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信沒有人會否認克羅地亞地表現絕對值得晉級,就算是多忠實的英迷也不會質疑。全場中目標射門只得2次,控球不及對手,具威脅埋門更少,英格蘭球迷也輸得心服口服吧。
英格蘭能打入四強已是運氣、改革、努力的結合成果,且超額完成,結果上沒什麼好怪責的;而「反英」球迷亦毋須加以嘲諷--皆因英格蘭從來不值被捧上天是事實,如果反英球迷又要用「天上」的期望來審判今屆英軍,又未免有點自打嘴巴。
誠然,英格蘭實力上從不是克羅地亞、甚至是哥倫比亞的對手。英格蘭能走到今天才敗於克羅地亞腳下,很大程度是死球戰術、以及防守戰術的執行性。撇除一直都很弱的組織能力,今場的表現也算是稍有失準。世界盃之路即將完結(小弟從不把季軍戰放在眼內),實應痛定思痛,從今場比賽學習,為一眾幼獅兩年後的歐國盃之路累積經驗。
以下簡單總結了今場比賽的三大落敗原因。
1. 高估己方體力、低估克軍意志
賽前紛云,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英格蘭的一方--前一場對瑞典早早(70分鐘左右算不錯)了結球賽,大可休養生息;反觀克羅地亞已經連續兩場踢足120分鐘,對年紀不輕的正選陣容來說,體力是一大問題。平均年齡26歲的英格蘭,初段嘗試高度迫搶、高速推進、及長傳急攻來推快比賽節奏,是聰明的戰術思維。比賽初段迪利阿里在禁區頂搏得罰球(繼而取得入球),其後歸功於史達寧的速度和竄擾力,一度令克羅地亞的中堅風聲鶴唳,維達多次險些走甩史達寧,連加特的射門機會,都是危險的警號。
留意,小弟讚的是戰術思維,不是戰術執行力。有別於日本對比利時的高速反擊,英格蘭依賴佐效軒達臣的傳送不到位、前場球員第一腳控球(First Touch)又不夠熟練、克羅地亞亦沒有預留足夠空間給英格蘭控定皮球。這是修夫基始料不及的--英軍本期望這種戰術在下半場就能乘克軍體力下降、令其收窄後防空間的速度減慢。最後結果卻是史達寧跑到70分鐘已無氣要換走,克羅地亞去到120分鐘完場都未有人抽筋。
2. 缺乏前場配合的Plan B
正如賽前多個分析,史達寧繼續有正選,用速度拉打不意外,但哈利簡尼今場表現沉寂了一點。隊長作為前場唯一高點,但在全場高空爭頂成功率只有53%。而有看過球賽的,也不難看到即使哈利簡尼頂到波,往往都沒有人佔據第二點(所謂「執second」),白白喪失控球權。
當兩位箭頭分別因狀態和體力失準,修夫基完全沒有Plan B,卻有藥石亂投之感。被扳平後,修夫基以拉舒福特入替史達寧。須知史達寧和拉舒福特是不同類型的前鋒--不詳談,簡述︰前者是竄擾型;後者是上腳型。拉舒福特為英格蘭能帶來新鮮感,例如拉邊、傳中、盤扭等,但請不要期望他能和史達寧一樣,為前場製造空間。
換句話說,這個換人調動,不是位換位,而應該是換體系。配合拉舒福特,迪利亞里應該被換走,用洛夫斯切克、甚或戴夫加強中前場的串連,而非任由球隊一分為二。又要講多次,現今球隊,工兵很重要。
加時階段,英格蘭戰術更是不解。軒達臣被換走,戴亞入替,中場失去最後一絲串連的可能性;華迪入替後,調整之術竟然係哈利簡尼墮後做波,一眾中場在禁區邊等待。最後查比亞傷出,連死球的最終技能也被廢。
英軍在史達寧被換走後,只是不停作無意義的變陣,但缺乏一個真正的Plan B攻堅。這是小弟一直提倡之事。
3. 失波後失魂、失魂後失智、失智便失勢
英格蘭被追平之後,足足十分鐘極為混亂。和前一場對哥倫比亞補時階段失球後的「騰雞」很相似。畢竟陣容年輕,且缺乏一位老大哥「嗌住隊波」提點,這是利用年輕球員改革的副作用之一。
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卡爾獲加。兩個失球,他也應負一定責任,穩健多場嘅英格蘭後防因而出現漏洞。事實上即使在失球前,他好幾球的處理顯示緊張、無信心、專心力下降,當中一個無意義嘅黃牌更加不明所以。這也是28年來的英軍的寫照吧。總在關鍵時刻脫腳,卡爾獲加不是第一人,慶幸的是,今屆的英格蘭已是對上很多個「黃金年代」中,最後脫腳的一支。
最後總結幾句。英格蘭的最大問題,從來都是人腳。除了哈利簡尼,整個陣容中沒有誰是球隊重心。當球員實力不太強時,戰術就很重要。修夫基的戰術不是32隊中最好,但肯定最適合這支三獅軍,當然還有改進的空間。走線雖說有運,但若無實力把握,再多的運氣也是徒然。能走入四強,算是超額完成,亦是力有不逮,今場任各種原因未能發揮,俱往矣,唯可放眼未來。
綠茵場,從來是殘酷的英雄塚。
文︰請支持小弟的Facebook專頁-拾苟說足球!
英格蘭能打入四強已是運氣、改革、努力的結合成果,且超額完成,結果上沒什麼好怪責的;而「反英」球迷亦毋須加以嘲諷--皆因英格蘭從來不值被捧上天是事實,如果反英球迷又要用「天上」的期望來審判今屆英軍,又未免有點自打嘴巴。
誠然,英格蘭實力上從不是克羅地亞、甚至是哥倫比亞的對手。英格蘭能走到今天才敗於克羅地亞腳下,很大程度是死球戰術、以及防守戰術的執行性。撇除一直都很弱的組織能力,今場的表現也算是稍有失準。世界盃之路即將完結(小弟從不把季軍戰放在眼內),實應痛定思痛,從今場比賽學習,為一眾幼獅兩年後的歐國盃之路累積經驗。
以下簡單總結了今場比賽的三大落敗原因。
1. 高估己方體力、低估克軍意志
賽前紛云,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英格蘭的一方--前一場對瑞典早早(70分鐘左右算不錯)了結球賽,大可休養生息;反觀克羅地亞已經連續兩場踢足120分鐘,對年紀不輕的正選陣容來說,體力是一大問題。平均年齡26歲的英格蘭,初段嘗試高度迫搶、高速推進、及長傳急攻來推快比賽節奏,是聰明的戰術思維。比賽初段迪利阿里在禁區頂搏得罰球(繼而取得入球),其後歸功於史達寧的速度和竄擾力,一度令克羅地亞的中堅風聲鶴唳,維達多次險些走甩史達寧,連加特的射門機會,都是危險的警號。
留意,小弟讚的是戰術思維,不是戰術執行力。有別於日本對比利時的高速反擊,英格蘭依賴佐效軒達臣的傳送不到位、前場球員第一腳控球(First Touch)又不夠熟練、克羅地亞亦沒有預留足夠空間給英格蘭控定皮球。這是修夫基始料不及的--英軍本期望這種戰術在下半場就能乘克軍體力下降、令其收窄後防空間的速度減慢。最後結果卻是史達寧跑到70分鐘已無氣要換走,克羅地亞去到120分鐘完場都未有人抽筋。
2. 缺乏前場配合的Plan B
正如賽前多個分析,史達寧繼續有正選,用速度拉打不意外,但哈利簡尼今場表現沉寂了一點。隊長作為前場唯一高點,但在全場高空爭頂成功率只有53%。而有看過球賽的,也不難看到即使哈利簡尼頂到波,往往都沒有人佔據第二點(所謂「執second」),白白喪失控球權。
當兩位箭頭分別因狀態和體力失準,修夫基完全沒有Plan B,卻有藥石亂投之感。被扳平後,修夫基以拉舒福特入替史達寧。須知史達寧和拉舒福特是不同類型的前鋒--不詳談,簡述︰前者是竄擾型;後者是上腳型。拉舒福特為英格蘭能帶來新鮮感,例如拉邊、傳中、盤扭等,但請不要期望他能和史達寧一樣,為前場製造空間。
換句話說,這個換人調動,不是位換位,而應該是換體系。配合拉舒福特,迪利亞里應該被換走,用洛夫斯切克、甚或戴夫加強中前場的串連,而非任由球隊一分為二。又要講多次,現今球隊,工兵很重要。
加時階段,英格蘭戰術更是不解。軒達臣被換走,戴亞入替,中場失去最後一絲串連的可能性;華迪入替後,調整之術竟然係哈利簡尼墮後做波,一眾中場在禁區邊等待。最後查比亞傷出,連死球的最終技能也被廢。
英軍在史達寧被換走後,只是不停作無意義的變陣,但缺乏一個真正的Plan B攻堅。這是小弟一直提倡之事。
3. 失波後失魂、失魂後失智、失智便失勢
英格蘭被追平之後,足足十分鐘極為混亂。和前一場對哥倫比亞補時階段失球後的「騰雞」很相似。畢竟陣容年輕,且缺乏一位老大哥「嗌住隊波」提點,這是利用年輕球員改革的副作用之一。
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卡爾獲加。兩個失球,他也應負一定責任,穩健多場嘅英格蘭後防因而出現漏洞。事實上即使在失球前,他好幾球的處理顯示緊張、無信心、專心力下降,當中一個無意義嘅黃牌更加不明所以。這也是28年來的英軍的寫照吧。總在關鍵時刻脫腳,卡爾獲加不是第一人,慶幸的是,今屆的英格蘭已是對上很多個「黃金年代」中,最後脫腳的一支。
最後總結幾句。英格蘭的最大問題,從來都是人腳。除了哈利簡尼,整個陣容中沒有誰是球隊重心。當球員實力不太強時,戰術就很重要。修夫基的戰術不是32隊中最好,但肯定最適合這支三獅軍,當然還有改進的空間。走線雖說有運,但若無實力把握,再多的運氣也是徒然。能走入四強,算是超額完成,亦是力有不逮,今場任各種原因未能發揮,俱往矣,唯可放眼未來。
綠茵場,從來是殘酷的英雄塚。
文︰請支持小弟的Facebook專頁-拾苟說足球!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