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會加到20隊嗎?

自從二月份英超宣布了他們新簽的天價電視轉播合同之後,德甲也開始討論起錢來了。而他們談論的目的簡單明了:該如何多賺錢。緬恩斯的商務經理基斯頓-希度(Christian Heidel)希望可以利用這次討論去引進幾乎十年前就有過的老生常談:讓德甲聯賽增加兩支球隊。

第一次認真提出這個建議的球會代表是法蘭克福的主席布隆夏瑾(Heribert Bruchhagen)。在2005年一月,他給自己的同行們寫了一封信,信中列出了8個理由去解釋將德甲擴軍到20支隊伍的合理性。布隆夏瑾認為,更多的比賽日就意味著球會可以得到更多的電視轉播費用,另外當時為即將到來的世界杯修建的新場館的費用都是公共資金,因此納稅人有權享受比以前更多的比賽。最後他還指出,那些聯賽在歐足聯名列前茅的國家,例如英格蘭、西班牙和意大利,他們的頂級和第二級聯賽都擁有20支隊伍。

在當年的六月,法蘭克福球會組織了一次投票的活動商討這個計劃,這一活動召集了德國全部的職業足球球會。而德國足球聯賽委員會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組,對20支隊伍的聯賽是否可行進行了調查。在投票活動開始之前,委員會主席西法特(Christian Seifert)公布了調查的結果。


緬恩斯的商務經理基斯頓-希度,認為德甲加到20隊的話,各隊可以有更多電視轉播收入


工作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在德甲和德乙各增加兩支球隊的話,將會增加5400萬歐元的額外開支,其中包括路費、組織、工資以及商業分紅等等,而擴軍之後的收益則比不上多出來的開銷。西法特還表示,他們對德國足球球迷也進行了民意調查,有73%的人更喜歡有18支隊伍的聯賽。

在隨後的投票活動中,布隆夏瑾也遭遇了失敗。有10間球會投了贊成票,19間反對,兩間棄權(剛升入德乙的四間球會並沒有獲得參與投票的資格)。“我尊重這個投票的結果,”他說,“但是我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乙級的球會對擴軍持反對的態度。”
這個結果確實有點讓人捉摸不透。總的來說,在這個計劃剛剛開始的時候,越大的球會是越反對布隆夏瑾的想法的,而越小的球會則越支持他。在2005年一月,拜仁慕尼黑的主席路明尼加在接受《踢球者》雜志的採訪時說:“我們需要更少的比賽,而不是更多的。所以再增加兩支隊伍有點不可理喻。”當時聯賽衛冕冠軍雲達不萊梅的足球總監阿羅夫斯(Klaus Allofs)則表示,比賽已經足夠多了:“球員們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極限。”

但是,那些沒有歐戰負擔的球會則對這個想法更加歡迎。比勒費爾德的總監表示:“擴軍就是好,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羅斯托克的商務經理則表示更加龐大的德甲聯賽“畫面太美”。值得一提的是,幾個月之後,羅斯托克因為最終僅僅排名德甲第17而慘遭降級,那時候他們一定十分希望德甲可以擴軍到20支球隊。

在2005年,布隆夏瑾第一次發起了擴軍的投票,但是最終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但是在七月份的會議上,很多小球會卻對布隆夏瑾的意見投了反對票。在之後的幾年裡,形勢沒有任何的變化,只不過布隆夏瑾還會時不時地拋出自己的觀點。在2009年,他得到了緬恩斯主席史圖茲(Harald Strutz)的支持,後者表示:“自從東西德合並之後,德國人口增加了1700萬,但是因為大球會從中作梗,德國的足球構成還是和20年前一樣。”

這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因為它完全符合了一個邏輯,就是聯賽的規模要和其他的因素相符合,例如經濟能力等等。如西班牙頂級聯賽在1928年剛剛成立的時候僅僅有10支隊伍,之後逐步在增加。到1934年的時候有了12支隊伍,1961年的時候有了14支,1950年16支,1971年18支,到了1987年才達到了20支。

而還有另一種觀點存在,那就是規模更小的聯賽更加具有吸引力,因為競爭會更加激烈一些,而且如果擴軍的話,必然會讓聯賽中多出兩支魚腩球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還有人提議將德甲聯賽降低到16支隊伍。

法蘭克福的主席布隆夏瑾,2005年提出過德甲加到20隊,可惜未能得到其他球會認同。連小球會也不能



在1984年年初,拜仁的商務經理漢尼斯(Uli Hoeness)對《明鏡》雜志說:“德甲必須要盡快從18支球隊降到16支球隊。”在當時,足球並不算太受歡迎,而且場均觀看人數也一直處在下降的趨勢,規模更小的聯賽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解決之道。

事實上,在1963年德甲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只有16支隊伍。在1965年就擴軍到了18支,而這次擴軍的主要原因是:哈化柏林因為賄賂丑聞而被迫降級,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官方希望用柏林的另一間球會代替哈化柏林,而這個打算自然遭到了當時已經降級的卡爾斯魯厄和史浩克04的反對。為了讓大家都開心(當然哈化柏林除外),聯賽就擴大了規模。

有趣的是,後來發生的另一個事件被史圖茲用來當做証明自己觀點的論據,用來說服那些支持16個隊伍聯賽的支持者。這是事件就是:東西德的統一。

在1990年,該如何用最好的辦法改革聯賽結構,以接納來自前民主德國的球會,這讓德國足協陷入了巨大的爭論中。最後的決定就是,暫時性地擴大聯賽規模,以讓這些前東德球隊參與其中,然後在逐漸減少球隊數量。而那些大球會則全力以赴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們迫不及待地向小球會販售自己的16支隊伍聯賽的理念,他們還建議成立一個全新的賽事:聯賽杯。這項賽事在冬歇期時舉行,這樣會保証每間球會至少得到20萬馬克的電視轉播費。


同那些歷史悠久的球會相比,賀芬咸、恩高斯達特和萊比錫紅牛這樣的球會會在擴軍中受益更多。

在那年10月,兩個級別的38間球會進行了投票。最終27票贊成,9票反對。一個月之後,德國足協推出了未來幾年的賽程。在1991-92賽季,兩級聯賽將各有20支隊伍參加,其中各有4支來自前民主德國。根據這個計劃,在1992-93賽季,德甲就會回調成18支隊伍,之後在1993-94賽季,就像漢尼斯倡導了很多年的事那樣,德甲縮減到16間球會。

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足球運動在德國老太太摸電門——抖起來了。在1991-92賽季,聯賽的場均上座率達到了24000人,在六年前,這個數據只有18000人。在1991年底,《踢球者》雜志在讀者群眾進行了一個調查,只有2.2%的人喜歡16支隊伍的德甲,50%想要繼續保持20支球隊的聯賽,而47.8%的人則希望恢復傳統的18間球隊賽制。

在1991年11月,凱沙羅頓組織了一個活動,直接讓德國足協的計劃偃旗息鼓。當時44間球會來到了法蘭克福,在會議的最後,有42間球會就聯賽結構達成了一致,那就是:18支隊伍,有冬歇期,沒有聯賽杯。就算是拜仁也投了贊成票,而多蒙特和哈化柏林則沒有參與投票。

這就是關於德甲規模的故事。如果讓頂級球會來決定的話,他們會希望有更少的國內賽事,這樣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水平的歐洲賽事上。而如果讓小球會表達意見的話,聯賽擴軍會增加他們的盈利,並降低降級的風險。於是,18支隊伍的德甲更像是一個折中的方案。

賀芬咸、恩高斯達特和萊比錫紅牛,其實只有數年歷史。他們加入職業足球聯賽,但德甲德乙卻無加大球隊數目


是不是這也意味著20間球會的德甲聯賽永遠只是想想就好呢?也不盡然。自從布隆夏瑾投票失敗之後,德國足球有了一些發展變化,而這也是很多大球會不願意看到的。那就是有很多規模小、知名度低但是成績出色並被共同持有的球會逐漸崛起。當基斯頓-希度在七月份重申布隆夏瑾的理念時,他沒有談及球場、歐足聯排名或者是電視轉播收益之類的。他說的是:“德甲只有18個席位,但是球會的數量卻在增長。在過去,根本沒有像萊比錫紅牛、賀芬咸或恩高斯達特這樣的球會。”

基斯頓-希度還提出一個廣為流傳的現象,也引起了球迷們的共鳴:德甲正處在失去吸引力的危險當中,而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與球場上的表現無關。在2013年4月,市場調查公司Media Control發現,在天空體育德國站轉播的禾夫斯堡對利華古遜的比賽中,只有5000人收看了直播,收視率趨近於零。要知道這兩間球會的球迷數量要比例如賀芬咸、恩高斯達特和達姆施塔特這樣的球會多得多。

“這些球會的數量在增加。”基斯頓-希度說,“而聯賽也需要其他球會和不同的情緒加入才能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

而這些所謂的“其他”球會,有那些擁有龐大球迷群體的傳統球隊,例如凱沙羅頓、紐倫堡和慕尼黑1860,甚至還包括聖保利、比勒費爾德、德素多夫和杜爾斯堡,這些球隊如今都在德乙聯賽中步履蹣跚。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基斯頓-希度必須要找到答案。那就是,如果在他的努力下,德甲成功擴軍到了20支隊伍,但是增加的兩支隊伍不是凱沙羅頓和紐倫堡,而是海頓咸和桑達候森呢?


來源: 虎扑足球
原文: "German Bundesliga stuggles with expansion debate" by Uli Hesse http://www.espnfc.com/blog/espn-fc-united-blog/68/post/2546737/german-bundesliga-struggles-with-expansion-debate

標籤: 拜仁慕尼黑  多蒙特  賀芬咸  德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