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Asian Footboll
https://www.facebook.com/asianfootboll
揭秘:韓國大學生聯賽 水平不低於中超
韓國足球深厚的人才基礎,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經連續第8次打入世界盃決賽圈的韓國隊,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展,已經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人才培養系統,並且運轉良好。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從2008年開始建立的大學生足球聯賽。被稱為U-League的大學生聯賽,採取NBA一樣的選秀體制,在全世界也很罕見,半島都市報: 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揭秘這種特殊的足球體制。
有秩序 72支球隊分七個大區
今年暑假東亞盃舉辦期間正值學生放假,韓國的大學生足球聯賽也進入了間歇期,但記者走進延世大學時還是一眼就看到了U-League的橫幅,2013年聯賽的冠名贊助商是韓國著名的咖啡連鎖企業CAFFEBENE,旁邊一條有延世大學校徽的,是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財產安全的。
是的,U-League(U 聯賽)就是韓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簡稱。曾經培養出李章洙[微博]、張外龍和崔龍洙等韓國著名教練的延世大學,曾在2010年和2012年兩次奪得冠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兩奪該項賽事的大學。
其實,韓國的大學生聯賽開展的時間並不算長,第一屆是在2008年。當年,由韓國足協牽頭舉辦的首屆U聯賽在首爾及周邊的10所高校之間展開。 2009年擴大到兩個地區、22支球隊,開始設置了一些最初的規則。到2010年時,U聯賽將範圍擴大到全國,當年有6個賽區、67支高校球隊參與比賽中。隨後兩年,U聯賽的參賽球隊分別是70支和72支。
72支球隊分成七個大區,每個區的前4名共28支球隊直接進入決賽圈,然後在各區5~6名的球隊之間交叉賽決出4支球隊,32支球隊進行淘汰賽。
最終打進決賽的球隊,一個賽季的參賽數量甚至不低於K聯賽。
有水平 大學生隊不輸中超球隊
用中能主帥張外龍的話說,U 聯賽是從春天一直進行到秋天的比賽。而實際上,比規模大、組織有序更重要的是,U 聯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在張外龍從賽季初開始執教中能的2011年和2013年,青島中能在賽季前都曾到韓國木浦集訓。集訓期間,中能熱身的球隊除了K韓職聯賽和K2韓乙聯賽的成員,還有多支大學生球隊。在與這些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學生對比賽時,作為中超職業隊的中能並沒有佔據絕對上風,甚至還輸給了其中的一些球隊。 2013賽季開始前,因為在一場比賽中輸給大學生球隊,導致張外龍在訓練場上暴怒。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韓國大學生球隊具備很高的水平。
更為中國球迷所難以接受的是,今年年初,韓國一家網站報導稱,在歐洲進行賽前訓練的韓國K經典聯賽裁判團巧遇中國隊在當地拉練,很多韓國職業裁判看了中國國家隊及其青年隊的訓練和比賽後認為,目前中國國腳的水平甚至不如韓國的一些大學生球隊,原因是中超各支球隊都是大打外援牌,本土球員的實力其實並未提高。
有態度 集訓專業度比肩職業隊
韓國大學生球隊的實力強,一方面是因為韓國整個的足球氛圍好,踢球的孩子多,除了少數進入職業聯賽的球員,多數有足球特長的青年都進入了大學,為高水平的大學生聯賽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為了取得好成績,韓國大學生球隊對自身的要求也很高,每年冬訓的專業和刻苦程度,甚至不輸職業球隊。早在2006年,就有很多韓國大學生球隊到昆明海埂和紅塔基地集訓,集訓時間通常一個月,而專業程度和強度也跟職業球隊不相上下。
2013賽季開始前,中能在木浦集訓時,同一座樓上住著的就有一支韓國大學生足球隊,名叫大田培才隊。集訓期間,他們單是與中能隊就進行了三場熱身賽。
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生聯賽雖然有400所高校參與其中,但真正高水平的卻少之又少,能組織冬訓的更是鳳毛麟角,很多學校的足球隊員水平參差不齊,更像是一群純粹的足球愛好者,打比賽更像是完成任務或者走過場。
在中國,大家提起大學生足球隊,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北理工。北理工的模式,就跟韓國大學生聯賽的很多球隊非常類似,但要知道北理工很長一段時間參加的是作為職業聯賽的中甲聯賽。而在青島,青島科技大學也處在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中,在大學生球隊中具備絕對的能力優勢,但想要參加職業聯賽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有未來 選秀搭建職業聯賽橋樑
除了水平之外,韓國大學生足球聯賽能夠蓬勃發展,與大學生球員可以參加K聯賽每年的選秀機制也不無關係。曾效力於杭州綠城的韓國國奧隊隊員丁東浩介紹說:“韓國的K聯賽每年都會到大學去選年輕球員,這樣的選秀活動有點像NBA,球隊會提前接觸球員並達成意向,而球員提早地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在每年的韓職K經典聯賽總決賽結束後,韓國足球職業聯盟都要組織所有K韓職聯賽球會參加的“大學生球員選秀會”。所有高校的球員都在榜上,而各個俱樂部,按照抽籤決定的先後順序,依次挑選球員。 2012年12月,曾被河南建業放棄的韓國大學生李準葉,從539名球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年的“狀元秀”。
因為有了大學與職業聯賽之間的對接,那些從小踢球的孩子就有了更多選擇的範圍。一部分在高中畢業後被職業隊選中,而另一部分人進入大學後,讀書的同時,參加學校足球隊和大學生足球聯賽,只要具有足夠的實力,不愁不被職業俱樂部挖走。
據在韓的中國留學生楊楠介紹,其實每年通過選秀進入職業聯賽的,仍然只是眾多大學生足球運動員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那些沒被選中的,因為從小接受專業訓練,在大學中又有聯賽作為保障,同樣具備很高的水平。所以,韓國國家隊和國奧隊中有多名大學生球員,也就不足為奇了。
手記 踢而優則學
在前往韓國採訪球賽之前,曾經向問一名在韓國留學四年的中國學生,韓國足球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回答說,在大學裡,踢足球不要錢,而且每所大學至少有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在周末還會免費提供給小孩子使用,“說到底就是氛圍好,雖然棒球是韓國的第一運動,但在這裡愛足球的人同樣很多。”
很遺憾在採訪比賽期間,韓國的大學生聯賽正處於休戰期,沒有機會親身去體驗一下當中的“氛圍”,但十幾天的採訪,在與留學生和韓國記者的交流中,還是深切感受到了他們所說的“氛圍”,其實不是多麼濃烈,多麼狂熱,而是自然地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全世界足球發達國家發展足球水平的方式,各有不同。像最典型的足球王國巴西,靠的就是天賦和青訓,他們的球員也很少有人受過高等教育,但不必為生計發愁,因為廣闊的歐洲市場和正在崛起的亞洲市場以及各種各樣的本國聯賽都可以給他們提供足夠舞台和飯碗。但在亞洲,鑑於足球市場本身的限制,容納不了那麼多的球員,所以日韓所探索的是另一條道路。
其實,沒有什麼新鮮的,就是我們熟悉的“體教結合”,只是他們落實得更到位。
目前韓國足球所建立的系統,就像是一輛循環線路的巴士公共車,你可以在每一站下車,每一站都有風景,這就給那些想要走上足球之路的少年提供了保障,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從小學開始,有各種業餘足球隊、興趣班可以選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學階段,重視足球的學校很多,踢球好的學生,也很容易進入好的中學。高中到大學的人生分水嶺,有的直接進入了職業隊,而更多的人進入大學,繼續踢球,同時學習體育教育或者是其他完全與此不相關的專業。即便進入大學,也不代表通往職業球員的道路就被堵死了,因為還有“選秀”。再往前走,職業球員退役後或從事教練工作,或轉行做其他工作。而另外那些擁有足球特長的大學生們,既可以回過頭來從事足球青訓工作,也可以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
可以看出,一旦這套系統運轉起來,上車下車都是很自由的,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不必感慨別人連大學生都踢得這麼好,因為他們就是從小接受正規訓練,生活在校園裡的“半職業球員”,是因為有足球特長而進入了大學。而我們的大學生足球隊的組建過程是相反的,是從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中再去選拔踢球好的,這當中,除了特招的高水平運動員,又能有幾個人具備專業水準呢?
https://www.facebook.com/asianfootboll
揭秘:韓國大學生聯賽 水平不低於中超
韓國足球深厚的人才基礎,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經連續第8次打入世界盃決賽圈的韓國隊,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展,已經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人才培養系統,並且運轉良好。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從2008年開始建立的大學生足球聯賽。被稱為U-League的大學生聯賽,採取NBA一樣的選秀體制,在全世界也很罕見,半島都市報: 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揭秘這種特殊的足球體制。
有秩序 72支球隊分七個大區
今年暑假東亞盃舉辦期間正值學生放假,韓國的大學生足球聯賽也進入了間歇期,但記者走進延世大學時還是一眼就看到了U-League的橫幅,2013年聯賽的冠名贊助商是韓國著名的咖啡連鎖企業CAFFEBENE,旁邊一條有延世大學校徽的,是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財產安全的。
是的,U-League(U 聯賽)就是韓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簡稱。曾經培養出李章洙[微博]、張外龍和崔龍洙等韓國著名教練的延世大學,曾在2010年和2012年兩次奪得冠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兩奪該項賽事的大學。
其實,韓國的大學生聯賽開展的時間並不算長,第一屆是在2008年。當年,由韓國足協牽頭舉辦的首屆U聯賽在首爾及周邊的10所高校之間展開。 2009年擴大到兩個地區、22支球隊,開始設置了一些最初的規則。到2010年時,U聯賽將範圍擴大到全國,當年有6個賽區、67支高校球隊參與比賽中。隨後兩年,U聯賽的參賽球隊分別是70支和72支。
72支球隊分成七個大區,每個區的前4名共28支球隊直接進入決賽圈,然後在各區5~6名的球隊之間交叉賽決出4支球隊,32支球隊進行淘汰賽。
最終打進決賽的球隊,一個賽季的參賽數量甚至不低於K聯賽。
有水平 大學生隊不輸中超球隊
用中能主帥張外龍的話說,U 聯賽是從春天一直進行到秋天的比賽。而實際上,比規模大、組織有序更重要的是,U 聯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在張外龍從賽季初開始執教中能的2011年和2013年,青島中能在賽季前都曾到韓國木浦集訓。集訓期間,中能熱身的球隊除了K韓職聯賽和K2韓乙聯賽的成員,還有多支大學生球隊。在與這些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學生對比賽時,作為中超職業隊的中能並沒有佔據絕對上風,甚至還輸給了其中的一些球隊。 2013賽季開始前,因為在一場比賽中輸給大學生球隊,導致張外龍在訓練場上暴怒。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韓國大學生球隊具備很高的水平。
更為中國球迷所難以接受的是,今年年初,韓國一家網站報導稱,在歐洲進行賽前訓練的韓國K經典聯賽裁判團巧遇中國隊在當地拉練,很多韓國職業裁判看了中國國家隊及其青年隊的訓練和比賽後認為,目前中國國腳的水平甚至不如韓國的一些大學生球隊,原因是中超各支球隊都是大打外援牌,本土球員的實力其實並未提高。
有態度 集訓專業度比肩職業隊
韓國大學生球隊的實力強,一方面是因為韓國整個的足球氛圍好,踢球的孩子多,除了少數進入職業聯賽的球員,多數有足球特長的青年都進入了大學,為高水平的大學生聯賽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為了取得好成績,韓國大學生球隊對自身的要求也很高,每年冬訓的專業和刻苦程度,甚至不輸職業球隊。早在2006年,就有很多韓國大學生球隊到昆明海埂和紅塔基地集訓,集訓時間通常一個月,而專業程度和強度也跟職業球隊不相上下。
2013賽季開始前,中能在木浦集訓時,同一座樓上住著的就有一支韓國大學生足球隊,名叫大田培才隊。集訓期間,他們單是與中能隊就進行了三場熱身賽。
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生聯賽雖然有400所高校參與其中,但真正高水平的卻少之又少,能組織冬訓的更是鳳毛麟角,很多學校的足球隊員水平參差不齊,更像是一群純粹的足球愛好者,打比賽更像是完成任務或者走過場。
在中國,大家提起大學生足球隊,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北理工。北理工的模式,就跟韓國大學生聯賽的很多球隊非常類似,但要知道北理工很長一段時間參加的是作為職業聯賽的中甲聯賽。而在青島,青島科技大學也處在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中,在大學生球隊中具備絕對的能力優勢,但想要參加職業聯賽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有未來 選秀搭建職業聯賽橋樑
除了水平之外,韓國大學生足球聯賽能夠蓬勃發展,與大學生球員可以參加K聯賽每年的選秀機制也不無關係。曾效力於杭州綠城的韓國國奧隊隊員丁東浩介紹說:“韓國的K聯賽每年都會到大學去選年輕球員,這樣的選秀活動有點像NBA,球隊會提前接觸球員並達成意向,而球員提早地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在每年的韓職K經典聯賽總決賽結束後,韓國足球職業聯盟都要組織所有K韓職聯賽球會參加的“大學生球員選秀會”。所有高校的球員都在榜上,而各個俱樂部,按照抽籤決定的先後順序,依次挑選球員。 2012年12月,曾被河南建業放棄的韓國大學生李準葉,從539名球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年的“狀元秀”。
因為有了大學與職業聯賽之間的對接,那些從小踢球的孩子就有了更多選擇的範圍。一部分在高中畢業後被職業隊選中,而另一部分人進入大學後,讀書的同時,參加學校足球隊和大學生足球聯賽,只要具有足夠的實力,不愁不被職業俱樂部挖走。
據在韓的中國留學生楊楠介紹,其實每年通過選秀進入職業聯賽的,仍然只是眾多大學生足球運動員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那些沒被選中的,因為從小接受專業訓練,在大學中又有聯賽作為保障,同樣具備很高的水平。所以,韓國國家隊和國奧隊中有多名大學生球員,也就不足為奇了。
手記 踢而優則學
在前往韓國採訪球賽之前,曾經向問一名在韓國留學四年的中國學生,韓國足球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回答說,在大學裡,踢足球不要錢,而且每所大學至少有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在周末還會免費提供給小孩子使用,“說到底就是氛圍好,雖然棒球是韓國的第一運動,但在這裡愛足球的人同樣很多。”
很遺憾在採訪比賽期間,韓國的大學生聯賽正處於休戰期,沒有機會親身去體驗一下當中的“氛圍”,但十幾天的採訪,在與留學生和韓國記者的交流中,還是深切感受到了他們所說的“氛圍”,其實不是多麼濃烈,多麼狂熱,而是自然地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全世界足球發達國家發展足球水平的方式,各有不同。像最典型的足球王國巴西,靠的就是天賦和青訓,他們的球員也很少有人受過高等教育,但不必為生計發愁,因為廣闊的歐洲市場和正在崛起的亞洲市場以及各種各樣的本國聯賽都可以給他們提供足夠舞台和飯碗。但在亞洲,鑑於足球市場本身的限制,容納不了那麼多的球員,所以日韓所探索的是另一條道路。
其實,沒有什麼新鮮的,就是我們熟悉的“體教結合”,只是他們落實得更到位。
目前韓國足球所建立的系統,就像是一輛循環線路的巴士公共車,你可以在每一站下車,每一站都有風景,這就給那些想要走上足球之路的少年提供了保障,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從小學開始,有各種業餘足球隊、興趣班可以選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學階段,重視足球的學校很多,踢球好的學生,也很容易進入好的中學。高中到大學的人生分水嶺,有的直接進入了職業隊,而更多的人進入大學,繼續踢球,同時學習體育教育或者是其他完全與此不相關的專業。即便進入大學,也不代表通往職業球員的道路就被堵死了,因為還有“選秀”。再往前走,職業球員退役後或從事教練工作,或轉行做其他工作。而另外那些擁有足球特長的大學生們,既可以回過頭來從事足球青訓工作,也可以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
可以看出,一旦這套系統運轉起來,上車下車都是很自由的,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不必感慨別人連大學生都踢得這麼好,因為他們就是從小接受正規訓練,生活在校園裡的“半職業球員”,是因為有足球特長而進入了大學。而我們的大學生足球隊的組建過程是相反的,是從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中再去選拔踢球好的,這當中,除了特招的高水平運動員,又能有幾個人具備專業水準呢?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