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盃──克羅地亞】現代傳控足球的啟示

BLnaze 於 18/07/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球迷們的餘韻,在此先感謝32支球隊的球員、教練團隊、甚至球迷,帶給我們一屆非常精彩,而且回味不斷的世界盃。

回到戰術層面,四年前流行的三中堅效應逐漸被淡化,高中鋒以及防守反擊的復興,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戰術的循環。筆者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傳控足球已死」,到底是傳控足球真的已死?還是,對傳控,我們已經有另一種更高的要求?

克羅地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傳控足球仍然有它的生存價值,然而,無論任何戰術,追本溯源,還是需要「把球打進對手球門,阻止皮球飛進自家球門」,而克羅地亞的「勝利」,在於他們除了這一句,其他都很棒;他們的「失利」,在於他們沒法做到這一句。

圖:核心的存在主掌了比賽的節奏

【變速:傳控的精髓】
西班牙過千腳的傳球折戟在主場球迷的面前,德國結合「跑與轟」的戰術無法洞穿韓國的大門,個人能力出眾的巴西沒法在比利時身上完成反撲,三支擅長「有球作戰」的球隊幾乎用同樣的方式收到回程機票,「傳控足球已死」的哀鳴之聲四起。

然而,我們回頭細看,注入「務實主義」的巴塞隆那回到西甲王座、拜仁慕尼黑、曼城同樣以超凡的控球與身體結合橫掃國內聯賽,同樣強調球權的克羅地亞幾乎笑到最後,「傳控足球」實際上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成長,而且還在球壇上佔一席位。

以摩迪為核心、輔以拉傑迪與波索域,克羅地亞在關鍵的戰役都選擇了組織能力更強的中場應付對手,三人同樣具備自行組織進攻的能力,更可以適時使用長短傳來控制節奏,無論在四強以及決賽,克羅地亞都能夠在對手壓逼時通過長傳破解封鎖,又能夠在對手快速退防之際以橫傳、回傳的方式放緩節奏,憑藉出色的有球能力令對手「有力難施」,「節奏的變換」才是傳控足球的精髓。

圖:除了文素基治,列比錫與比列錫的身體對抗也為技術中場提供了大量空間。

【對抗技術,並行不悖】
技術中場的缺點是缺乏足夠的身體對抗,文素基治、比列錫、列比錫三人的存在就為支撐中場提供厚實的保障,既可以通過高球的控制接應長傳,亦可以憑藉身體對抗為中場肅清道路,摩迪與拉傑迪能夠頻繁前壓到禁區前沿進行組織、二點爭搶,前場三傑的身體對抗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強大的跑動能力亦是技術中場必須具備的條件,施丹在皇家馬德里三年間的「文人知軍事」提升了中場的拼搶能力,跑動量的輸出確保了中場的纏鬥能力。克羅地亞在這方面有著更為出色的發揮,曾經在意大利創造出17000米跑動的波索域繼續成為全隊最強輸出者,摩迪與拉傑迪亦在「鬥心激發」下提升到高水平的跑動。

無論是隊友的對抗能力,以及自身的纏鬥能力,技術中場配合對抗成為「傳控足球」新的標準,西班牙、德國以及失去卡斯美路的巴西,都在同一個範疇中失去平衡,「偽傳控」葬送了奪標的希望。

圖:連續死球失利並非偶然。
【傳控存死穴,板凳成救星】
死球戰丟球率偏高,危險區域犯規過量,克羅地亞的經歷同時呈現了技術中場的毛病,倚靠身體纏鬥與大動作的防守造成後場犯規的數字上升,死球防守意識與高度不足加劇了死球防守的空檔,四場淘汰賽均有與死球相關的失球並非偶然,15張黃牌更是冠絕32強,傳控足球的死穴或許存在於犯規當中。

在國家隊層面,備戰期較短、人員儲備不足、板凳質素參差,不少球隊沒法構築「B計劃」,但在球會層面則擁有更長的備戰期與更為豐富的板凳,能夠在比賽末段以換人的方式彌補首選方案的不足,完成比賽的「收割」。

在日新月異的資訊年代,「長勝之師」已經不復存在,傳控足球亦需更新自強,豐富打法才能追上時代的步伐,無論是節奏掌控才是傳控足球的精髓、對抗能力的加入是傳控足球提升的方向,通過後備力量提升比賽走勢的掌握,教練對場上發展的判斷將會越發重要。

BLnaze的足球札記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