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迪奧拿戰術革命終結?英超掀起「對抗足球」新浪潮

鳩噏球評家 於 1 天前發表 收藏文章
當今英超訓練場上,愈來愈多球員開始抱怨同一個現象:足球比賽的重心已經不再是技術、速度甚至攻防轉換,而是「對抗、對抗、再對抗」

一位知名後衛私下抱怨道:「現在就是對抗、對抗、再對抗。」這種趨勢從數據上可見一斑,每場比賽的長距離界外球從上季的1.52次大幅增加至本季的3.03次,相比2020-21球季的0.89次更是驚人增長。這種戰術迫使禁區內出現更多身體對抗,從而制造反彈球、角球甚至入球機會。

最明顯的例子要數夏蘭特(Erling Haaland)與加比爾(Gabriel)之間的鋒衛對決,這種前鋒與中堅的激烈較量正是雲加(Arsene Wenger)在2014年感嘆正在消失的傳統。有阿仙奴(Arsenal)內部人士形容夏蘭特因其身體質素而成為「近乎完美的長傳戰術球員」。


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以其巴塞隆拿(Barcelona)球隊影響全球足球

哥迪奧拿非但未能將這位挪威前鋒完全融入其戰術體系,反而在夏蘭特等球員的影響下,不得不妥協自己的足球理念。在最近對阿仙奴的1-1和局中,哥迪奧拿甚至採用了摩連奴(Jose Mourinho)時代國際米蘭(Internazionale)的戰術佈置。

這標誌著足球可能已經越過了戰術的「歷史終結點」,進入了全新的不確定時代。正如哥迪奧拿最近所言:「今日的現代足球不再是位置足球,純粹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球員……當你每三天比賽一次,所有球隊都有很多傷兵。

數據顯示,自哥迪奧拿在2016-17球季登陸英超以來,長距離龍門球的頻率每個賽季都在下降,直到現在才開始回升。這種轉變反映了足球戰術正在從意識形態的教條主義轉向實用主義。

利物浦(Liverpool)在從阿倫斯拉(Arne Slot)的位置足球轉向更注重個人天賦的過程中,投入未能直接轉化為成績;般茅(Bournemouth)領隊伊拉奧拿(Andoni Iraola)同樣在解放球員的戰術束縛。


英格蘭足球聯賽經理協會的研討會指出,目前英冠聯賽榜前列球隊的控球率排名,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要低得多。許多球隊都轉向死球戰術和反擊,杜曹(Thomas Tuchel)在9月時不禁感嘆:「長距離界外球、長傳、傳中……所有這些模式都回來了。」

下一個意識形態戰場可能會在未經排練的創造力與精心設計的死球戰術之間展開,或者甚至是兩者的融合。阿迪達(Mikel Arteta)的球隊目前平均控球率為57.6%,這位巴斯克領隊仍然以「控制」為最高原則,因為他相信控制空間和皮球能帶來最高的勝算。

當阿仙奴的控球壓迫遇到重新集結的防守時,他們獲得更多角球和界外球,因此專注改善這些死球戰術就成為新的差異化優勢。這也解釋了為何對抗變得如此重要。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