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交叉點——英格蘭,歸化很難

寸咀足球組 於 06/05/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歡迎閱讀《歸化交叉點》系列第11篇。三個月內在同一主題撰寫11篇文章絕非容易,篩選、整理相關資料也是有趣但更具挑戰性的過程,尤以《斯拉夫人轉戰三四線篇》與《斯拉夫人轉戰一二線篇》最為繁複(分為兩篇主要考慮到歸化球員分佈範圍廣泛,於是按所在國的足球水平分類),跟系列之初所提及的巴西、阿根廷球員歸化故事相比是兩回事,因為斯拉夫人考慮歸化不只為搵食,也希望在逃離戰亂後找到安全的容身之所;即使這對未經歷過戰爭的球迷實在遙不可及,但憑球技改變命運較漫畫故事所言要排除更多困難,實在值得球迷多加了解。足球世界其實很大,你想看到更多,必須主動求知更多。
本次新增的短篇關於在大賽老是功虧一簣的英格蘭。事實上,歸化英格蘭的球員其實不常出現,因為英國的移民法例較為嚴格,著重本地公民的權益,因此國家隊選用的黑人球員往往是海外移民的第二甚至第三代,而早期能夠歸化的球員也是來自英國前殖民地;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世界大戰之前或之後,這些例外的球員往往是國家隊的過客,極少像利物浦與屈福特名宿、牙買加左翼John Barnes 般長居國家隊正選席位,至今仍為忠實英格蘭球迷津津樂道;就算是英格蘭史上首位連中三元的黑人前鋒、1980年代曾效力AC米蘭一季的牙買加裔射手Luther Blissett 也不受重用;生於澳洲、祖籍意大利的左閘Tony Dorigo 連續參加1988年歐洲國家盃、1990年世界盃與1992年歐洲國家盃,但主要的工作只是先後擔任兩大名將Kenny SansomStuart Pearce 的副車。

到了1990年代中期,來自澤西島(Jersey)、擁有法國血統的Graeme Le Saux 繼任成為Pearce 的副車,總算捱出頭來成為國家隊正選左閘,但Kevin Keegan 接掌國家隊後銳意培養Phil Neville接班,加上Gareth BarryWayne BridgeAshley Cole 已經嶄露頭角,使Le Saux 效力國家隊六年後還是黯然退下;來自格恩西島(Guernsey)的Matthew Le Tissier 早在英超成立之初已令對手聞手喪膽,其技術造詣甚至連西班牙的後輩Xavi 也盛讚不已,可是當時的領隊Terry Venables 用得審慎,接任的Glenn Hoddle 更不予重用,加上Teddy SheringhamDarren AndertonSteve McManaman 等一直獲重用為支援Alan Shearer 的後上殺手,使Le Tissier 未嘗參加大賽便打入國家隊的冷宮。
上述球員的另一共同點就是獲英格蘭率先收編至21歲以下國家隊然後再培訓,此舉也為歐洲國家日後利用青訓系統收集歸化精英球員開創先例。因此,像《非洲人篇》中提及的尼日利亞裔中場John Salako 能直接成為大國腳,已是難得的例外。
進入21世紀後,英格蘭於2008年輾轉找來享負盛名的Fabio Capello 掌帥,除了絞盡腦汁優化戰術外,另一項重大的舉動就是積極考慮吸納非英格蘭精英壯大實力,於是出現Mikel ArtetaCarlo CudiciniManuel Almunia 等有望效力英格蘭的猜測,然而當年Arteta 與Cudicini 分別代表西班牙與意大利17歲以下國家隊出賽時既沒持有英國護照,又不是在18歲前已常住英國,無法符合國際足協的規定變身成為英格蘭國腳,真是時也命也。

時至今日,英格蘭陣中能成功歸化者計有祖籍科特迪瓦的Wilfried Zaha 與來自布隆迪的Saido Berahino,前者4歲時舉家移居英國,後者10歲時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此後一直在國家隊的青訓系統扶搖直上,簡而言之吸納人才的機制也是原地踏步,讓足球神童歸化只有趁早,說穿了就是英格蘭淪為球員歸化制度的下風。當然,有志者事竟成,但英格蘭的本地出品爭氣與否又是另一回事。

下回還是到大西洋另一岸回顧球員的歸化故事吧!




《寸咀足球組》,Facebook 已開組。
寸住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trashtalkingsoccer2

《寸咀籃球組》,Facebook 亦有組。
寸住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trashtalkingbasketball

標籤: 歸化  英格蘭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 Won 於 06/06/2015 評論 NO. 1

    屌,問咁都唔係歸化果啲人係咩盲?定唔識字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