考。那天早上,新聞傳來美國富商,美式足球隊伍坦帕灣海盜 (Tampa Bay Buccaneers)班主格拉沙 (Malcolm Glazer)成功收購John Magnier 和 JP McManus 手上的28.7% 曼聯股份,持股量提升至 56.9%,奪得了曼聯的控制權,並按法定要求向餘下股東提出全面强制收購。根據當時曼聯董事會向股東發出的公函,格氏收購計劃涉及極高的負債比重和冒進的計劃,認為收購會對曼聯財務狀況造成巨大壓力,但基於格氏的提價對股東整體利益的考慮,必須讓各股東自行決定是否接受收購建議。不久,手機傳來一段來自 Shareholders United (“SU”) 的短訊。這個源於1998年抵抗傳媒大亨,天空電視老闆梅鐸 (Rupert Murdoch) 收購曼聯而成立,原稱爲 Shareholders United Against Murdoch 的球迷股東組織,當年成功爭取英國政府以反壟斷理由阻撓收購後,往後幾年大力推動曼聯球迷參與衆籌,按個人能力籌集資金讓 SU 在股市收購曼聯股份,以避免曼聯再次成爲收購對象為目標,與及為球迷在球會營運和決策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筆者當年也貢獻了幾十鎊成為會員,當上了曼聯小股東。不過,隨著曼聯不斷在球場内外取得空前的成功,曼聯的股價也不斷攀升,面對富豪級的大鱷,SU籌到的資金可謂杯水車薪。
SU那段短訊號召會員在當日下午到奧脫福球場外抗議示威,表達對格拉沙收購的强烈不滿,務求能夠重演一次1998年擊退梅鐸的故事,再次阻止曼聯被收購。筆者當年也參與了這次集會,和過千名球迷在球場外高呼反格拉沙的口號和拉起橫額。當時球迷更一度衝出球場以外,佔據 Warwick Road 和 Chester Road 的十字路口,下面正是當時筆者親自拍攝的片段。本地某份報章後來轉載外媒照片,更令筆者登上了香港的頭條,後來還被家人發現。
https://youtu.be/JeORvQKm-gY 當然,大家知道這一切也未能阻止美國人收購曼聯。格拉沙最終在同年六月底完成收購,把曼聯私有化,從倫敦交易所除牌。十五年過去,英格蘭以至全球球壇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格拉沙家族至今依然控制曼聯,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亦不見得有何進步。或許我們可以試想像一下,要不是格拉沙的出現,今天的曼聯又可能會是甚麽模樣?
一切得從曼聯在1999年贏得三冠王説起。當年費格遜因而晉爵後,在球圈以外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一向對賽馬甚有興趣的費爵爺,因緣際會結識了來自愛爾蘭的富豪馬主John Magnier和 JP McManus。2001 年,Magnier和McManus 同意讓費格遜成為Rock of Gibraltar的馬主之一,而在差不多時間,Magnier和McManus 也開始在股票市場吸納曼聯股份。
費格遜和John Magnier伉儷
Rock of Gibraltar 在 2001 和 2002 年間贏得多項高級別賽事的冠軍,為馬主集團成員贏得豐厚的獎金,更獲選為 2002年歐洲最佳馬匹,鋒頭一時無兩。可是,Rock of Gibraltar 在 2002年底退役後,費格遜和兩人因爲馬匹的配種權權益交惡。這段故事,友欄 “Fergie Time” 的文章”費格遜與馬主股東的官司”有更詳盡的描述。 Magnier一方當年為了在紛爭中取得優勢,在兩年間多次增持曼聯股份,到2004年二月持股高達28.9%, 成為曼聯單一最大股東。當時兩人更曾向曼聯董事局以書面形式發出99條針對曼聯管治水平與及多宗涉及費格遜當球員經紀的兒子Jason的球員收購交易,質疑費格遜利用轉會操作進行利益輸送。這宗新聞當時甚爲轟動,不單影響曼聯的聲譽,更威脅費格遜在曼聯的地位。雙方最終庭外和解,Magnier和McManus 也放棄繼續增持曼聯。
至於格拉沙,最初在 2003年二月從市場購入曼聯約 2.9% 股份,不消三個月,在同年年底前增至約15%,到 2004年十月,更進一步提升至28.1%, 成為曼聯第二大股東,更首次宣佈有意提出收購曼聯。當時曼聯董事會與格拉沙家族代表見面後,認為格氏的槓杆式收購建議將不利於球會的發展,公開向股東表明不支持有關提案。不過,到了2005年四月,格氏一方提出了收訂方案,提升了收購價之餘,也優化了收購的資金架構。而Magnier一方自從和費格遜庭外和解後,也樂於接受這個能為其帶來達七千萬英鎊溢利的方案,為格氏全購曼聯清除了最大的障礙 (格氏曼聯持股量的演變,參考友欄”艾雲豪的球財之道”作者艾雲豪的著作《誰偷走了紅魔》) 。
Rock of Gibraltar這匹名驅可謂間接改寫了曼聯的命運。2005年前的曼聯,一直以球隊的成功為基礎,配合出色的商業營運,是當年少數擁有良好財務狀況,近乎零負債的球壇典範。不過,在格拉沙接手後,曼聯搖身一變成為全球負債最高球會,在收購後的頭幾年,單是利息開支每年就超過一億英鎊。雖然往後幾次再融資和2012年在紐約重新上市後,已經令曼聯的財務開支大大削減至相對可接受的水平,但多年來普遍曼聯球迷對格拉沙家族和他們委任的活華特(Ed Woodward)都怨聲載道,認為格氏窒礙了曼聯的發展 (曼聯多年來的主要融資活動詳情,可以參考本欄前文”仍然債台高築的曼聯有爆煲的風險嗎?”) 。
足球,從來來都沒有“如果”。不過我們大可以從球壇這十五年間的發展來個沙盤推演,推算若果沒有格拉沙的收購,曼聯可能變成甚麽模樣,從而評定格氏家族的功過。
曼聯贏得三冠王後的四個球季再贏得了三次英超冠軍。到了2003年夏天,阿巴莫域治入主車路士,顛覆了整個英格蘭球壇的生態環境。同年,和費格遜關係破裂的碧咸離隊,雖然曼聯找來了C朗頂替,但畢竟當時僅18嵗的C朗尚未能擔大旗。2004年,阿仙奴以全勝姿態奪冠,同時面對銀彈打造的車路士,當時曼聯可以説是面臨英超年代以來最大的挑戰,要到2007年相隔四個球季才重奪聯賽冠軍。
有指當年阿巴莫域治也曾考慮收購曼聯,球迷或許會認為如果當年收購曼聯的是阿巴莫域治而非格拉沙,曼聯不單不會變得債台高築,更可以無限金錢,建構如皇馬般的銀河艦隊,這當然是合理的推想。不過,大家也知道多年來油王不單錢投放的多,就連領隊也都撤換得比別人多。要是費爵爺在2003/04球季未能阻止阿仙奴奪冠,可能也會烏紗不保。説句公道話,格拉沙家族即使萬般不是,至少在這方面,多年至來也放手讓費爵爺管理球隊,一直到2013年費爵爺才光榮引退。換了其他班主,難保不會干涉費爵爺的管治,更遑論讓費Sir做到自願退休。況且,要是油王2003年入主的話,雖然改變不了碧咸離隊的事實,但曼聯可能轉而引進其他當時得令的球星,或者就會錯過了C朗,甚至2004年加盟的朗尼。
然後我們推演到 2007/08 球季,漸趨成熟的C朗和朗尼等人協助曼聯擊退阿巴莫域治的車路士重奪歐聯,一年後再次晉身決賽,雖然被巴塞技術性擊倒,但不得不承認這段時期是1999年三冠後,曼聯的另一個高峰。當然,這一切可談不上是格氏的功勞,曼聯球迷普遍認爲曼聯那段時期的成就,絕非 “because of Glazer” (歸功於格拉沙), 而是 “despite of Glazer” (儘管有格拉沙)。當年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C朗,早就想離隊轉投皇馬,在費爵爺極力游説下,才多留一個球季至2009年。之後,曼聯以破當時世界紀錄的八千萬英鎊把C朗賣到皇馬,卻沒有利用這筆巨額引進其他大牌球星。在2009和2010年的轉會市場,曼聯較主要的收購,就只有華倫西亞、史摩寧、”小豆”靴南迪斯和免簽已無復當年勇的奧雲,到今時今日,不時還會看到網民說“賣C朗筆錢仲未使晒”。
與此同時,2008年九月,向來都活在曼聯鼻息下的鄰居曼城,迎來阿布扎比皇室入主,以比車路士更誇張的幅度徹底改造。來到這裏,球迷自然會認為格氏為了還債,拒絕為曼聯在轉會市場上提供資金。這種説法,以當時曼聯的財務狀況,也稱得上站得住脚。曼聯出售C朗的溢利在2008/09球季入賬,當季曼聯總營業額為£278m,但根據曼聯2012年上市時的招股書披露,按照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重列的同期賬目,曼聯當年的融資開支(包括貸款利息和利率對冲衍生工具的價值損失)就高達£117m. 雖然曼聯在 2009/10至2012/13(即費Sir退休前的最後四個球季)仍能在英超獲得兩冠兩亞的成績,也打入了2010/11歐聯決賽,但曼聯錯過了在這時期加快新舊球員替換的時機,仍然依賴如傑斯﹑史高斯和里奧費迪南等老將擔大旗,沒有為曼聯往後步入後費格遜時代打好根基。這一點,格拉沙家族難辭其咎。
當然,到了今天,賣C朗的錢早就花掉。我們再推演至後費格遜時代,費格遜本人在2013年因為太太的姐姐離世,覺得要留更多時間陪伴太太而決定退休,事情突然得連他自己本人也沒有預料到,特別向一年前才簽入的雲佩斯和香川真司兩人道歉,覺得自己未能實踐對兩人的承諾。但正如上面提過,換了其他班主,或許老早就辭退了費Sir.
雖然莫耶斯入主時,多名“傳曼聯”球員如卻奧斯、加里夫巴爾和法比加斯等最終都沒有成事,但曼聯這幾年在轉會市場的投放,在英超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高,只是大部份高價收購的球員效用都不甚理想。誠然,格拉沙當然不會自掏腰包向曼聯注資(即使是2012年的IPO,所籌得資金也分別只用作還債,與及格氏家族成員出售部份舊股,直接把錢收進自己口袋,整個上市計劃,沒有一分錢用作球會的發展),但他們在這段時期對曼聯在花錢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多阻撓。球員最終沒有加盟,可以有各種不同原因,這不能全部怪罪格拉沙。說到這裏,應該分別談談這幾年的領隊任命和活華特的問題。2013年任命莫耶斯接任固然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但可別忘記當年的莫耶斯備受費爵爺推崇,而當年盛傳的其他人選,包括雲高爾和摩連奴都分別接受了其他崗位,這非格拉沙家族的問題,反而費格遜本人甚至應該為未有替曼聯培育自己的接班人負上部分責任。
莫耶斯在曼聯的失敗,很大程度和他上任後堅持任用自己的教練班底,而放棄費倫(Mike Phelan)和梅倫斯甸(Rene Meulensteen) 等費Sir的得力助手,破壞了當時曼聯更衣室内本來不錯的氣氛。到後來雲高爾和摩連奴先後上任,在球員收購上所花的錢可不算少,卻往往予人藥石亂投的感覺。各位或會歸咎於曼聯一直還沒任命足球總監(Director of Football, “DoF”),從而把矛頭指向由格拉沙親自聘請,現任曼聯執行副主席活華特。
活華特和筆者一樣,都是會計師出身(笑),畢業之後任職國際四大會計師行,之後轉職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資銀行部負責企業合倂工作,有份參與格拉沙收購曼聯的項目,在收購完成後獲得格拉沙邀請加入曼聯,先是當上當時行政總裁大衛基爾(David Gill)的副手,到2013年基爾和費格遜同時退休後接棒。曼聯球迷每當談及活華特,絕大部份都劣評如潮,主要針對他多年來在轉會市場的劣績,包括在談判時策略失當,一時開天價收購物非所值的球員,一時卻又亂開低價,最終耽誤時間,令新球員錯失季初融入球隊的時間,或是白白錯失目標等。兩年前盛傳活華特終於同意聘請DoF分擔球隊事務,自己專注足球以外的商業範疇,但到今天卻仍無進展,令球迷質疑活華特戀棧權力,不想放權。
以往費Sir年代,球隊大小事務都由他掌握,根本就不用亦不大可能找個DoF. 但環顧歐洲球壇,DoF一職可謂越來越普遍,不只是球員買賣事務,就連訓練方法,技術分析,以至數據運用,都是現代DoF主管的範疇。相比近年成績突飛猛進的兩大宿敵曼城和利物浦,這方面曼聯的確落後不少。活華特既然非足球事業出身,就應讓懂這方面的專家去做。活華特不做,格拉沙家族作為他老闆,應該要去推動這件事。人家利物浦就有專業營運體育事業的FSG去搞好整個球會體系架構,曼聯要是在這方面繼續固步自封,就只有繼續被宿敵們超越的份兒。即使找來蘇斯克查後成績有所進步,但要重返頂尖行列挑戰兩大宿敵,仍然有一段距離。
至於商業發展,曼聯早在上世紀九十年初就開始就在最前端。有經驗的球迷都會記得,在車路士和曼城之前,最常被指玩金錢足球的就是曼聯。曼聯可說是英超列强中商業發展最成熟兼就成功的一隊,這也是格拉沙看上曼聯的一大原因。格拉沙入主後,為了確保曼聯能提供足夠回報填債,當然沒有放慢這方面的步伐。多年來,曼聯的商業營運都比其他對手走的更前,簽下的贊助商不單金額龐大(到目前為止,曼聯幾個最主要的贊助類別的金額,包括球會主贊助﹑球衣生產與衣袖廣告,都仍然是英超各隊最高),種類也越來越多多元化,在不同範疇的商品和服務類型,都會找到曼聯的官方合作夥伴,包括一些和足球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比如咖啡﹑輪胎和物流等,為曼聯持續帶來不錯的收益。曼聯亦是多家歐洲球會中,第一間在亞洲地區設立辦公室(2012年開張的香港辦公室),專門負責拓展亞洲業務。這方面,格拉沙和活華特也算有功勞。
不過,曼聯的商業策略雖然創新,但其他球會並不難跟隨。近年多家球會相繼在亞太地區開設辦公室,也積極開拓不同產品和服務的贊助合約。活華特雖然曾經講過曼聯在商業上的表現與球隊成績並沒有太大關聯,但大家也可看見近年曼城和利物浦的贊助金額也正在不斷提升,其中利物浦和Nike的合約金額,更有望最追平甚至超越曼聯。要不是曼聯今季在最後關頭保住了下季歐聯參賽資格,Adidas合約中,連續兩季缺席歐聯的調整金額條款就會生效。曼聯要維持商業收入的領導地位,終究都要靠球隊交出成績。
十五年來,不少球迷依然對格拉沙恨之入骨,每隔幾年就會有球迷發起反抗運動,比如去年夏季就有人在Twitter向格氏提出五大提問,不時傳出格拉沙家族有意賣盤的消息,但到了今天格氏一家的控股地位,依然穩如泰山。回顧十五年前的收購戰,作為上市公司的曼聯,加上其股權分佈的結構,本來無時無刻都會有被敵意收購的風險。即使沒有格拉沙,早晚也會出現其他潛在買家。當年格拉沙以略低於八億英鎊估值收購曼聯,今天曼聯市值已超越23億美元(最高更曾超越30億美元)。在今時今日的大環境,能夠付得起這個數字收購一支球會的,相信只剩下部分新興國家主權基金或富可敵國的極少數商業大亨,但這類班主,又是否仍然高呼”Glazer Out” 口號球迷們想要的人選?格拉沙沒錯不受包括筆者在内的普羅曼聯球迷歡迎,但假設格拉沙家族今天真的賣盤,又能保證接手的會更理想嗎?
各位想追蹤更多足球界嘅財經新聞,可以like 足球財經嘅 Facebook page!
當年筆者正在曼徹斯特大學唸 Final Year, 課堂好像已經上完,正等待期末大考。那天早上,新聞傳來美國富商,美式足球隊伍坦帕灣海盜 (Tampa Bay Buccaneers)班主格拉沙 (Malcolm Glazer)成功收購John Magnier 和 JP McManus 手上的28.7% 曼聯股份,持股量提升至 56.9%,奪得了曼聯的控制權,並按法定要求向餘下股東提出全面强制收購。根據當時曼聯董事會向股東發出的公函,格氏收購計劃涉及極高的負債比重和冒進的計劃,認為收購會對曼聯財務狀況造成巨大壓力,但基於格氏的提價對股東整體利益的考慮,必須讓各股東自行決定是否接受收購建議。不久,手機傳來一段來自 Shareholders United (“SU”) 的短訊。這個源於1998年抵抗傳媒大亨,天空電視老闆梅鐸 (Rupert Murdoch) 收購曼聯而成立,原稱爲 Shareholders United Against Murdoch 的球迷股東組織,當年成功爭取英國政府以反壟斷理由阻撓收購後,往後幾年大力推動曼聯球迷參與衆籌,按個人能力籌集資金讓 SU 在股市收購曼聯股份,以避免曼聯再次成爲收購對象為目標,與及為球迷在球會營運和決策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筆者當年也貢獻了幾十鎊成為會員,當上了曼聯小股東。不過,隨著曼聯不斷在球場内外取得空前的成功,曼聯的股價也不斷攀升,面對富豪級的大鱷,SU籌到的資金可謂杯水車薪。
SU那段短訊號召會員在當日下午到奧脫福球場外抗議示威,表達對格拉沙收購的强烈不滿,務求能夠重演一次1998年擊退梅鐸的故事,再次阻止曼聯被收購。筆者當年也參與了這次集會,和過千名球迷在球場外高呼反格拉沙的口號和拉起橫額。當時球迷更一度衝出球場以外,佔據 Warwick Road 和 Chester Road 的十字路口,下面正是當時筆者親自拍攝的片段。本地某份報章後來轉載外媒照片,更令筆者登上了香港的頭條,後來還被家人發現。
https://youtu.be/JeORvQKm-gY 當然,大家知道這一切也未能阻止美國人收購曼聯。格拉沙最終在同年六月底完成收購,把曼聯私有化,從倫敦交易所除牌。十五年過去,英格蘭以至全球球壇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格拉沙家族至今依然控制曼聯,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亦不見得有何進步。或許我們可以試想像一下,要不是格拉沙的出現,今天的曼聯又可能會是甚麽模樣?
一切得從曼聯在1999年贏得三冠王説起。當年費格遜因而晉爵後,在球圈以外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一向對賽馬甚有興趣的費爵爺,因緣際會結識了來自愛爾蘭的富豪馬主John Magnier和 JP McManus。2001 年,Magnier和McManus 同意讓費格遜成為Rock of Gibraltar的馬主之一,而在差不多時間,Magnier和McManus 也開始在股票市場吸納曼聯股份。
費格遜和John Magnier伉儷
Rock of Gibraltar 在 2001 和 2002 年間贏得多項高級別賽事的冠軍,為馬主集團成員贏得豐厚的獎金,更獲選為 2002年歐洲最佳馬匹,鋒頭一時無兩。可是,Rock of Gibraltar 在 2002年底退役後,費格遜和兩人因爲馬匹的配種權權益交惡。這段故事,友欄 “Fergie Time” 的文章”費格遜與馬主股東的官司”有更詳盡的描述。 Magnier一方當年為了在紛爭中取得優勢,在兩年間多次增持曼聯股份,到2004年二月持股高達28.9%, 成為曼聯單一最大股東。當時兩人更曾向曼聯董事局以書面形式發出99條針對曼聯管治水平與及多宗涉及費格遜當球員經紀的兒子Jason的球員收購交易,質疑費格遜利用轉會操作進行利益輸送。這宗新聞當時甚爲轟動,不單影響曼聯的聲譽,更威脅費格遜在曼聯的地位。雙方最終庭外和解,Magnier和McManus 也放棄繼續增持曼聯。
至於格拉沙,最初在 2003年二月從市場購入曼聯約 2.9% 股份,不消三個月,在同年年底前增至約15%,到 2004年十月,更進一步提升至28.1%, 成為曼聯第二大股東,更首次宣佈有意提出收購曼聯。當時曼聯董事會與格拉沙家族代表見面後,認為格氏的槓杆式收購建議將不利於球會的發展,公開向股東表明不支持有關提案。不過,到了2005年四月,格氏一方提出了收訂方案,提升了收購價之餘,也優化了收購的資金架構。而Magnier一方自從和費格遜庭外和解後,也樂於接受這個能為其帶來達七千萬英鎊溢利的方案,為格氏全購曼聯清除了最大的障礙 (格氏曼聯持股量的演變,參考友欄”艾雲豪的球財之道”作者艾雲豪的著作《誰偷走了紅魔》) 。
Rock of Gibraltar這匹名驅可謂間接改寫了曼聯的命運。2005年前的曼聯,一直以球隊的成功為基礎,配合出色的商業營運,是當年少數擁有良好財務狀況,近乎零負債的球壇典範。不過,在格拉沙接手後,曼聯搖身一變成為全球負債最高球會,在收購後的頭幾年,單是利息開支每年就超過一億英鎊。雖然往後幾次再融資和2012年在紐約重新上市後,已經令曼聯的財務開支大大削減至相對可接受的水平,但多年來普遍曼聯球迷對格拉沙家族和他們委任的活華特(Ed Woodward)都怨聲載道,認為格氏窒礙了曼聯的發展 (曼聯多年來的主要融資活動詳情,可以參考本欄前文”仍然債台高築的曼聯有爆煲的風險嗎?”) 。
足球,從來來都沒有“如果”。不過我們大可以從球壇這十五年間的發展來個沙盤推演,推算若果沒有格拉沙的收購,曼聯可能變成甚麽模樣,從而評定格氏家族的功過。
曼聯贏得三冠王後的四個球季再贏得了三次英超冠軍。到了2003年夏天,阿巴莫域治入主車路士,顛覆了整個英格蘭球壇的生態環境。同年,和費格遜關係破裂的碧咸離隊,雖然曼聯找來了C朗頂替,但畢竟當時僅18嵗的C朗尚未能擔大旗。2004年,阿仙奴以全勝姿態奪冠,同時面對銀彈打造的車路士,當時曼聯可以説是面臨英超年代以來最大的挑戰,要到2007年相隔四個球季才重奪聯賽冠軍。
有指當年阿巴莫域治也曾考慮收購曼聯,球迷或許會認為如果當年收購曼聯的是阿巴莫域治而非格拉沙,曼聯不單不會變得債台高築,更可以無限金錢,建構如皇馬般的銀河艦隊,這當然是合理的推想。不過,大家也知道多年來油王不單錢投放的多,就連領隊也都撤換得比別人多。要是費爵爺在2003/04球季未能阻止阿仙奴奪冠,可能也會烏紗不保。説句公道話,格拉沙家族即使萬般不是,至少在這方面,多年至來也放手讓費爵爺管理球隊,一直到2013年費爵爺才光榮引退。換了其他班主,難保不會干涉費爵爺的管治,更遑論讓費Sir做到自願退休。況且,要是油王2003年入主的話,雖然改變不了碧咸離隊的事實,但曼聯可能轉而引進其他當時得令的球星,或者就會錯過了C朗,甚至2004年加盟的朗尼。
然後我們推演到 2007/08 球季,漸趨成熟的C朗和朗尼等人協助曼聯擊退阿巴莫域治的車路士重奪歐聯,一年後再次晉身決賽,雖然被巴塞技術性擊倒,但不得不承認這段時期是1999年三冠後,曼聯的另一個高峰。當然,這一切可談不上是格氏的功勞,曼聯球迷普遍認爲曼聯那段時期的成就,絕非 “because of Glazer” (歸功於格拉沙), 而是 “despite of Glazer” (儘管有格拉沙)。當年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C朗,早就想離隊轉投皇馬,在費爵爺極力游説下,才多留一個球季至2009年。之後,曼聯以破當時世界紀錄的八千萬英鎊把C朗賣到皇馬,卻沒有利用這筆巨額引進其他大牌球星。在2009和2010年的轉會市場,曼聯較主要的收購,就只有華倫西亞、史摩寧、”小豆”靴南迪斯和免簽已無復當年勇的奧雲,到今時今日,不時還會看到網民說“賣C朗筆錢仲未使晒”。
與此同時,2008年九月,向來都活在曼聯鼻息下的鄰居曼城,迎來阿布扎比皇室入主,以比車路士更誇張的幅度徹底改造。來到這裏,球迷自然會認為格氏為了還債,拒絕為曼聯在轉會市場上提供資金。這種説法,以當時曼聯的財務狀況,也稱得上站得住脚。曼聯出售C朗的溢利在2008/09球季入賬,當季曼聯總營業額為£278m,但根據曼聯2012年上市時的招股書披露,按照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重列的同期賬目,曼聯當年的融資開支(包括貸款利息和利率對冲衍生工具的價值損失)就高達£117m. 雖然曼聯在 2009/10至2012/13(即費Sir退休前的最後四個球季)仍能在英超獲得兩冠兩亞的成績,也打入了2010/11歐聯決賽,但曼聯錯過了在這時期加快新舊球員替換的時機,仍然依賴如傑斯﹑史高斯和里奧費迪南等老將擔大旗,沒有為曼聯往後步入後費格遜時代打好根基。這一點,格拉沙家族難辭其咎。
當然,到了今天,賣C朗的錢早就花掉。我們再推演至後費格遜時代,費格遜本人在2013年因為太太的姐姐離世,覺得要留更多時間陪伴太太而決定退休,事情突然得連他自己本人也沒有預料到,特別向一年前才簽入的雲佩斯和香川真司兩人道歉,覺得自己未能實踐對兩人的承諾。但正如上面提過,換了其他班主,或許老早就辭退了費Sir.
雖然莫耶斯入主時,多名“傳曼聯”球員如卻奧斯、加里夫巴爾和法比加斯等最終都沒有成事,但曼聯這幾年在轉會市場的投放,在英超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高,只是大部份高價收購的球員效用都不甚理想。誠然,格拉沙當然不會自掏腰包向曼聯注資(即使是2012年的IPO,所籌得資金也分別只用作還債,與及格氏家族成員出售部份舊股,直接把錢收進自己口袋,整個上市計劃,沒有一分錢用作球會的發展),但他們在這段時期對曼聯在花錢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多阻撓。球員最終沒有加盟,可以有各種不同原因,這不能全部怪罪格拉沙。說到這裏,應該分別談談這幾年的領隊任命和活華特的問題。2013年任命莫耶斯接任固然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但可別忘記當年的莫耶斯備受費爵爺推崇,而當年盛傳的其他人選,包括雲高爾和摩連奴都分別接受了其他崗位,這非格拉沙家族的問題,反而費格遜本人甚至應該為未有替曼聯培育自己的接班人負上部分責任。
莫耶斯在曼聯的失敗,很大程度和他上任後堅持任用自己的教練班底,而放棄費倫(Mike Phelan)和梅倫斯甸(Rene Meulensteen) 等費Sir的得力助手,破壞了當時曼聯更衣室内本來不錯的氣氛。到後來雲高爾和摩連奴先後上任,在球員收購上所花的錢可不算少,卻往往予人藥石亂投的感覺。各位或會歸咎於曼聯一直還沒任命足球總監(Director of Football, “DoF”),從而把矛頭指向由格拉沙親自聘請,現任曼聯執行副主席活華特。
活華特和筆者一樣,都是會計師出身(笑),畢業之後任職國際四大會計師行,之後轉職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資銀行部負責企業合倂工作,有份參與格拉沙收購曼聯的項目,在收購完成後獲得格拉沙邀請加入曼聯,先是當上當時行政總裁大衛基爾(David Gill)的副手,到2013年基爾和費格遜同時退休後接棒。曼聯球迷每當談及活華特,絕大部份都劣評如潮,主要針對他多年來在轉會市場的劣績,包括在談判時策略失當,一時開天價收購物非所值的球員,一時卻又亂開低價,最終耽誤時間,令新球員錯失季初融入球隊的時間,或是白白錯失目標等。兩年前盛傳活華特終於同意聘請DoF分擔球隊事務,自己專注足球以外的商業範疇,但到今天卻仍無進展,令球迷質疑活華特戀棧權力,不想放權。
以往費Sir年代,球隊大小事務都由他掌握,根本就不用亦不大可能找個DoF. 但環顧歐洲球壇,DoF一職可謂越來越普遍,不只是球員買賣事務,就連訓練方法,技術分析,以至數據運用,都是現代DoF主管的範疇。相比近年成績突飛猛進的兩大宿敵曼城和利物浦,這方面曼聯的確落後不少。活華特既然非足球事業出身,就應讓懂這方面的專家去做。活華特不做,格拉沙家族作為他老闆,應該要去推動這件事。人家利物浦就有專業營運體育事業的FSG去搞好整個球會體系架構,曼聯要是在這方面繼續固步自封,就只有繼續被宿敵們超越的份兒。即使找來蘇斯克查後成績有所進步,但要重返頂尖行列挑戰兩大宿敵,仍然有一段距離。
至於商業發展,曼聯早在上世紀九十年初就開始就在最前端。有經驗的球迷都會記得,在車路士和曼城之前,最常被指玩金錢足球的就是曼聯。曼聯可說是英超列强中商業發展最成熟兼就成功的一隊,這也是格拉沙看上曼聯的一大原因。格拉沙入主後,為了確保曼聯能提供足夠回報填債,當然沒有放慢這方面的步伐。多年來,曼聯的商業營運都比其他對手走的更前,簽下的贊助商不單金額龐大(到目前為止,曼聯幾個最主要的贊助類別的金額,包括球會主贊助﹑球衣生產與衣袖廣告,都仍然是英超各隊最高),種類也越來越多多元化,在不同範疇的商品和服務類型,都會找到曼聯的官方合作夥伴,包括一些和足球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比如咖啡﹑輪胎和物流等,為曼聯持續帶來不錯的收益。曼聯亦是多家歐洲球會中,第一間在亞洲地區設立辦公室(2012年開張的香港辦公室),專門負責拓展亞洲業務。這方面,格拉沙和活華特也算有功勞。
不過,曼聯的商業策略雖然創新,但其他球會並不難跟隨。近年多家球會相繼在亞太地區開設辦公室,也積極開拓不同產品和服務的贊助合約。活華特雖然曾經講過曼聯在商業上的表現與球隊成績並沒有太大關聯,但大家也可看見近年曼城和利物浦的贊助金額也正在不斷提升,其中利物浦和Nike的合約金額,更有望最追平甚至超越曼聯。要不是曼聯今季在最後關頭保住了下季歐聯參賽資格,Adidas合約中,連續兩季缺席歐聯的調整金額條款就會生效。曼聯要維持商業收入的領導地位,終究都要靠球隊交出成績。
十五年來,不少球迷依然對格拉沙恨之入骨,每隔幾年就會有球迷發起反抗運動,比如去年夏季就有人在Twitter向格氏提出五大提問,不時傳出格拉沙家族有意賣盤的消息,但到了今天格氏一家的控股地位,依然穩如泰山。回顧十五年前的收購戰,作為上市公司的曼聯,加上其股權分佈的結構,本來無時無刻都會有被敵意收購的風險。即使沒有格拉沙,早晚也會出現其他潛在買家。當年格拉沙以略低於八億英鎊估值收購曼聯,今天曼聯市值已超越23億美元(最高更曾超越30億美元)。在今時今日的大環境,能夠付得起這個數字收購一支球會的,相信只剩下部分新興國家主權基金或富可敵國的極少數商業大亨,但這類班主,又是否仍然高呼”Glazer Out” 口號球迷們想要的人選?格拉沙沒錯不受包括筆者在内的普羅曼聯球迷歡迎,但假設格拉沙家族今天真的賣盤,又能保證接手的會更理想嗎?
各位想追蹤更多足球界嘅財經新聞,可以like 足球財經嘅 Facebook page!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