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交叉點——歸化香港,請居滿七年

寸咀足球組 於 10/09/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作為《歸化交叉點》的最終篇,加上香港隊已與同樣不乏歸化球員的卡塔爾(詳見《投奔卡塔爾篇》)在世界盃外圍賽交鋒,寸咀哥是時候談談香港的歸化球員問題。

眾所週知,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必須連續在港居住七年,期間不得離開香港超過90日,不過相對國際足協現行規定在另一國家居滿五年、20歲前必須住在打算歸化的國家而言,歸化香港的條件並不吸引。一方面香港足球市場規模有限,另一方面球員生涯更有限,居港七年相當於足球員職業生涯三分之一時間,如果沒有非常優厚的條件,即使是全球九流的球員亦不一定來香港碰運氣,因此歸化香港的球員普遍只能產生短期作用,甚至不足以改善香港隊的國際賽成績。五年與七年的差距非常明顯,但無論港英政府或特區政府也無動於衷,即是香港的假想敵新加坡於1993年頒佈《海外體育優才計劃》(Foreign Sports Talent Scheme)吸引體育專才歸化(詳見《由日本開始篇》),香港在招攬優秀歸化球員上採取不變應萬變戰術,就算1990年代以外援為主的港聯不時在賀歲盃或表演賽中讓歐美球隊吃盡苦頭,對這些實質成效也視而不見,在重視迅速見效的社會氣氛中尤其令球迷嘖嘖稱奇。
香港足球在吸納歸化球員方面歷史悠久,一代中場指揮官山度士(Leslie George Santos)之父、祖籍葡葡牙的A. G. 山度士(Arthur. G. Santos)與司職右閘的同鄉杜永權(J. H. Toledo)早於1950年代已代表香港出賽,而他們才是香港真正第一代歸化球員;到1960年代,屈臣(T. Watson)、伊雲士(Evans)、麥拉倫(Pete McLaren)與後來成為香港草地滾球之父的窩利士(Ken G. Wallis)以軍人或警察身分代表香港隊出賽,其中以中鋒窩利士的作用最大,歷來上陣20場射入8球,但香港還出現了另一位服兵役時代表香港出賽的蘇格蘭裔門將Charlie Wright。Wright 的名字甚至在香港人以中文撰寫的足球史中並不多見,但當時在英國效力獲京頓(Workington)的他確實在1960年為香港隊上陣五次;更有趣的是,Wright 藉足球完成兵役後一直留在英國,先後效力甘士比、查爾頓與保頓,退休後更短暫成為保頓領隊。
所以,坊間所認定的香港歸化球員先驅如蘇格蘭裔左翼「耶穌」居里(Derek Currie)(1979年歸化)與兩位鄉里中堅「高章遜」安德遜(Dave Anderson,1979年歸化)及左閘「儍俠」麥哥利(Hugh McCrory)(1980年歸化),其實是香港足球史上第二代歸化球員。無論是「耶穌」與「儍俠」在精工時代合作獨步左路的場面,以及「高章遜」轉型出任中堅或清道伕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老一輩球迷隨時可以如數家珍,不過三位名將不約而同是居港滿七年才可入選香港隊,所以政府大條道理說有先例可援,沒有修例或特事特辦的必要。更可惜的是,他們代表香港隊上陣的次數不多,實際助力不大。
1986年,足總決定禁止本地球隊引進外援,讓本地球員有充分機會發揮所長,不過這項政策實施了三年便取消,新一批外援到港,足總亦不時調節註冊外援與落場外援限額。然而,這一代外援整體表現不俗,由他們組成的港聯更於1990年代為本地球迷帶來不少美好回憶,證明當日足總的決定實屬一廂情願;同時,日後個別出色的外援更落地生根,成為香港隊的生力軍。其中,先後為南華與東方立下豐功偉業的英格蘭射手譚拔士(Dale Tempest)最為人津津樂道,在香港征戰九季平均每場射入0.8球,甚至成為當時海外傳媒最熟悉的香港聯賽外援,實在匪夷所思。可是在居滿七年的限制下,譚拔士於1996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時差不多33歲,要應付國際賽其實有點吃力,雖然他能在國際賽開齋,但在1998年正式退役,絕對是錯過了又一位好球員。

同期入選的還有英格蘭裔中後場昆查(Mark Grainger),這位早於1986年來港工作的球員從玩票性質的港會主將一躍成為中型班的中流砥柱,於1995年更成功入選港隊,可是昆查因屬地道英國人是不合資格代表香港參加1998年曼谷亞運,否則他可以作出更多貢獻。此後,波斯尼亞裔進攻中場基保(Anto Grabo)、英格蘭裔前鋒摩亞(John Moore)、荷蘭裔中堅尹迪辛達(Marlon Ricardo van der Sander)也先後成為歸化的香港代表隊成員,但無一不是在職業生涯後期的錦上添花,尹迪辛達更沒有機會正式上陣,對香港隊自然談不下任何得益。
踏上廿一世紀,本地球隊揀選外援的口味有變,非洲與巴西球員因成本較平漸受歡迎,當中最有先見之明的就是祖籍尼日利亞的羅倫士(Lawrence Akandu)。羅倫士好歹也效力過波蘭聯賽傳統勁旅克拉科夫,不過陰差陽錯下於1994年被迫滯留香港,自此當年20歲的年青人便成為非洲人在香港的經典故事,更於2003年入選香港隊出戰東亞盃並射入一球;若非羅倫士機緣巧合下開拓成衣批發生意做得有聲有色,這部坦克車應會多踢幾年職業足球,亦不會於2004年後便不再代表香港隊。今日的羅倫士仍然在乙丙組聯賽踢衛生波,更厲害的是他已經在港先後效力傑志、愉園、港會等13支球隊,可說是香港近代足球的活化石。
然而羅倫士在場上的殺傷力則遠遠不及多才多藝的喀麥隆裔中堅、人稱「卓卓」的謝雷(Gerard Ambassa Guy)。謝雷於1997年來港加盟流浪,當時是喀麥隆奧運隊前鋒,怎也想不到自己日後竟成為香港隊的通天老倌;他不僅具備盤扭能力,攔截與制空能力均在聯賽中首屈一指,改投愉園後更發揮舷淋漓盡致,因此2005年年底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當時27歲的謝雷馬上入選香港隊。謝雷代表香港隊五年間上陣29場射入六球,更可因應戰術部署擔任前鋒、中場或中堅,可說是香港隊史上真正舉足輕重的歸化球員;當香港隊出戰2010年東亞盃三戰全敗兼未入一球,謝雷卻成為賽事最有價值球員,無疑認同他的實力。謝雷於2011年淡出香港隊,近年轉至澳洲第三級聯賽並轉任領隊,但他在香港球迷心目中的地位始終不變。

香港足總有意引入羅倫士與謝雷成效顯著,往後也願意吸納更多居港滿七年的非洲球員,其中包括遲謝雷半年入選、可鋒可衛的尼日利亞裔球員史提夫(Colly Ezeh),以及同樣可鋒可衛但一度未獲批出香港永久居留權的喀麥隆裔球員亞古沙(Julius Pongla Akosah),可是兩人的際遇不及下列的後繼者:
加納裔前鋒高梵(Godfred Karikari,2012年入選)
加納裔中堅與防守中場科夫(Wisdom Fofo Agbo,2013年入選)
加納裔前鋒安基斯(Christian Annan,2014年入選)
尼日利亞裔中堅法圖斯(Festus Baise,2015年入選)
喀麥隆裔中堅與防守中場基藍馬(Jean-Jacques Kilama,2015年入選)

上述五人中以高梵與基藍馬是較年輕來港搵食,前者早於17歲已加盟福建展開職業生涯,後者則由曾效力愉園的兄長羅渣(Roger Batoum)推薦,不過五人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真正得益在於取得亞洲外援身份,轉至亞洲其他聯賽更為方便,例如兩個月前與中超遼寧宏遠解約的科夫也曾效力中甲哈爾濱毅騰,高梵也先後效力河南建業、深圳紅鉆與北京控股,但轉戰內地對歸化兵代表香港上陣的影響 始終不及年齡因素。目前在港搵食的非洲球員中,年紀較大者如喀麥隆裔防守中場賓曹(Wilfred Bamnjo)今季改投南華的加納裔中堅摩西斯(Moses Mensah)應該入選無望,但未夠卅歲者如傑志的尼日利亞裔前鋒艾力士(Alexander Oluwatayo Akande)、今季從東方外借至夢想駿其的喀麥隆裔中場麥保美(Eugene Mbome)與新隊友兼同鄉前鋒基奧(Paul Ngue)未來有可能穿起香港隊球衣,因此香港隊真的不愁沒有歸化兵可用。
巴西球員方面,暫時只有中堅高尼路(Cristiano Cordeiro)曾代表香港上陣,但他在隊中的作用甚至比想像中大。高尼路於1998年來港,是巴西裔領隊米路(Casemiro Mior)首度執掌南華時引入的援兵之一,甫登場即展示超群的防守本領與位置感,加上擅於迎接角球與死球搶點攻擊,奠定聯賽中一流中堅的地位,若非南華於2003至2004年突然決定採用全華班,他未必轉會至晨曦,並在職業生涯後半段再闖高峰。2006年9月,時年33歲的高尼路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馬上入選香港隊,三年間共上陣13場,其中10場更擔任隊長,亦是香港足球史上首位歸化球員隊長;然而,年齡是球員的天敵,即使高尼路寶刀未老也不足以應付國際賽的比賽強度,加上香港隊又處於本土中堅收成期,因此他在2009年年底已淡出。今日的高尼路已經回歸香港出任教練,說不定他日會成為香港隊領隊。

今日的港超與港甲不乏巴西外援,合資格的歸化球員包括與高尼路同年出生的中鋒迪天奴(Detinho,原名José Wellington Bento dos Santos)、南華進攻中場伊達(Itaparica,原名Manoel dos Santos Filho)、傑志前鋒辛祖(Alessandro Ferreira Leonardo)、中場保連奴(Paulinho Carreiro)與中堅艾里奧(Hélio José de Souza Gonçalves)、東方中堅與防守中場羅拔圖(Roberto Orlando Affonso Júnior)及標準流浪中堅比圖(Roberto Fronza)。不過,迪天奴已是得物無所用,伊達表明香港足總願意承擔歸化手續的法律費用才會考慮代表香港,而30歲以下的球員只有辛祖與艾里奧,但兩人的位置某程度上與其他歸化球員重疊,出現第二位正式代表香港隊上陣的巴西裔球員可能未到時候。
事實上,今日的香港隊還有兩位年輕力壯的英格蘭裔歸化球員可用,其中一位是前東方外援施利(Tony Sealy)之子積施利(Jack Sealy)。由於其父自1995年退休後執掌港會至今,這位倫敦出生的右翼衛從此留在香港,在他升上港會一隊時已經居港滿七年,但香港隊甚少在港會的比賽中揀蟀,加上積施利未有放棄英國國籍,所以做不成小港腳。然而,積施利踢法戮力,助攻意識亦強,效力晨曦期間經領隊列卡度(José Ricardo Rambo)指點下成功改造為翼衛,最終於2013年取得特區護照後便入選香港隊,雖然尚未穩佔正選席位,但肯定是未來幾年常用的人選之一。
相對而言,與積施利同年出生的前鋒麥基(Jaimes McKee)則更受注目。生於伯明翰的他於10歲隨家人來港定居,年青時已在當時的乙組聯賽展示入球能力,更成為歷來最年輕入選港聯的球員,所以他在20歲加盟流浪後已是寄望甚殷的新星。不過,麥基攻門的「揼春」程度更令球迷印象深刻,偏偏香港隊又缺乏前鋒,才能「容忍」麥基在2012年起代表香港隊出戰國際賽足兩年才開齋。然而,強調「韋拿踢法似我」陳肇麒似乎比韋拿更快步向職業生涯晚期,麥基只要改善臨門一腳,正選前鋒的席位穩如泰山。

說到這裏,各位不難發現寸咀哥隻字不提國援,只是本篇內容較長,香港隊的國援還是留待下回分解吧!



《寸咀足球組》,Facebook 已開組。
寸住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trashtalkingsoccer2

《寸咀籃球組》,Facebook 亦有組。
寸住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trashtalkingbasketball

標籤: 歸化  香港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 史杜 於 10/09/2015 評論 NO. 1

    有感而發,本想下筆一寫歸化球員問題。寸咀哥先來一篇也好。
    今時今日港人思想之狹隘遠超想像,歸化球員多居然可以成為港隊被攻擊理由,dllm。

  • trashtalking 於 10/09/2015 評論 NO. 2

    小弟仲有一篇國援要寫,這個才吊詭。

  • 史杜 於 10/09/2015 評論 NO. 3

    有說艾里奧及保連奴可以趕及對國足前入籍,後者對港隊前場硬淨度大有幫助。

  • trashtalking 於 10/09/2015 評論 NO. 4

    足總咪咁孤寒,搵伊達幫手啦!

  • Stevengngng 於 11/09/2015 評論 NO. 5

    啲人淨係識屌張海報
    我就覺得係講緊事實

  • 史杜 於 12/09/2015 評論 NO. 6

    如果對大陸國情有基本了解,應該知道所有官方向大眾發布的宣傳品,都會經過責任審批,外國設計是一回事,把關的不可能沒有中國人。所以找法國設計師來頂罪,只是自欺欺人。

  • 史杜 於 12/09/2015 評論 NO. 7

    當然,以官方低調收回所有海報的做法,似是已知問題所在。但要佢地公開道歉,嘥氣。
    看前文後理,較合邏輯的看法會是主事官員意識上不知道海報會出現問題,所以讓海報流出;宏觀地看這事只是眾多中國與外國接軌不順的其中一例而已。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