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職J.League聯賽20載風光背後《三》

亞洲足球 於 15/08/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五、球隊倒閉危機攪得J聯盟雞犬不寧
日本J聯賽在經歷驚心動魄的橫濱2隊合併後並未平靜,尤其是近十年以來日本的經濟每況愈下,對於靠門票及廣告等收益維持運作的俱樂部而言總是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甚至一些老牌球隊也要受到關門倒閉的衝擊。

曾經擁有三浦知良、拉莫斯等半支日本國家隊隊員雄霸日本足壇的東京貝爾迪隊也經歷了幾起幾落,這家由日本著名讀賣新聞社、日本電視台聯手組建的球隊在上世紀80年代長期壟斷日本足壇,在J聯賽開始的2個賽季也是連續奪冠,後因為經濟原因開始大幅限薪,之後就江河日下,在2006年首次降至J2部,期間幾起幾落,再也看不見當年的影子。

鳥取隊在2003年就因為相當嚴重的財務危機遭遇J聯盟除名和勸退危機,此前清水心跳隊也因為財務陷入巨額赤字再加上財路中斷,被迫走到了解散或轉賣的地步,另外還有J2部的甲府隊也遇到過類似問題,鳥取隊因為無錢支付球隊巨大開支,球隊人心渙散,竟然連續28場不勝,到場觀戰的球迷人數僅保持在3172人次,而當年聯賽平均入場人數為7892人次。

日本J聯賽球會經歷了太多的折騰之後,目前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要想維持球會正常運行,其一要盡量不發生財政赤字、其次要盡量減輕出資企業的負擔、要多與所在地產生更密切的聯繫,要把所在城市真正做為自己的最大靠山,企業的經營肯定會有起落,而只有所在城市長期培養出來的足球文化值得信賴,它可以幫助球隊在危難關頭渡過難關。

六、J聯賽盲目擴容有負面反應

日本J聯賽經歷了元年的成功之後,當時包括職聯盟主席川淵三郎為首的高層也開始頭腦發熱,認定接下來的第2個賽季門票依然會供不應求,認為日本職業足球必須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爭取每個賽季都保持擴容,要在不久的將來確保每個都道府縣都擁有J1或J2等職業球會,也就是說日本職業聯盟最終的目標是在日本組建近90支各級職業球會。

雙循環的主客場賽制也使得球迷和媒體滋生了審美疲勞。球員們在共有14支球隊參加的95賽季僅聯賽就要打52場比賽,再加上杯賽等其它賽事,球員每週三和周末都難得休息,到了96賽季又擴充到16支球隊,球員們一年要打60場比賽,這在世界足壇也極為罕見。

日本職業足球聯盟儘管在第一個賽季審核職業球隊資格時還比較嚴厲,曾經有包括日本全國聯賽老牌勁勁旅雅馬哈(後磐田喜悅隊)、日立隊(後柏雷素爾太陽神隊)、富士田(現湘南比馬隊)等多支球隊因未達標而被暫緩加入聯盟資格,但隨著J聯盟擴容願望的膨脹,審批程序也稍許降低,使得條件有些牽強的球隊也提前成為職業球隊。

其實當時的日本球市正因為盲目的擴張而出現負面反應,掏錢贊助的企業不理解為何在球會冠名上要把所在城市名稱放在最前,而球迷對於每週被“綁架”到現場看球更是產生抵觸情緒,每周中的比賽看台上往往顯得相當空曠,只有到週末觀看比賽或者一些重要的賽事的人數才會有所上升。

七、低年薪、缺機遇害慘J聯賽

日本職業球隊個數在馬不停蹄的擴容之後已經逼近歐美各級聯賽水平,但球員來源卻並未隨著各級球隊的增多以及雄厚的足球基礎及時補充,相反正是由於無節制地擴充,使得球員補充方面顯得青黃不接。鳥取隊當年從JFL聯賽升入J2聯賽時,全隊球員的平均年齡為29.2歲,球隊中最為年輕的球員也要23歲,大部分球員都是因為在J1聯賽混不下去才臨時拼湊在一起的“草台班子”。

在日本J聯賽存在著一個與歐美不大一樣的現象,各大球隊按照聯盟的要求都配備了各年齡段的梯隊,但很多年輕球員因為無法進入一線球隊而毫不猶豫地選擇進入大學深造,在講究學歷的日本傳統觀念裡,如果感覺到在足壇混不出人樣的話,就必須到大學謀取未來生存的一技之能,因此,在日本足壇可以看到很多頗有才華的年輕球員奔跑在大學聯賽,而職業隊的後備實力卻顯得非常單薄。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日本J聯賽的年薪限制也制約了年輕球員踢職業聯賽的決心。綜合日本J聯賽各支球隊的年薪,在J2部聯賽中效力的年輕球員年薪只不過維持在200萬-300萬日元之間,它甚至還無法與日本人均工資相提並論,僅此一點就極大地挫傷了年輕球員打拼的信心,更多的年輕人缺少耐心,被逼無奈只能轉投報考各級高等學府。

有一個現像在日本J聯盟一直存在,一線球員自願掏腰包一窩蜂到歐美聯賽效力,而國內的各級聯賽老齡化依然如故,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本賽季日本J2部份球隊平均年齡在23歲以及北九州隊平均24歲之外,已經多達19支球隊的平均年齡超過了25歲,平均年齡最大的橫濱FC隊已經達到27.89歲,而隊中的三浦知良的年齡已經達到46歲。這還不算最高,去年才降至J2聯賽的甲府隊平均年齡已經逼近30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