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4-4-2 到 4-2-3-1 --戰術討論雜談

車迷Z 於 15/11/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前言

對大多數近代球迷而言,4-4-2大概是最能夠代表「英式足球」的陣型。一高一快的雙箭頭,硬橋硬馬的雙中堅,主力於掃蕩和遠射的雙中場,順足傳中的雙翼齊飛,瓦疊式助攻助守的兩閘……在那個年代的英超,長傳吊攻是球場上的主旋律,一切講求速度與身體對抗,兩軍對壘充滿著「真漢子」的氣息。

從希斯基奧雲到高治迪科爾--雙箭頭的浪漫

前中後三線平行站位,球員與球員之間分工極其清晰,定義了香港不少球迷對各個位置球員「應有特質」的認知。前鋒一定要擅頂、有波入,中場必須具備攔截能力,牛高馬大的才是好中堅……等等。最重要的是,那個年代對三線的分門別類,幾乎將三線之間的職能完全分割開來:「後衛防守、中場傳球、前鋒入球」。後場負責將球傳到中場,中場負責把球傳到前場。三條平行線之間以足球本身聯繫,走位互不重疊,功能互不干涉。

直到零零年代,歐洲教練開始入主英超。

https://youtu.be/cSLbaYFp5CE
從4-4-2到4-2-3-1的切換

艾殊利高爾移前,皮里斯內切,亨利墮後接應,然後皮里斯和亨利按照情況需要換位──在雲加等比較「歐式」的領隊麾下,三中場已見雛形。但當時英超的主流還是一面倒地以4-4-2為主,所以不論是4-3-3或4-2-3-1,三中場尚未成為主流,更多地是作為進攻手段的變化。到真的擺脫4-4-2,堂而皇之將三中場的陣型畫在正選11人的戰術板上的,要等到同時在04/05賽季入主英超,車路士的摩連奴,以及利物浦的賓尼特斯。

「歐式」領隊的先驅者

將4-2-3-1和4-4-2重疊在一起比較,不難發現兩點最主要的差異:


第一,排陣擺脫了三線平行的格局,左右中場的壓前成為翼鋒,中場增添進攻中場(俗稱10號位),立於對方後衛線與中場線之間的空間;

第二,10號位和翼鋒的加入,使得球隊有了前後錯落的層次,在對方禁區前緣、兩肋肋部,以及爭奪中場時,都獲得局部的人數優勢。

第一點:空間

在線與線之間的空間活動的球員對現在的球迷來說可能司空見慣,但對於還活在4-4-2年代的當時的英超而言,遊走在後衛與中場之間的10號位,不論是領隊還是球員,都感到難以招架。兩隊都排出4-4-2時,中堅應付前鋒,中場應付中場,防守分工非常明確。但在站位上,10號位剛好處於雙中堅及雙中場之間的「三不管」位置,也令對方在應該指派中堅還是中場去跟防攻中陷入進退兩難。

曾經工整的4-4-2

「喂攻中到底邊個mark架」

要用中堅跟防攻中嗎?但攻中的位置並不固定,中堅跟防很容易會被引誘出禁區,造成防線變形,令另一名中堅陷入與中鋒1-on-1的困境,中路留下的缺口也可能被對方翼鋒利用。


要用中場跟防攻中嗎?但三中場本身就在中場的爭奪上有著天然人數優勢,其中一名中場墮後跟防攻中的話,中場僅剩一打二更顯被動,久而久之防守壓力會大到崩潰。


完全不跟防攻中?是想被雙特的重砲射死嗎?

「喂有人想唔mark我地,不如射死佢」

除了中路,邊路的翼鋒也為4-4-2的防守帶來新的壓力。承上所言,翼鋒的位置界乎對方邊中場與兩閘之間,容易造成對方在中場和後衛之間,防務分配上的混淆。與此同時,4-2-3-1的翼鋒也跟傳統4-4-2的雙翼齊飛不同,更靠近中路,以及進攻對方兩閘與中堅之間的肋部空位。無論是拜仁2R的內切翼鋒,還是2010世界盃德國國家隊的順足前鋒,或射或傳都比以前更有衝擊力。相對地,邊路走廊就留給兩閘的助攻填補,進攻型兩閘(例如艾殊利高爾)殺到上對方禁區外圍傳中的鏡頭絕不少見。

各有千秋的順逆足

所以對防守方的兩閘來說,主要防守對象應該是翼鋒,還是助攻的閘位球員,可能是比中路跟防攻中更痛苦的選擇。緊貼翼鋒的話,防守形狀將在中路被左右壓扁,對方助攻的兩閘有足夠的時間空間不斷地傳中施予壓力。選擇封阻助攻的閘位球員嗎?等於放任翼鋒在自己肋部翻雲覆雨,請自行想像會被洛賓一類的內切型翼鋒放題成甚麼樣子。

閘位球員的左右為難

中場與後衛線之間的空間,邊路與中路防區之間的空間──從4-4-2到4-2-3-1變化最大的,不僅僅是球員的站位,而是對球場的分割方式有了新的認知。從以「點」和「線」結合的2-dimension,進化到以「面」去分割球場的3-dimension,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進步了。

三條平行線的時代終究過去

第二點:分工

有道是「得中場者得天下」。作為全場攻防兩端都必須經過的交通樞紐,中場控制權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就算不是每隊都要tiki-taka地執迷於中場的短傳滲透,但就算不主打控球的球隊,也要找方法令對方的中場不能稱心如意。三中場與雙中場相比,在中場爭奪就有天然的人數優勢。但也許最令當時的領隊和球迷不解的是,為甚麼4-2-3-1能夠做到中場多一個人,卻又在少一名前鋒的情況下,攻力不減反增?

曾經統治足球的「地上最強」中場鐵三角

答案很簡單:分工。

那個年代成名的攻中不乏傳射俱佳之輩(例如雙特),或是在滲透性的最後一傳上做到無孔不入(史奈達、奧斯爾等)。也就代表,這些攻中無論是直接親力親為攻門,還是透過組織能力餵波給其他進攻隊友,從而放大他們的進攻火力,從結果而言就是攻中所能帶來的攻擊性不亞於傳統的輔鋒。加上更靠近中路,球風更直接的翼鋒的崛起,在禁區內外都有直接帶來攻門威脅的能力,有身後攻中的支援後更是如魚得水。


也就是說,4-2-3-1把輔鋒的進攻職責拆散洗牌,然後在戰術安排上重新分配給攻中線的球員,無論攻中翼鋒都可以按照場上情況成為輔鋒。而左中右多點開花的彈性,比起位置固定的輔鋒更令對手難以招架。考慮到進攻突然發難時對方防守必須承受的壓力,4-2-3-1甚至有可能在少一名前鋒的情況下,有比4-4-2更高的進攻效率。

多點開花

輔鋒不再是固定的一名前鋒,而是一個任意進攻球員都可以擔任的角色,只要在攻勢成立時有人能客串就好。落底傳中不一定只能由中場擔當,兩閘作為防守球員也可以是進攻的利器。4-2-3-1比起4-4-2,透過打破「後衛防守、中場傳球、前鋒入球」的墨守成規,將球場上所需要的職責打散,每個球員在不同的情況下擔任多於一個職能。球員的分工變得更多面性,一個球員可以當幾個球員用,就能無止境地在球場各處都有著局部的人數優勢。


局部人數優勢點畫都有

結尾

時至今日,4-4-2並未完全絕跡,修咸頓、般尼等球隊也一直以雙箭頭攻堅。但此4-4-2不同彼4-4-2,現代的4-4-2從「二次元」進化成「三次元」,以空間剖析戰術,球員的職能不再one dimensional地分割。雙箭頭也許會在將來再次大行其道,但從4-4-2走到4-2-3-1時產生的戰術革新,將持續地影響日後的現代足球。

新生代的4-4-2

請支持Facebook專頁「車迷Z」!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